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2-07 09:46:48 中國水運報

雙11”既是一場電商購物狂歡,也是一次物流會(hui) 戰。
據國家郵政局最新預測,今年“雙11”期間(11月11日至16日)全行業(ye) 處理的郵件、快件業(ye) 務量將超過7.8億(yi) 件。數以億(yi) 計的包裹將通過快遞公司流轉至千家萬(wan) 戶。
然而,海量快遞所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也引發各界關(guan) 注。這些快遞包裝會(hui) 產(chan) 生多少垃圾?運送途中將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加上快遞成本的居高不下,刺激著物流產(chan) 業(ye) 鏈的求變,也倒逼著整個(ge) 行業(ye) “洗心革麵”。正如商務部流通業(ye) 發展司處長張祥在第二屆中國(國際)綠色倉(cang) 儲(chu) 與(yu) 配送大會(hui) 上向與(yu) 會(hui) 代表發出的倡議:“發展綠色物流是全社會(hui) 共同的責任。”
1.
發展綠色物流勢在必行
長期以來,我國物流一直處於(yu) 粗放型發展階段。
受傳(chuan) 統觀念“大而全、小而全”的影響,多數企業(ye) 自建物流,自用的物流資源使用率低,也未向社會(hui) 開放,造成大量資源閑置浪費。不少物流企業(ye) 設施設備陳舊,老舊倉(cang) 庫占1/4,立體(ti) 倉(cang) 庫自動化倉(cang) 庫較少,老舊汽車、超排放車輛較多,造成能源使用率低和大氣汙染。
除了硬實力不“硬”,軟實力的缺失也造成行業(ye) 發展的落後。尤其是現代物流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滯後,造成信息不對稱,存在有貨找不到車(庫),有車(庫)找不到貨的現象。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hui) 對70萬(wan) 家貨運企業(ye) 的調查顯示,由於(yu) 缺乏整合和信息共享,真正在運營的車輛僅(jin) 約60%,空駛率將近40%。
隨著全球環境的惡化、資源短缺日益嚴(yan) 重,這種高耗能、高排放、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難以為(wei) 繼,提高物流企業(ye) 經營水平,促進物流業(ye) 轉型升級已迫在眉睫。
2014年,國務院印發的《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提出,將“大力發展綠色物流”作為(wei) 未來物流業(ye) 發展的七大任務之一,要求物流業(ye) 為(wei) 促進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提高國民經濟競爭(zheng) 力和建設生態文明作出積極貢獻。因此,發展綠色物流不僅(jin) 是物流業(ye) 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需要。
2.
從(cong) “綠色包裝”做起
國內(nei) 快遞包裝主要包括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包裝箱、內(nei) 部填充物等7大類。為(wei) 避免野蠻裝卸帶來的商品損毀,通常小件商品要層層包裝。用的膠帶、塑料袋、紙盒、紙箱、泡沫填充物等不能循環使用,甚至部分包裝材料還有一定毒性,帶來嚴(yan) 重浪費和環境汙染。
國家郵政局日前發布的國內(nei) 首份“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以2014年全國139.6億(yi) 件快遞業(ye) 務量為(wei) 基數,2014年共消耗約140億(yi) 張快遞運單、20億(yi) 條編織袋、55.84億(yi) 個(ge) 塑料袋、21億(yi) 個(ge) 封套、67億(yi) 個(ge) 包裝箱、114.5億(yi) 米膠帶、20.1億(yi) 個(ge) 內(nei) 部緩衝(chong) 物。
中國倉(cang) 儲(chu) 協會(hui) 副會(hui) 長王繼祥表示,如果能創新綠色物流包裝,預計一年可相對降低電商包裹垃圾超14億(yi) 件。“綠色包裝就是在包裝環節最大限度節約資源,減少汙染。如何實現電商物流係統的綠色包裝已經成為(wei) 中國綠色環保領域麵臨(lin) 的最大社會(hui) 焦點問題之一,必須通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來解決(jue) 。”王繼祥說,
實現“綠色包裝”,發展“綠色快遞”,最終離不開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這兩(liang) 條途徑。
技術創新,就是通過包裝盒改造和回收再利用,探索快遞包裝盒的循環共用之路。這其中既包括研發新型的綠色包裝材料,也包括包裝材料的直接可回收再利用問題。
政策、管理上的創新同樣重要。比如,出台政策規定鼓勵綠色包裝材料的研發和使用;通過法律法規對快遞企業(ye) 使用綠色包裝做出規定;通過政策杠杆,市場之手引導快遞企業(ye) 主動使用“綠色包裝”等等。
3.
新能源與(yu) “物流車”碰出火花
對於(yu) 申通快遞員吳建軍(jun) 來說,今年的“雙十一”送貨變得輕鬆了不少——盡管單日單量較往年多了兩(liang) 三百單,完成時間卻快了幾小時。這一切緣於(yu) 他有了一樣“新武器”——純電動物流車。
“這座駕個(ge) 頭小、方便在大街小巷通行,載貨空間大,方便得很,即使遇上堵車,也不用踩油門踩到累。”吳建軍(jun) 說,以前要運兩(liang) 三趟的貨,現在一車就搞定了。充電也方便,晚上回到公司用慢充充8小時,就能跑上150~180公裏,基本送一天貨就夠了,不像用燃油的車早晚都得“喂飽”。成本也大幅降低,吳建軍(jun) 稱,以前燃油車每公裏大約要0.6元,現在用電動車每公裏成本也就幾分錢。
交通運輸部去年9月提出,2020年新能源城市物流配送車輛應達到5萬(wan) 輛,同時城市物流配送車運營權也將優(you) 先授予新能源汽車。地方政府對於(yu) 推動電動物流汽車也正在加速,北京、天津、重慶、廣東(dong) 、上海等地紛紛推出電動物流車推廣方案。
事實上,出於(yu) 國家補貼政策給力,以及對新能源物流車市場的預期看好,越來越多的商用車企業(ye) 正在加碼新能源物流車生產(chan) 。
“今年是廂式電動物流汽車元年,計劃生產(chan) 3000輛,目前已經和深圳、長沙、武漢等地簽訂電動物流車投放的目標,整體(ti) 規模已達5000輛。”唐駿電動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劉國增透露,目前唐駿為(wei) 電動物流車的生產(chan) 打造了專(zhuan) 用線,主推2噸、1噸和0.75噸物流車,今年規劃產(chan) 能為(wei) 1萬(wan) 輛,目前正加緊批量生產(chan) 。
4.
“倉(cang) 網”概念優(you) 化供應鏈
年年“雙十一”,年年首單拚破頭。
今年“雙十一”的首單,順豐(feng) 卻來了個(ge) “奇襲”——“雙十一”淩晨上百首單齊發,拚時效同時還拚規模。能有如此手筆,主要得益於(yu) 基於(yu) 大數據的信息流與(yu) 覆蓋全國範圍倉(cang) 儲(chu) 配送物流的配合。順豐(feng) 曆時三年布局的“倉(cang) 網”,首次展現鋒芒。
何為(wei) “倉(cang) 網”?順豐(feng) 方麵解釋該概念:電商規模的不斷擴大及快速增長,對物流的要求不再局限於(yu) 簡單的快遞,而是全供應鏈的優(you) 化。
因為(wei) 傳(chuan) 統的倉(cang) 儲(chu) 已無法適應新時期電商的需求,而是向多倉(cang) 甚至是基於(yu) 大數據而建立的雲(yun) 倉(cang) 轉型,並逐步晉級成為(wei) 由大數據支持、以深度信息係統為(wei) 神經的倉(cang) 網格局。這種倉(cang) 儲(chu) 配送係統帶來的個(ge) 性化,可以讓企業(ye) 就近發貨,節約成本提升時效,更加綠色環保。
順豐(feng) 倉(cang) 配事業(ye) 群首席執行官曾治平舉(ju) 例,某傳(chuan) 統電商一直使用單一倉(cang) 庫直接發貨給終端客戶,雖庫存積壓少,但單倉(cang) 距離遠、配送成本高。對接了倉(cang) 儲(chu) 配送係統之後,由最近的區域配送中心就近發貨,單票快件時效較之前提升了近30小時,綜合物流成本下降兩(liang) 成,退換貨也變得簡單。
無獨有偶,就在10月,電商物流服務商發網獲2億(yi) 元融資,加快倉(cang) 網布局。發網創始人兼CEO李平義(yi) 表示,發網計劃2年內(nei) 在全國建設50個(ge) 電商專(zhuan) 業(ye) 倉(cang) 儲(chu) 服務中心,加大投入物流服務平台和多渠道服務體(ti) 係建設,同時加強對消費者服務界麵方麵投入,以構建全新的F2C(廠商到消費者)供應鏈管理服務平台。
就像順豐(feng) 倉(cang) 配產(chan) 品副總裁塗鳴中所言,物流服務商之所以大力建設倉(cang) 網,“就是為(wei) 了將倉(cang) 庫變成移動的倉(cang) 庫、將訂單變成移動的訂單,實現商品極速達,提升消費者的購買(mai) 體(ti) 驗”。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