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16 10:14:58

1965-1984:開拓時期
1965 年,中國林業(ye) 部決(jue) 定購買(mai) 10 輛 Scania-Vabis 卡車,用於(yu) 對路況極其惡劣的木材運輸進行長期評估。這筆交易標誌著斯堪尼亞(ya) 持續 50 年服務於(yu) 中國市場的開始。
斯堪尼亞(ya) 在中國擁有 50 年的曆史,並以其出色的耐久性和傑出的燃油經濟性聞名於(yu) 世。斯堪尼亞(ya) 能夠向客戶提供根據具體(ti) 運營精確定製的卡車,具有最大盈利能力、安全性和駕駛員吸引力。
瑞典率先與(yu) 中國建立外交關(guan) 係
早在 1950 年,瑞典便成為(wei) 了與(yu)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guan) 係的第一個(ge) 西方國家,這一關(guan) 係很快促進了兩(liang) 國在商務、教育和文化方麵的坦誠交流。這一時期恰逢新中國建設初期。瑞典工業(ye) 史上第一個(ge) 意義(yi) 重大的市場營銷活動是發生在 1956 年的一場浮動展覽,載滿瑞典出口產(chan) 品的 “Bali” 號先後抵達天津、上海和香港,進行了巡回展覽。
瑞典與(yu) 中國的貿易可追溯至 18 世紀的東(dong) 印度公司時期。到了 20 世紀,商貿依舊繁榮。自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之後,多家瑞典公司便開始聯合著手研究在這個(ge) 巨大市場持續發展的潛力。涉及的行業(ye) 包括運輸、采礦、加工、農(nong) 業(ye) 、建築和電信。
此前還僅(jin) 是服務於(yu) 斯堪的納維亞(ya) 的一家本地公司的 Scania-Vabis,充分利用 20 世紀 40 年代早期進行了戰略和行業(ye) 重構,二戰後迅速在全球市場崛起。當時在瑞典售出的卡車數量甚至還不足以支撐一個(ge) 綜合性服務網絡。其解決(jue) 措施是成為(wei) 大眾(zhong) 汽車在瑞典的進口商,利用共同的銷售和服務網絡。隨後汽車銷量迅猛增長,斯堪尼亞(ya) 很快便在瑞典國內(nei) 完成了全國經銷網絡布局。
斯堪尼亞(ya) 當時隸屬於(yu) Swedish Wallenberg Group。集團內(nei) 部的許多公司都將目光瞄準巴西和其他拉丁美洲市場。Scania-Vabis 早在 1957 年便在聖保羅投建了一家工廠。
.
巴西的首輛 Scania-Vabis 卡車於(yu) 1949 年交付。
中國放眼世界,尋求提升效率
1965 年,為(wei) 了尋找比國內(nei) 產(chan) 品具有更高效率的替代產(chan) 品,中國林業(ye) 部決(jue) 定向外國製造商進口一係列重型木材運輸卡車,用於(yu) 評估在極其惡劣的路況條件下進行高毛重運輸的性能和耐久性。
在國家貿易時期(截至 20 世紀 90 年代早期),所有的對外貿易均由一些專(zhuan) 門的進出口公司負責操作和談判。中國機械進出口公司(Machimpex) 便是當時車輛進口最為(wei) 重要的主辦單位。
和全球許多林區一樣,在中國伐木大多數都在冬季進行,以便充分利用凝凍道路的高承載能力。這意味著,卡車也必須能夠應對零下 40 攝氏度甚至更低的環境溫度。
林業(ye) 一直是瑞典的核心產(chan) 業(ye) 之一,這也是 100 年以來一直推動能夠應對高載重和長途運輸的高品質重型卡車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信心十足”的供應
從(cong) Scania-Vabis采購的卡車為(wei) LT76 6x4 車型。在對中國實際情況毫無所知的情況下,斯堪尼亞(ya) 工程師們(men) 根據瑞典的經驗,按照當前的任務對車輛進行了定製,其中涉及重型底盤車架和懸架、11 升發動機和串聯轉向架。部分卡車交付時附帶了瑞典的整套木材裝備。
Scania-Vabis LT76 6x4,配木材起重機、後備車和完整木材裝載設備。
大獲成功
在使用初期,Scania-Vabis 卡車已經很明顯證明自己表現的很出色非常適應這些任務。它們(men) 的設計初衷就是為(wei) 了滿足瑞典更惡劣的條件和更高的載重需求,這比其他本地市場的大多數競爭(zheng) 對手要更為(wei) 嚴(yan) 格。這一經曆為(wei) 中國的其他交易鋪平了道路。
斯堪尼亞(ya) 攜手中國對非洲進行對外援助
坦桑尼亞(ya) 於(yu) 1964 年正式建國,統一了坦噶尼喀和桑給巴爾。這個(ge) 年輕的國家亟需改善其基礎設施,中國伸出援手,啟動了迄今最大規模的對外援助項目:坦桑尼亞(ya) 至讚比亞(ya) 鐵路工程(坦讚鐵路),由中國和當地政府合作建設。讚比亞(ya) 需要這條鐵路,貫通與(yu) 坦桑尼亞(ya) 海港之間的聯係,特別是為(wei) 了運輸銅帶省的礦石。
200 輛Scania L110 4x2 傾(qing) 卸卡車中的部分車輛於(yu) 1970 年抵達坦桑尼亞(ya)
(為(wei) 方便海運進行了防鏽保護)
這是迄今中國最大規模的對外援助項目,標誌著中國在非洲的重大影響力的開始。同時也開啟了中國海外工程公司與(yu) 斯堪尼亞(ya) 的合作,這一合作一直延續至如今在蘇丹和安哥拉以及馬其頓的項目。
這 200 輛斯堪尼亞(ya) 傾(qing) 卸卡車由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為(wei) 該項目進行訂購。這些卡車在 1970 年至 1976 年之間的整個(ge) 建設工程期間都在使用。工程結束後,許多車輛被運回中國,並在多個(ge) 地區持續運營了許多年。
另一批 500 輛木材運輸卡車
可能因為(wei) 文化大革命而出現了停頓,中國林業(ye) 部整整 7 年後才訂購了另一批 500 輛車。
經過這嚴(yan) 苛的 7 年測試期後,斯堪尼亞(ya) 仍然還在候選名單中,斯堪尼亞(ya) 產(chan) 品的性能和品質不言而喻。在 1972 年,斯堪尼亞(ya) 再次獲邀參加一項 500 輛卡車的重大項目競標。
運營條件與(yu) 此前的試用卡車相同,包括高載重和低溫環境。這些卡車能夠在中國東(dong) 北地區茂密森林中極其惡劣條件下以及西南地區海拔高達 3000 米、氣溫低至 40 攝氏度或以下的高原氣候環境中運營。
斯堪尼亞(ya) 特派專(zhuan) 家前往中國
林業(ye) 部的招標引起了斯堪尼亞(ya) 高層的重視,並立即采取了行動。斯堪尼亞(ya) 組建了一個(ge) 專(zhuan) 家小組,在中國實地開展了大量研究,並與(yu) 瑞典研發中心的斯堪尼亞(ya) 研發工程師們(men) 密切配合。
這個(ge) 小組由駐紮在香港的 Carl Anders Wikner 領導,最終參加了與(yu) 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在北京長達 2 周的艱難談判。
斯堪尼亞(ya) LT110 木材運輸車在中國投入運行。
這些車輛定於(yu) 1975 年交付,但林業(ye) 部要求這 500 輛卡車與(yu) 之前進行長期測試的卡車相同,以確保具有相同的性能。這場艱難的談判遇到一些官僚作風,但整個(ge) 氛圍體(ti) 現了相互尊敬和專(zhuan) 業(ye) ,並為(wei) 雙方參與(yu) 人員之間的持久良好關(guan) 係建立了基礎。
西伯利亞(ya) 氣候條件
這 500 輛卡車被分配到了幾個(ge) 林業(ye) 大省,包括吉林、黑龍江、雲(yun) 南、福建以及東(dong) 北和鄰近青藏高原、海拔達 3000 米的四川地區。四川冬季的天氣條件與(yu) 西伯利亞(ya) 類似,溫度可降至最低零下 60 攝氏度。
在西伯利亞(ya) 的類似氣候條件下,卡車發動機需要二十四小時保持運轉,確保燃油溫和且呈液態;一旦發動機熄火,第二天早晨便難以發動。然而在中國,車輛是停在車庫過夜的。
典型的斯堪尼亞(ya) 特性:耐心與(yu) 專(zhuan) 注
林業(ye) 與(yu) 工程業(ye) 務是斯堪尼亞(ya) 在出口市場的典型工作方式。建立小組,配備經驗豐(feng) 富且合適的人員,對客戶業(ye) 務進行專(zhuan) 業(ye) 分析,同時深入了解市場條件。
這仍然是斯堪尼亞(ya) 的工作方式。我們(men) 會(hui) 在其他文章中描述成員相對較少的斯堪尼亞(ya) 工作小組在這五十年內(nei) 是如何管理在中國的業(ye) 務活動的。典型的特點包括專(zhuan) 注、授權和快速決(jue) 策。
1972 年北京展會(hui) 上的斯堪尼亞(ya) 展位。
重要展會(hui)
在此期間,斯堪尼亞(ya) 參加了本地區的幾個(ge) 瑞典展會(hui) 和國際性展會(hui) 。第一個(ge) 便是在 1972 年舉(ju) 辦的北京展會(hui) 。
另外一個(ge) 是 1975 年在朝鮮平壤舉(ju) 辦的瑞典工業(ye) 展。斯堪尼亞(ya) 向未知的市場展示了自己,但當時大家對參展的所有瑞典產(chan) 品都很感興(xing) 趣。
展會(hui) 後留下的兩(liang) 輛參展斯堪尼亞(ya) 卡車實際上在幾個(ge) 月之後才售出。斯堪尼亞(ya) 的付款條件一直是“交付鑰匙後現金支付”。其他瑞典公司沒有收到付款,不得不向瑞典出口信用擔保委員會(hui) 索賠。這些跨國欠款至今還尚未解決(jue) ,這正是瑞典至今還在平壤設立大使館的原因。
1976 年北京展會(hui) 上的斯堪尼亞(ya) 展位。
1976 年的特殊展會(hui)
1976 年 10 月北京舉(ju) 辦了一場交通運輸展,最終演變成了一次非常特別的經曆。外國參展人員突然受邀參加北京天安門廣場上舉(ju) 行的盛大集會(hui) ,慶祝四人幫倒台,這發生在毛澤東(dong) 逝世之後一個(ge) 月。斯堪尼亞(ya) 的 Janhagen 回憶稱,毛主席紀念堂當時還未建成,大約有一百萬(wan) 人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這場慶祝活動。一個(ge) 樂(le) 隊演奏了《東(dong) 方紅》和《國際歌》。這讓展會(hui) 有點黯然失色。1979 年另外舉(ju) 辦了一次展覽,但這次采用了研討會(hui) 和演講的形式,並沒有實物車輛參展。
務實的治國理政
四人幫的倒台標誌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這為(wei) 鄧小平領導下的更加務實的治國理政鋪平了道路,包括一係列刺激中國社會(hui) 和經濟發展的大刀闊斧的改革。
對斯堪尼亞(ya) 而言,東(dong) 南亞(ya) 市場的正麵經驗以及來自中國的大單推動了對斯堪尼亞(ya) 在本地區的市場潛力的深入評估。在 1982 年,斯堪尼亞(ya) 已有約 400 輛卡車在韓國投入運營,並啟動了在香港和台灣的銷售。許榮醮先生是台灣的首批客戶之一,其子現在是斯堪尼亞(ya) 深圳和武漢經銷商的負責人。
新交易和後續訪問
一筆交易的完結永遠不會(hui) 意味著斯堪尼亞(ya) 與(yu) 客戶關(guan) 係的結束。相反,這標誌著斯堪尼亞(ya) 與(yu) 客戶之間的長期合作夥(huo) 伴關(guan) 係的開始,就如同婚姻一樣。與(yu) 林業(ye) 部的業(ye) 務往來就是最好的例子,斯堪尼亞(ya) 專(zhuan) 家和服務專(zhuan) 員後續進行了多次訪問。我們(men) 會(hui) 在後麵的文章中描述斯堪尼亞(ya) 在服務和培訓方麵的相關(guan) 情況。
斯堪尼亞(ya) 開展了技術培訓並登門拜訪。實際上,斯堪尼亞(ya) 的培訓資料在現代汽車類大學內(nei) 部廣泛使用。此外,斯堪尼亞(ya) 從(cong) 瑞典邀請了林業(ye) 和物流方麵的專(zhuan) 家舉(ju) 辦了各類研討會(hui) ,參會(hui) 人員來自全中國的各個(ge) 地方。這標誌著斯堪尼亞(ya) 與(yu) 中國運輸業(ye) 利益相關(guan) 者之間對話的開始,這一對話一直延續至今。
在瑞典對林業(ye) 部開展技術培訓
1980 年夏天,中國林業(ye) 部的一個(ge) 代表團獲邀前往瑞典參加為(wei) 期 3 周的新一代斯堪尼亞(ya) T 係列卡車技術培訓,該係列於(yu) 同年初剛剛上市。
1980 年瑞典斯堪尼亞(ya) 售後服務學校,中國林業(ye) 部代表團與(yu) 授課教師合影,背後為(wei) 斯堪尼亞(ya) T112
新的大訂單
在 1983 年,中國林業(ye) 部需要擴大車隊規模,再次向斯堪尼亞(ya) 采購了 158 輛汽車。新一代的卡車稱為(wei) T112 6x4,其全新外觀由意大利設計師 Giugiaro 負責設計。
1980 年發布的全新 T112 斯堪尼亞(ya) 卡車,中國林業(ye) 部采購了 158 輛
1984 年 10 月,保修期即將結束時,遠東(dong) 地區區域服務經理 Jan Björklund 對中國進行了跟進訪問。他對林業(ye) 部員工進行了為(wei) 期一周的技術培訓,還有幸乘坐了一輛滿載木材運往火車站的卡車。
Björklund 先生對駕駛員的精湛技術印象深刻,他在滑溜的道路上從(cong) 容行駛,毫無卡頓,甚至沒有使用雪鏈。盡管運營條件惡劣,其他瑞典技術員也對車輛的良好保養(yang) 狀態給予了好評。
駕駛員吸引力——斯堪尼亞(ya) 標誌
自 1965 年向林業(ye) 部交付首批車輛以來,斯堪尼亞(ya) 卡車在駕駛員中頗受歡迎。可應對任何情形的動力和強度、卓越的性能、出色的人體(ti) 工學設計以及安全的鋼製駕駛室都是決(jue) 定性因素。
如果有幸被委任駕駛一輛瑞典卡車,駕駛員甚至會(hui) 將其視為(wei) 一種晉升。這樣的特殊吸引力令全世界各個(ge) 市場的卡車駕駛員為(wei) 之傾(qing) 倒,同樣在中國,這已然成為(wei) 了一個(ge) 斯堪尼亞(ya) 標誌。
購買(mai) 零件困難重重
由於(yu) 國家貿易限製,供應卡車原裝零部件是一個(ge) 很大的難題。此類訂單全部需要集中由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處理,且一年隻能采購一次。在發出需要新零件的請求後,通常要等待整整三年時間才能獲得零件。
哈爾濱市林業(ye) 局的趙丙祥先生早在1975年便負責訂單的收集以及管理斯堪尼亞(ya) 相關(guan) 零件的本地生產(chan) ,並且後來還打開了新的進口渠道。在此過程中,趙先生成為(wei) 了真正的斯堪尼亞(ya) 專(zhuan) 家,目前仍然是著名的斯堪尼亞(ya) 客戶。為(wei) 了使斯堪尼亞(ya) 卡車正常工作並具有最高出勤率,林業(ye) 部組織著手將斯堪尼亞(ya) 零件和維修手冊(ce) 以及操作手冊(ce) 翻譯為(wei) 中文。
在對斯堪尼亞(ya) 曆史檔案進行探索的過程中,我們(men) 很清晰地發現,斯堪尼亞(ya) 一直與(yu) 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保持合作,且在 20 世紀 60 年代和 70 年代,向中國國內(nei) 和國外的許多客戶交付了卡車。廊坊管道局便是其中之一。他們(men) 的紅色卡車在 20 世紀 80 年代仍然在往北京運輸物資。
隨著國家貿易的發展,私營市場同時也逐漸興(xing) 起。由於(yu) 1987 年黑龍江省發生嚴(yan) 重森林火災,林業(ye) 部在世界銀行的支持下,通過中國機械進出口有限公司向斯堪尼亞(ya) 最後采購了 40 輛卡車,此次采購的是新一代 3 係的 T113 車型。
很早的開局
就這樣,斯堪尼亞(ya) 在中國實現了很早的開局——截止 2015 年,已在這個(ge) 市場耕耘半個(ge) 世紀。斯堪尼亞(ya) 車輛憑借其出色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快速聲名崛起,並成為(wei) 駕駛員的最愛。公司的形象至今仍然受益於(yu) 這些早期的業(ye) 務。事實上,那些早期木材運輸卡車中的一部分如今仍然還在運營,隻不過換到了私人的手中。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