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互聯網+金融”,笑到最後的不一定是馬雲

發布時間:2015-04-20 10:32:05 新華網-思客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李克強總理在談到製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時,特別提及促進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可見“互聯網+金融”在未來格局中所占分量之重。互聯網金融領導者會(hui) 從(cong) 何而出,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jue) 於(yu) 未來互聯網金融秩序的核心基礎在哪裏。
  金融在書(shu) 本上屬於(yu) 經濟領域,但在現實中其實是政治經濟領域。在這個(ge) 領域做預測,需要首先把問題問對。指望從(cong) 互聯網金融領域出現一個(ge) “一統天下”的領導者,這個(ge) 問題本身就提錯了。即使在金融高度自由化的美國,華爾街的發言權較大,但也沒有人敢自吹是一統天下的領導者。既然國家已正式關(guan) 注這個(ge) 領域的“健康發展”,所以考慮問題必須現實一些。
  也許人們(men) 真正可以關(guan) 心的問題,是互聯網金融最大的企業(ye) 贏家會(hui) 是誰。而在我看來,這件事謀事在人,成勢在天。時勢造英雄,未來贏家將是在風口上被吹上天的“豬”。因此這問題也許應該這樣問:這頭“豬”需要借助一種什麽(me) 樣的勢,才能被大風吹上天?未來互聯網金融秩序就是這樣的勢。它的核心基礎在哪裏,哪裏就會(hui) 有“豬”吹上天。
  從(cong) 近期看,互聯網金融秩序的核心基礎,重心還在金融上。對當前互聯網金融的局麵,我的形容是:準備一桌菜,卻來了兩(liang) 桌客人。一桌客人是搞互聯網的,一桌客人是搞金融的。在“互聯網+金融”的過程中,遊戲規則更多由金融方麵主導,這種風和勢,自然使搞金融的“豬”們(men) 更容易被吹上天。
  但是仔細觀察這些湧進互聯網金融的金融客們(men) ,我卻越看越覺得他們(men) 不像那麽(me) 回事。這些人雖然滿嘴互聯網,但跟真正的互聯網人有明顯區別。他們(men) 隻是在拿互聯網當幌子,真正意圖其實是衝(chong) 著“衍生金融業(ye) 務”去的,是在打著互聯網金融的羊頭,賣“衍生金融業(ye) 務”的狗肉。而且這些投機者的做派,令人不愉快地聯想到當年團購泡沫中“千團大戰”的瘋狂景象。
  由金融部門主導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必然會(hui) 向“衍生金融業(ye) 務”方向發展。從(cong) 積極方麵說,投機於(yu) 金融改革,客觀上會(hui) 推動利率市場化、服務小微企業(ye) 等政策目標的實現;同時發展新金融業(ye) 務也還有相當的市場空間,在保障金融安全情況下可以適當發展。然而,我之前就預見到會(hui) 出現今天的局麵,2011年就曾提出自己的擔心,“交給金融業(ye) 去發展衍生業(ye) 務,會(hui) 帶來亂(luan) 子”。我認為(wei) 這些偽(wei) 互聯網金融,很快就會(hui) 落到“千團大戰”同樣的下場,甚至更慘。
  等到這些“豬”們(men) 從(cong) 天下掉下來摔死後,真正做“互聯網+”的人,會(hui) 等到屬於(yu) 他們(men) 的季風嗎?從(cong) 1997年開始,已經等了18年,到現在已經越來越不敢輕易樂(le) 觀。現在唯一敢肯定的是,隻要這股風真的到來,“互聯網+”們(men) 一定會(hui) 乘勢而上,一飛衝(chong) 天。
  使真正的“互聯網+金融”們(men) 成功的核心基礎,是“信息+金融”的新金融秩序。最接近這種核心基礎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希勒的《新金融秩序》和斯蒂格裏茨的信用學派理論。它與(yu) 現在投機者所做的事情是截然相反的。現在假借金融改革浮起的這些自稱互聯網金融的人,本質上與(yu) 華爾街製造金融危機的那撥人,是同一個(ge) 路數。與(yu) 真正“互聯網+”相反之處在於(yu) ,他們(men) 靠信息不對稱發財;而真正的互聯網人要做的是信息對稱化。
  形成這種新金融秩序,前提必須是遊戲規則更多由信息方麵主導,中國現在還不具備這一條件。這注定了“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產(chan) 生巨頭的條件十分不穩定。笑到最後的是不是馬雲(yun) ,現在還說不好。
  如果互聯網金融的遊戲規則能更多由信息部門、市場、網絡這三種力量決(jue) 定的話,相對會(hui) 更容易看清在業(ye) 務上成就巨頭的核心基礎,業(ye) 務重心將從(cong) 第一支付轉移到馬第二支付,利用金融發揮信息在配置各行各業(ye) 資源方麵的主導作用。目前還看不到有這樣做的,希望寄托於(yu) 下一代。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