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28 09:17:23 億(yi) 歐網

物流行業(ye) 起源早於(yu) 互聯網行業(ye) ,但是其發展卻遠遠落後於(yu) 互聯網的突飛猛進。長期以來,物流都屬於(yu) 規模經濟,隻有實現產(chan) 品的批量生產(chan) ,形成規模,才能達到規模經濟所要求的最低生產(chan) 成本要求。而物流行業(ye) 緩慢發展過程中,“散、亂(luan) 、小、差”等問題已成為(wei) 其破繭過程中的重重障礙。車和貨難以高效整合匹配,貨車的空載率居高不下,這些都成為(wei) 物流行業(ye) 難以解決(jue) 的痛點。
當互聯網的影響力日益彰顯,尤其是O2O模式的出現,讓互聯網對傳(chuan) 統物流產(chan) 業(ye) 的重構成為(wei) 了可能。互聯網在減少信息不對稱,釋放潛在市場活力,凸顯個(ge) 性化產(chan) 品需求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消費者在同樣的產(chan) 品麵前,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比較。物流行業(ye) 的競爭(zheng) ,已從(cong) 單純的貨源競爭(zheng) 上升為(wei) 服務的競爭(zheng) ,體(ti) 驗的競爭(zheng) 。
催生互聯網物流企業(ye) 快速成長的4點原因
伴隨著傳(chuan) 統企業(ye) 轉型升級的深入推進和產(chan) 業(ye) 結構的優(you) 化調整,以平台經濟為(wei) 核心的集約型發展模式得到快速推廣,以物流平台為(wei) 代表的經濟格局初現雛形。從(cong) 趨勢來看,未來的物流是平台經濟的時代。通過對資源的整合,互聯網物流企業(ye) 都處於(yu) 快速發展的勢頭,商業(ye) 機會(hui) 明朗,商業(ye) 價(jia) 值逐漸攀升。催生互聯網物流企業(ye) 快速成長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
1、“互聯網化”成為(wei) 推動物流全行業(ye) 向前發展的原動力。互聯網正在改變餐飲行業(ye) 、旅遊行業(ye) 、汽車行業(ye) 和房產(chan) 行業(ye) ,互聯網對物流行業(ye) 低效、混亂(luan) 的局麵重塑必然是大勢所趨。麵對速度和體(ti) 驗的雙重需求,互聯網物流企業(ye) 便應運而生。
2、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催生了物流行業(ye) 的初步崛起。電商的高速發展需要很好的物流模式來耦合,否則將會(hui) 給經濟發展帶來瓶頸和製約。當物流量完成從(cong) 製造業(ye) 驅動向電商業(ye) 驅動的快速轉變時,物流已經能夠滿足用戶碎片化需求,以及有體(ti) 驗性、個(ge) 性化、空間分布廣的特點。與(yu) 此同時,貨物流通也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小批量、多批次、高頻率的運作模式。在這一背景下,傳(chuan) 統快遞企業(ye) 僅(jin) 僅(jin) 依靠低水平的規模擴張將難以支撐,必須尋求互聯網物流企業(ye) 在這方麵的突破。
3、海淘成為(wei) 購物新趨勢,是互聯網物流企業(ye) 快速成長的催化劑。現階段,海淘、跨境電商成為(wei) 時尚消費的一種選擇,移動互聯網物流在提供海外直購服務方麵有著天然的優(you) 勢,其在跨境電商業(ye) 務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直接決(jue) 定未來各公司的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zheng) 力。
4、“互聯網+”代表的新經濟形態已然深刻影響到物流全行業(ye) 。在網絡化世界裏,物流互聯網化將追求更高效,更精細的分工。“互聯網+”不僅(jin) 是一種技術手段與(yu) 傳(chuan) 統行業(ye) 的融合,而是將互聯網思維深植於(yu) 物流行業(ye) 。“互聯網+物流”的市場由規模化向細分化、個(ge) 性化、多樣化演進,這將會(hui) 使物流運營更為(wei) 科學高效,當然也需要與(yu) 之匹配的企業(ye) 同步發展。
互聯網物流企業(ye) 的5種模式淺析
互聯網物流企業(ye) 發展到目前,主要解決(jue) 的是運力統籌和貨源統籌的雙重難題。主要有以下5種模式:
一、整車配送,一裝多卸模式
初期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物流企業(ye) 以平台為(wei) 主,主要解決(jue) 了傳(chuan) 統物流服務站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隨著進一步的市場探索,各企業(ye) 逐漸開始在貨物集散端思考更多可行方案。最普遍的做法是,互聯網物流企業(ye) 搭建平台,平台一端對接客戶,另一端對接司機。平台的價(jia) 值更多體(ti) 現在整合了離散的貨源,完成了集貨功能。
然而,以平台為(wei) 基礎,並沒有解決(jue) 集貨困難、成本高、周期長、一流貨源難尋的問題。整車配送,一裝多卸模式其實隻做到了最基本的表層重構,完成了對信息、貨物的聚合與(yu) 分發,並沒有從(cong) 根本上改變物流行業(ye) 供應鏈鏈條。
二、“滴滴打車”模式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基於(yu) LBS位置服務,類似“滴滴打車”模式的互聯網物流企業(ye) 紛紛上線,用戶在平台發布送貨請求,貨車司機在線搶單。這種完全照搬滴滴打車模式的物流企業(ye) 存在一定弊端。
首先,“人打車”和“貨配送”有本質上的區別。物流配送的需求多來自企業(ye) ,相比打車其流程複雜,要求多樣,難以標準化。其次,在支付閉環並沒有完全打通的情況下,物流配送的運費結算客單價(jia) 較高,司機不能直接出具發票,雙方需要簽收回單,還有賬期等一係列問題難以解決(jue) 。
三、“拚車”模式來“拚貨”
貨運版“滴滴打車”模式在發展過程中遇到了瓶頸,那麽(me) 貨運“拚車”這一路徑能否行的通?從(cong) 目前市場來看,拚車還是存在一定成長空間。拚車模式以整車為(wei) 單位,但並不是指整車出租,“拚車”模式和海運船舶的分倉(cang) 理念相似,將車輛的空間按照貨物的體(ti) 積大小進行劃分安排,通過係統統一調配,配送車輛可以多點取送,多裝多卸,將社會(hui) 閑散運力整合起來,同時達到成本和效率的最優(you) 化。
目前市場上“拚貨”的主流觀點是“高頻打低頻,強需求帶動弱需求”,但是在市場尚未完全打開之前,拚車的空間利用率想必會(hui) 打折扣。另外技術、貨源等因素綜合影響下,時間、空間和距離三者之間的最佳平衡點也難以定位。
四、平台招投標模式
此種模式用戶可以通過平台發布貨運需求,司機在平台展開競價(jia) ,用戶根據報價(jia) 選擇性價(jia) 比合適的司機進行接洽。以此模式發展起來的互聯網物流企業(ye) ,更加看重的是平台對供應鏈的控製價(jia) 值,企業(ye) 一旦可以掌控供應鏈管理技術,那麽(me) 後期將有很大的市場想象空間。
互聯網本質是公開透明的,互聯網物流企業(ye) 的貨運報價(jia) 也會(hui) 越來越接近剛性成本,那麽(me) 在平台競價(jia) 的壓縮空間就會(hui) 變的有限,貨運物流交易效率要求較高時,競價(jia) 就會(hui) 失去優(you) 勢。物流企業(ye) 如果想通過補貼拉低競價(jia) 來擴展市場份額,長遠來看這種燒錢模式很難持續發展。
五、立體(ti) 生態模式
商業(ye) 模式中最大的贏家是鏈主企業(ye) ,供應鏈從(cong) 單獨一條鏈向多條鏈整合過後就延伸出平台模式,如果多個(ge) 平台的建設和整合,那就成為(wei) 了立體(ti) 的經濟模式。互聯網物流企業(ye) 將基層的末端配送運營、幹線整合、全國倉(cang) 儲(chu) 圈地、信息平台建設、大數據戰略、金融服務、延伸到製造代工等,這一係列就會(hui) 組合成物流的立體(ti) 生態經濟模式。立體(ti) 生態經濟模式最終會(hui) 掌控整個(ge) 商業(ye) 生態,成為(wei) 最大的供應鏈鏈主平台。
從(cong) 我國目前物流行業(ye) 整體(ti) 來看,空運、鐵路的主體(ti) 運力在國有,而公路物流運力散亂(luan) 。因此立體(ti) 生態模式的整合難度非常之大,因此立體(ti) 生態模式物流骨幹網的“骨幹”整合將成為(wei) 其重要短板。
誰能搭上“互聯網+”的快車
“互聯網+物流”形成的首要因素在於(yu) 將改變原始物流的運作模式,全麵推行信息化,實現智慧物流。“互聯網+”形勢下的信息化,不是單純地建網站、搭平台、開發APP,而更多的是利用移動互聯網優(you) 勢,在管理監控、運營作業(ye) 、金融支付等方麵實現信息共享,用互聯網思維、信息化技術來改造物流產(chan) 業(ye) ,在新的領域創造一種新的物流生態。
互聯網物流企業(ye) 實施“互聯網+”是一種基於(yu) 長遠目光的戰略考慮,物流作為(wei) 母行業(ye) 在向其他業(ye) 態滲透過程中會(hui) 相對容易。也許物流可以免費,但延伸出來的業(ye) 態卻能夠贏利。各企業(ye) 若深耕“互聯網+”領域,在流程管控、配送效率、用戶體(ti) 驗上做到極致,想必能夠在互聯網物流的紅海中擁有一片天空,億(yi) 歐網將會(hui) 持續關(guan) 注互聯網物流企業(ye) 的最新進展和動態。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