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1-11 10:37:33 第一物流網

客觀形勢的變化將冷鏈行業(ye) 推到了“求變謀發展”的風口浪尖。整體(ti) 回顧一下2015年,我們(men) 發現,在形勢大好的同時,行業(ye) 也正麵臨(lin) 著前所未有的洗牌和挑戰!
相較於(yu) 2012年的 “波瀾驟起”、2013年的 “穩中有進”、2014年的 “快速發展”,2015年是我國冷鏈物流宏觀環境最好的一年,特別是隨著生鮮電商的崛起,賦予了冷鏈產(chan) 業(ye) 新的商機。
2015冷鏈物流宏觀環境七大利好
回顧2015年冷鏈物流宏觀環境,主要有七大利好:
一是 “一帶一路”。2015年3月28日,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的願景與(yu) 行動》,提出了共建“一帶一路”的方向和任務。而要實現“一帶一路”願景,物流業(ye) 則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和支撐。8月31日,大連港東(dong) 北冷鮮港項目啟動,總投資30億(yi) 元,規劃建設總庫容為(wei) 70萬(wan) 噸的冷庫,可提供中轉、信息服務及一站式通關(guan) 報檢等一體(ti) 化綜合服務。東(dong) 北冷鮮港項目的啟動,是大連港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項目之一。
冷鏈物流:用足利好克服利空抓住機遇
二是互聯網經濟。2015年初,李克強總理在兩(liang) 會(hui) 政府工作報告中曾八次提到“互聯網”三個(ge) 字,而且特別指出要著力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物流快遞等新業(ye) 態快速成長和轉型升級。總理隨後還專(zhuan) 門到了國內(nei) 知名冷鏈企業(ye) 河南鮮易控股公司考察,並對該公司利用互聯網開發冷鏈物流表示認可。
三是新政陸續出台。《新食品安全法》對上下遊環節的食品安全要求更加嚴(yan) 格,冷鏈物流得到進一步重視和發展。《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發展社區自提櫃、冷鏈儲(chu) 藏櫃等新型社區化配送模式,完善冷鏈倉(cang) 儲(chu) 建設。此外,地方政府也相繼出台了冷鏈專(zhuan) 項規劃。
四是冷鏈行業(ye) 整體(ti) 水平提升。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全國冷藏車預計增長14000輛左右,冷藏車保有量突破9萬(wan) 輛,同比增長18.4%;全國冷庫新增390萬(wan) 噸,冷庫總保有量達到3710萬(wan) 噸,同比增長11.76%;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的冷鏈流通率分別達到22%、34%、41%,冷藏運輸率分別為(wei) 35%、57%、69%。
五是自貿區發展為(wei) 冷鏈提供了新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實施,中國與(yu) 更多國家自貿協定的簽署,上海、廣東(dong) 、天津、福建自貿區的運營,使得高端食品進出口業(ye) 務快速增長,這對平衡傳(chuan) 統冷鏈業(ye) 務下滑,開創冷鏈新的營收板塊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是冷鏈企業(ye) 借助資本力量前行的步伐加快。海航冷鏈、小田物流、齊暢冷鏈、鎮江恒偉(wei) 、凱雪冷鏈等紛紛登陸新三板或E板,大韓通運控股榮慶物流、三井物產(chan) 與(yu) 領鮮合資、伊藤忠與(yu) 遼漁牽手。總之,2015年是金融資本和冷鏈物流結合得最緊密的一年,也是實質性動作最多的一年。
七是生鮮電商依舊很熱,O2O大行其道。據統計,2015年我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yi) 元,並將在2017年突破1000億(yi) 元。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兩(liang) 麵性。冷鏈行業(ye) 宏觀環境的利好,隻能是進一步擴大了市場發展的空間,卻同時意味著競爭(zheng) 的進一步加劇,意味著優(you) 勝劣汰。2015年以來,隨著市場競爭(zheng) 的加劇,很多冷鏈企業(ye) 的收益不增反降就是一個(ge) 危險的信號。因此,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行業(ye) 的差距和企業(ye) 自身的致命弱點所在。
阻礙冷鏈物流持續發展的五大利空
一是行業(ye) 依然小眾(zhong) 。目前我國冷鏈市場規模已達到11200萬(wan) 噸左右,但是,第三方冷鏈物流行業(ye) 特點依然是以“小眾(zhong) ”為(wei) 主。從(cong) 华体会登录界面發布的“冷鏈物流企業(ye) 百強排名”來看,在規模方麵,冷鏈百強企業(ye) 總收入為(wei) 109.02億(yi) 元,隻約占全國冷鏈總收入的10%左右。可見,我國冷鏈物流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仍然很明顯,冷鏈物流市場化水平和集中度仍較低。
二是冷鏈成本依然較高。生鮮電商所麵臨(lin) 的問題主要是冷鏈物流成本較高,一般在30%~40%,甚至超過100%,如果冷鏈質量不高,還可能會(hui) 前功盡棄。
三是 “斷鏈”問題嚴(yan) 重。目前國內(nei) 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ye) 主要從(cong) 事冷鏈的倉(cang) 儲(chu) 和運輸環節,而且大都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我國生鮮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後預冷技術和低溫環境下的分等分級、包裝加工等商品化處理手段尚未普及;各物流環節“斷鏈”問題嚴(yan) 重。
四是物流設施落後。我國冷鏈物流的現有設施設備陳舊,發展和分布不均衡,無法為(wei) 易腐食品流通係統地提供低溫保障,易造成大量損耗,不僅(jin) 物流成本過高,還易出現安全隱患。
五是高級人才匱乏。最近和一位國內(nei) 食品冷鏈行業(ye) 著名企業(ye) 老總閑聊,這家公司有上千名員工,我問他們(men) 企業(ye) 目前有多少博士?回答出乎我意外:一個(ge) 沒有!碩士倒是有一個(ge) ,還不是學物流的。此事令人震驚,物流行業(ye) 特別是冷鏈物流這個(ge) 相對科技含量高些的行業(ye) ,高級人才居然匱乏到如此程度;連國內(nei) 著名的冷鏈物流企業(ye) 高級人才尚且寥若晨星,其他就可想而知了。
冷鏈產(chan) 業(ye) 創業(ye) 創新的三大機遇
大家知道,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2016年將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的第一個(ge) 五年規劃,規劃提出將繼續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ye) ,並著力加強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對於(yu) 我們(men) 冷鏈物流行業(ye) 來說,2016年以及在“十三五”期間,麵臨(lin) 著三大曆史機遇:
一是互聯網經濟繼續發力。“互聯網+冷鏈物流”就是把互聯網的一整套現代技術包括移動互聯、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應用到冷鏈物流行業(ye) ,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供應鏈網絡和資源進行優(you) 化和規劃,以提升對需求和供給預測的準確性,實現供應鏈成本的可預測、可計算、可分析、可控製,從(cong) 而大幅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二是供給側(ce) 改革。誰都知道,內(nei) 需所以不足,是由於(yu) 供給適應不了需求結構的變化,所以必須在供給一側(ce) 發力。從(cong) 物流供給看,以終端消費者為(wei) 對象,個(ge) 性化、多樣化的物流體(ti) 驗已成為(wei) 電子商務條件下消費者的核心訴求。特別是“最先一公裏”在整個(ge) 供給側(ce) 結構中的地位極其重要,重視“最先一公裏”才能根本解決(jue) 產(chan) 品損耗大、成本高的難題,從(cong) 而倒逼和提高冷鏈效率。
三是資本助力冷鏈物流發展。隨著第三方冷鏈、生鮮電商、冷鏈園區、冷藏設施等細分市場成為(wei) 投資熱點,資本的介入和驅動力度日益加強,今後會(hui) 有更多的國內(nei) 外企業(ye) 攜資本的優(you) 勢跨界進入冷鏈物流市場,並依托互聯網經濟的新思維、新模式改變原有的資本遊戲規則。
總之,互聯網經濟、資本助力,以及供給側(ce) 改革這三大曆史機遇,不僅(jin) 將成為(wei) 我國冷鏈產(chan) 業(ye) 創業(ye) 創新和轉型升級的強大驅動力,也將會(hui) 成為(wei) 2016年乃至今後一個(ge) 時期內(nei) 我國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的新常態。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