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4-22 10:54:09 品途網

前有李克強總理的《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帶火了“互聯網+”,後有一個(ge) 部長說“私家車永遠不能成為(wei) 專(zhuan) 車”,再有一個(ge) 部長說“絕不允許進行互聯網診治”,這兩(liang) 天有一個(ge) 互聯網大佬說“現在是互聯網+最危險的時刻”。
這是好現象,一是說明大家都很重視,二是說明“互聯網+”是一個(ge) 新興(xing) 事務,需要大家各抒己見。
我自己創立“超市代購、新鮮到家”的即買(mai) 送公司,實際上是一個(ge) “互聯網+實體(ti) 超市”、“互聯網+快消品行業(ye) ”、“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的一個(ge) 項目,從(cong) 有創意、建團隊、拿天使、研發產(chan) 品、業(ye) 務試點、小規模擴張這六個(ge) 階段接近半年的時間,對“互聯網+”有一些認識,提出來和大家共同研討。
互聯網+,為(wei) 什麽(me) +
《政府工作報告中》關(guan) 於(yu) 互聯網+的段落是這樣的:“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雲(yun) 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yu) 現代製造業(ye) 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ye) 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ye) 拓展國際市場。”
這就很明了,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的目標是一次產(chan) 業(ye) 升級改造,是現代製造業(ye) 的升級改造,現代農(nong) 業(ye) 的升級改造,現代服務業(ye) 的升級改造,是現代金融業(ye) 的升級改造,是電子商務的升級改造,是電子政府的升級改造,是國民經濟各個(ge) 行業(ye) 的升級改造。
中文是+號,對應的英文是“Plus”,“Plus”其中一個(ge) 含義(yi) 是更高一個(ge) 版本。
互聯網+的另一個(ge) 含義(yi) 就是互聯網產(chan) 業(ye) 本身必須升級,成為(wei) 互聯網Plus。
過去十幾年來,互聯網與(yu) 實體(ti) 經濟總是好像水火不容,因此才有了馬雲(yun) 認為(wei) 實體(ti) 零售與(yu) 電子商務網站的競爭(zheng) 好像是耍花拳繡腿的義(yi) 和團遇到了機槍大炮的八國聯軍(jun) ,也有了劉強東(dong) 的“甘蔗七段論”,好像實體(ti) 零售商連吃甘蔗渣渣的機會(hui) 都沒有了。當時他們(men) 這些想法也許是對的,但是現在還保留這樣的想法就是錯誤的。
而我創立“即買(mai) 送”,恰恰是和上麵兩(liang) 個(ge) 立論唱反調的,即買(mai) 送是基於(yu) 互聯網行業(ye) 的,但是我們(men) 就是選擇和實體(ti) 零售商站在一起,解決(jue) 人們(men) 衣食住行中的“食”這個(ge) 問題。
過去的互聯網行業(ye) 就是平地起高樓,從(cong) 線上顛覆線下,從(cong) 過去的經曆看是正確的,互聯網顛覆了新聞、資訊、信息的製造和傳(chuan) 播,也顛覆了娛樂(le) 行業(ye) ,但這些都是“輕”的行業(ye) ,國民經濟中“重”的行業(ye) ,不是用來顛覆的。
為(wei) 什麽(me) 要“+”,就是讓現存的國民經濟各個(ge) 行業(ye) 運行更有效率,更有魅力,減少浪費,減少重複勞動,減少沒有意義(yi) 的勞動,通過互聯網和市場的力量,讓國民經濟運行得更有意義(yi) 。
因此,互聯網不再僅(jin) 僅(jin) 是一個(ge) 工具,互聯網也不再是僅(jin) 僅(jin) 在銷售一個(ge) 環節起作用,也不再是商務流通一個(ge) 部門的事情,每一個(ge) 行業(ye) 的主管部門,每一個(ge) 行業(ye) 的從(cong) 業(ye) 者,都要思考我這個(ge) 行業(ye) ,除了銷售之外的其他研發、設計、生產(chan) 、售後等多個(ge) 環節,是否可以用到互聯網,讓我的效率更高,我的質量更高,我的服務更好,我的客戶滿意度更高。
互聯網+,+什麽(me) ?
明白了為(wei) 什麽(me) +,+什麽(me) 就比較好理解了。俗話說“缺什麽(me) ,補什麽(me) ”,一種補是“內(nei) 補”,一種補是“外補”,內(nei) 補是自己認為(wei) 缺什麽(me) ,全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補,“外補”就是練好自己的內(nei) 功,用別人的力量補齊。從(cong) 互聯網+的本身主體(ti) 含義(yi) ,更多要依靠外部的力量。
真正需要補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補的是互聯網的思維、方法論、技術、係統和工具,是要思考每個(ge) 行業(ye) 、每個(ge) 政府主管部門,互聯網化之後的未來場景是什麽(me) ,看看到達這個(ge) 遠景目標中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可以依靠外部力量來做的。
每個(ge) 行業(ye) ,每個(ge) 階段,有可能+的內(nei) 容都不太一樣。
拿現代製造業(ye) 來說,互聯網+可能在設計、製造、服務等多個(ge) 環節都有+,做到小規模定製、大規模定製,滿足多樣化、小批量的需求,也是就是所謂的工業(ye) 4.0,包括3D打印等更是把生產(chan) 環節也讓顧客自己做了。
拿現代農(nong) 業(ye) 來說,農(nong) 業(ye) 與(yu) 工業(ye) 不一樣,工業(ye) 是生產(chan) 線作業(ye) 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更多是田間地頭,工業(ye) 品的生產(chan) 周期可能是幾分鍾、幾個(ge) 小時或者幾天,但農(nong) 產(chan) 品的生產(chan) 周期可能是一個(ge) 季節,從(cong) 播種、施肥到收割是一個(ge) 長周期的過程,而且農(nong) 產(chan) 品是生活必需品,生活必需品是常購和周期性購買(mai) 的,因此互聯網+現代農(nong) 業(ye) 的遠景就是訂單農(nong) 業(ye) ,人們(men) 已經在想象每一個(ge) 生產(chan) 線上的產(chan) 品都是“名花有主”的,為(wei) 什麽(me) 田間地頭的每一畝(mu) 水稻、麥子的產(chan) 出不可能是某一家的?
拿現代服務業(ye) 來說,與(yu) 工業(ye) 、農(nong) 業(ye) 又不一樣,服務業(ye) 還有“人與(yu) 人服務”的過程,這個(ge) 過程是互聯網幫不了忙的,但是在這個(ge) 服務之前以及之後的過程,互聯網可是能幫大忙的。
互聯網化的現代製造業(ye) 、互聯網化的現代農(nong) 業(ye) ,可能大家還需要想象,但是互聯網化的現代服務業(ye) 已經是“夢想照進現實”。就拿打車軟件來說,在“互聯網+”之前,要打車,到路邊招車,告訴司機去哪;司機嫌不順路不去,乘客或者投訴,或者再等一輛車;上車之後,如果路都不熟悉,乘客認為(wei) 繞路了,要投訴,現在有導航軟件,除了方便大家都沒有意見;到了目的地,車費43.8元,乘客給司機100元,司機拿陽光一照看是不是假錢(乘客心裏不爽);司機找補乘客56.2元,乘客也要看看其中50元是不是假錢,然後對16.2元中錢的殘破不滿。整個(ge) 打車過程是一個(ge) 折磨人性的過程。
現在好了,在打車軟件輸入目的地,起始地已經自動有了,這個(ge) 信息被數字化、廣播化,有司機搶到,乘客付錢用手機支付,新的打車過程充滿人性的美感,大家不再為(wei) 一些小事情破壞心情美好的一天。
互聯網+,怎麽(me) +?
一個(ge) 社會(hui) 兩(liang) 大組成要素,一個(ge) 是政府主管部門,一個(ge) 是行業(ye) 企業(ye) ,怎麽(me) +的核心還是要回到思維觀念的轉變。
對於(yu) 政府主管部門來說,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點,要把互聯網作為(wei) 除了水電氣之外的第四個(ge) 民生基礎設施來對待。
這個(ge) 基礎設施分天上和地上。天上是無線的速度和流量價(jia) 格,好在已經有措施了。地上比較麻煩些,現在光纖骨幹網都基本建設好了,但是光纖到樓,到戶還有很多阻礙,部分業(ye) 主或者物業(ye) 認為(wei) 這個(ge) 是自己的地盤,不允許接入或者給運營商接入設置一些障礙。新的辦公和住房建築,如果把光纖與(yu) 水電氣一樣,一次性鋪設其實成本是最省的。
第二點,對基於(yu) “互聯網+”的創新有更多的包容,更進一步是要把阻礙“互聯網+”創新的機製和障礙打破。
中國電子商務的規模現在已經是全世界第一了,全在於(yu) 以前的主管部門對中國電子商務的容忍和包容。
中國政府早在2005年,十年前就發布了《關(guan) 於(yu) 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幹意見》,十年之後,我們(men) 再來看,當時這個(ge) 文件的內(nei) 容也不過時。
拿具體(ti) 企業(ye) 來說,支付寶出生、成長了七八年之後,才拿到央行的“準生證”,也才有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行業(ye) 的蓬勃發展,也支持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ye) 的發展。
第三點,非常具體(ti) ,自己多用用““互聯網+”的服務。
“見多識廣”,見多了,見識才會(hui) 廣博。人們(men) 對新事物都有恐懼的心裏,唯一對付恐懼的方法是直麵和麵對。
我們(men) 的一些領導幹部由於(yu) 工作忙,很多需要親(qin) 身親(qin) 為(wei) 的工作都交給秘書(shu) 了,都有點“四體(ti) 不勤”了。
所以,主管行業(ye) 的領導們(men) ,不妨親(qin) 自用手機訂一次機票,親(qin) 自用手機自己訂一次賓館,親(qin) 自用手機自己買(mai) 一張團購券,親(qin) 自用手機自己給家裏買(mai) 一次日用品,親(qin) 自用手機自己打一次出租車,親(qin) 自用手機自己坐一次專(zhuan) 車,看看這個(ge) 年輕時尚的互聯網+的世界是什麽(me) 樣子的。
互聯網+的力量是巨大的,應該來講,出租車行業(ye) 由於(yu) 行業(ye) 性質,在打車軟件出現之前,司機大哥們(men) 都是拒絕互聯網的,很少有用智能手機,現在都有兩(liang) 個(ge) 智能手機,一個(ge) 用於(yu) 接單,一個(ge) 用於(yu) 通訊。
對於(yu) 行業(ye) 和企業(ye) 來講,也有三點:
第一點,是看互聯網+在本行業(ye) 可以有哪些突破,進行創業(ye) ,我想這也是“萬(wan) 眾(zhong) 創業(ye) ”的要點所在。
看看你所在的行業(ye) ,哪些是阻礙,哪些是讓顧客、消費者不爽的,能不能用互聯網的思維、方法錄、係統和工具進行革命性變革。
還是拿我自己創立的即買(mai) 送來說,我自己本身去超市排隊購物,是一個(ge) 痛苦的過程,那麽(me) 和我一樣的人是否需要一個(ge) 服務,由於(yu) 我不信任在網上購買(mai) 食品生鮮,在超市購買(mai) 我很放心,如果有人去超市幫我代購並送到家,我就很開心,這也是我創立即買(mai) 送的根本動機。
第二點,是看互聯網+在本行業(ye) 有哪些創新,我想這也是“大眾(zhong) 創新”的要點所在。
創業(ye) 的成功概率比較低,創業(ye) 也是一種高風險的行為(wei) 。
但是在企業(ye) 內(nei) 部進行創新就可以有一定的安全度,而且這方麵可以學習(xi) 的案例很多。
比如“北紅領、南尚品”,青島紅領集團和廣州尚品宅配家居用品公司分別在衣服定製和家具定製做了很多創新。
第三點,是在互聯網+、互聯化的過程中要堅持雷軍(jun) 提出的“專(zhuan) 注、極致、口碑、快”的七字訣。
專(zhuan) 注不是要多元化,而是是否有一個(ge) 專(zhuan) 門的團隊,先驅解決(jue) 這個(ge) 行業(ye) 中最痛苦的問題。
極致的核心是用戶的體(ti) 驗,隻有專(zhuan) 注了,才有可能極致化,因為(wei) 企資源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口碑也是互聯網+的口碑,要特別重視產(chan) 品和服務的質量,否則就是眼看高樓起,眼看高樓塌,巨人倒下時身體(ti) 還是溫的。互聯網可以快速造就一個(ge) 產(chan) 品、渠道或者服務品牌,也可以快速毀掉一個(ge) 品牌。
快就是要求有快速的行動力,沒有那麽(me) 多的遲疑和猶豫。在過程中解決(jue) 問題,而不是把問題想清楚答案了才行動。
也許各個(ge) 部門、各個(ge) 行業(ye) 、各個(ge) 領域的人士對互聯網+的遠景和路徑還想得不是很清楚,但是本屆政府還是勇敢地提出了要製定“互聯網+”的行動計劃,這也是一種快,我們(men) 也要為(wei) 這種快速行動力“點讚”。
互聯網+國民經濟各個(ge) 行業(ye) ,互聯網+政府各個(ge) 服務部門,其實也有一個(ge) 中心點,就是讓人們(men) 生活更加美好。
互聯網+既是一次消費升級,也是一次產(chan) 業(ye) 升級,這裏麵蘊含很多“大眾(zhong) 創新、萬(wan) 眾(zhong) 創業(ye) ”的機會(hui) 。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