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物流裝備 > 正文

從冷庫視角看國內冷藏車發展未來前景

發布時間:2015-12-08 10:02:40 中國卡車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隨著國內(nei)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冷鏈市場發展如火如荼,隨之激活了冷藏保溫車的市場需求。目前,國內(nei) 的製冷市場非常龐大,涉及領域也非常廣,大到尖端、國防、化工生產(chan) 、畜牧水產(chan) 漁業(ye) 、肉類加工、食品、果蔬加工,小到菜籃子及千家萬(wan) 戶的日常生活。提起冷鏈,大多數人會(hui) 首先想到的是承擔運輸任務的冷藏專(zhuan) 用車,其實冷庫在整個(ge) 冷鏈鏈條上也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冷庫的建設也直接關(guan) 係到冷藏保溫車的市場需求。
  國內(nei) 冷庫發展的現狀
  按照中冷聯盟製定的《冷庫標識》六大庫容溫區分類,對全國已經投入運營的冷庫進行信息采集統計。冷庫標識標準是:高溫庫(恒溫庫)5~15℃、中溫庫(冷藏庫)5~-5℃、低溫庫(冷凍庫)-18~-25℃、速凍庫(急凍庫)-35~-40℃、深冷庫(超低溫庫)-45~-60℃、氣調庫(保鮮庫)5~-2℃。
  冷藏專(zhuan) 用車
  我國自1955年開始建造第一座貯藏肉製品冷庫,1968年建成第一座貯藏水果冷庫,1978年建成第一座氣調庫。1995年由開封空分集團有限公司首次引進組合式氣調庫先進工藝,並在山東(dong) 龍口建造15000t氣調冷庫獲得成功,開創了國內(nei) 大型組裝式氣調冷庫的成功先例,用戶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1997年又在陝西西安建造了一座10000t氣調冷庫,氣密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公司氣調冷庫已分布在山東(dong) 、河南、北京、湖南、新疆、陝西、天津、四川等省市自治區,並獲得客戶的較好信譽。廣東(dong) 、北京等省市大約先後引進了40座預製裝配式冷藏庫,總庫容約為(wei) 7.5萬(wan) t。近幾年來,我國冷庫建設發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產(chan) 區以及大中城市郊區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重要的運輸港口的冷庫需求量也比較大。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加快了農(nong) 產(chan) 品深加工,食品精加工及冷凍冷藏迅猛發展。同時對冷庫噸位,規模和形式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製冷行業(ye) 的發展,在食品生產(chan) 加工儲(chu) 藏中,采用新的冷庫模式。它以全新的建築理念既標準化、模塊化、工廠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庫類建築的建造模式及運營方式。但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2013年年底,中國倉(cang) 儲(chu) 協會(hui) 在海口舉(ju) 辦的“全國冷庫建設與(yu) 運營研討會(hui) ”透漏,目前我國現有冷庫為(wei) 一千九百零七萬(wan) 噸,未來三五年還要增加一千萬(wan) 噸,預計市場有三千萬(wan) 噸容量。
  分析以往數據,2014年的冷鏈物流的總額在3.74萬(wan) 億(yi) ,冷鏈需求在10488萬(wan) 噸,冷鏈物流增長率為(wei) 18%。當前,我國處於(yu) 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改革開放攻堅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但2014年我國冷鏈需求規模達到1.05億(yi) 噸,冷鏈物流市場整體(ti) 增長率達到18%,尤其是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最先一公裏”與(yu) “最後一公裏”,冷鏈電商時代,冷鏈物流已經成為(wei) 新的增長點。顯而易見,不到2000萬(wan) 噸的冷庫容量還遠遠不夠。我國的各類冷藏庫,不論規模大小或功能如何,均以按土建工程的模式建造,到目前這種模式仍占主導地位,這種建築結構不合理,不適用於(yu) 現代冷鏈物流運作模式,必須進行冷庫資源的整合和新建。
  從(cong) 整體(ti) 冷鏈體(ti) 係而言,中國的食品冷鏈還未形成體(ti) 係,無論是從(cong) 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內(nei) 需來看,還是與(yu) 發達國家相比,差距都十分明顯。目前大約90%肉類、80%水產(chan) 品、大量的牛奶和豆製品基本上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銷。冷凍食品產(chan) 銷冷鏈情況稍好,但由於(yu) 部分產(chan) 品流入集貿市場拆零散買(mai) ,冷鏈存在中斷現象。
  冷庫發展政策利好
  近年來國家對冷鏈產(chan) 業(ye) 給予高度關(guan) 注,並相繼出台一係列政策予以扶持,對產(chan) 業(ye) 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各地“加快建設以冷藏和低溫倉(cang) 儲(chu) 運輸為(wei) 主的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係統”,在重點產(chan) 銷區再建或改造一批農(nong) 產(chan) 品批發市場和農(nong) 貿市場,加強冷藏保鮮、衛生、質量安全可追溯、檢驗、檢測等設施建設。2009年《物流業(ye) 調整和振興(xing) 規劃》中強調了要重點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和食品的冷鏈物流體(ti) 係;2010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出台《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規劃》,規劃中明確規定:到2015年,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由現在的5%、15%、23%提高至20%、30%、36%以上,基本實現成倍增長。此外,果蔬、肉類、水產(chan) 品的冷藏運輸率分別由15%、30%、40%提高至30%、50%、65%左右。
  將於(yu) 2015年10月1日要實施的新版《食品安全法》堪稱“史上最嚴(yan) ”食品安全法,新版中涉及進出口食品安全的有關(guan) 內(nei) 容從(cong) 原來的8個(ge) 條款增加為(wei) 11個(ge) 條款,旨在促使相關(guan) 各方麵更加重視食品質量、嚴(yan) 密保障食品安全。長久以來,食品安全一直是社會(hui) 關(guan) 注的重要話題,實現食品安全,一方麵需要生產(chan) 企業(ye) 從(cong) 源頭上做好品質把關(guan) ,另一方麵需要食品在儲(chu) 藏、運輸等環節獲得的安全保障,而冷鏈是保證食品質量安全,減少損耗,防止汙染的特殊供應鏈係統。就食品冷鏈而言,它由冷凍加工、冷凍貯藏、冷藏運輸及配送、冷凍銷售四個(ge) 方麵構成,需要用於(yu) 製造低溫、低濕環境的設備的冷鏈設備,如,低溫冷庫、常溫冷庫、低溫冰箱、普通冰箱、冷藏車、冷藏箱等等。
  冷庫未來的市場需求分析
  冷庫是冷藏業(ye) 發展的基礎,是冷藏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men) 的生活質量要求越來越高,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大幅增產(chan) 和速凍食品快速增長,對冷庫建設需求越來越強勁。據農(nong) 業(ye) 部測算,到2020年我國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現有的370公斤基礎上還要增加30公斤,新增需求則主要通過提高單產(chan) 和減少損耗解決(jue) 。另外,速凍食品的產(chan) 量以20%的速度遞增,近三年來甚至以35%的高速度增長,遠高於(yu) 全球9%的平均增長速度。冷庫市場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主要體(ti) 現在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冷鏈市場持續向好
  新一屆政府對食品安全的重視進一步升級,中產(chan) 階級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對冷鏈產(chan) 品和物流的需求越來越大,政府和消費者對冷鏈物流理念的認識越來越深,冷鏈市場規模繼續擴大。2014年無論是國務院、發改委、商務部,或是地方等各級政府部門,都出台了冷鏈相關(guan) 政策規劃,從(cong) 這一點上釋放出明顯的信號:國家自上而下重視冷鏈發展,公平的冷鏈物流競爭(zheng) 環境會(hui) 越來越好。此外,2015年將是《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落地實施的最後一年,下一個(ge) 五年規劃將在冷鏈基礎設施建設、冷鏈標準化、公平的冷鏈環境、冷鏈稅費減免等方麵將會(hui) 繼續加強。
  (二)生鮮電商積極布局,生鮮產(chan) 品需求日益擴大
  我國生鮮品年總產(chan) 量約7億(yi) 噸;冷凍食品年產(chan) 量超過2500萬(wan) 噸,總產(chan) 值超過520億(yi) 元;年營業(ye) 額在500萬(wan) 元以上的食品冷凍、冷藏企業(ye) 約2萬(wan) 家,就業(ye) 人員250萬(wan) 人。截至目前,我國共擁有2500多家規模以上的肉類食品廠,年產(chan) 肉6000萬(wan) 噸,且產(chan) 量以5%的速度在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速凍食品廠2000多家,年產(chan) 量超過1000萬(wan) 噸,並每年以20%的幅度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冷飲企業(ye) 4000餘(yu) 家,年產(chan) 量超過150多萬(wan) 噸,且每年以7%左右的速度逐年遞增;規模以上的乳品企業(ye) 1500餘(yu) 家,年產(chan) 量800萬(wan) 噸,且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逐年遞增;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4400萬(wan) 噸,且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遞增。根據銀萬(wan) 國證券報告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130億(yi) ,同比增長221%,冷鏈宅配規模39億(yi) 元,預計未來三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有7倍空間,帶動冷鏈宅配市場6倍成長空間。生鮮電商2014年市場規模達260億(yi) ,增長勢頭十分迅猛。保守預計2015-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分別100%、75%,對應2015-2016年銷售額521億(yi) 、911億(yi) ,增長勢頭十分迅猛。生鮮電商的發展關(guan) 鍵在於(yu) 產(chan) 品的冷鏈物流能力,最先一公裏和最後一公裏配送的綜合性差異化服務體(ti) 驗將是生鮮電子商務模塊的競爭(zheng) 核心,而目前的冷鏈物流企業(ye) 服務還未形成產(chan) 品化,因此,可以預見未來冷鏈基礎建設市場規模會(hui) 進一步擴大。
  (三)冷鏈發展落後倒逼冷庫基建升級
  從(cong) 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冷凍冷藏的巨大市場需求,迫切需要冷庫等冷鏈產(chan) 業(ye) 的大幅度上升,完善和大力發展中國冷鏈的呼聲越來越高,中國冷鏈正麵臨(lin) 著大發展的曆史機遇。無論是發展快速的中東(dong) 部,還是西部市場對冷庫的需求潛力都是非常巨大的。對隨著國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冷鏈會(hui) 在未來的幾年內(nei) 會(hui) 有長足發展,與(yu) 冷鏈相關(guan) 的倉(cang) 儲(chu) 、生產(chan) 加工、保溫流通和消費終端的各種設備將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其中也蘊含著巨大的商機亟待開發。關(guan) 係百姓活動的農(nong) 產(chan) 品保鮮加工是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繼續,是農(nong) 業(ye) 再生產(chan) 過程中的“二產(chan) 經濟”。尚普谘詢在《2013-2017年中國速凍食品製造行業(ye) 分析調查研究報告》指出,我國速凍行業(ye) 整體(ti) 發展勢力良好,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仍然留有較大空間,在不久的未來,隨著連鎖店、企業(ye) 的規模發展,速凍行業(ye) 的業(ye) 務市場將加速發展,在行業(ye) 快速發展的前提下比零售業(ye) 務占據更高比例。冷庫產(chan) 業(ye) 也將迎來一個(ge) 全新的發展階段。發達國家把產(chan) 後貯藏加工保鮮放在農(nong) 業(ye) 的首要位置,如美國農(nong) 業(ye) 總投入30%用於(yu) 生產(chan) ,70%用於(yu) 產(chan) 後加工保鮮;意大利、荷蘭(lan) 農(nong) 產(chan) 品保鮮產(chan) 業(ye) 化率為(wei) 60%,而日本則大於(yu) 70%。產(chan) 後產(chan) 值與(yu) 采收時自然產(chan) 值比,美國為(wei) 3.7比1,日本2.2比1,而我國僅(jin) 為(wei) 0.38比1。大量的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幾乎都是以原始狀態投放市場的,因此損耗率很高。例如中國果蔬的損耗在25%~30%,而美國隻有1.7%~5.0%,由此可見我國農(nong) 產(chan) 品的保鮮加工具有很大的經濟潛力。
  (四)新興(xing) 醫藥冷鏈助推冷庫建設
  隨著國家對生物技術產(chan) 業(ye) 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以生物製品為(wei) 主體(ti) 的冷藏藥品冷鏈物流行業(ye) 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絕大多數生物製品需要低溫方式保存與(yu) 運輸,要求冷鏈質量更高、標準更嚴(yan) 格、操作更規範,冷鏈也成為(wei) 生物製品品質保證的關(guan) 鍵環節。其中,冷藏藥品全球年度增長率超過15%,遠遠高於(yu) 其它藥品7%左右的增長率。在中國,冷藏藥品銷售金額一般占中國醫藥流通企業(ye) 藥品總銷售額的7%~8%,上升趨勢明顯。根據官方數據統計,2010-2014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從(cong) 6750億(yi) 元增長至12413億(yi) 元,年均複合增長率為(wei) 16.5%。2013年起我國醫藥市場增速開始放緩,2013年為(wei) 14.8%,2014年為(wei) 12.9%左右。2015年1—3月,我國規模以上醫藥企業(ye) 主營收入為(wei) 5819.37億(yi) 元,同比增長9.6%,增速較上年同期回落4.2個(ge) 百分點。不過,由於(yu) 人口老齡化、疾病負擔能力增強、健康意識提高等多個(ge) 因素刺激,我國醫藥市場仍將維持較快增長,2019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有望超過2.2萬(wan) 億(yi) 元。在此背景下,醫藥物流市場將帶動醫藥冷庫廣闊的發展空間
  (五)城鎮化成為(wei) 冷庫發展的催化劑
  中國每年在易腐食品損耗率高達20-30%。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易腐產(chan) 品的消費量在城鎮的比例就高達76%。根據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hui) 表示,從(cong) 2011年至2015年期間,城鎮人口將突破7億(yi) 人,人口城鎮化率將超過50%(2009年中國城鎮化率為(wei) 46.6%)。城鎮人口對保鮮產(chan) 品的需求將刺激冷庫基礎建設的大量投資。
  (六)自貿協議、自貿區和“海上絲(si) 綢之路”帶動冷鏈冷鏈基礎投資
  中國—東(dong) 盟大經濟平台的形成離不開大物流的積極支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提出的“海上絲(si) 綢之路”無疑使中國—東(dong) 盟大經濟體(ti) 更加火熱。中澳自由貿易協議簽訂、國家對跨境電子商務的支持,對冷鏈產(chan) 業(ye) 而言,航空、海運冷鏈及臨(lin) 港、臨(lin) 空冷鏈都將受益,冷鏈市場將會(hui) 更熱。隨著自由貿易區的拓展,進出口的食品和藥品量越來越大,冷鏈物流倉(cang) 儲(chu) 和運輸業(ye) 將會(hui) 獲得越來越多的機會(hui) 。
  隨著市場的高度放開以及冷鏈技術的日益提高,冷庫的建設也呈現出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從(cong) 單一冷庫模式到組合冷庫模式;(2)從(cong) 中小型發展到規模化發展;(3)從(cong) “冷凍倉(cang) 儲(chu) ”到“冷鏈物流配送”;(4)普通耗能冷庫從(cong) 人為(wei) 管理到節能安全冷庫遠程智能管理,這為(wei) 未來冷庫市場奠定了基礎。
  冷庫市場快速發展帶動冷藏車廣闊市場
  毫無疑問,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冷鏈的空前發展,生鮮電商的積極布局,以及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食品安全帶來的負麵影響高度重視,冷鏈倉(cang) 儲(chu) 和運輸正在被推向風口浪尖,很多重點地區正在興(xing) 建有規模、高水平、規範的冷鏈物流倉(cang) 儲(chu) 和運輸企業(ye) 。另外,近年來冷鏈物流產(chan) 業(ye) 規劃及扶持政策和行業(ye) 標準頻繁出台,國家層麵開始從(cong) 政策、法規角度推動物流行業(ye) 及冷鏈物流轉型升級,使我國冷鏈物流業(ye) 不斷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高度。這也將促使冷鏈基礎建設不斷向專(zhuan) 業(ye) 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綜上可知,我國未來冷庫的市場具有無限的潛力,冷庫的大規模建設也勢必直接帶動冷藏車的市場需求與(yu) 之相適應。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