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互聯網+”高效物流的影響

發布時間:2015-12-31 17:38:24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日,江西省科技廳下發了《關(guan) 於(yu) 同意組建江西省教練機等10個(ge) 省級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通知》,位列第四的是由江西省四一三一智力實業(ye) 有限公司為(wei) 牽頭單位,組建的江西省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將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產(chan) 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ti) 係,此次物流裝備成為(wei) 十大戰略聯盟之一,顯得尤為(wei) 重要,備受各方關(guan) 注。對時下中央反複強調的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非常好的詮釋。

一、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意義(yi)

中央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意義(yi) 何在?通俗地說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降低製度性交易成本,其目的增強企業(ye) 創新能力,提高供給質量與(yu) 效率,改善供給結構,最終提高生產(chan) 率。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是對過去需求改革而提出的新概念和新思路。過去,我國經濟追求GDP規模擴張和高度增長,主要通過需求側(ce) 改革和管理思路來實現,即著重強調由擴大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和出口增長“三駕馬車”構成的總需求來實現目標。在當時的條件下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原來需求側(ce) 結構性改革和管理的思路已不能產(chan) 生以往的效果,說明不再適應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這次中央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就是指從(cong) 過去著重提供給體(ti) 係質量和效率來提高新動力,其目的推動結構性改革,促進經濟結構性的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增長升級版①。

 

我們(men) 重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並不意味著不需要需求側(ce) 改革和管理,為(wei) 了保障經濟中高速增長,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必須推動經濟結構性改革和轉型升級等目標均衡實現,我們(men) 應當將供需側(ce) 改革有效結合起來,雙管齊下,統籌政策,達到預期目標②。很多人把注意力集中在GDP増速上, 增速稍一下滑就叫囂中國經濟不行了。其實,中國經濟表麵上看是速度問題,但從(cong) 根本上看卻是結構問題③。這便是中央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意義(yi) 所在。

二、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對“互聯網+”高效物流的影響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現都會(hui) 帶來正反兩(liang) 方麵的影響,何況是改革的重要舉(ju) 措。但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對“互聯網+”高效物流的影響是正麵的、積極的。“互聯網+”高效物流作為(wei) 連接供給和需求兩(liang) 端的紐帶,與(yu) 生產(chan) 生活息息相關(guan) 。隻有迅速發展“互聯網+”高效物流才能加速地區之間、企業(ye) 之間更廣闊的區域分工與(yu) 合作,減少企業(ye) 負擔,打通流通環節,降低成本,最終做到資源的優(you) 化配置。所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也將為(wei) “互聯網+”高效物流的發展提供更多更深層次的機遇。不妨從(cong) 經濟學原理宏觀和微觀兩(liang) 方麵來討論這個(ge) 問題。

首先,從(cong) 經濟學原理宏觀方麵看,市場供需平衡,需要物流業(ye) 健康有序的發展。加強商品流通環節,均需物流的支持。國家依賴於(yu) 物流產(chan) 業(ye) 的發展實行更為(wei) 有效的調整,平衡市場需求,物流健康、綠色發展,是讓供需達到真正平衡的重要一環。

其次從(cong) 經濟學原理微觀方麵看,企業(ye) 經營成本提高速度過快,企業(ye) 的高成本成為(wei) 供給側(ce) 最終致命的硬傷(shang) 。我國企業(ye) 有些方麵的成本,不僅(jin) 高於(yu) 其中等收入國家,甚至高於(yu) 高收入國家,表現出未富先貴的現象。國民收入還是中等收入,生產(chan) 經營成本卻達到了高收入國家的水平。這樣的結果是,一方麵產(chan) 能過剩,另一方麵成本進一步提高。企業(ye) 兩(liang) 頭受壓,削弱了企業(ye) ,特別是實體(ti) 企業(ye) 的盈利能力和競爭(zheng) 力。毫無疑問,物流成本成為(wei) 實體(ti) 經濟逐利的十分重要的一個(ge) 環節④,如何降低物流成本成為(wei) 企業(ye) 著力要去探索的方向,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互聯網+高效物流提出了新課題,對“互聯網+”高效物流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三、“互聯網+”高效物流如何參與(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

1、促進“互聯網+”高效物流創新,加快改革步伐。我國物流業(ye) 由小散亂(luan) 差,上升到“互聯網+”高效物流需要一個(ge) 新的模式、新的體(ti) 係。這是一個(ge) 係統工程,一方麵優(you) 化結構,盡快完善物流業(ye) 信息采信布局,完善技術裝備創新,推動產(chan) 學研一體(ti) 的發展機製。如江西省四一三一智動力實業(ye) 有限公司牽頭組建智慧物流裝備聯盟,並擬籌建物流裝備研究院。不失為(wei) “互聯網+”高效物流改革的典型案例。另一方麵盡快建立生態體(ti) 係和完善的信用體(ti) 係,規範市場,做到有序竟爭(zheng) 。再則,國家科學規劃“互聯網+”高效物流規模,避免重複投資、多頭投資,但必須精準投資,提高資本利用率,節省成本。比如園區和通物流建設,融合園區企業(ye) 對物流的需求,國家規劃園區物流園,搭建“互聯網+”高效物流平台,物流企業(ye) 為(wei) 園區企業(ye) 供給服務。這樣有利於(yu) 生產(chan) 性企業(ye) 從(cong) 繁鎖、高風險的作業(ye) 中解脫,用節省下的資源和成本去提高產(chan) 品品質和效率。這正是供應側(ce) 結構栍改革所要實現的目標⑤。

2、提升“互聯網+”高效物流平台利用率,降低供需成本。通過“互聯網+”高效物流有效地對傳(chuan) 統物流進行改造,改革,提升平台利用率,從(cong) 而實現分散、分割的物流資源連接後的大規模優(you) 化配置,實現“互聯網+”高效物流全覆蓋。推動物流數據資源整合,對市場更加靈活和精準的反應,消除信息不對稱,提高市場透明度,打造、開發大數據平台,實現全網采購、調度、監控服務,構建“互聯網+”高效物流雲(yun) 數據。為(wei) 物流信息共享、資源配置、支付金融、物流裝備,創新開發提供係統驅動,有效地減少資源錯配及無效運行,從(cong) 而做到資源高效匹配,降低物流成本。

3、物流裝備兼並重組,實行物流裝備結構性改革。眾(zhong) 所皆知,我國製造業(ye) 投資比例在全球處於(yu) 比較高水平,但現在由於(yu) 需求等方麵的原因,製造業(ye) 麵臨(lin) 前所末有的壓力,很多領域盲目投資,產(chan) 能嚴(yan) 重過剩。如物流裝備就存在產(chan) 能過剩,供大於(yu) 求的特點。如何讓物流裝備製造業(ye) 在需求抑製環境中繼續發展,顯然需要通過結構性改革。筆者認為(wei) ,可采取如下做法,一是動存量。利用市場和社會(hui) 的力量進行並購重組,把過高比例降下來,需要社會(hui) 資本,民營資本進來,通過並購重組,改變存量。二是進行增量改革,政府應放鬆更多部門,讓社會(hui) 資本在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特別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上有更多投入,增加民營資本的投資機會(hui) ,把產(chan) 業(ye) 結構轉移到適合市場需要的軌道上來,增強我國物流裝備在國際竟爭(zheng) 環境中的競爭(zheng) 力和發展後勁。

4、打造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聯盟,更好地服務於(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產(chan) 業(ye) 聯盟是出於(yu) 確保合作各方的市場優(you) 勢,尋求新的規模、標準、機能或定位,應對共同的競爭(zheng) 者或將業(ye) 務推向新領域等目的,企業(ye) 間結成的互相協作和資源整合的一種合作模式。自20世紀70年代末起,產(chan) 業(ye) 聯盟開始在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蓬勃發展,1985年以來,產(chan) 業(ye) 聯盟組織的年增長率高達25%,在美國最大的1000家企業(ye) 的收入中,16%是來自各種聯盟。產(chan) 業(ye) 聯盟目前已成為(wei) 一種重要的產(chan) 業(ye) 組織形式,對產(chan) 業(ye) 發展、企業(ye) 成長特別是高新技術企業(ye) 的快速成長具有重要意義(yi) 。2015年7月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國務院關(guan) 於(yu) 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重點敲定協同製造、高效物流、人工智能等11個(ge) 領域,其中“互聯網+”高效物流中明確要求建設智能倉(cang) 儲(chu) 體(ti) 係,優(you) 化物流運作流程,提升物流倉(cang) 儲(chu) 的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轉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江西省政府對物流的發展極其重視,在《關(guan) 於(yu) 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方案》中,“互聯網+”高效物流位列十大發展重點之一,方案提出要加強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倉(cang) 儲(chu) 設施、末端網點和配送車輛的互聯互通,完善智能物流配送、調配體(ti) 係。江西省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的構建可謂正逢其時,聯盟將從(cong) 物流企業(ye) 最為(wei) 關(guan) 鍵的裝備入手,不斷創新相關(guan) 技術,通過現代物流裝備的廣泛使用,實現企業(ye) 的轉型升級。江西省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揮“1+1=11”的強大能量。聯盟將以企業(ye) 為(wei) 主體(ti) ,以市場為(wei) 導向,以產(chan) 學研相結合為(wei) 組織形式,以“引導產(chan) 業(ye) 發展、推動技術創新”為(wei) 宗旨,麵向市場、聯合開發、優(you) 勢互補、平等自願、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原則,組建產(chan) 學研緊密結合的創新團隊,集中整合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優(you) 勢資源和技術,以及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經濟與(yu) 政策谘詢平台,增強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從(cong) 根本上提高智慧物流生產(chan) 的經濟效益,開創技術新路徑、商業(ye) 新模式和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保障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江西智慧物流裝備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更好地服務於(yu)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⑦。

當前經濟增長麵臨(lin) 著一係列的問題和挑戰,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麵對製約我國持續健康發展的頑疾,提出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將有利於(yu) 促進經濟形成新的增強動力,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正是要通過創新,改變現在的生產(chan) 方式,建立以“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為(wei) 根本理念的新的生產(chan) 方式。這不是簡單的減稅過程,更不是少數人認為(wei) 的“裏根經濟學”式的新自由之路,而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經濟改革之路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與(yu) 中央部署的一係列改革有重合,但從(cong) 本質上看,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意味著經濟宏觀著力點可能發生變化,但改革的總體(ti) 思路的調整,比之原部署的一係列改革更具體(ti) 、更明確,並帶動改革紅利更快釋放。

注釋:

②金融中國綜合 2015年11月17日《何為(wei) 供給側(ce) 改革的意義(yi) 、核心與(yu) 金融影響?》

③④⑤2015年12月8日傳(chuan) 化研究《當物流遇上供給側(ce) 改革》

⑥求是網2015年12月10日華明《勿將“供給側(ce) 改革”曲解為(wei) 新自由主義(yi) 之路》

⑦胡珊珊《探索“互聯網+”高效物流頂層設計發展模式》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