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21 09:55:27 中國經濟時報

近日,华体会登录界面發布,11月份我國物流業(ye) 景氣指數為(wei) 54.2%,比10月份回升0.7個(ge) 百分點。相關(guan) 專(zhuan) 家預計,隨著西方聖誕節以及我國春節日益臨(lin) 近,物流經濟將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不僅(jin) 僅(jin) 是國內(nei) ,從(cong) 大的戰略層麵來分析,物流企業(ye) “走出去”發展態勢同樣良好。據統計,“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總人口約44億(yi) 人,經濟總量約21萬(wan) 億(yi) 美元,分別約占全球的63%和29%。按照國家戰略構想,“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內(nei) 容是加強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建設,人員交流和貨物流通將更為(wei) 頻繁。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zhuan) 家表示,一方麵,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同物流業(ye) 發展密切相關(guan) ,這將給國內(nei) 物流企業(ye) 集群式“走出去”提供重大機遇。另一方麵,隨著戰略的不斷推進,我國物流業(ye) 正朝通道化、網絡化發展,並迎來依托沿線節點城市的陸海雙向輻射物流的大規模建設機遇。
提升物流業(ye) 協同能力創新經營模式
“總體(ti) 來看,民營物流企業(ye) 作為(wei) 我國物流業(ye) 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些年來表現不俗。”大唐國際(上海)品牌管理谘詢集團董事長趙猛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近幾年,不僅(jin) 崛起了遠成、海豐(feng) 國際、民生輪船、寶供物流、上海佳吉、山東(dong) 榮慶、福建盛輝、天津大田、上海環世、福建盛輝等一批有實力的物流企業(ye) ;而且還誕生了一大批有影響的大中型快遞企業(ye) ,如順豐(feng) 、宅急送、申通、韻達等。
但與(yu) 此同時,我國物流業(ye) 在市場競爭(zheng) 力、管理水平方麵,與(yu) 歐美國家還有著不小的差距。物流業(ye) 是融合運輸、倉(cang) 儲(chu) 、配送等產(chan) 業(ye) 的複合型服務業(ye)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進程加速,民營物流企業(ye) 要“走出去”發展,麵對的困難和挑戰很多,主要表現在:第一,自身因素方麵,由於(yu) 其規模小、網點少、信息化程度低,企業(ye) “走出去”意識不強;第二,外部因素方麵,例如人才缺、資源乏、融資難、跨區域物流市場政策不配套等。
對此,趙猛認為(wei) ,當前,我國的物流企業(ye) 應盡快適應角色轉換,加快企業(ye) 升級,提升協同能力,創新經營模式是其發展的優(you) 先方向。
首先,要提升物流企業(ye) 的“走出去”意識。配合“一帶一路”以及我國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和投資“走出去”,要有前瞻思維,在做好戰略研判的同時,抓緊戰術布局。趙猛以上海宇培集團為(wei) 例對本報記者表示,“最近該集團收購了成都首個(ge) 物流項目,這也有助於(yu) 我國的西部物流產(chan) 業(ye) ‘走出去’。”
其次,要提升“走出去”供應鏈物流的服務能力。在趙猛看來,尤其是民營物流企業(ye) 要滿足全球化、區域化的物流市場需求,必須向集約化、規模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一帶一路”國家覆蓋亞(ya) 非歐廣大地區,東(dong) 西跨度一萬(wan) 多公裏,地形地貌非常複雜,在其中一些地區,發展水運、鐵路和高速公路交通受環境影響很大。對比陸路和水路運輸,空中運輸則體(ti) 現出很大優(you) 勢。而我國很多民營物流企業(ye) 在此領域存在明顯短板,亟須加強戰略重組,優(you) 化升級,以提升“走出去”供應鏈物流的服務能力。
此外,還要冷靜練好企業(ye) 內(nei) 功。趙猛坦言,涉足國際物流並非易事。沿線國家人文、法律、環境存在很大差異。民營物流企業(ye) “走出去”經驗不足,盲目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風險很大,需要紮實提升內(nei) 功基礎。僅(jin) 就人力資源問題,物流從(cong) 業(ye) 人員的物流知識和操作技術,直接影響到企業(ye) 發展。“西方國家的物流業(ye) 有著一套較為(wei) 完善的物流係統,而我國在物流和配送方麵的係統建設還遠沒有跟上。”
趙猛坦言,我國的民營物流企業(ye) 要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必須通過增強競爭(zheng) 意識,實現服務能力、服務效率、服務質量整體(ti) 提升,才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供應鏈成本,提高企業(ye) 在國際平台的競爭(zheng) 力。
加快物流業(ye) 的信息平台建設
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國家對物流業(ye) 信息化應用日益重視。
去年9月12日,國務院印發了《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加快推進交通運輸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發展”,並提出了多式聯運、物流園區、農(nong) 產(chan) 品(19.25+1.74%,買(mai) 入)物流、製造業(ye) 物流與(yu) 供應鏈管理等12項重點工程。
今年3月7日,國務院又印發了《關(guan) 於(yu) 同意設立中國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複》,旨在加速發展跨境電商平台建設、為(wei) 跨境電商配套提供服務。
8月1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hui) 議,部署發展現代流通業(ye) ,鼓勵流通企業(ye) 發揮線下實體(ti) 店的物流、服務、體(ti) 驗等優(you) 勢,推動實體(ti) 與(yu) 網絡市場融合發展,支持企業(ye) 建設境外營銷、支付結算和倉(cang) 儲(chu) 物流網絡,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鼓勵流通企業(ye) 與(yu) 製造企業(ye) 集群式“走出去”。
“毫無疑問,民營重資產(chan) 類物流公司均將從(cong) 中受益。”針對“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趙猛指出,民營物流企業(ye) 可以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優(you) 化物流係統、優(you) 化物流方案、降低物流總成本,進而實現企業(ye) 目標利潤。趙猛強調,“互聯網+”在我國經濟調結構、轉方式的重要窗口期,對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增效提供了新動力,對民營物流企業(ye) 提速發展同樣產(chan) 生深刻影響。
而今,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物流業(ye) 信息化管理必須提升到新的層麵。民營物流企業(ye) 更應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網絡平台,將經營網點連接起來,既能優(you) 化企業(ye) 資源管理,實現資源共享及信息共用,又可與(yu) 用戶、製造商、供應商及相關(guan) 單位連接,對物流訂單、采購、存儲(chu) 、運輸、交易等各個(ge) 環節進行實時跟蹤、有效控製與(yu) 全程管理,縮短運作時間,減少運作成本。“民營物流企業(ye) 自身要做好思維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把人才、技術、服務等核心競爭(zheng) 力有效地激發出來。”趙猛建議。
物流業(ye) 發展離不開政策、創新和指導
趙猛強調,當前,我國民營物流企業(ye) 整體(ti) 規模不大、水平不強,企業(ye) “走出去”和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要取得成功,的確有很多工作要做。他認為(wei) ,關(guan) 鍵要落實在三個(ge) 行動上,一是要推動“走出去”,二是要堅持“走得快”,三是要保障“走得好”。
趙猛具體(ti) 表示,首先,“走出去”要靠政策推動,應在國家層麵製定財政、金融、保險、外交、商務等方麵的扶持政策,把“鼓勵民企參與(yu) ”落到具體(ti) 執行層麵,製定民企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guan) 規劃,修訂和完善與(yu) 新形勢不相適應的一些政策,加強政策引導和政策支持。並對帶動作用強、發展貢獻大、國際合作水平高的我國物流企業(ye) 給予獎勵支持,以逐步形成支持民營企業(ye) 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的合力。趙猛認為(wei) ,解決(jue) 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渠道少,是支持民營企業(ye) 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政策推手之一。
其次,“走得快”要靠創新驅動。趙猛介紹,自去年開始,我國政府對境外投資就實行由核準管理向備案為(wei) 主管理轉變。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與(yu) 21個(ge) 國家和地區簽署13個(ge) 自貿協定,簽訂避免雙重稅收協定國家達99個(ge) ,這些都為(wei) 企業(ye) 開展境外投資創造了極大的便利。但在操作層麵,關(guan) 於(yu) 境外投資的國際國內(nei) 法律製度並未得到有效發揮,各地推進“一帶一路”發展的地方法律政策配套及法律服務保障存在滯後現象。所以,抓好政策的完善和落實,還要依靠製度機製創新,才能激勵民營物流企業(ye) 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走得快”。
再次,“走得好”要靠服務保障。在“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審視我國物流和電子商務跨區域、跨經濟體(ti) 延伸發展,對民營物流企業(ye) 的服務從(cong) 體(ti) 係到能力都提出更高要求。從(cong) 有關(guan) 機構調研情況反映,因海外投資經驗相對缺乏、境內(nei) 外市場相對隔離、文化差異和信息不對稱等因素,民企海外投資遇到的風險和困難不少,比如政策風險、法律風險、匯率和外匯管製風險,讓一些民企遭遇挫折。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