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丁俊發:世界因供應鏈而變

發布時間:2015-07-30 10:31:48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20世紀末,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以土地、勞動力和規模經濟為(wei) 主導,形成了明顯的製造業(ye) 優(you) 勢,成為(wei) 新的全球製造業(ye) 中心,但距離工業(ye) 強國目標還很遠。大力推進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nei) 在要求,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的強大推進器,對於(yu) 加快塑造形成我國製造業(ye) 新優(you) 勢、推動經濟發展長期行穩致遠意義(yi) 重大。
   大力推進我國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是適應我國物流業(ye) 發展新階段的必然之舉(ju) ,是轉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內(nei) 在要求,是我國企業(ye) 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近五年來,我國物流總成本與(yu) GDP的比率一直在18%左右徘徊,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麵的,特別與(yu) 國民經濟的結構有關(guan) ,尤其與(yu) 供應鏈管理落後關(guan) 係極大。根據中國物流信息中心計算,如果物流總成本與(yu) GDP的比率從(cong) 目前的18%下降到13%,可節省物流成本2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6.2095, 0.0005, 0.01%),如降到發達國家8%左右的水平,可節約物流費用4.8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這反映出,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粗放經營並沒有完全解決(jue) ,或者說在某些方麵問題依然嚴(yan) 重,發展現代物流大有可為(wei) 。
   比如,2014年我國工業(ye) 企業(ye) 產(chan) 品庫存率為(wei) 9.4%,而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5%,如果把我國工業(ye) 產(chan) 品庫存率降低一個(ge) 百分點,可節約庫存占用資本9100億(yi) 元人民幣。
   又如,我國企業(ye) “大而全”“小而全”的商業(ye) 運作模式還沒有完全改變,使企業(ye) 難以形成核心競爭(zheng) 力。大力推進“第二產(chan) 業(ye) 的第三產(chan) 業(ye) 化”,即把第二產(chan) 業(ye) 中的服務業(ye) 大部分分離出來,特別是把物流服務分離出來,同時延伸製造服務業(ye) ,這樣可以迅速增加第三產(chan) 業(ye) 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到2014年,服務經濟已超越工業(ye) 經濟,而這隻是剛剛開始。
   再比如,我國工業(ye) 企業(ye) 、流通企業(ye) 流動資產(chan) 的年周轉率為(wei) 3次左右,發達國家為(wei) 10次以上;我國工業(ye) 與(yu) 批發零售業(ye) 的物流費用率為(wei) 9.2%,而發達國家一般不超過5%。同時,我國對物流基礎設施投入不少,但由於(yu) 沒有形成綜合運輸體(ti) 係,綜合效率不高。目前我國海鐵聯運為(wei) 2.6%,而國際上平均為(wei) 20%。載重汽車空載率仍高達20%左右。我國構成物流總費用中的運輸費用占GDP的比率,高於(yu) 美、日1.76倍,保管費用高於(yu) 美、日2.2倍,管理費用高於(yu) 美、日5倍以上。
   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但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即LPI卻排在28位。LPI是一個(ge) 國家或一個(ge) 地區內(nei) 物流水平與(yu) 參與(yu) 全球供應鏈能力的國際性指數,由世界銀行[微博]每兩(liang) 年發布一次,2012年參與(yu) 的有155個(ge) 國家和地區,2014年參與(yu) 的有160個(ge) 國家和地區。由6個(ge) 指數構成,每個(ge) 指數的滿分為(wei) 5分,2012年排名第一為(wei) 新加坡,2014年排名第一為(wei) 德國。
   怎麽(me) 辦?解決(jue) 這些問題絕對不是物流業(ye) 本身能完全解決(jue) 的。要從(cong) 國民經濟的全局去考慮,而推進物流業(ye) 的現代化,特別是大力推進供應鏈管理,是一把既能推動改革又能推動發展的“金鑰匙”,是“中國製造2025”的強大推進器,是“互聯網+”的另一個(ge) 翅膀。
   什麽(me) 是供應鏈與(yu) 供應鏈管理?
   第一,供應鏈管理是戰略思維。供應鏈也叫供需鏈,是20世紀80年代許多專(zhuan) 家對企業(ye) 管理研究的最新產(chan) 物。英國經濟學家克裏斯多夫提出,“今後世界不存在一個(ge) 企業(ye) 與(yu) 另一個(ge) 企業(ye) 的競爭(zheng) ,存在的是一個(ge) 供應鏈與(yu) 另一個(ge) 供應鏈的競爭(zheng) ”。所謂供應鏈,就是在生產(chan) 和流通過程中,為(wei) 了將產(chan) 品和服務交付給最終用戶,由上遊和下遊企業(ye) 構建的網鏈結構,這個(ge) 網鏈結構是利用信息技術,將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製的一個(ge) 完整係統。由於(yu)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供應鏈所涉及的上下遊越來越沒有了區域的界限。
   許多國家都把供應鏈戰略作為(wei) 產(chan) 業(ye) 發展戰略的重點,即以全球地域為(wei) 空間布局,打造某些優(you) 勢產(chan) 業(ye) 的“微笑曲線”,建立從(cong) 戰略資源、金融資本到製造生產(chan) 再到銷售與(yu) 服務市場的全產(chan) 業(ye) 鏈與(yu) 價(jia) 值鏈。美國每年發布“國家供應鏈競爭(zheng) 力報告”,世界銀行每兩(liang) 年發布“全球供應鏈績效指數(LPI)”報告,亞(ya) 太經合組織提出成立“亞(ya) 太供應鏈聯盟”,推進貿易便利化。美國經濟學家弗裏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shu) 中把全球供應鏈列為(wei) 把世界夷為(wei) 平地的十大力量之一。研究曆史上世界三次經濟危機與(yu) 三次產(chan) 業(ye) 革命,美國就是憑其研發基礎、金融服務、新技術產(chan) 業(ye) 化、合理稅收與(yu) 移民政策等方麵的優(you) 勢,加上超強的全球供應鏈整合能力,始終走在世界的前列。美國始終把整合全球資源作為(wei) 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根據美國的核心利益與(yu) 不同時期的戰略目標,建立彈性供應鏈係統,采取各種措施,使係統內(nei) 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軍(jun) 事流暢通。19世紀初,英國作為(wei) 工業(ye) 革命的先驅國在蒸汽機革命的帶動下,以其發達的紡織業(ye) 、采掘業(ye) 、煉鐵業(ye) 、機器製造業(ye) 和海運業(ye) 確立了“全球製造業(ye) 中心”地位,成為(wei) 世界各國工業(ye) 製成品的主要供應者。1820年,英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所占的比重為(wei) 18%,1870年上升為(wei) 22%,其製成品產(chan) 量占全世界40%,美國和歐洲大陸工業(ye) 革命所需要的技術裝備基本都是來自英國。英國全球製造業(ye) 中心的曆程延續了70年,培育了全方位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形成了發達的紡織、冶煉和機器製造業(ye) 、采掘業(ye) 和海運業(ye) ,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服務業(ye) 。總之,回顧這一曆史,可清楚地看到,完善全球產(chan) 業(ye) 供應鏈能產(chan) 生巨大威力。
   在互聯網與(yu) 物聯網時代,人們(men) 開始研究與(yu) 打造智慧城市,實際上一個(ge) 城市的管理,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人文流等各種資源的優(you) 化組合,以實現發展模式、產(chan) 業(ye) 結構、空間布局、運作流程的最優(you) 化。世界經濟論壇將一個(ge) 國家、一個(ge) 城市經濟增長劃分為(wei) 五個(ge) 階段:要素驅動階段、要素驅動向效率驅動轉換階段、效率驅動階段、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階段、創新驅動階段。我國目前人均GDP處於(yu) 效率驅動階段。根據美國哈佛商學院著名的戰略管理學家邁克爾·波特提出的“鑽石模型”,決(jue) 定一個(ge) 國家、一個(ge) 城市競爭(zheng) 力的因素有四個(ge) 。一是生產(chan) 要素,即人力資源、天然資源、知識資源、資本資源、基礎設施。二是需求條件,即市場的需求。三是城市支柱產(chan) 業(ye) 和戰略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表現。四是企業(ye) 的戰略、結構、競爭(zheng) 對手的表現,即推進企業(ye) 走向國際化競爭(zheng) 的動力。
   這四個(ge) 要素具有雙向作用,形成鑽石體(ti) 係。波特提出,從(cong) 區域經濟發展與(yu) 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變化可以看出,競爭(zheng) 力的發展分別經曆了四個(ge) 階段,即生產(chan) 要素導向階段、投資導向階段、創新導向階段和富裕導向階段。我國城市基本處於(yu) 投資導向階段,有些城市已向創新導向轉移。城市的情況千差萬(wan) 別,城市供應鏈有共性,更有個(ge) 性,正因如此,形成了不同的城市水平與(yu) 風格。
   英國經濟學家克裏斯多夫早就指出,“市場上隻有供應鏈而沒有企業(ye) ”,“真正的競爭(zheng) 不是企業(ye) 與(yu) 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而是供應鏈與(yu) 供應鏈之間的競爭(zheng) ”。研究世界500強企業(ye) ,這些企業(ye) 無一不把全球供應鏈戰略作為(wei) 自己的核心戰略,如沃爾瑪、蘋果、三星[微博]、豐(feng) 田、西門子、阿裏巴巴[微博]、華為(wei) 等。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的今天,全球供應鏈戰略已成為(wei) 跨國公司的頭號戰略,優(you) 化供應鏈管理已成為(wei) 成功企業(ye) 的重要標誌,實施與(yu) 不斷優(you) 化供應鏈管理已成為(wei) 我國企業(ye) 的必然選擇。
   物流本質上是人類社會(hui) 的一種實踐活動,普遍存在於(yu) 物質資料的生產(chan) 、交換、分配和消費等各項社會(hui) 活動過程中,是以企業(ye) 為(wei) 活動基點的。物流對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作用,就好比人體(ti) 中的動脈與(yu) 靜脈,起到了基本的流通與(yu) 循環作用,是支撐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但物流作為(wei) 一個(ge) 獨立的產(chan) 業(ye) 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物流產(chan) 業(ye) 是由於(yu) 分工的不斷深入以及物流社會(hui) 化、專(zhuan) 業(ye) 化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複合型服務產(chan) 業(ye) 。吳敬璉提出,分工的深化大大降低了生產(chan) 產(chan) 品的製造成本,卻加深了人們(men) 之間的相互依賴關(guan) 係,交易關(guan) 係日益頻繁,交易成本隨之增加,現代物流業(ye) 及其應用的供應鏈管理正是在降低交易成本的迫切要求下應運而生。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彼得·杜魯克就預言,物流將成為(wei) 每個(ge) 國家經濟增長的“黑大陸”,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作為(wei) 一門新興(xing) 的服務產(chan) 業(ye) 已成為(wei) 經濟新的增長點。
   從(cong) 物流發展曆程看,物流思想也經曆了持續變革的過程。有物流學者曾對物流思想的演變過程作了總結:50年代以前強調運輸效率;50年代強調物流成本、客戶服務;60年代強調綜合外包;70年代強調運作整合、質量;80年代強調財務表現和運作優(you) 化;90年代強調客戶關(guan) 係和企業(ye) 延伸;21世紀強調供應鏈整合管理。這有一定道理。我們(men) 可把供應鏈戰略區分為(wei) 國家供應鏈戰略、產(chan) 業(ye) 供應鏈戰略、城市供應鏈戰略與(yu) 企業(ye) 供應鏈戰略四個(ge) 層麵,在這四大層麵戰略中,企業(ye) 供應鏈戰略是基礎,國家供應鏈戰略是根本。
   第二,供應鏈管理也是一種模式創新,是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支撐下的模式創新。而模式創新在各種創新中,對傳(chuan) 統模式最具顛覆性和最具衝(chong) 擊力。近30年來,全球製造業(ye) 、流通業(ye) 、農(nong) 業(ye) 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這種變化的核心內(nei) 容是,由於(yu) 分工的高度發展和信息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使企業(ye) 之間的競爭(zheng) 演變為(wei) 供應鏈之間的競爭(zheng) ,也使許多企業(ye) 從(cong) 單純生產(chan) 或銷售活動的組織者演變為(wei) 鏈條的組織者和資源的集成者。供應鏈管理的發展正在改變傳(chuan) 統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與(yu) 資金流的運作模式。如商流中的電商服務平台,物流中的供應鏈集成,資金流中的供應鏈金融,信息流中的大數據等。
   第三,供應鏈管理也是一種技術進步,包括供應鏈可視化、綠色供應鏈、協同供應鏈、供應鏈金融、供應鏈風險、服務供應鏈、智慧供應鏈等。目前最前沿的高新技術都在供應鏈中得到了應用。
   據美國物流谘詢公司研究,一個(ge) 企業(ye) 如果隻是簡單地以第三方替代自營物流,借助第三方的規模效應和營運特點可節約成本5%;但如果利用第三方的網絡優(you) 勢進行資源整合,部分改進原有物流流程,可節約物流成本5%-10%;如果通過第三方物流根據需要對物流流程進行重組,使第三方物流延伸至整個(ge) 供應鏈,可取得10%-20%的成本節約。
   總之,如果在全國推進和優(you) 化供應鏈管理,可以極大地改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產(chan) 業(ye) 發展方式、城市發展方式、企業(ye) 發展方式,對我國經濟從(cong) 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轉變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可以確信,世界因互聯網而變,世界也因供應鏈而變,讓我們(men) 去擁抱互聯網,也去擁抱供應鏈。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