發布時間:2016-02-19 09:59:17 經濟日報

《2016中國食品產(chan) 業(ye) 發展趨勢報告》顯示,線上平台已成為(wei) 發展速度最快的分銷渠道。生鮮電商以其毛利率高、消費頻次高等特點,在近幾年始終處於(yu) 電商平台目光的“焦點”。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yi) 元,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預計2018年將達到1283億(yi) 元。
然而,如何將生鮮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地頭保質保鮮地送上消費者的餐桌?“泡沫箱+冰袋”並非真正意義(yi) 上的標配,其中也凸顯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目前的短板和未來的發展前景。數據顯示,冷鏈成本通常占生鮮電商單價(jia) 的40%以上,2015年冷鏈物流市場規模1509億(yi) 元,年增長22%,生鮮電商對其“增量”功不可沒。
但互聯網對冷鏈物流的影響並非僅(jin) 僅(jin) 停留在體(ti) 量上,在試圖改變我國傳(chuan) 統冷鏈物流“小亂(luan) 散”局麵的同時,互聯網企業(ye) 和物流企業(ye) 同時體(ti) 味到激情與(yu) 困惑。
差距明顯潛力巨大
激情來自巨大的市場空間。盡管我國冷鏈市場規模已達到1.12億(yi) 噸,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4年我國的公路冷藏車保有量為(wei) 7.6萬(wan) 輛,美國是25萬(wan) 輛,日本是15萬(wan) 輛。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蔡進曾表示: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不足20%,而美國、日本則分別達到90%與(yu) 98%。澳柯瑪(60033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蔚也表示,受限於(yu) 冷鏈運力不足,生鮮電商中需要冷鏈運輸的產(chan) 品超過50%,但目前隻有10%真正使用冷鏈,“泡沫箱+冰袋”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激情也來自不斷釋放的政策紅利。《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就明確表示,要著力解決(jue) 農(nong) 副產(chan) 品標準化、物流標準化、冷鏈倉(cang) 儲(chu) 建設等關(guan) 鍵問題,鼓勵發展社區自提櫃、冷鏈儲(chu) 藏櫃、代收服務點等新型社區化配送模式。在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冷鏈配送則被視為(wei) 推進農(nong) 產(chan) 品(000061,股吧)供給側(ce) 改革的重要一環,指出要“完善跨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開展冷鏈標準化示範,實施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區預冷工程。同時,促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與(yu) 農(nong) 資和消費品下鄉(xiang) 雙向流通格局”。
兩(liang) 者的合力帶來了冷鏈產(chan) 業(ye) 的快速發展和資本市場的熱情投入。來自第三方研究機構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冷藏車預計增長1.4萬(wan) 輛左右,冷藏車保有量突破9萬(wan) 輛,同比增長18.4%,冷庫總保有量達到3710萬(wan) 噸,同比增長11.76%,中冷物流、海航冷鏈、齊暢冷鏈、凱雪冷鏈等企業(ye) 紛紛登陸新三板或上海股交中心的E板,與(yu) 此同時,大韓通運控股榮慶物流、三井物產(chan) 與(yu) 領鮮合資、伊藤忠與(yu) 遼漁牽手……諸多冷鏈企業(ye) 希望“借東(dong) 風”在“藍海”中揚帆遠航。
電商物流尚難融合
不過,生鮮電商平台卻似乎給躍躍欲試的冷鏈物流提供商們(men) 迎頭潑了“一盆冷水”:它們(men) 紛紛選擇了自建物流。
京東(dong) 首席執行官劉強東(dong)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hui) 上表示,京東(dong) 從(cong) 去年開始籌建冷鏈倉(cang) 配一體(ti) 化網絡,預計到2016年年底,將建立7個(ge) 一級冷藏和冷鏈中心,以及150個(ge) 終端冷鏈臨(lin) 時庫。中糧我買(mai) 網CEO趙平原在去年10月獲得2.2億(yi) 美元融資時,同樣高調宣布將在兩(liang) 年中投入1億(yi) 美元用於(yu) 冷鏈物流的布局和建設。用天貓生鮮平台“喵鮮生”業(ye) 務負責人何春雷的話說,幾乎相當於(yu) “為(wei) 了喝牛奶,結果牽了頭牛回家養(yang) ”。
生鮮電商為(wei) 何要舍近求遠?電商心心念念的質量與(yu) 速度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易果旗下安鮮達華北區總經理牟屹東(dong) 說,易果選擇自建物流,一方麵是因為(wei) 擔心第三方物流在“最後一公裏”達不到服務要求,另一方麵則是因為(wei) 時效性不好控製。本來生活總裁助理孫紅也表示,自建物流的原因是電商和物流企業(ye) 之間的融合度不夠,大量低端物流配送企業(ye) 充斥著市場,從(cong) 服務到管理都很混亂(luan) 。天天果園副總裁陳嘉傑則告訴記者,比如櫻桃需要在零下1攝氏度儲(chu) 藏,蘋果要先在2.2攝氏度保鮮再降到0攝氏度儲(chu) 藏,天天果園自己的倉(cang) 庫有9個(ge) 溫區可供選擇,而第三方物流很難做到如此精細控製。
然而,大包大攬畢竟也就意味著成本居高不下。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從(cong) 冷藏庫租賃到冷藏車、冷庫叉車購買(mai) ,再到冷庫人工成本,冷鏈各環節成本基本都是普通物流配送的數倍以上。一份不完全統計顯示,2014年全國4000餘(yu) 家生鮮電商隻有1%盈利,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自建冷鏈物流令成本陡增。市場研究機構萬(wan) 擎谘詢CEO魯振旺表示,這是因為(wei) 國內(nei) 還沒有一個(ge) 完整的生鮮物流配送體(ti) 係,包裝、倉(cang) 儲(chu) 、配送等各個(ge) 環節尚未打通,簡而言之,冷鏈“斷鏈”了。
數據打通接續“斷鏈”
“斷鏈”怎麽(me) 解決(jue) ?一方麵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這些冷鏈環節需要從(cong) “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彼此打通,中國冷鏈物流聯盟秘書(shu) 長劉京說,最重要的就是解決(jue) “信息孤島”問題,“行業(ye) 小而散,單體(ti) 冷庫、單線運輸導致冷鏈物流資源分散,信息利用效率低已成為(wei) 行業(ye) 製約因素,資源和數據亟需在同一標準前提下進行整合”。
另一方麵,提升第三方物流的服務質量同樣需要數據打通。有不願透露姓名的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冷鏈公司服務質量差,很多時候還是因為(wei) 從(cong) 成本角度考慮。“車貨不匹配,冷藏車空車率經常在50%以上,但貨運單價(jia) 不可能無限上漲,為(wei) 了盈虧(kui) 平衡,通常的方法就是等,這樣速度和服務質量當然得不到保障。”
在專(zhuan) 家們(men) 看來,除了為(wei) 冷鏈配送提供增量外,數據打通同樣是以互聯網提升冷鏈產(chan) 業(ye) 的重要抓手。即,將基於(yu)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物聯網等的基礎突破應用於(yu) 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通過智能分析,對供應鏈網絡和資源進行優(you) 化和規劃,並提升對需求和供給預測的準確性。
好消息是,市場已經開始從(cong) 多個(ge) 渠道嚐試進行突破。在山東(dong) 濰坊,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成為(wei) 突破口,中凱智慧冷鏈物流園負責人鞠金偉(wei) 表示,現在從(cong) 貨車進入物流園開始,GPS、傳(chuan) 感器等便開始收集數據,並實現與(yu) 中國冷鏈物流聯盟的信息平台對接,發布車源匹配貨源、貨源匹配車源、車輛與(yu) 貨物的定位等信息。
終端也被寄予“互聯網+”的期望。2015年9月,澳柯瑪發布了“互聯網+全冷鏈”計劃,在這份計劃中,借助澳柯瑪自主研發的“智慧全冷鏈管理係統”,從(cong) 產(chan) 地預冷、冷鏈運輸、冷鏈終端存儲(chu) 到家用製冷產(chan) 品,一係列數據被匯集和分析,李蔚表示,最終希望形成的是從(cong) “最先一公裏”到“最後一公裏”的閉環。
來自電商平台的數據同樣重要。何春雷告訴記者,從(cong) 去年開始,天貓“喵鮮生”與(yu) 菜鳥網絡、第三方物流企業(ye) 合作,重新整合各家的冷鏈倉(cang) 儲(chu) 、物流團隊。在協調商家入駐後,利用阿裏的大數據分析對生鮮宅配流程進行優(you) 化,匹配供需,從(cong) 而建立起低成本、高利用率的開放式冷鏈,“通過這種開放,我們(men) 可以在北京五環內(nei) 實現3小時極速達服務,未來還將在深圳、廣州等地推廣”。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 以實招硬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五部門主要負責人回應中國經濟熱點問題
- 深入實施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專項行動
- 全國人大代表王誌賢: 深化發展“一單製”“一箱製”讓物流更暢通
- 全國人大代表吳仁彪: 科學預測低空經濟未來發展規模
- 學習《決定》每日問答丨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主要有哪些要求
- 截至1月底中國民營企業數量達5670.7萬戶
- 解讀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物流關鍵詞
-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局長李雲澤:下大氣力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融資難題
- 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2024年全國全社會物流成本降低約4000億元,運輸成本降低了2800億元
- 市場監管總局局長羅文:今年將集中整治交通物流等領域的亂收費等問題
- 一圖速覽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