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物流業的“家族式”弊病:人才難留住

發布時間:2016-01-13 09:43:54 新浪專(zhuan) 欄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這幾年快遞物流企業(ye) 上市的雷聲很大。
  縱觀近兩(liang) 年國內(nei) 物流行業(ye) 進入黃金發展階段,快遞公司頻頻向資本市場衝(chong) 刺,申通快遞擬借殼艾迪西上市、已獲得四輪融資的全峰快遞則表示將於(yu) 2016年登陸新三板,德邦物流擬在上交所上市,中國郵政速遞物流、圓通也在等待時機。
  但卻不見幾滴雨點落地。
  去年,作為(wei) 中國零擔物流領域第一品牌,德邦一紙IPO申請,讓行業(ye) 為(wei) 之震動,但就在IPO文件公布第二天,證監會(hui) 宣布暫停IPO,一個(ge) 大寫(xie) 的“背”字。
  除此之外,中國郵政速遞物流遞交IPO申請但卻無疾而終。
  順豐(feng) 、圓通在媒體(ti) 端“被上市”過多次,時至今日圓通才出來承認“距離上市隻是時間問題”。
  截至目前上市成功的隻有借殼艾迪西“曲線救國”的申通。但在連續漲停的同時,申通“後院失火”,其三林分公司管理不善導致員工罷工,運營工作癱瘓。申通總部不得不自己出麵擺平,讓分公司正常運營。借殼艾迪西的申通幾番漲停並沒有掩蓋物流行業(ye) 內(nei) 部暗流湧動的痼疾。
  被業(ye) 內(nei) 視為(wei) 快遞第二股準油股份,時至今日究竟花落誰家仍未可知,不過日前有消息稱準油股份大股東(dong) 股權被全部凍結資產(chan) 重組或受阻,也讓快遞第二股橫生變數。
  資本是逐利的,投資者更傾(qing) 向於(yu) 選擇成長或成熟的行業(ye) 。誠然,快遞行業(ye) 近年來保持著高速增長,但快遞行業(ye) 距離成熟還很遠。加盟頑疾、家族化嚴(yan) 重、職業(ye) 經理人難以融入等由於(yu) 不注重人力資源開發而導致的問題始終困擾著行業(ye) 。
  相關(guan) 的媒體(ti) 報道顯示,2012-2013年是民營快遞企業(ye) 去家族化的集中時段。
  2012年上半年,申通包括副總裁職務等在內(nei) 共計23名新任職領導幹部做了宣誓就職,其中不少是從(cong) 其他快遞公司挖來的資深高管。第二年,申屠俊空降申通,至今很多人對其履曆背景依舊一無所知。
  2012年8月,在業(ye) 內(nei) 尊稱為(wei) “寶爺”的宅急送總裁陳顯寶“退居二線”,將經營權交到宅急送內(nei) 部培養(yang) 的鄭瑞祥、在多家快遞公司有任職經曆的職業(ye) 經理人陸國榮等以“70後”為(wei) 主的團隊手中。
  2013年6月,也是業(ye) 內(nei) 最為(wei) 人所關(guan) 注的,美國快遞巨頭UPS公司原中國副總裁相峰任職圓通速遞CEO,在任職UPS之前,相峰還曾任商務部辦公廳處長,通用汽車中國公共政策與(yu) 政府關(guan) 係副總裁,積累了豐(feng) 富的政府相關(guan) 經驗。
  但時至今日,這些人中,申屠俊似乎已經離開了人們(men) 的視線;由快遞從(cong) 業(ye) 人員建立的公眾(zhong) 賬號《快遞之聲》在2016年1月3日爆料稱“圓通CEO易人,相峰不在擔任”,但這篇爆料隨機即被刪除;上述這些高層管理人中,時至今日四平八穩的也就隻有宅急送的團隊。
  現代企業(ye) 以家族企業(ye) 形式存在在韓國、日本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急需解決(jue) 家族式管理的問題。目前,雖有職業(ye) 經理人等新鮮血液進入,但並未從(cong) 根本上破解國內(nei) 民營快遞家族式管理的現狀。
  對於(yu) ,快遞企業(ye) ,向西、向下、向外、向資本是必然的。《快遞業(ye) 發展“十三五”規劃》中表示,到2020年培育出6個(ge) 以上年業(ye) 務收入超500億(yi) 元具有較強競爭(zheng) 力的大型快遞企業(ye) ,其中3個(ge) 以上年業(ye) 務收入超千億(yi) ;培育出2-3個(ge) 跨國領先快遞企業(ye) ;培育出2-3個(ge) 上市快遞公司。
  如今,申通已經完成上市,而快遞業(ye) 幾大龍頭企業(ye) 都有上市計劃。上市要求公司管理的規範化,企業(ye) 的資產(chan) 結構、運營成本以及盈利情況必然需要明晰化,就更需要股東(dong) 加強對企業(ye) 進行規範化。從(cong) 產(chan) 品到管理,聚焦於(yu) 人才。讓人才飛起來,是產(chan) 業(ye) 的需要是市場的需要。
  用《快遞之聲》引述的一位行業(ye) 觀察人士的話,在物流快遞行業(ye) 轉型升級大背景下,人才的轉型尤為(wei) 關(guan) 鍵,可以說是“一才定乾坤”,但是,各快遞物流企業(ye) 此前並不重視人才,加之家族化管理盛行,讓大量人才被埋沒,同時,多數老板的自以為(wei) 是,讓諸多職業(ye) 經理人無所作為(wei) ,甚至一走了之。從(cong) 基層到高層,未來可能會(hui) 有更多的人員變化,這種變相“裁員”隻是開始,接下來,可能會(hui) 有其他多家快遞物流企業(ye) 緊跟其後,相繼加入“裁員”行列。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