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6-12 10:42:16 中國產(chan) 經新聞報

近年來,快遞業(ye) 務伴隨著電商的發展,已經成為(wei) 人們(men) 生活中越來越不可或缺的服務。人們(men) 對快遞的速度要求基本得到滿足後,開始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快遞的最後一公裏。
各大電商和快遞巨頭也為(wei) 此開始“合縱連橫”,多渠道探索辦法。2015年6月6日,順豐(feng) 等5家快遞業(ye) 公司共同投資創建豐(feng) 巢科技,致力於(yu) 研發運營麵向所有快遞公司、電商物流使用的智能快遞櫃,以提供體(ti) 驗最佳的平台化快遞收寄交互業(ye) 務;京東(dong) O2O項目“京東(dong) 到家”也於(yu) 近日亮相,其主營的3公裏範圍內(nei) 生鮮、生活類產(chan) 品外送,采取了眾(zhong) 包物流的新方式,意在通過群眾(zhong) 的力量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難題。
最後一公裏已經成了快遞業(ye) 目前亟待解決(jue) 的新問題,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ge) 方麵:
一是時間上,快遞員和收貨人時間不匹配。很多人在購物時常糾結於(yu) 收貨地址選在單位還是家裏。目前除了僅(jin) 有的幾家快遞公司能夠做到完全準時送貨外,其餘(yu) 都是給定一個(ge) 大概時間,尤其是三、四線城市,快遞時間範圍前後可能相差好幾天。這就很可能會(hui) 出現周末收到送達單位的快遞,而工作日收到送達家裏的快遞。此外,即使是周末很多人也不會(hui) 呆在家中一整天等快遞。這就使得快遞員很難和收件人約定一個(ge) 確切的時間,造成雙方時間的浪費。
二是管理上,許多地方規定快遞員不準進入。很多小區、學校等地常將快遞員拒之門外,這就使得收件人快遞員“咫尺天涯”,非得隔著柵欄收貨不可。由於(yu) 快遞貨物需要收件人親(qin) 自檢查,這些地方一般也不提供代收服務,避免出現貨物損壞所帶來的不必要的麻煩。小區和學校為(wei) 了安全考慮當然無可後非,而民眾(zhong) 生活因此受到的不便卻也有因噎廢食之感。眼看著快遞送不到自己手上,想取快遞非得親(qin) 自走幾步不可。
三是距離上,很多自提點和代收點距收件人較遠。城市小區因為(wei) 不讓快遞員進入,代收點一般也隻能在小區附近的店鋪,距離上自然不便。而農(nong) 村地區的自提點距離就更遠了,能夠實現送貨到家的村鎮更是屈指可數。這使得原本應該送貨上門的服務在最後一公裏鞭長莫及,送貨的“門”離收件人的“門”往往還不止一公裏。
雖然問題很明確,但解決(jue) 方式卻是“踏破鐵鞋無覓處”。現有的解決(jue) 方式在實際操作中都存在一定問題。以菜鳥驛站為(wei) 例的商戶代收模式,其意在通過社區自己解決(jue) 問題,但根據報道,微薄的利潤在高額的加盟費麵前變得微不足道,這使得商戶對代收模式並不“感冒”。
而現有的地鐵旁的快遞寄存櫃也沒有完全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問題。地鐵雖然人流量眾(zhong) 多,但大多收件人並不是下了地鐵就能直接到家,將快遞寄存櫃建在地鐵旁,隻是將快遞的最後一公裏轉嫁到收件人身上,因此對於(yu) 很多收件人來說實用價(jia) 值有限。
對於(yu) 快遞業(ye) 的最後一公裏問題,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在於(yu) 如何保證各方現有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快遞員和收件人之間的無縫連接。現有的利益格局由快遞公司、快遞員和客戶三方組成。後兩(liang) 者顯然不願直接為(wei) 最後一公裏的問題買(mai) 單,因此,在現有服務上額外增加收費的方法基本上難以成功。而最後一公裏的問題作為(wei) 各家快遞公司都存在的問題,也迫使大家聯合起來,共同尋找解決(jue) 方案。目前來看,現有的解決(jue) 方式仍難以完全滿足收件人的服務需求,最後一公裏對於(yu) 快遞公司來說,任重而道遠。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