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2-19 09:15:43 供應鏈管理專(zhuan) 欄

2015年,普華永道在北美的一位華人總監問我,供應鏈管理在國內(nei) 發展得怎麽(me) 樣?我給他簡短地回複了Email,說發展地很好,同時講了自己的三個(ge) 小故事來概括:十幾年前,我在申請北美商學院時,第一次聽說供應鏈管理;七八年前,國內(nei) 的一些大型企業(ye) 啟動供應鏈轉型,成為(wei) 我在國內(nei) 的第一批客戶;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ye) 成為(wei) 我的客戶,從(cong) 供應鏈的角度解決(jue) 日益嚴(yan) 峻的成本和庫存問題。在這裏,我想把這三個(ge) 小故事講得更詳細點,因為(wei) 這其實也是供應鏈管理在國內(nei) 十幾年來的縮影。
2000年4月的一個(ge) 晚上,上海已經是初春乍暖。睡眼惺忪中,我接到一位美國教授的電話。那是亞(ya) 利桑那州立大學的麵試電話,我在申請他們(men) 的商學院。教授是美國人,不過地方口音很重,半懂不懂中,我隱約聽到一個(ge) 詞:SupplyChainManagement(供應鏈管理)。這是什麽(me) ?我在管理專(zhuan) 業(ye) 成十年,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ge) 名詞。到了美國,才搞明白教授有個(ge) 供應鏈管理的研究項目,因為(wei) 我以前的行業(ye) 背景挺適合,就給我獎學金,招我來做研究助理。
還是不知道供應鏈管理是什麽(me) ,就請教底特律的師兄。他說這可是美國的大熱門。後來聽人講,當時供應鏈在美國的熱度,大有跟互聯網一拚的架勢。也是在那個(ge) 時候,美國一流的商學院開始單設供應鏈專(zhuan) 業(ye) ,與(yu) 財務、營銷、運營等傳(chuan) 統的MBA專(zhuan) 業(ye) 並駕齊驅。但在國內(nei) ,供應鏈管理可以說是一片空白----當時國內(nei) 剛開始做物流管理,我隱約感到供應鏈跟物流有一定關(guan) 係,但除此之外,就一無所知了。不管怎麽(me) 樣,我鬼使神差地進入了供應鏈管理領域。
一晃八九年過去了。我在美國求學、工作、定居下來。期間博客開始流行,我就開了個(ge) 供應鏈管理的博客(),斷斷續續寫(xie) 了幾百篇文章,後來匯集成我的第一本書(shu) 《采購與(yu) 供應鏈管理:一個(ge) 實踐者的角度》。2009年,突然有一天,一個(ge) 千億(yi) 級企業(ye) 的總監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說他們(men) 要做供應鏈轉型,能不能幫忙?供應鏈轉型?這不就是北美這一二十年來忙的嘛!北美企業(ye) 在全球尋源、外包生產(chan) ,徹底改變了供應鏈的結構,要求企業(ye) 的係統、流程和組織架構、人員建製上作出實質性的改變,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供應鏈轉型。
當時我還在矽穀一家公司全職工作,沒法經常出差到國內(nei) ,就介紹一個(ge) 美國專(zhuan) 家過去。這位專(zhuan) 家先在霍尼韋爾等公司就職,經曆了美國航空製造業(ye) 的全球尋源、外包和供應鏈轉型,後來到矽穀,進入半導體(ti) 設備行業(ye) ,推動一個(ge) 半導體(ti) 設備製造商的供應鏈轉型。對國內(nei) 的這個(ge) 大公司,他在方法論上幫助外包生產(chan) 、搭建新的供應鏈架構,我幫助做協調、溝通工作。就這樣,離開成十年後,我又跟國內(nei) 聯係上了,介入了早期本土企業(ye) 的供應鏈轉型。
大致也是在這個(ge) 時間段,供應鏈管理普遍上了大型本土企業(ye) 的雷達。我想這跟08年金融危機不無關(guan) 係:經濟不景氣,逼得越來越多的企業(ye) 向供應鏈管理要效益。可以說,供應鏈管理是典型的"生於(yu) 憂患",是外在壓力下企業(ye) 的理性選擇。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時光返回到1997年,作為(wei) 最早重視供應鏈管理的本土企業(ye) 之一,華為(wei) 開始係統地導入IBM的集成供應鏈管理,與(yu) 當時亞(ya) 洲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不無關(guan) 係。再往前到80年代,供應鏈管理在美國興(xing) 起,根本原因就是日本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壓力,迫使北美企業(ye) 放棄單打獨鬥,推動供應鏈上各合作夥(huo) 伴的通力協作。
五六年又一轉眼過去了。期間我每年去國內(nei) 四五次,培訓、谘詢眾(zhong) 多的本土企業(ye) 。客戶先是集中在千億(yi) 、百億(yi) 級的大企業(ye) ,慢慢的數億(yi) 規模的中小企業(ye) 也越來越多,包括一個(ge) 年營收5億(yi) 人民幣的玻璃幕牆公司。有一天,該公司的老總說,我們(men) 其實就是個(ge) 供應鏈管理公司。我有點吃驚,心想這可是建築行業(ye) ,你們(men) 又是安裝玻璃幕牆,跟生產(chan) 沒關(guan) 係,怎麽(me) 稱得上供應鏈呢?不過轉眼細想想,也對:供應鏈是匹配需求和供應的鏈條,客戶有需求,這個(ge) 公司有供應,這不是供應鏈是啥?後來,這家幕牆公司進入電商領域,建成門窗、幕牆行業(ye) 的第一個(ge) B2B電子商務平台,供應鏈管理就成了他們(men)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就更不用提了。
像這個(ge) 幕牆公司的還很多。他們(men) 大多是民營企業(ye) ,經曆了一二十年的爆炸式成長,規模成長到幾個(ge) 億(yi) 、一二十億(yi) ,說大不大,但一點也不小。人工成本飆升、人民幣堅挺,成本和庫存問題日益嚴(yan) 重,都促使這些中小企業(ye) 向供應鏈管理要效益。就這樣,十幾年的時間,供應鏈管理從(cong) 以前的無人知曉,到後來被大公司采納,再到中小企業(ye) ,終於(yu) 成為(wei) 本土企業(ye) 管理詞典中的關(guan) 鍵詞匯。
我說這些,主要是給大家一個(ge) 大致的輪廓,了解供應鏈在c。我很幸運,無意中成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係統學習(xi) 、實踐和研究供應鏈管理的人,也見證了一二十年來,供應鏈管理在國內(nei) 的蓬勃發展。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也是同樣幸運,因為(wei) 你們(men) 都是本土的前幾代供應鏈專(zhuan) 業(ye) 人士。供應鏈管理發展這麽(me) 迅猛,對人才的需求這麽(me) 大,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未來都是一片光明,機會(hui) 可以說是遍地都是。
我們(men) 的挑戰呢,就是成為(wei) 供應鏈領域的專(zhuan) 家:係統學過、係統做過、係統提高總結過,能夠從(cong) 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不但能自己成功,也能讓更多的人成功。這是個(ge) 長期的過程,不但需要自己去學、自己去做、自己去總結,而且需要向別人學習(xi) ,向別的公司、別的行業(ye) 學習(xi) 。人總是從(cong) 經驗中學習(xi) ,要麽(me) 是自己的經驗,要麽(me) 是別人的經驗。作為(wei) "別人的經驗",希望我的書(shu) 、我的文章和培訓給大家更好的學習(xi) 、總結和提高的機會(hui) 。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