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程曉華:供給側改革 vs 企業供需鏈管理改善

發布時間:2016-02-16 09:34:39 萬(wan) 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國經濟經過了3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央高層終於(yu) 意識到,單純靠刺激消費,拉動需求的“需求側(ce) 改革”策略已經是後繼乏力了,所以,“供給側(ce) 改革”也就是勢在必行了。
  所謂供給側(ce) 改革,簡單理解就是,發力於(yu) 供給端,從(cong) 供給、生產(chan) 入手,通過解放生產(chan) 力,提升生產(chan) 效率來促進經濟發展(百度資料)。
  當然,這是宏觀經濟的層麵。
  那麽(me) ,做為(wei) 微觀經濟領域的企業(ye) ,尤其是製造業(ye) ,在國家大力提倡供給側(ce) 改革的今天,我們(men) 應該怎麽(me) 做呢?
  我個(ge) 人的觀察是,我們(men) 也應該趕緊在供給端發發力了–宏觀經濟叫供給側(ce) 改革,我們(men) 企業(ye) 就叫“供需鏈管理改善”好了。
  我從(cong) 2011年加入埃森哲開始,進入供應鏈管理谘詢領域,至今已經有五六個(ge) 年頭了,輔導過很多企業(ye) ,參觀、交流、審核的企業(ye) 更是很多,我發現很多企業(ye) 的一個(ge) 問題就是,“隻開花,不結果”,客戶越來越多,銷售額也越來越大,但是,企業(ye) 的淨利潤率卻是越來越少,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yu) ,這些企業(ye) 過分地強調銷售,也就是需求側(ce) ,而對供應鏈管理,尤其是庫存控製,則是大多數企業(ye) 都忽視了。
  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企業(ye) 的研發、生產(chan) 跟客戶的需求滿足之間嚴(yan) 重脫節,大量的研發、市場投入,最終都變成了庫存,所謂的利潤,也就談不上了。
  花兒(er) 是開了不少,但好吃的果子卻是留下不多,所以,我曾經跟幾個(ge) 上市公司的老板開玩笑說,您老“吃進去的是眼淚,吐出來的可都是庫存”啊!
  這幾個(ge) 公司老板的共同特點就是,在家坐不住,一年到頭在外邊跑市場,跑客戶,為(wei) 了拿個(ge) 單子,多要點銷售份額,整天在外邊,撇家舍業(ye) ,吃盡了苦頭,喝夠了啤酒,甚至是受盡了屈辱,好不容易求爺爺、告奶奶地拿到了訂單,結果到頭來,工廠出不去貨,不能及時交付,人家要的,咱沒有,人家不要的,咱家到處都是。好不容易回趟家,還要被客戶的小采購員給電話裏痛罵一頓,心情不好也就算了,關(guan) 鍵是辛苦了一年,年底一算賬還不掙錢,又要被董事會(hui) 的那幫資本家們(men) 給狂批幾天,這心裏啊,可真是哇涼哇涼的。
  都說男兒(er) 有淚不輕彈,隻是未到傷(shang) 心處,中國的企業(ye) 家們(men) ,尤其是那些能夠堅守“中國製造”的企業(ye) 家們(men) ,都是些英雄好漢啊,但是,俗話說,“一個(ge) 好漢三個(ge) 幫”啊,你光有“研發”、“銷售”還是不夠的呀,你還需要“供應鏈管理”啊,否則,你就做不成好漢。
  中央都已經認識到的問題,做為(wei) 企業(ye) ,更應該早就認識到啊,不過,英語裏麵有句話,叫“neveristoolate”,翻譯過來就是“從(cong) 來就沒有太晚的時候”,現在發力供應鏈管理還來得及。
  隻是需要大家注意的是,發力於(yu) 供應鏈管理沒有錯,但千萬(wan) 不要寄希望於(yu) “預測”,因為(wei) “預測永遠是錯的”。
  一個(ge) 典型的例子就是,虎嗅網每年預測有哪些CEO會(hui) 下台,基本上都是“七七八八”地準確,但是,連續3年了,聯想的CEO元慶先生,把聯想“由全球PC出貨量的巔峰帶向了虧(kui) 損”,“仍然堅強地不下台”(虎嗅網語)。近期爆出的聯想集團2015年二季度巨虧(kui) 7.14億(yi) 美金,其中僅(jin) “清除智能手機庫存費用”就高達3.24億(yi) 美金,如果他還不下台,那是誰也沒有辦法的事情了,因為(wei) ,預測永遠是錯的,判斷也有失誤的時候,這個(ge) 不能怪虎嗅。
  總之,這就是現實。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