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互聯網+物流:讓傳統物流插上科技的翅膀

發布時間:2015-09-01 10:36:00 太原新聞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如今,出租車打車軟件已經深刻改變了人們(men) 的出行,成為(wei) 了用戶現代化的出行方式。隨著打車軟件的成功,2014年開始,在巨大行業(ye) 前景以及資本的熱捧下,越來越多的創業(ye) 公司與(yu) 傳(chuan) 統物流公司開始觸網,紛紛進入互聯網物流市場,互聯網物流行業(ye) 也快速崛起並成為(wei) 行業(ye) 熱點。
  一、傳(chuan) 統物流行業(ye) 弊端多,改造空間大
  在中國,傳(chuan) 統物流由於(yu) 技術手段、運行規模、運行模式、標準化等方麵發展滯後,存在諸多弊端。
  一是物流成本居高不小,社會(hui) 資源浪費嚴(yan) 重。
  中國物流成本占中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18%,不僅(jin) 遠遠高於(yu) 發達國家,也高於(yu) 亞(ya) 太和南美國家平均值。發達國家中,物流成本占成品最終成本的10%到15%,發展中國家大約在15%到25%之間,而中國的物流成本占生產(chan) 成本比重達30%到40%。物流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車輛、油氣、人力等諸多生產(chan) 要素,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是對社會(hui) 資源的極大浪費。
  二是行業(ye) 分散淩亂(luan) ,缺乏統一管理。
  散亂(luan) 是中國物流市場的一大特點,尤其是公路貨運領域。公路貨運市場規模大約3萬(wan) 億(yi) ,其中零擔業(ye) 務占了30%,約9000億(yi) 元,除了順豐(feng) 和三通一達占有約1000億(yi) 快遞份額以及以德邦物流為(wei) 代表的快運公司占有約200億(yi) 外,其餘(yu) 大部分零擔業(ye) 務仍是由眾(zhong) 多中小專(zhuan) 線公司承擔。我國物流公司有700多萬(wan) 家,貨運車輛有1600萬(wan) 台,平均一家企業(ye) 車輛不足3台。
  三是中間環節多,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供應鏈鏈條非常長,涵蓋貨主、物流公司、承運商、專(zhuan) 線物流、終端客戶多個(ge) 環節。在具體(ti) 業(ye) 務執行過程中,產(chan) 品所有交付都需要電話、郵件、傳(chuan) 真實現,不借助信息化手段而一對一地進行服務,效率低下,企業(ye) 利潤受到衝(chong) 擊。電子商務通過信息化手段,跳過了繁瑣複雜的中間環節,實現了買(mai) 家與(yu) 賣家之間的直接對接,讓買(mai) 賣家直接受益。物流行業(ye) 也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縮短其中的部分中間環節,實現貨主與(yu) 車主之間一對一的對接,並大幅度提高運行效率。
  四是信息不透明嚴(yan) 重,車貨匹配效率差。
  我國運輸行業(ye) 存在大量空駛、迂回等問題,車和貨不匹配造成了嚴(yan) 重的資源浪費。目前全國範圍內(nei) 貨車司機數量達到3000多萬(wan) ,承載著全國超過75%的貨運量。交易形成多基於(yu) 家族、同鄉(xiang) 、圈內(nei) 好友之間相互介紹的熟人模式。另外,司機在返程時找到合適的貨也十分困難。為(wei) 了避免返程空駛,貨車主往往會(hui) 通過中介獲取貨源信息,進一步增加司機成本、攤薄了利潤。
  二、互聯網物流模式分析
  經過近年的行業(ye) 摸索,目前形成了三大互聯網物流模式。
  一是信息平台服務模式。
  該模式移植了打車軟件的模式,實現貨車司機與(yu) 貨源的實時、高效的直接對接,代表企業(ye) 如羅計物流、運滿滿等。在該模式上,羅計物流麵向貨主和車主推出了兩(liang) 款不同的軟件:羅計找車、羅計找貨。貨車司機打開羅計找貨,點擊貨源一覽,就能看到貨源地理位置、貨物類型、重量、發貨時間、車輛需求,車主可根據要求對接發貨方。
  該物流模式,具有明顯優(you) 勢與(yu) 好處:一是打破了傳(chuan) 統物流信息不對稱的劣勢。通過整合線下運力與(yu) 線上發貨需求,運營方能夠將全國貨源信息與(yu) 車源信息實現互聯互通,迫切解決(jue) 了中國物流行業(ye) 互聯互通的關(guan) 鍵問題與(yu) 痛點。二是提高了物流運行效率,通過信息的匹配,極大節約了發貨方的時間成本、提高了企業(ye) 運轉效率,同時也使司機更容易找到返程貨源,降低了司機的成本、提高了收入。三是更容易以此為(wei) 切入點,建立未來物流生態圈。物流業(ye) 是融合運輸、倉(cang) 儲(chu) 、貨代、信息等產(chan) 業(ye) 的複合型服務業(ye) ,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chan) 業(ye) 。物流市場龐大,涵蓋運輸、倉(cang) 儲(chu) 、貨代、信息、金融、保險、車後市場等多個(ge) 業(ye) 務內(nei) 容,平台運營類企業(ye) 更容易促成該生態圈的盡快建立。
  二是技術平台模式。
  該模式主要麵向企業(ye) 提供TMS技術服務(即運輸管理係統TransportationManagementSystem服務)及相關(guan) 配套增值服務。以oTMS為(wei) 例,其以軟件為(wei) 主導,是行業(ye) 信息技術服務提供商,基於(yu) 係統改造傳(chuan) 統的運輸交接方式,通過SaaS平台+移動App的模式將企業(ye) 運輸環節中的各相關(guan) 方,包括貨主、第三方物流公司、專(zhuan) 線運輸公司、司機和收貨方等匯聚在一個(ge) 平台上並彼此互聯,通過信息的同步完成各方協同。
  該模式下,用戶一旦使用該管理係統就很難轉化至其他係統或平台,用戶粘性相對較高。從(cong) 企業(ye) 端入手,貨源也有所保障。但通過某一軟件或係統改變現有業(ye) 務流程,相當於(yu) 改變用戶的工作習(xi) 慣,過程相對緩慢。該服務對於(yu) 中小型企業(ye) 適用,對於(yu) 大型公司,該模型無法滿足其端口需求。
  三是信息交易平台模式。
  該模式是信息平台的衍生模式,當貨主與(yu) 車主信息進行匹配後,下一步雙方動作就是交易。由於(yu) 整車交易價(jia) 格過高以及信用評價(jia) 機製尚未完全建立,該模式主要在同城貨運、快遞、以及零擔貨運應用較廣。比如,羅計物流運立方的貨主可以通過該軟件對物流平台品牌物流商運費進行比價(jia) ,實現網絡下單、線上支付、線下提貨或貨到付款等多種服務。
  該服務實現了貨運線上業(ye) 務的所有閉環,之前的模式在線上交易環節都遭遇到了各種困難而實施緩慢,該模式可以實現互聯網物流最後一公裏問題。
  三、未來的機會(hui) 與(yu) 發展方向
  對於(yu) 互聯網物流行業(ye) 而言,接下來應該按照朝著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建立、線上支付閉環實現、物流生態圈建立等方向努力。
  一、建立物流行業(ye) 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
  信用不足一直是困擾物流行業(ye) 的一大頑疾,物流企業(ye) 跑路、司機跑路以及貨主克扣貨款等現象屢見不鮮。未來,應該圍繞物流企業(ye) 、司機、貨主等相關(guan) 方麵,建立相應信用評價(jia) 體(ti) 係。物流企業(ye) 、物流平台、信用評價(jia) 企業(ye) 應該共享信用數據,建立相應信用數據共享平台,實現數據實時共享。另外,政府部門之間也應該向企業(ye) 開放相應數據接口,公安身份證係統、交通車輛管理係統、銀監會(hui) 數據係統等應該向物流平台企業(ye) 開放,方便平台企業(ye) 進行相應認證監督及大數據跟蹤。
  二、線上支付閉環實現。
  線上支付實現是物流貨運閉環的重要環節,然而央行《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e) 務管理辦法》意見征求稿規定單個(ge) 客戶所有支付賬戶單日累計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超過這一限額的付款必須通過客戶的商業(ye) 銀行賬戶進行。該政策對於(yu) 該目標的實現影響重大,如何實現成為(wei) 了擺在行業(ye) 麵前的重要問題。
  三、互聯網物流生態圈建立。
  物流行業(ye) 涵蓋運輸、倉(cang) 儲(chu) 、貨代、信息、金融、保險、車後市場等多個(ge) 業(ye) 務內(nei) 容。在解決(jue) 了信息、信用、支付等問題後,互聯網物流企業(ye) 最終應該向融資租賃、保險、車後市場進軍(jun) ,最終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生態圈。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