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29 10:34:56 21世紀經濟報道

行業(ye)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4000餘(yu) 家生鮮電商隻有1%盈利,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因自建冷鏈物流而令成本陡增。
1月27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稱將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nong) ”新難題,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加快轉變農(nong) 業(ye) 發展方式。一號文更明確提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ye) 參與(yu) 涉農(nong) 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這是多年來中央一號文件中首次明確快遞、電商下鄉(xiang) 。
作為(wei) 涉農(nong) 電子商務的重要形式, 2015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yi) ,預計2018年將達到1283億(yi) 。然而,蓬勃發展的勢頭卻難掩生鮮電商大麵積虧(kui) 損的現實。行業(ye) 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4000餘(yu) 家生鮮電商隻有1%盈利,虧(kui) 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因自建冷鏈物流而令成本陡增。
有意思的是,這些生鮮電商選擇自建物流的原因是現有冷鏈物流無法滿足要求。天貓喵鮮生的總經理何春雷抨擊生鮮電商與(yu) 物流互相越位,導致冷鏈重複投資浪費社會(hui) 資源。
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物流專(zhuan) 業(ye) 委員會(hui) 秘書(shu) 長秦玉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為(wei) 了解決(jue) 這一問題,國家強製性冷鏈標準正在製定中,最快或年底頒布。
在中央一號文中,國家亦表示要完善跨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開展冷鏈標準化示範,實施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區預冷工程。
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冷鏈是短板
農(nong) 產(chan) 品的市場,一直以來流通都是短板。尤其是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的冷鏈短板,讓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的損耗率極高,使農(nong) 產(chan) 品能便宜又好地走進城裏頗為(wei) 不易。
為(wei) 了切實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的流通問題,在2016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實現全麵小康目標的若幹意見》中,針對農(nong) 產(chan) 品的流通環節提出了多條解決(jue) 方向。
意見指出,完善跨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開展冷鏈標準化示範,實施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區預冷工程。同時,促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與(yu) 農(nong) 資和消費品下鄉(xiang) 雙向流通格局。
此外,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實施“快遞下鄉(xiang) ”工程寫(xie) 入其中。鼓勵大型電商平台企業(ye) 開展農(nong) 村電商服務,支持地方和行業(ye) 健全農(nong) 村電商服務體(ti) 係。建立健全適應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分級、采後處理、包裝配送等標準體(ti) 係。深入開展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
毋庸置疑,早在國家政策支持之前,敏銳的市場已經發現了農(nong) 產(chan) 品中的商機。其中生鮮市場是目前最為(wei) 看好的一個(ge) 業(ye) 務領域,近幾年亦誕生了超過4000家生鮮電商,眾(zhong) 多資本角逐其中。
天津海吉星副總經理馬信指出,盡管生鮮電商於(yu) 2013年開始迅猛發展,但整個(ge) 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90%還是通過批發市場走,而後者的冷鏈處理水平製約了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進入市場。
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蔡進披露,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是19%(蔬菜5%,肉類15%,水產(chan) 品13%),而美、日則分別達到90%與(yu) 98%;我國物流損腐率超過10%,國際水平則在5%左右。“雖然是一個(ge) 問題,但從(cong) 正麵來看說明這個(ge) 冷鏈發展還是非常有空間。” 蔡進道。
據了解,去年冷鏈物流總額在3.5萬(wan) 億(yi) -4萬(wan) 億(yi) 之間,冷鏈每年增長達到22%。目前冷鏈市場規模在1509億(yi) 元左右,財富證券預測2020年整個(ge) 市場或將達到4000億(yi) 元。
冷鏈重複建設缺乏國家標準
令人困惑的是,一方麵是整個(ge) 冷鏈物流市場需求前景龐大,另一方麵冷鏈市場竟也重複建設嚴(yan) 重。
記者從(cong) 中國鐵路總公司獲悉,該公司旗下的中鐵特貨擁有多條專(zhuan) 業(ye) 冷藏專(zhuan) 用車,但是運能嚴(yan) 重不足。與(yu) 此同時,本該是中鐵特貨的多個(ge) 生鮮電商平台卻一再自建冷鏈物流。
2010年以來,中糧我買(mai) 網、天天果園等平台開始相繼投入重金自建冷藏倉(cang) 儲(chu) 跟冷鏈宅配物流體(ti) 係,投資規模均在1億(yi) 元左右。
易果旗下安鮮達華北區總經理牟屹東(dong) 表示,易果選擇自建物流,一方麵是第三方物流在最後一公裏服務不夠好,另一方麵則是時效性不好控製。沱沱工社負責人劉聯勝也向記者坦承由於(yu) 曾在第三方物流合作時發現保冷度不夠最終影響商品質量,最終也不得不自建物流。
本來生活總裁助理孫紅表示,自建物流的原因是電商和物流企業(ye) 之間的融合度不夠,大量低端物流配送企業(ye) 充斥著市場,從(cong) 服務到管理很混亂(luan) 。電商的痛點在於(yu) 運輸品質、成本、服務品質與(yu) 用戶數據安全。
有專(zhuan) 家擔心,中央一號文中的“完善跨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體(ti) 係”會(hui) 加重各區域冷鏈市場中的重複投資。商務部特聘專(zhuan) 家洪濤披露上海冷鏈利用率隻有67%,存在過度建設可能。
這種行業(ye) 的集體(ti) 困境讓整個(ge) 生態鏈走向惡化。據悉,2014年全國總共有4000多家生鮮電商,盈利的隻占到1%,其餘(yu) 的99%中大部分虧(kui) 損,小部分勉強盈虧(kui) 平衡。
“整個(ge) 冷鏈市場確實存在相當多問題。一方麵消費者與(yu) 生產(chan) 企業(ye) 間對產(chan) 品質量還是不夠重視;另一方麵,政府對於(yu) 冷鏈市場的監管也不夠徹底,市場存在著大量不符標準的”黑冷庫“和”黑運輸車“,它們(men) 存在著大量的安全隱患但價(jia) 格低廉,最終會(hui) 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損害整個(ge) 行業(ye) 發展。”秦玉鳴表示,政府對於(yu) 冷鏈行業(ye) 的支持也不夠,很多大城市甚至禁止載運藥品的冷鏈運輸車進城,造成大量不便。
麵對因冷鏈導致生鮮電商市場出現的大量問題,蔡進表示冷鏈發展確實有相當大改進空間。目前冷鏈行業(ye) 內(nei) 沒有統一的行業(ye) 標準,由此衍生出大量問題,應適時修訂標準。 秦玉鳴向記者透露,目前大冷鏈環節存在著相應的行業(ye) 標準與(yu) 國家標準,但缺乏強製性標準。國家強製性標準正在製定中,最快在今年底可以頒布。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