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19 09:36:13 濟南日報

鑫茂齊魯科技城廠房鱗次櫛比。
鵲山龍湖項目中,新奇世界水上娛樂(le) 項目效果圖。
所有車貨匹配信息都會(hui) 在這個(ge) 信息中心內(nei) 完成。
打造“四個(ge) 中心”,建設現代泉城。6月12日,全市矚目的“解放思想大討論”務虛會(hui) 結束,濟南市委書(shu) 記王文濤結合濟南曆來發展定位及群眾(zhong) 期盼,為(wei) 泉城發展“號脈問診”,最終明確目標,繪就跨越發展大藍圖。
研究著泉城建設新框架,憧憬著美好發展大前景,天橋區區長李洪海為(wei) 之振奮。不僅(jin) 是因為(wei) 新戰略為(wei) 全區提升境界、拉升標杆、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更源於(yu) 天橋區已在全市發展畫卷中找準定位,尋得最佳“角色”。“借勢北跨,打造全市區域性物流中心,著力成為(wei) 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場,天橋當仁不讓。”李洪海擲地有聲。1
乘北跨東(dong) 風打造全市區域性物流中心
濟南是全國16個(ge) 鐵路路網的樞紐,京滬高鐵五大樞紐站之一,21個(ge) 全國物流節點性城市之一,全省5000公裏高速公路的中心城市,103條航線通往世界。地理位置優(you) 越,濟南曆史上因物流和貿易而興(xing) 。
盡管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全麵提速,但受各種因素影響,目前全市物流行業(ye) 整體(ti) 處於(yu) “遊兵散勇”狀態,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日前,全市務虛會(hui) 上提出要打造全國“區域性物流中心”,李洪海眼前一亮。他敏銳地捕捉到,對於(yu) 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天橋區來說,這是一次重大機遇。
如何貫徹落實全市發展新戰略,做好物流文章?天橋區手中早已手握兩(liang) 大製勝籌碼。
籌碼之一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
天橋區黃河北岸,濟南新材料產(chan) 園區被京滬、京福、濟聊、濟青、青銀、北繞城六條高速公路以及308、309、104、220四條國道環繞,構成密集路網,北接京津、南連滬寧,與(yu) 天津、青島、煙台、日照等重要港口相通。
如此便利的交通條件,被引領中國公路物流發展、演繹物流行業(ye) 神話的傳(chuan) 化物流集團“相中”。2014年12月,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正式入駐濟南新材料產(chan) 園區,建起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如今,傳(chuan) 化物流集團已在全國17個(ge) 省會(hui) 城市,50餘(yu) 個(ge) 樞紐級地市,合計初步簽約或接洽了70個(ge) 左右的公路港項目,濟南是其中一個(ge) 。
據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其項目一期用地麵積981畝(mu) ,將建成物流功能區、產(chan) 業(ye) 集聚區和生活配套區。其中,物流功能區規劃總建築麵積約為(wei) 26萬(wan) 平方米,將建設卡車服務中心、物流信息交易中心、貨運班車總站、汽修汽配區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采用“互聯網+物流”模式,即線下構建以“實體(ti) 公路港”為(wei) 核心的公路港實體(ti) 網絡,線上打造以“易配貨”、“易貨嘀”、“運寶網”為(wei) 核心的互聯網物流平台,通過線下與(yu) 線上融合聯動的運營方式,為(wei) 貨主企業(ye) 、物流企業(ye) 及個(ge) 體(ti) 貨運司機等公路物流主體(ti) 提供綜合性物流及配套服務,形成“高效的貨物調度平台”、“優(you) 質的貨運生活服務圈”以及“可靠的物流誠信運營體(ti) 係”,發展公路物流O2O全新生態。
“這種新模式將配貨時間由傳(chuan) 統物流的72小時壓縮到6至9小時,將使汽車空駛率降低50%,運輸成本降低40%。”李洪海說。
據悉,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建成後可置換出接近於(yu) 10倍公路港用地的傳(chuan) 統站場麵積,將整合1500多家中小物流企業(ye) ,擴充1萬(wan) 個(ge) 就業(ye) 崗位。圍繞“人”、“車”、“貨”三大物流主體(ti) ,搭建“一站式”公共服務平台,促進濟南物流業(ye) 轉型升級,整合濟南市物流資源、實現土地集約利用、打造濟南戰略性支柱產(chan) 業(ye) 和區域性物流中心、帶動省會(hui) 都市經濟圈整體(ti) 發展。
“目前已經有很多濟南市內(nei) 的中小物流企業(ye) 有意向加入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中,他們(men) 不斷集聚黃河北,就能騰出更多空間發展現代服務業(ye) 。”在李洪海看來,該項目為(wei) 全區帶來的發展空間並非隻限眼前。
籌碼之二全市北跨戰略的不斷推進
跨河發展,是濟南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舉(ju) 措,同時也是幾百萬(wan) 泉城百姓10餘(yu) 年的心願。隨著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與(yu) 鵲山龍湖兩(liang) 大載體(ti) 項目的不斷推進,北部新城加速崛起。道路、水、電等硬件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的黃河北岸成為(wei) 一塊致富“寶地”,像磁鐵一樣快速吸引高端企業(ye) 、尖端人才集聚於(yu) 此。這為(wei) 全國物流行業(ye) “大咖”落戶濟南打下了堅實基礎。
北跨,跨什麽(me) ?由誰來跨?如何再向前走一步?……係列問題,在本次全市務虛會(hui) 上再次被提出。李洪海有著自己的考慮,盤活天橋區經濟這潭水,關(guan) 鍵還得緊抓北跨機遇,昂起頭、挺直腰當好北跨排頭兵。但是北跨的推動最終需要“千軍(jun) 萬(wan) 馬齊過黃河”,單靠天橋區摸著石頭過河探索,力度有限,成果受限。2 實施聚焦戰略
成為(wei) 區域化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戰場
在天橋區,談及區域化科技創新,不得不提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新常態下,如何才能抓住北跨機遇,集聚更多科技人才,讓更多創新技術轉化為(wei) 成果,園區已摸索出許多成功做法。
人才是推動科技創新的保障。為(wei) 此,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連續三年承辦中國材料學會(hui) 青委會(hui) 常務理事會(hui) ,先後引進山東(dong) 大學、山東(dong) 師範大學、濟南大學、山東(dong) 省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園區建設研發、中試和產(chan) 業(ye) 化基地,實現了產(chan) 品研發、中試、投產(chan) “一站式、一條龍”,為(wei) 園區提供了可轉化科研成果近100項。
同時圍繞科研成果的轉化,園區下足了力氣。加大投入建設科技公共服務平台,開工建設濟南市知識產(chan) 權交易平台和工業(ye) 電子商務平台,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通過引進投資、自有資金開發等多種方式建設產(chan) 業(ye) 平台,“築巢引鳳、為(wei) 鳳築巢”相結合,建設鑫茂齊魯科技城、新材料交易中心、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科技園、建邦新材料基地等多個(ge) 產(chan) 業(ye) 平台,使科研成果轉化項目、高新技術企業(ye) 在園區能夠及時轉化、快速投產(chan) ,為(wei) 發展實體(ti) 經濟奠定堅實基礎。
針對中小微企業(ye) ,天橋區積極搭建“大眾(zhong) 創業(ye) 、萬(wan) 眾(zhong) 創新”服務平台,實施小微企業(ye) 成長計劃,構築濟南市中小微企業(ye) “眾(zhong) 創空間”創業(ye) 基地。同時在園區聯合成立風險投資基金,由鑫茂集團出資5000萬(wan) ,為(wei) 園區126家中小微企業(ye) 擔保共計4.7億(yi) 元,並投資建設一個(ge) 國家級中小企業(ye) 孵化器。
目前,園區已成功探索實踐出一條“成果、平台、團隊、服務”的特色發展道路,不斷推動政產(chan) 學研一體(ti) 化示範區建設。
未來,天橋區將繼續發揮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作為(wei) 全市改革創新試驗、對外開放重要窗口的示範作用,按照“產(chan) 業(ye) 先行、以業(ye) 興(xing) 城、產(chan) 城融合、宜居宜業(ye) ”的原則,全方位推進園區體(ti) 製機製改革創新。探索在機構改革、審批體(ti) 製、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機製、投融資、科技創新等方麵先行先試,著力消除製約發展的體(ti) 製機製障礙,建立科學高效的政府服務體(ti) 係和企業(ye) 扶持推動體(ti) 係,為(wei) 全市科技創新中心的建立提供鏡鑒。
近日,園區正在申報“國家級小微企業(ye) 創業(ye) 基地”與(yu) “山東(dong) 省海峽兩(liang) 岸創業(ye) 園”,旨在為(wei) 企業(ye) 搭建高水平發展平台,為(wei) 推動科技創新提供有力保障。3 肥水可外流推進實施開放戰略
開放,體(ti) 現一個(ge) 城市的胸懷,也深刻影響著城市發展速度和質量。
從(cong) 曆史上看,濟南有過自開商埠的開放之舉(ju) 。如今,泉城迎來新“掌門人”,看到了這座城市實施開放戰略的緊迫性與(yu) 必要性,提出向更高層次更深領域的開放勢在必行。
放眼天橋區區情實際,李洪海認為(wei) 實施開放戰略主要得做好兩(liang) 方麵工作:一是堅持對內(nei) 對外開放並舉(ju) 。對內(nei) ,要在更多領域向社會(hui) 資本投資,特別是對民間資本敞開大門。對外,要向省內(nei) 外、國內(nei) 外企業(ye) 和資本開放,以此更多地引進和整合發展資源;二是堅持招商引資與(yu) 改善投資環境兩(liang) 手抓。一方麵超前謀劃,創新方式,拓寬渠道,精心組織好重大經貿交流活動,切實抓好重點項目的招商落地;另一方麵把優(you) 化發展環境作為(wei) 招商引資重要突破口,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服務,積極對接、主動服務,讓投資者放心、安心、舒心地投資興(xing) 業(ye) 。
目前,在天橋區,也不乏實施開放戰略的成功案例。其中,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尤為(wei) 典型。
近年來,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注重發展外向型經濟,先後與(yu) 多家國外企業(ye) 合作。園區發揮中韓自貿區濟南先行示範區優(you) 勢,圍繞中韓尖端產(chan) 業(ye) 融合園項目建設,積極借鑒外地引進韓資企業(ye) 的成熟經驗,與(yu) 韓國大德研發特區等單位深入合作;依托與(yu) 新加坡科技局建立的密切聯係,拓展招商範圍逐步向東(dong) 南亞(ya) 地區邁進,著力引進培育一批產(chan) 業(ye) 鏈長、競爭(zheng) 力強的優(you) 質項目;與(yu) 台灣高雄產(chan) 業(ye) 發展協會(hui) 等24家行業(ye) 協會(hui) 深入洽商,依托鑫茂齊魯科技城等成熟載體(ti) ,加快台灣工業(ye) 園建設,吸引台資企業(ye) 入駐園區發展創業(ye) ;加強與(yu) 歐洲部分國家在新能源、醫療材料器械、生物製藥等領域的交流合作,積極推介為(wei) 德國、法國高科技企業(ye) 已建成的高效節能廠房,吸引了德國西格裏等優(you) 質企業(ye) 落戶園區。
目前,天橋區正申請在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設立山東(dong) 省海峽兩(liang) 岸青年創業(ye) 園,爭(zheng) 取5年內(nei) 打造一個(ge) 具有時代特征的全省一流的青年創業(ye) 園。在該創業(ye) 園內(nei) ,園區將對達到入駐園區標準的兩(liang) 岸青年創辦的中小企業(ye) ,提供辦公經營場地、企業(ye) 注冊(ce) 、貸款擔保物業(ye) 服務等方麵提供優(you) 惠政策,為(wei) 企業(ye) 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創業(ye) 園將努力引進兩(liang) 岸企業(ye) 200家,解決(jue) 2萬(wan) 名青年就業(ye) ,創稅上億(yi) 元,培育5家上市公司。
“我們(men) 將通過海峽兩(liang) 岸青年創業(ye) 園,推動台資企業(ye) 形成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更加有效地改善投資環境,落實對台企業(ye) 的優(you) 惠政策,提高服務水平,吸引和帶動更多的台商企業(ye) 來天橋興(xing) 業(ye) 發展。”李洪海說。
名詞解釋
“公路港”模式=服務於(yu) 物流的物流
就像海港依托海運,航空港依托空運,公路港則依托公路運輸形成的貨運節點,也是物流的聚集點。該模式本質上就是搭建一個(ge) 管理和服務的平台,吸引各級中小物流企業(ye) 入駐,變過去中小物流企業(ye) 各自為(wei) 陣、單兵作戰的鬆散經營模式為(wei) 現代化的集成化管理,形成以信息化、集約化為(wei) 特征的現代物流企業(ye) 群。同時,通過貨源的集聚,進一步集聚起一個(ge)
龐大的社會(hui) 貨運車輛群體(ti) 。模式
的創新,在於(yu) 其是服務於(yu) 物
流的物流。濟南迎來站在雲(yun) 端上的物流大咖
當“互聯網+”模式邂逅物流,其“化學反應”產(chan) 生的線上線下聯動模式,實現了車源與(yu) 貨源有效對接,“人、車、貨”三大商圈互動。這種公路港模式,被發明者廣泛運用,甚至傳(chuan) 為(wei) 佳話。
duang!2014年,濟南迎來這樣一位全國物流行業(ye) 的“大咖”—傳(chuan) 化集團(以下簡稱傳(chuan) 化)。其於(yu) 當年12月正式落戶天橋區濟南新材料產(chan) 業(ye) 園區後,建起濟南傳(chuan) 化泉勝公路港。
傳(chuan) 化集團,創建於(yu) 1986年,是知名的多元化現代民營企業(ye) 集團,致力於(yu) 化工、物流、農(nong) 業(ye) 、科技城、投資等事業(ye) 領域。位列“中國企業(ye) 500強”、“中國民營企業(ye) 500強”、“中國最具價(jia) 值品牌500強”。
如今,傳(chuan) 化已在全國70多個(ge) 城市落地公路港,並構建起一套線上運力采購、調度、監控體(ti) 係。線上線下聯動,構建中國公路物流網絡運營體(ti) 係,為(wei) 每一個(ge) 城市配備城市物流中心,形成中國公路物流全新生態。
“大咖”的到來將為(wei) 濟南帶來巨大的社會(hui) 和經濟效應。一方麵,推動泉城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提升麵貌和百姓生活品質。通過集約化管理,改善公路物流“小、散、亂(luan) 、差“的麵貌,改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同時,拉升公路物流短板,推動行業(ye) 轉型升級。另一方麵,通過公路港平台,可整合、指揮、調度所在地區85%以上的貨運信息和80%以上的運力需求資源,讓貨運信息得到及時匹配,實現平台式聚集、專(zhuan) 業(ye) 化運營、集群式發展。此外,“大咖”為(wei) 泉城帶來的綠色發展不可小覷。其高效的運輸體(ti) 係,能幫助泉城每年減少碳排放3億(yi) 噸,相當於(yu) 156.25億(yi) 棵樹一年二氧化碳吸收量。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