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公路貨運業調查:多頭執法雁過拔毛 市場混亂

發布時間:2015-12-29 09:55:28 新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公路貨運量在我國各種運輸方式中位居榜首,在綜合運輸體(ti) 係中超過75%,是支撐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基礎性產(chan) 業(ye) 。龐大的數據背後,是3000多萬(wan) 名貨車司機夜以繼日的辛勞。
  是什麽(me) 造成了貨車司機的苦與(yu) 累破解頑疾的藥方在哪裏年關(guan) 歲末,新華社記者深入北京、江蘇、山東(dong) 等多地貨運市場調研發現,營造公平規範的市場環境,促進貨運業(ye) 向集約化、互聯網化轉型升級,正在重塑貨運市場新生態,引領貨車司機走向高級藍領。
  3000多萬(wan) 貨車司機背負著約1億(yi) 人的生計
  這是我國最早開放、高度開放、門檻較低的行業(ye) 。上世紀80年代交通部提出“有路大家行車”,隻要會(hui) 開車、有車開,誰都可以進入市場。
  “市場準入門檻低,所需技能簡單,很多貨車司機找不到別的方式就業(ye) ,隻能開貨車,致使惡性競爭(zheng) 激烈。這是貨車司機生存狀況艱難的根源之一。”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巡視員徐亞(ya) 華說,貨運市場自從(cong) 1986年放開以來,近30年來的高度市場化,存在過度發展問題。
  华体会登录界面對3000名貨車司機的問卷調查顯示,多數司機年齡在26至35歲之間、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農(nong) 村戶籍,其中不少司機為(wei) 失地農(nong) 民,有的拿土地補償(chang) 款買(mai) 貨車跑運輸。
  “貨運業(ye) 是一個(ge) 草根行業(ye) ,即使是航空母艦級的大品牌物流公司,大多也是分包給眾(zhong) 多小微企業(ye) 運作,而真正承擔運輸作業(ye) 的,是3000多萬(wan) 名貨車司機。”合肥維天運通公司CEO馮(feng) 雷說。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貨運業(ye) 總體(ti) 貨源趨緊、成本不斷上揚,而運價(jia) 卻持續低迷。徐亞(ya) 華認為(wei) ,貨運業(ye) 處於(yu) 整個(ge) 社會(hui) 產(chan) 業(ye) 鏈的末端,處於(yu) 分散狀態的貨車司機,麵對貨主,沒有議價(jia) 話語權,這是造成貨車司機之痛的又一根源。
  “運價(jia) 水平從(cong) 2012年以後幾乎維持不變,而成本每年上漲10%至20%,這意味著運價(jia) 實際上在下跌。”华体会登录界面研究室主任周誌成說。
  國內(nei) 最大的一家卡車門戶網站、卡車之家的CEO邵震給出了幾個(ge) 運價(jia) 實例:從(cong) 吉林梅河口到上海,約2000公裏路程,運輸大米每噸300元,總運費11400元。回程從(cong) 上海到長春,運輸鋼材每噸400元,總運費15200元,總計來回4000公裏左右,運價(jia) 折合每噸公裏0.175元。“歐洲的貨運價(jia) 格每噸公裏為(wei) 0.2至0.3元人民幣,但其車貨總重最大隻有40噸,相比國內(nei) 55噸最大總重要輕不少,成本也更低。”邵震說。
  “5年前一輛車每個(ge) 月純收入最高可達兩(liang) 三萬(wan) 元,現在不可能了。”山東(dong) 威海的“車老板”孫石磊說,以三口之家為(wei) 單位計算,3000多萬(wan) 名貨車司機背負的是約1億(yi) 人口的生計。
  周誌成告訴記者,华体会登录界面在調研中發現,97%的司機表示,養(yang) 家糊口比起5年前更困難。
  5年內(nei) 建成貨車車型標準化體(ti) 係
  30年的公路貨運市場問題積重難返,如何改變行業(ye) 格局、破繭重生
  “運輸組織效率需要提高,行業(ye) 規範運營環境需要完善,行業(ye) 安全發展水平需要提升。”徐亞(ya) 華說。
  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這是促進物流業(ye) 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交通運輸部提出,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物流服務”為(wei) 目標,促進行業(ye) 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公路貨運市場物流組織分散低效,貨源、運力、站場等物流資源缺乏集約配置和有效整合,整體(ti) 組織效率較低。效率低在哪兒(er)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載貨汽車1453.36萬(wan) 輛。貨運市場90%為(wei) 個(ge) 體(ti) 戶司機,10%為(wei) 企業(ye) 。“公路貨運市場長期以來呈現“多、小、散、弱”的局麵,因為(wei) 弱而小、小而多、多而散,深層次問題是弱。”周誌成說。
  “10多年來,貨運業(ye) 的經營模式沒改變,服務效能低。”物流貨運互聯網平台“卡行天下”總經理錢玨認為(wei) ,在傳(chuan) 統公路貨運產(chan) 業(ye) 鏈中存在諸多問題。物流企業(ye) 與(yu) 貨車司機之間的合作方法,選擇、議價(jia) 、貨物交付、時效管理、結算等基本沒有改變。原始的交易方式、不完備的運輸協議、沒有信用保障的交易與(yu) 高價(jia) 值的貨物標的、遠距離的貨物運輸形成了巨大反差。
  “車輛的保養(yang) 、輪胎的更換、加油的多少都是可以鑽的漏洞。車輛大多數都在個(ge) 體(ti) 司機手上,難以監管。”南京兆鑫物流負責人朱永忠說,由於(yu) 一直缺乏比較有效的誠信認證操作模式,致使行業(ye) 內(nei) 一直存在著假證騙貨、中介騙取押金、虛報發貨信息等亂(luan) 象。信用的缺失也直接降低了交易效率,增加了公路物流成本。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合法的標準化車輛幾乎沒有市場,而超標、非法改裝車輛卻大行其道,造成行業(ye) “運價(jia) 越超越低、市場越超越亂(luan) ”,難以可持續發展。
  “公路貨運業(ye) 吸納就業(ye) 多,點多麵廣,從(cong) 整車大宗物流運輸到綠色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各種車型非常複雜。”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貨運與(yu) 物流管理處處長戰榆林說,交通運輸部已經開展車型標準化建設,爭(zheng) 取在5年內(nei) 建成貨車車型標準化體(ti) 係。
  戰榆林表示,針對貨運車輛普遍違法違規使用現象,要從(cong) 國家層麵統籌謀劃,各部門一盤棋,采取堅決(jue) 措施集中治理;嚴(yan) 格車輛生產(chan) 改裝、檢驗檢測、注冊(ce) 登記、營運準入、路麵管理等全鏈條的管理;通過貨車車型標準化,逐步規範市場主體(ti) 行為(wei) ,有效遏製非法超載超限等運輸行為(wei) ,淨化市場發展環境。
  “通過優(you) 勝劣汰,讓不合規的企業(ye) 或個(ge) 體(ti) 司機退出,讓留下來的司機能有更好生存發展環境。”戰榆林說,政府部門的規章體(ti) 現在安全和公平競爭(zheng) 兩(liang) 個(ge) 方麵,要以完善的法律法規推進貨運市場誠信體(ti) 係建設。
  貨車司機高級藍領化是未來行業(ye) 趨勢
  “從(cong) 2009年起,國家已經3次出台專(zhuan) 門針對物流業(ye) 發展的文件,均以物流業(ye) 的深層次矛盾問題為(wei) 導向。”徐亞(ya) 華表示,改變道路貨運市場長期粗放式發展形態,加快推進全行業(ye) 提質增效升級,這是國家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迫切要求。
  在互聯網衝(chong) 擊下,貨運行業(ye) 出現了眾(zhong) 多新模式、新業(ye) 態——有平台模式,本身不參與(yu) 運輸交易,而是為(wei) 交易雙方提供服務;還有車貨匹配模式,以一款APP將貨主和車輛直接連接起來。這些新模式不僅(jin) 有聚集效應,還有助於(yu) 將多層分包的運輸業(ye) 務透明化。
  “集約化、互聯網化或將成為(wei) 影響整個(ge) 貨運行業(ye) 變革的重要因素,可以改變整個(ge) 行業(ye) 的商業(ye) 模式,當然也包括貨車司機的命運。”徐亞(ya) 華說。
  馮(feng) 雷說,貨運行業(ye) 期待一個(ge) 開放共享的信息平台,進行公平的市場評估。同時,要打破關(guan) 係訂單,做到信息透明開放、分工合作,促使產(chan) 業(ye) 升級。
  在浙江傳(chuan) 化物流信息港,車與(yu) 貨的匹配,每單隻需要0.5秒。通過互聯網的線上線下聯動,構建起一張貨運誠信體(ti) 係網絡。每一個(ge) 發貨方、每一輛貨車、每一個(ge) 貨運司機都經過實名認證、資質審核;每一張承運訂單的貨物數量、運費金額、行駛路線、準點到達率、信譽度,乃至貨運司機的住宿、飲食、購物習(xi) 慣等消費痕跡都會(hui) 產(chan) 生數據標簽,通過對這些“標簽”的積累和分析,無論是貨主、物流公司、還是貨運司機,其發貨規律、運輸能力、誠信度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國最大的貨運民營企業(ye) 德邦物流擁有5000輛貨車,而美國世能達公司有6萬(wan) 輛掛車、1萬(wan) 輛牽引車、1萬(wan) 名職業(ye) 司機,每天調度幾萬(wan) 家小企業(ye) 進行物流運輸。這種貨車巨頭企業(ye) 借助規模和資源的高效,吸引了相對較多的貨源,使得其平台上的貨車司機都資源共享。
  “一輛大貨車可能有十幾個(ge) 變速箱,如何熟練操作將油耗降到最低,貨車司機這個(ge) 行業(ye) 麵臨(lin) 技術淘汰的壓力。”邵震說,盡管個(ge) 體(ti) 貨車司機數量多,但大型物流企業(ye) 需要的熟練司機還有80%的缺口,具備高技能的熟練司機很難找,因而貨車司機高級藍領化是未來的行業(ye) 趨勢。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貨主滿意、司機高效,是貨運市場健康的標誌。隻有實現貨運行業(ye) 的生態重塑,才能使貨車司機更體(ti) 麵、更有尊嚴(yan) 地生活。
  一杯牛奶,一個(ge) 蘋果,一台電腦……每年運送330億(yi) 噸貨物到你我的身邊,占全社會(hui) 貨運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這是一個(ge) 與(yu) 人們(men) 的生活密不可分的群體(ti) ,這是一個(ge) 在車輪之上討生活的特殊群體(ti) 。這個(ge) 群體(ti) 就是3000多萬(wan) 名貨車司機。他們(men) 是全社會(hui) 的“搬運工”,而他們(men) 的生存狀況卻鮮有人關(guan) 心。
  時近年關(guan) ,新華社記者深入山東(dong) 、安徽、江蘇、北京等地調研發現,惡性壓價(jia) 的市場競爭(zheng) 、雁過拔毛的重重關(guan) 卡、層層剝皮的行業(ye) “潛規則”等,都是紮在貨車司機心中深深的苦與(yu) 痛。
  痛點一:競相壓價(jia) ,市場混亂(luan)
  江蘇南京的大貨車司機淩傑40多歲,和妻子搭檔開車快20年了。兩(liang) 人輪換著開,人休車不休,盡管也是“蠻拚的”,但他倆(lia) 感覺今年尤其貨難找、錢難掙。
  為(wei) 了找貨源,淩傑夫妻倆(lia) 已經在北京通州區馬駒橋的一家物流園等了兩(liang) 天,為(wei) 省錢吃住就在車上。淩傑帶記者參觀了他們(men) “移動的家”:駕駛室後排有上下鋪,空間比火車硬臥還要小些,車裏被褥、酒精爐、鍋碗瓢盆俱全。一年之中,夫妻倆(lia) 差不多有300天要在這個(ge) “家”裏生活。
  淩傑四處轉悠找貨源,仍一無所獲。“現在貨運市場競相壓價(jia) ,把市場搞得越來越亂(luan) 。有一次裝上貨都跑出60多公裏了,貨站打電話不讓拉了,原來另一輛車比我便宜了100塊錢。”他無奈地說。
  南京中儲(chu) 智運業(ye) 務經理吳九全說,租個(ge) 門臉、一張辦公桌、一台電腦、一部電話,就是一個(ge) “物流公司”,業(ye) 內(nei) 人稱之為(wei) “配貨黃牛”。“僅(jin) 從(cong) 南京到廣州一條線,就有近20家公司在跑。一旦有人願意低價(jia) 接活,那些物流公司就會(hui) 借機把價(jia) 格壓得更低。”
  山東(dong) 威海的孫石磊幹個(ge) 體(ti) 司機多年,他告訴記者,現在工廠的貨源基本被物流公司壟斷,個(ge) 體(ti) 司機拿不到貨源。很多所謂的“第三方物流”甚至連道路從(cong) 業(ye) 資質都沒有,就是通過把控貨源,再層層轉包到個(ge) 體(ti) 司機手裏,運費直逼成本極限。
  孫石磊明顯感到了惡性競爭(zheng) 的壓力。“從(cong) 威海到廣州,單程成本就要1萬(wan) 元,正規公司一趟往返少於(yu) 2萬(wan) 元不敢接,但是‘配貨黃牛’出價(jia) 隻有1.5萬(wan) 元,怎麽(me) 競爭(zheng) 得過?”
  一麵是市場的混亂(luan) ,一麵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貨運價(jia) 格持續低迷,是貨車司機的最大“痛點”。华体会登录界面發布的公路物流運價(jia) 指數顯示,即使在“雙11”的拉動下,11月指數仍比上月回落2.6%,比年初回落2.7%。
  “公路貨運量在各種運輸方式中位居榜首,支撐著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生活。但這一領域,多、小、散、亂(luan) 、弱局麵長期存在,貨運信息不對稱、運價(jia) 體(ti) 係不透明,嚴(yan) 重製約了公路貨運發展。”华体会登录界面會(hui) 長何黎明說。
  痛點二:多頭執法,雁過拔毛
  一輛奔跑的貨車承擔的是一家老小的生計,但在一些地方的執法部門眼裏,就是一塊“唐僧肉”。究竟有多少部門可以分到這塊“唐僧肉”?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不僅(jin) 有交警、路政、運管,還有高速公路管理、城管、環保、工商、衛生、動物檢疫等約10個(ge) 部門執法。
  貨車司機被罰款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有的貨車在車身上焊根鐵棍,路政說這算更改車型,一罰就是三千”“車身不幹淨甚至是駕駛室不明亮,城管說影響市容市貌,一罰就是好幾千”……
  不同地方和單位對貨車司機的違法違章處罰標準不統一,讓司機無所適從(cong) 。同樣是超載,交警叫“超載”,最低罰200元;路政部門叫“超限”,最高罰3萬(wan) 元;城管叫“超重”,最高罰2萬(wan) 元;運管叫“超越許可”,最高罰款1萬(wan) 元。這些部門的罰款互不相認,隻能疊加。
  孫石磊告訴記者,兩(liang) 個(ge) 月前,他公司一名司機開著一輛載重34噸的貨車拉了32噸蘿卜,因為(wei) 遮雨布把車輛反光條遮擋了一部分,在湖北某收費站被攔下,被罰款200元。
  “如果去交罰款,司機得下高速,繞道當地的收費窗口交。但是拉著一大車蘿卜的大貨車又進不了城,司機也不可能放下蘿卜去交費,或是再專(zhuan) 程跑一趟交罰款。”孫石磊說。
  由於(yu) 沒有統一的執法標準和完善的執法監督,司機寧願采取“私了”“不開票”等灰色方式逃避執法。一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車隊老板說,他的車隊每年為(wei) 路上的罰款支出十幾萬(wan) 元。在不違章不超載、正常行駛的情況下,平均每輛貨車每年罰款“預算”約6000元。
  痛點三:“潛規則”裏層層扒皮
  幹活拿錢,天經地義(yi) 。然而,運費拖欠、油卡抵運費等業(ye) 內(nei) 潛規則又“扒”司機們(men) 一層皮。
  在北京新發地物流集散地,山東(dong) 威海的司機劉光祿拉來了一車蘋果。貨主催得急,老劉路上不敢休息。900公裏的路程,他一口氣跑了10個(ge) 小時,中間隻吃了碗方便麵。貨是運到了,可貨主前麵的一車貨還沒賣完,就是不給老劉結賬。
  “貨不賣完貨主就不結賬,一拖就得好幾天。”劉光祿回想起第一次拉的“綠色通道”貨物:那是一車蔬菜,可以免收過路費。700公裏的路程,運費3000多元,扣去油費1000多元,估摸著收益還不錯。可是等上貨、卸貨,再到貨主最後結賬就耽擱了3天,算了算多出的開銷還是沒掙錢。
  “哪個(ge) 貨車司機手裏沒有幾萬(wan) 元的油卡?一名貨車司機說。
  物流公司用油卡給司機衝(chong) 抵運費,已經是貨運行業(ye) 見怪不怪的潛規則。司機普遍反映,大家都在用油卡,也在掙油卡。平均下來,一輛貨車每年至少要收四五萬(wan) 元的油卡。一趟活兒(er) 下來,有的司機收的全是油卡,有的甚至連過路費和保險都沒錢交。
  “我兜裏現在就有9萬(wan) 元的油卡。”孫石磊說,從(cong) 威海到廣州一趟往返運費,物流公司至少要抵扣1萬(wan) 元麵值的油卡,而往返廣州一趟的油費隻需要9000元。用不掉的隻能賤賣,他通過微信朋友圈對外賣,麵值1萬(wan) 元的中石化油卡,一般隻能賣9000元。
  物流公司為(wei) 什麽(me) 要用油卡抵運費?吳九全開過10多年貨車,自己也經營過物流公司。他說,油卡可以抵稅,有些物流公司就是借此來維持生存。
  有的司機貪圖便宜買(mai) 了這種油卡,卻不知這樣的油卡必須當月用完,否則就會(hui) 被物流公司“凍結”。吳九全告訴記者,如果油卡當月沒有用完,按規定就不能抵稅了。因此,有些物流公司一到月底就會(hui) 把油卡掛失,司機再沒辦法使用。這種司機上當被騙的情況在各地比比皆是。
  痛點四:“變形金剛”拿命開
  “珍愛生命,遠離大貨”——這是民間對大貨車安全隱患最直觀的看法。
  在國道、在高速公路上,常常可以見到超長超高的大貨車行駛。車身超長,司機從(cong) 後視鏡根本看不見車廂後部,基本是憑著感覺開,危險係數極高。這類超標車輛,社會(hui) 稱之為(wei) “大禍車”,貨車司機稱之為(wei) “變形金剛”。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nei) 普通的貨車車型有6.8米、9.6米、13米、15米不等。車身加車頭,總長如果超過18米就算超限了。
  按國家相關(guan) 規定,17.5米長的貨車早在2007年起就不再審批。但一名貨車司機告訴記者,市場上超過18米的“變形金剛”多的是。“雖然規定不給上牌,舊車年審也比較難。但新車都能買(mai) 到,總有地方可以上牌、年審。”
  改裝過的“變形金剛”,最長能到30多米,主要用來運輸大家電、汽車等。“誰都知道開這種車危險,真是拿命在幹。但是為(wei) 了掙錢,還是有很多司機開。”一名司機說。
  據交通運輸部統計,2013年我國貨運車輛僅(jin) 為(wei) 全社會(hui) 汽車保有總量的10%,而貨運車輛萬(wan) 車肇事起數、死亡人數,分別為(wei) 全社會(hui) 平均水平的2.8倍、4.6倍。事故頻發與(yu) 車輛標準化程度低、技術落後直接相關(guan) ,貨車非法改裝現象嚴(yan) 重、非法超載超限等問題突出。
  業(ye) 內(nei) 人士告訴記者,在今年貨源不足的情況下,貨主為(wei) 了最大限度減少運輸成本,想盡辦法多裝多運,“你不超載有人超載,你不運有別人運”,結果就是“變形金剛”越變越龐大。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