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8-20 14:30:15 製冷快報

近幾年來,國內(nei) 新興(xing) 的各類大小生鮮電商宛若忽如一夜春風,在網絡上遍地生花,大到京東(dong) 、蘇寧、淘寶,小到個(ge) 體(ti) 商戶,均紛紛投入到生鮮電商行列,在推廣宣傳(chuan) 方麵也極盡各家之力,然而,想要從(cong) 這塊誘人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有關(guan) 生鮮食品的冷鏈配送,是無論大小電商都逃不過的殘酷問題。
生鮮類食品因其特殊型,對於(yu) 物流配送要求極高,不但像普通物品一樣要保證達到的速度,還要保持食品的新鮮,必須在一定的溫度下進行儲(chu) 存或運輸,也就是常說的冷庫儲(chu) 存及冷鏈物流。
預計到2025年,冷鏈食品的需求將會(hui) 從(cong) 現在的2億(yi) 噸增長到4.5億(yi) 噸。與(yu) 此同時,未來10年內(nei) ,我國冷藏車、低溫冷庫、鐵路冷藏箱運輸的年運量也將保持大幅增長。
然而與(yu) 巨大的市場需求相對應的是目前生鮮冷鏈配送的低效:2012年,我國進入流通領域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價(jia) 值總額為(wei) 2.45萬(wan) 億(yi) 元,但通過電子商務流通的農(nong) 產(chan) 品僅(jin) 占1%左右,這個(ge) 數據赤裸裸地表明,在冷鏈物流領域,我國生鮮電商總體(ti) 上仍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局麵。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首要並不在於(yu) 冷鏈配送技術,而在於(yu) 高昂的成本。
我們(men) 知道,冷鏈物流比普通物流係統的要求更高、更嚴(yan) 格,是一個(ge) 龐大而複雜的係統工程,想要投入冷鏈物流,前期的投入和準備也相當巨繁。
還有一個(ge) 值得重視的問題,因為(wei) 目前我國生鮮電商行業(ye) 多集中在一二線等大中型城市,而此類城市的交通狀況比較堪憂,尤其是在顧客下單至配送的時間段,正是各一線城市交通擁堵最嚴(yan) 重的時段,故而除了高昂的成本以外,交通狀況也是製約生鮮電商配送的一大重要因素。
麵對以上殘酷的問題,不同種類的生鮮電商有不同的冷靜應對措施。同時處於(yu) 不同階段的不同企業(ye) ,也應根據資金實力、企業(ye) 自身各項因素而有自己獨到的冷庫建造規劃。
各新興(xing) 小型生鮮電商在起步初期,如果資金相對充足,可適當根據自己的資金情況自建倉(cang) 儲(chu) 冷庫及冷鏈流物係統,隨著業(ye) 務的不斷增長,當自建冷庫及冷鏈物流係統難以保證每日的進出貨量時,可與(yu) 第三方物流倉(cang) 儲(chu) 進行合作,提高冷庫倉(cang) 儲(chu) 及冷鏈運輸能力。
與(yu) 此同時,各新興(xing) 生鮮電商可著手打造品牌和品牌故事,加強冷鏈物流的質量,擴大地區性範圍內(nei) 生鮮產(chan) 品的配送維度,也是生鮮電商可以更多考慮的一大方向。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