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11-25 11:01:57 中國大物流網

物流市場需求正由麵向第一、第二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型服務,向麵向第三產(chan) 業(ye) 和最終消費者的生活型服務傾(qing) 斜;客戶網絡化、綜合性的物流需求增強,要求物流企業(ye) 提供集成的一站式物流解決(jue) 方案。物流服務更加個(ge) 性化、人性化,物流服務內(nei) 涵也正潛移默化發生質的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年會(hui) 現場了解到,這種變局不僅(jin) 是物流市場需求的改變,物流業(ye) 態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包括物流合作模式的多元化、競爭(zheng) 對手的模糊化,以及物流盈利模式微利化、隱形化和複合化。雲(yun) 平台、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運營模式都在倒逼物流業(ye) 整合。
經濟轉型倒逼物流變局
其實,李關(guan) 鵬的判斷並非空穴來風。他強調,物流行業(ye) 的變局,首先是經濟轉型變化和國民經濟的調整影響。
當前世界經濟複蘇仍然乏力,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我國經濟增速也有所放緩。前三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6.9%,這是自2009年二季度經濟度增幅首次低於(yu) 7%。另據多家機構預測,未來五年我國經濟的增長預期都在6.5%左右。
在李關(guan) 鵬看來,中國經濟的深度轉型有兩(liang) 個(ge) 表現:一個(ge) 是降,一個(ge) 是調,可以理解為(wei) 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方式的雙重調整。
一方麵,傳(chuan) 統製造業(ye) 的萎縮,而新興(xing) 業(ye) 態快速成長。今年1~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ye) 生產(chan) 同比增長6.2%,增幅同比放緩了2.3%,發電量僅(jin) 增長了0.1%;粗鋼、水泥、鐵路貨運量分別下降了2.1%、7.4%和10.9%;但是智能中端、高鐵機車等新型行業(ye) 增速在40%以上。
另一方麵,消費增速平穩、投資增速回落以及出口下降。與(yu) 此相對應的是,1~9月份,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額實際增長了10.5%,基本與(yu) 去年持平,但網上的零售增長了39.2%;固定資產(chan) 投資增長10.3%,同比回落5.8%;進口、出口分別下降了15.3%和1.9%。
這些宏觀經濟層麵的變化,不僅(jin) 促使物流市場需求由麵向第一、第二產(chan) 業(ye) 的生產(chan) 型服務,向麵向第三產(chan) 業(ye) 和最終消費者的生活型服務傾(qing) 斜。“在國民經濟由高速向中速增長的大環境下,物流行業(ye) 的高速增長時代已經過去。衡量物流發展的標準也由物流總量、產(chan) 能等總量指標向質量指標轉型。”李關(guan) 鵬說。
此外,11月初公布的10月份製造業(ye) 采購經濟指數(PMI)為(wei) 49.8%,連續三個(ge) 月處於(yu) 50%的榮枯線以下。社會(hui) 物流總費用與(yu) GDP的比例為(wei) 15.2%,比去年同期下降0.4個(ge) 百分點,反映出物流運行效率有所提升。
华体会登录界面會(hui) 長何黎明認為(wei) ,“綜合分析判斷,物流的增速放緩,但是趨穩,結構調整在加快,效率有所提升。這將成為(wei) 2015年乃至今後一段時間物流業(ye) 運行的總基調。”
物流業(ye) 將走向聚集
物流業(ye) 態的變化,則首先來自“互聯網+”給物流行業(ye) 帶來的顛覆性變化。
“我們(men) 看到很多電商企業(ye) 大舉(ju) 進入物流領域,物流企業(ye) 很難區分它是商貿企業(ye) 還是傳(chuan) 統企業(ye) 。互聯網思維構建的園區品牌、公路貨運品牌、物流金融品牌等新型業(ye) 態也是百花齊放。”李關(guan) 鵬表示,物流合作的模式由此越來越多元化,競爭(zheng) 對手也越來越模糊化。
同時,“互聯網+”下的差價(jia) 盈利模式麵臨(lin) 巨大挑戰。物流盈利模式正朝著微利化、隱形化和複合化的方向發展,市場競爭(zheng) 更加白熱化。物流企業(ye) 唯有進行商業(ye) 模式的重構,服務產(chan) 品的創新,才能繼續生存和發展。
何黎明例舉(ju) 的一組相關(guan) 數據同樣引發業(ye) 界高度關(guan) 注。何黎明稱,市場經濟將更加激烈,從(cong) 今年前10個(ge) 月的情況看,物流企業(ye) 資金周轉率指數回落,主營業(ye) 務利潤指數仍處於(yu) 50%以下,反映出企業(ye) 經營存在著較大的壓力。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逐步提高,資源要素向優(you) 勢企業(ye) 聚集,因此僅(jin) 靠外部輸血,缺乏內(nei) 部造血功能的企業(ye) 將麵臨(lin) 更大的生存壓力。
李關(guan) 鵬進一步表示,隨著土地、勞動力等各種要素資源的全麵緊缺,唯有通過機器人(83.60 +0.57%,買(mai) 入)、立體(ti) 庫、信息化等智能終端的廣泛使用,實現以機器代替人的核心科技革命,才能有效降低物流的運營成本,獲取競爭(zheng) 優(you) 勢。
與(yu) 此同時,雲(yun) 平台、大數據、物聯網等新型運營模式倒逼物流行業(ye) 整合。物流企業(ye) 必須將自己的小網絡、小循環融入到社會(hui) 物流平台的大網絡、大循環中去,才有持續的生命力。物流企業(ye) 的競爭(zheng) 也將走向共同運作,適應新的市場法則。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