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生鮮電商自建冷鏈:本末倒置還是必由之路?

發布時間:2016-01-19 10:46:36 新京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在這個(ge) 滲透率僅(jin) 為(wei) 1%,市場預期規模卻高達千億(yi) 元的潛力市場中,麵向消費者終端的第三方冷鏈B2C宅配物流發展緩慢,最後一公裏配送水平參差不齊。於(yu) 是許多生鮮電商平台開始以億(yi) 元起的資金投入規模,大舉(ju) 在全國建設自有倉(cang) 儲(chu) 與(yu) 冷鏈物流配送體(ti) 係。

這種由需求方來倒逼的模式,雖然推進了冷鏈配送等配套產(chan) 業(ye) 的發展,但也給生鮮電商的發展帶來了矛盾:過高的自有物流投入回收周期緩慢,又麵臨(lin) 不斷出現的低成本社會(hui) 化物流競爭(zheng) 。這種數年提前布局的重資產(chan) 模式,麵臨(lin) 新的市場變化時,又成為(wei) 生鮮電商的製約因素。

华体会体育客服电话多少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wei) ,自建物流體(ti) 係是全品類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zheng) 力,但在布局時要以點到麵地逐步運營,避免被投資拖垮。“未來合理發展的生態是,掌握訂單和大數據的生鮮電商,聯動專(zhuan) 業(ye) 冷鏈物流企業(ye) ,共建專(zhuan) 業(ye) 物流體(ti) 係。”

冷鏈B2C市場增速緩慢物流成本是最大掣肘因素

作為(wei) 生鮮電商第三方配套產(chan) 業(ye) ,直接麵向消費者的冷鏈宅配,始終麵臨(lin) 著行業(ye) 增速緩慢、配送成本高昂等因素,其冷鏈“最後一公裏”更是成為(wei) 讓業(ye) 內(nei) 生鮮電商頭疼的環節。

“目前即便是采用第三方冷鏈宅配,物流成本也要占據客單價(jia) (每一個(ge) 顧客平均購買(mai) 商品的金額)的30%左右。”壹家壹站董事長金鋒告訴新京報記者,冷鏈物流的高昂成本始終是製約平台規模擴張的因素,從(cong) 目前大多數生鮮電商平台所采用的順豐(feng) 冷運等第三方物流來看,“客單價(jia) 要保持在170元左右才能保持盈利平衡。”

但另一方麵,生鮮網購零散化需求等特點,也使得許多傳(chuan) 統冷鏈企業(ye) 對這塊藍海望而卻步,導致整個(ge) 生鮮宅配B2C市場發展的緩慢。

“生鮮電商帶來了多批量小批次的大量B2C客戶,傳(chuan) 統冷鏈的服務網絡和人力都難以接棒。”华体会体育客服电话多少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而且生鮮食品服務安全問題容易帶來高投訴等問題,讓傳(chuan) 統冷鏈企業(ye) 在拓展這個(ge) 市場時畏首畏尾。”

成本高昂億(yi) 元起步 重資產(chan) 運作回收周期長

在冷鏈等配套產(chan) 業(ye) 未跟上生鮮電商發展的前提下,更多的平台一開始就選擇了自建冷鏈物流配送體(ti) 係。

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從(cong) 2010年起,中糧我買(mai) 網、天天果園等平台開始相繼投入重金自建冷藏倉(cang) 儲(chu) 跟冷鏈宅配物流體(ti) 係,從(cong) 投資規模來看均在1億(yi) 元上下,是名副其實的重資產(chan) 運行模式。

這種由電商平台重金上陣、倒逼配套體(ti) 係建設的模式,也與(yu) 當前冷鏈市場的發展現狀有關(guan) 。針對B2C網購消費市場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ye) 較少,配送水平也參差不齊,雙重影響下不少生鮮電商隻能選擇自建物流這種重資產(chan) 的模式。

不過,各家選擇自建物流的生鮮電商,卻麵臨(lin) 著巨大的投入和漫長的成本回收周期。

一位冷鏈建設服務商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生鮮電商經營的果蔬、肉禽等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需要分為(wei) 常溫、恒溫、8°-15°、0°-8°、零下18°五個(ge) 溫度區,這種嚴(yan) 格的溫度控製體(ti) 係帶來了非常高昂的建倉(cang) 成本。“以一個(ge) 5000平方米左右的標準溫區冷藏庫來說,硬件設備投入就在2000萬(wan) 上下。從(cong) 倉(cang) 儲(chu) 覆蓋範圍來說,華東(dong) 、華南、華北三個(ge) 區域的大型倉(cang) 儲(chu) 自建落地,起碼需要1億(yi) 左右的成本。”

該人士表示,重資產(chan) 模式的專(zhuan) 業(ye) 倉(cang) 儲(chu) 環節帶來了非常高昂的前期投入,而在宅配冷鏈的物流落地環節亦是如此,“雖然長遠來說自建物流能夠有效攤平和降低冷鏈成本,但從(cong) 目前生鮮電商經營規模來看,很難做到投入產(chan) 出比平衡,成本收回周期最少要5-10年時間。”

第三方區域化冷鏈出現 自建物流模式麵臨(lin) 升級

麵對自建冷鏈的高昂成本和漫長回報周期,行業(ye) 開始逐漸反思這種重資產(chan) 打法“逆向倒逼”模式的合理性。

“作為(wei) 生鮮電商平台去投入建設重資產(chan) 的物流倉(cang) 儲(chu) ,是本末倒置的行為(wei) 。”天貓生鮮總經理何春雷告訴新京報記者,“相比之下,生鮮電商更應該將資源投入到上遊農(nong) 產(chan) 品標準化、售後服務標準化等核心中,將物流交給第三方社會(hui) 化冷鏈企業(ye) 來負責。”

不過,华体会体育客服电话多少特約研究員楊達卿告訴新京報記者,對於(yu) 全品類的大型生鮮電商而言,自建物流體(ti) 係會(hui) 發展成自身核心競爭(zheng) 力的一部分,而單品類或品類較少的生鮮電商,自建物流投入不足與(yu) 從(cong) 價(jia) 值鏈上撈回來,自建物流會(hui) 成為(wei) 包袱。

這並非沒有前車之鑒,美國生鮮電商WebVan經曆的冷鏈災難,足以讓國內(nei) 的生鮮電商平台重新回顧。創建於(yu) 1996年的生鮮電商平台WebVan在VC的瘋狂注資下放棄盈利,僅(jin) 建單個(ge) 冷藏倉(cang) 儲(chu) 的成本就高達4000萬(wan) 美元,並且承擔10-15美元/單的配送成本,提供免費送貨服務,上市兩(liang) 年總計燒掉12億(yi) 美元後破產(chan) 。

事實上,伴隨著生鮮電商平台高速發展的擴張規模,國內(nei) 配套的冷鏈產(chan) 業(ye) 也在發生變局。

一個(ge) 形成鮮明對比的數據是,根據华体会登录界面冷鏈委報告,僅(jin) 在2015年上半年商超冷鏈等傳(chuan) 統B2B配送業(ye) 務份額下降約25%。但湧現出黑狗冷鏈、九曳供應鏈、神盾快送等10多家專(zhuan) 注生鮮B2C的冷鏈配送企業(ye) ,這也給傳(chuan) 統的冷鏈格局帶來了新的變化。

楊達卿認為(wei) ,上述專(zhuan) 注區域性、碎片化需求的配套冷鏈企業(ye) ,也更加符合生鮮電商現階段的發展需求,但從(cong) 目前生鮮電商發展與(yu) 冷鏈市場增速來看,擁有資本輸血的生鮮電商倒逼物流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銷售輻射區域不大,不需要多點、多批次儲(chu) 配的生鮮電商,外包物流應該是優(you) 先考慮,反之自營物流優(you) 先考慮。未來合理發展的生態是,掌握訂單和大數據的生鮮電商,聯動專(zhuan) 業(ye) 冷鏈物流企業(ye) ,共建專(zhuan) 業(ye) 物流體(ti) 係。”楊達卿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