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大宗商品 > 正文

“互聯網+”風來 食藥品電商起舞

發布時間:2015-04-01 11:04:43 中國產(chan) 經新聞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當“互聯網+”浪潮來襲,電商格局將隨之被改寫(xie) 。伴隨著政策的完善和限製的放鬆,醫藥電商成藍海,食品電商也將迎來二次發展。

醫藥電商成藍海?

“互聯網+”浪潮下,醫藥這一關(guan) 乎民生根本的行業(ye) 備受關(guan) 注,醫藥電商走出了風生水起之勢。

市場對“允許處方藥在網上銷售”這一政策落地的預期利好醫藥電商的發展,同時有消息指出藥品的互聯網銷售將被納入醫保,這更為(wei) 醫藥電商的風生水起推波助瀾。

在此背景下,醫藥電商有望成為(wei) 一片藍海,市場份額有望更加擴大,但盡管如此,物流以及倉(cang) 儲(chu) 等難以突破的瓶頸依然存在,利好政策下的醫藥電商究竟該如何走向?

一片藍海

當越來越多的傳(chuan) 統行業(ye) 被推向“互聯網+”的風口,醫療與(yu) 醫藥電商無疑成為(wei) 風口上最為(wei) 引入注目的一大領域。資料顯示僅(jin) 2013年至今,至少有數十家傳(chuan) 統藥品製造、藥品分銷企業(ye) 紛紛介入電商領域,被冠以醫藥電商、移動醫療概念股的上市公司更是不計其數。同時騰訊、阿裏巴巴、1號店等大型互聯網企業(ye) 也通過各種方式獲得交易牌照、收購線下醫藥企業(ye) 的消息也是頻頻爆出。醫藥傳(chuan) 統企業(ye) 的華麗(li) 轉身以及非醫藥企業(ye) 的跨陣營大戰早已無聲打響。

好藥師首席技術官王樂(le) 天在接受《中國產(chan) 經新聞》的采訪時表示:“醫藥電商行業(ye) 的增速還是很樂(le) 觀的,相對高於(yu) 其他行業(ye) 。因為(wei) 以前是相對封閉的行業(ye) ,因此從(cong) 事醫藥的轉做醫藥電商僅(jin) 僅(jin) 從(cong) 2012年才開始有些銷售,整個(ge) 醫藥電商行業(ye) 2012年零售額大概是16個(ge) 億(yi) ,2013年達到42個(ge) 億(yi) ,而剛過去的2014年則超過100個(ge) 億(yi) ,基本上每年都是2倍以上的速度增長。”

記者了解到,現階段醫藥電商的銷售內(nei) 容從(cong) 品類來看大概百分之十幾是OTC類(非處方類)的藥品,百分之四十左右是保健品,剩下不到百分之五十是醫療器械類,包括血壓計以及隱形眼鏡等,由此可見藥品類在總體(ti) 銷售中占比還是比較少。

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來自於(yu) 政策因素製約。首先受製於(yu) 處方藥不允許在網上銷售,由於(yu) 獲取處方藥需要醫療機構開具相關(guan) 處方,因此線下購買(mai) 成為(wei) 很重要的途徑;其次受製於(yu) 醫保,利用線下藥房或醫院通過醫保購買(mai) 藥品能夠節約一大筆開支。同時,由於(yu) 藥品涉及到食品安全問題,藥效以及品質保證都成為(wei) 消費者最為(wei) 關(guan) 注的部分,害怕網上有假貨的心理也趨使大部分人選擇線下購買(mai) 。

王樂(le) 天解釋道:“對於(yu) 網絡藥品安全問題其實是誤解,因為(wei) 網上正規經銷商需要持有許可證,而整個(ge) 藥監體(ti) 係非常健全,同時藥品不同於(yu) 其他商品,藥品的作假成本也很高,因此有化學名的OTC(非處方類)藥品一般是真的。但容易出問題藥品的一般是保健品或中藥材,因為(wei) 中藥材國家沒辦法製定質量標準,所以不正規企業(ye) 容易在這方麵鑽空子。”

政策紅利

《互聯網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法》政策禮包的即將落地對於(yu) 醫藥電商來說或許即將迎來發展的大躍進。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從(cong) 去年5月就已頒發《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hui) 廣泛征求意見,盡管對於(yu) 網售處方藥的情況並未明確表態,但允許網上銷售處方藥的傾(qing) 向基本初見端倪。今年該政策或將落地,在2014年經過勢頭強勁的發展之後,15年醫藥電商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藥廠一般以生產(chan) 處方藥為(wei) 主要產(chan) 品內(nei) 容,通過互聯網直接架構藥廠與(yu) 消費者,也意味著在為(wei) 藥品價(jia) 格的市場化鋪路。

華泰證券(601688,股吧)就在最近的研究報告中表示,預計2015年醫藥電商交易規模將達到百億(yi) 。處方藥政策的約束一旦打開,醫藥電商的市場空間有望從(cong) 目前的近2000億(yi) 非處方藥,向近萬(wan) 億(yi) 市場擴展,行業(ye) 將實現從(cong) 新業(ye) 態到廣泛應用業(ye) 態的跨越。

王樂(le) 天預判未來會(hui) 有一個(ge) 過千億(yi) 的市場向醫藥電商開放,“現階段整個(ge) 藥品銷售在全國大概是1萬(wan) 多個(ge) 億(yi) ,OTC(非處方類)僅(jin) 占20%,而且這20%還意味著很多消費習(xi) 慣不在網上,由於(yu) 醫保的原因很多還是集中在線下。同時對於(yu) 這個(ge) 管理辦法中有個(ge) 消息也在說,互聯網銷售將被納入醫保,這就是更好的消息,打消人們(men) 的一些顧慮”。

但政策的推行依然需要過程,對於(yu) 藥品的放開也是逐步的。首先,處方的來源成為(wei) 線上亟待要攻克的問題。“處方需要通過一些技術手段上傳(chuan) 或備案,這樣才能銷售。因此處方的來源或成為(wei) 一個(ge) 購買(mai) 的瓶頸。盡管在技術層麵可以逐步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但對於(yu) 消費者的使用來說依然存在麻煩,因此需要依靠線下。”王樂(le) 天介紹到。據業(ye) 內(nei) 人士從(cong)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方麵獲悉,未來網售藥品的“清單”或許將由“允許清單”變為(wei) “不允許清單”。因此放開也並不意味這全麵的放開,依然需要逐步放開的過程。“我們(men) 所知道的情況是國家將對慢性病和胃病的藥品第一步放開,放開的品類大約在300種-500種,因此盡管市場是逐步開放,但前景還是很樂(le) 觀。”王樂(le) 天說。

突破瓶頸

盡管從(cong) 理論上說醫藥電商存在巨大發展空間,但藥品電商要獲得實質性發展仍然要麵對較多的挑戰,處方來源以及倉(cang) 儲(chu) 物流等瓶頸已成為(wei) 業(ye) 內(nei) 的共識。

早在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出台了《關(guan) 於(yu) 加強互聯網藥品銷售管理的通知》規定:連鎖企業(ye) 通過互聯網銷售藥品時,應當使用本企業(ye) 的藥品配送係統自行配送。但在政策推行的一年多時間內(nei) ,迫於(yu) 成本的壓力以及自身能力的局限,能夠做到自己配送的電商企業(ye) 依然不多。

王樂(le) 天介紹到:“醫藥的物流不同於(yu) 百貨類電商物流,藥監局對整個(ge) 這塊有非常嚴(yan) 格的規定,而且這種規定每幾年會(hui) 頒布新版本,並且非常嚴(yan) 格。對於(yu) 藥品存儲(chu) 、物流、配送,甚至有效期都有非常嚴(yan) 格的管理。藥店必須有職業(ye) 藥師,本身過去就是嚴(yan) 管。成本就是藥品特殊性,所以倉(cang) 儲(chu) 成本高,每一瓶藥品在售出後可以憑藥瓶上麵批號進行追溯,因此倉(cang) 儲(chu) 物流的係統可以支持到按批號發貨。這就意味著對IT係統的要求會(hui) 比百貨類要高。”

一直成為(wei) 民生問題中熱門話題的藥品價(jia) 格問題或許也是醫藥電商所要麵臨(lin) 的問題,盡管減少了門店的成本支出,但高額的物流倉(cang) 儲(chu) 成本以及人力支出也成為(wei) 醫藥電商如何平衡成本所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有業(ye) 內(nei) 人士指出,現階段該行業(ye) 中依然存在很多競爭(zheng) ,拚流量,拿融資。

王樂(le) 天指出:“現階段醫藥電商企業(ye) 各有特色,有PC獲取好的,有供應鏈好的,還有營銷好的。最後決(jue) 定未來競爭(zheng) 格局的則是在於(yu) 後端供應鏈和成本控製。”

服務型電商成趨勢

隨著政策的驅導以及平台優(you) 勢的不斷發展,醫藥電商的發展模式或許也將進入新姿態。王樂(le) 天指出,未來將有兩(liang) 種發展類型,一個(ge) 是跟線下實體(ti) 店結合,形成O2O的模式。第二是和線下醫療機構形成合作。

醫藥電商2.0概念是說遠程醫療納入服務體(ti) 係之後結合醫藥電商所誕生出來垂直型服務型醫藥電商。據資料顯示,現階段中國線下藥店有40多萬(wan) 家,在銷售終端中最大的連鎖隻有2000-3000家店,並且其中29萬(wan) -30萬(wan) 家是個(ge) 體(ti) 藥店,因此線下依然是個(ge) 巨大的而又零散的市場,現階段還沒有人有能力將資源整合。如果能夠將這麽(me) 龐大的結構組織起來,將會(hui) 形成十分龐大的藥品銷售體(ti) 係,因此對於(yu) 互聯網電商來說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可以發揮。

王樂(le) 天具體(ti) 說道:“線下服務結合藥品配送,結合藥店內(nei) 專(zhuan) 業(ye) 人員服務以及就近地理位置,雖然母嬰類保健類可以忍受今天下單明天送到家裏,但是如果生病發燒了需要半小時拿到藥,最好方式是周邊藥店拿到藥,因此O2O的形式是有優(you) 勢的,而且有自己的人員,再加上處方藥的配送,所以藥店在未來醫藥電商服務上將有自己獨特的優(you) 勢。”

他同時指出:“在與(yu) 醫療機構的合作方麵,尤其在慢性病方麵優(you) 勢明顯。網上銷售處方藥是第一步,而未來與(yu) 醫藥電商結合就是新的業(ye) 態了,遠程醫療的好處在於(yu) 不需要每個(ge) 月花時間排隊而僅(jin) 僅(jin) 就為(wei) 了一個(ge) 處方。因為(wei) 慢性病對於(yu) 用藥基本自己都會(hui) 有所把握,如果有線上醫生診療,未來這種醫加藥的服務就明顯優(you) 於(yu) 現在醫藥電商以價(jia) 格為(wei) 競爭(zheng) 。”

食品電商:藍海中爬坡

食品電商互聯網的風口上盡管已不是第一次發力,如今,“互聯網+”浪潮來襲,食品電商在藍海中爬坡。《互聯網食品藥品監督管理辦法》有望今年落地實行,政策新規必將為(wei) 食品電商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新形勢下的食品電商又將如何進一步發展?

爬坡期的食品電商

電商的發展在經曆了終端的不斷演進,從(cong) PC到移動設備之後,銷售品類的也在不斷演化中。從(cong) 最早的發力3C產(chan) 品到服裝百貨,如今各大電商更多的發力於(yu) 民生食品類。食品電商進入快速發展期,也進入到各平台爭(zheng) 奪戰中。易觀商業(ye) 解決(jue) 方案教練事業(ye) 部總經理楊君在接受《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食品等消耗量大,購買(mai) 頻率高,因此更容易產(chan) 生用戶黏性,吸引客戶流量。”因此生鮮食品類也成為(wei) 各大電商競相追逐的領域。

以電商巨頭京東(dong) 所建立的京東(dong) 生鮮為(wei) 代表的綜合類生鮮電商平台,主要利用其優(you) 勢渠道,整合各類入駐商家進行銷售。盡管這種平台商經營模式豐(feng) 富了產(chan) 品種類,並且優(you) 勢資源的引入保證了品質。但現階段對於(yu) 京東(dong) 生鮮來說擴大其倉(cang) 儲(chu) 能力和優(you) 化生鮮食品的配送鏈環節,都是所需麵對的問題。

以順豐(feng) 優(you) 選為(wei) 代表的物流轉型電商則在配送方麵體(ti) 現出了相對的優(you) 勢,依托自身強大的物流和倉(cang) 儲(chu) 優(you) 勢所搭建的生鮮電商平台,使其在配送和運營成本上獲得了很大優(you) 勢。但作為(wei) 初步涉足電商領域的順豐(feng) 來說,配送的優(you) 勢資源更需要搭建在優(you) 質商品的基礎上才能得到最大發揮,吸引更多優(you) 勢商家入駐,豐(feng) 富其產(chan) 品也許是順豐(feng) 優(you) 選所要麵臨(lin) 的問題。

較早發力生鮮領域的垂直電商本來生活在經曆了成功的“炒作”之後得到迅速發展,但所麵臨(lin) 的困境也非常明顯,比如規模難提升,物流更是重點需要解決(jue) 的問題。

楊君介紹到:“食品毛利低,配送過程中比較嬌氣。而相比於(yu) 動輒上千的3C等產(chan) 品來說客單價(jia) 又比較低,但卻需要幾乎相同價(jia) 錢的物流,因此成本不合算。因此現階段的食品電商仍處在但艱難爬坡期。”

政策利好品質安全

而企業(ye) 為(wei) 了追逐成本與(yu) 利潤的平衡不禁讓人想到一個(ge) “談虎色變”的話題—食品安全,為(wei) 了壓縮成本,不可避免的會(hui) 有一些電商企業(ye) 遊走在法律的邊緣而降低食品的安全品質,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副秘書(shu) 長、發言人傅瑩就說:“民以食為(wei) 天,所以食品安全就是天大的事。我們(men) 也確實想在如何能夠通過更加嚴(yan) 格地立法和更加嚴(yan) 格地監督,使這方麵的情況切實得到改善。”《互聯網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的落地或許將為(wei) 網售食品安全增加了一道防護欄。

楊君對《中國產(chan) 經新聞》記者說:“政策的出台可以從(cong) 一個(ge) 層麵更好的監管這個(ge) 體(ti) 係,因為(wei) 食品如今在線上的銷售也出現了魚龍混雜的局麵,很多企業(ye) 靠噱頭,打價(jia) 格戰,而失去了做食品的根本。”

互聯網的技術平台以及政策監管的相互合作正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強強聯合,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dong) 向媒體(ti) 表示:“食品安全問題可以以互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方法,重新改造傳(chuan) 統行業(ye) 。”楊君也指出:“應該從(cong) 技術層麵創建食品安全的可溯源,比如利用二維碼以及建立產(chan) 地實景監督機製。”

精細化服務成趨勢

盡管網購的便捷服務已走入千家萬(wan) 戶,但如何將新鮮的海鮮、蔬菜送到家門依舊是電商企業(ye) 所麵臨(lin) 的難題。“最後一公裏”的問題也已成為(wei) “最後一塊難啃的骨頭”一般。

楊君認為(wei) 跨界合作也許是解決(jue) 物流終端的良好途徑,“未來可能更多是自建物流,甚至可能更多跨界合作方式,利用線下便利店,抓住最後一公裏。同時很多物業(ye) 電商離消費者最近,以前物業(ye) 收錢,而服務功能被淡化,未來可以轉變為(wei) 承接一些服務的功能,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的問題。”

由此楊君也預測,未來生鮮電商會(hui) 發展為(wei) 以區域為(wei) 主流,“生鮮可能更多是以區域為(wei) 主導,因為(wei) 物流會(hui) 是電商的瓶頸。區域性生鮮電商可能更有優(you) 勢,未來一些大平台的生鮮電商以及傳(chuan) 統企業(ye) 的崛起可能會(hui) 比今天新發力的互聯網崛起更有優(you) 勢”。

然而生鮮電商依然在細分領域具有廣闊的市場,楊君表示:“未來可能在物流保障,產(chan) 品溯源方麵都需要精細化,可能更多的還是以區域為(wei) 主導。而細分出來依然有太多可以嚐試的東(dong) 西,現在可能都在賣國外的芒果、海鮮等,但是未來可以實現餐桌產(chan) 品定製化,在保證產(chan) 品品質的基礎上針對不同家庭和客戶的需要定製服務,實現精細化服務。”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