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06 10:37:00 互聯網

農(nong) 產(chan) 品全程冷鏈物流急需政策支持 首提抓好“最先一公裏”
專(zhuan) 訪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湖南佳惠集團董事長李小紅
為(wei) 改善武陵山片區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建設滯後,發揮該地區農(nong) 產(chan) 品資源優(you) 勢、探索改變該地區貧困現狀的“扶貧攻堅”途徑,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李小紅跑遍了武陵山片區的各主要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區,幾乎成為(wei) 了當地農(nong) 產(chan) 品全程冷鏈物流方麵的專(zhuan) 家了。
在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李小紅代表又一次完善了其兩(liang) 年前提出的“關(guan) 於(yu) 支持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建設、加快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的大會(hui) 建言,並首次提出了農(nong) 產(chan) 品全程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裏”概念以及具體(ti) 建設措施,建議支持在該地區建設省級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基地。
“當前農(nong) 村市場網絡日趨完善的新形勢下,加快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全程冷鏈物流,切實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流通減損保質課題,對於(yu) 促進武陵山片區農(nong) 產(chan) 品現代流通體(ti) 係建設顯得尤其迫切、至為(wei) 重要。”李小紅說道。
全程冷鏈物流必先抓好“最先一公裏”
武陵山片區區域是我國亞(ya) 熱帶森林係統核心區、長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yang) 區和生態屏障,河穀平壩及低坡丘陵農(nong) 業(ye) 生態區麵積達3.09萬(wan) 平方公裏,占區域國土總麵積的18%,農(nong) 產(chan) 品非常豐(feng) 富,擁有高山延季蔬菜、肉類、幹果等10大類349個(ge) 基地和4大柑橘產(chan) 業(ye) 帶,年產(chan) 延季蔬果、肉類、幹果等2100萬(wan) 噸。
長期以來,初級農(nong) 產(chan) 品收入是武陵山片區區域農(nong) 民主要收入來源。“由於(yu) 該類產(chan) 品產(chan) 地采摘預冷、分級、加工、包裝及倉(cang) 儲(chu) 等環節,至移交物流運輸之前的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裏’建設問題尚未解決(jue) ,該環節腐損率高達20%以上,高山延季特色蔬果、有機蔬菜等品牌高效農(nong) 業(ye) 難以獲得品牌價(jia) 值、效益價(jia) 值,扶貧攻堅及示範帶動作用成效尚未全麵顯現。”李小紅告訴記者。
通過調研,李小紅發現,要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裏”,主要存在的以下問題:
一是源頭地位認識不足。目前,國家部委、各級政府及管理部門、消費者對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最先一公裏”的關(guan) 注度不足,對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最先一公裏”認知度宣傳(chuan) 、政策引導、資金投入等方麵投入嚴(yan) 重不足。
二是基礎投入支撐乏力。比如,湖南省懷化市黃岩高山蔬菜基地,年產(chan) 無公害、綠色、有機地理認證和進出口檢驗檢疫認證蔬菜近2萬(wan) 噸,由於(yu) 缺乏產(chan) 地預冷、分級、加工、包裝及倉(cang) 儲(chu) 等係列冷鏈設施保障,2014年出口量不到500噸,進入超市銷售的腐損率高達35%,生產(chan) 企業(ye) 農(nong) 業(ye) 合作社處於(yu) 保本或虧(kui) 損5%-10%狀態,發展特色農(nong) 業(ye) 積極性嚴(yan) 重受挫。
三是標準規範引導缺位。經初步梳理,政府層麵和行業(ye) 協會(hui) 在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分級、加工、包裝等“最先一公裏”方麵尚未出台規章和相應的技術規範,尤其是武陵山片區區域的高山蔬菜、幹果等特色產(chan) 品方麵,缺乏規章和規範引導,比如,懷化市黃岩高山延季蔬菜投入較同類蔬菜增加10%左右,但價(jia) 格與(yu) 同類一般蔬菜基本持平,影響農(nong) 戶種植積極性。
四是特色產(chan) 品綜合價(jia) 值降低。一方麵,品牌競爭(zheng) 力不強。武陵山片區區域區的10大類349個(ge) 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基地中,需要冷鏈支撐、極具市場競爭(zheng) 力和出口創匯潛力的高山蔬菜(38個(ge) )、板栗類幹果(41個(ge) )和肉類基地(66個(ge) )共達145個(ge) ,占特色基地的41.5%,產(chan) 量占區域農(nong) 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的45%,相比於(yu) 歐美、日本等國家95%以上的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直供直銷,且銷售價(jia) 格普遍高出同類農(nong) 產(chan) 品售價(jia) 的20%—50%的收益,片區供應給港澳或通過港澳轉出口僅(jin) 在10%,可獲得高出同類農(nong) 產(chan) 品的20%—30%的收益。其餘(yu) 農(nong) 產(chan) 品因大多為(wei) 易腐農(nong) 產(chan) 品或傳(chuan) 統產(chan) 品,附加值較低。重要的是,農(nong) 產(chan) 品的預冷、分級、加工、包裝及倉(cang) 儲(chu) 等係列冷鏈和冷鏈運輸成本的投入甚至超過了產(chan) 品本身的價(jia) 值,消費者多不願意為(wei) 這部分成本買(mai) 單,導致片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難以走出綠色產(chan) 品不增收、特色產(chan) 業(ye) 難增效的怪圈。
另一方麵,特色產(chan) 品扶植不到位。比如,高山蔬菜因缺乏防護袋包裝,搬運運輸損耗較高,影響保鮮銷售期減少20天以上,腐損率上升20%以上;板栗保鮮銷售期縮短5個(ge) 月以上,起蟲、黴變等損耗率上升30%以上。
當前,我國處於(yu) 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改革開放攻堅期“三期疊加”的特殊階段,但2014年我國冷鏈需求規模達到1.05億(yi) 噸,冷鏈物流市場整體(ti) 增長率達到18%,尤其是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最先一公裏”與(yu) “最後一公裏”,同處冷鏈電商時代,包含武陵山片區區域在內(nei) 的三四線城市,電子商務新增消費比例高達57%,縣域地區單個(ge) 網購用戶人均網購購買(mai) 力高於(yu) 一二線城市,農(nong) 村物流需求正在成為(wei) 新的增長點。
在對以上調研進行分析論證後,李小紅提出了如下建議:
一是出台專(zhuan) 項行動計劃。建議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nong) 業(ye) 部、財政部在製定《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時,將武陵山片區區域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最先一公裏”建設作為(wei) 三年行動計劃重點項目,選擇規模化特色基地、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龍頭企業(ye) 開展試點工作。
二是製定專(zhuan) 項標準規範。建議國家標準委牽頭組織有關(guan) 部門調研高山延季蔬菜等片區特色高效農(nong) 產(chan) 品,製定出台特色高效農(nong) 產(chan) 品預冷、包裝、分揀分級等方麵,與(yu) 國際接軌的冷鏈物流操作規範和技術標準。建立質量檢查與(yu) 監督機製。
三是出台專(zhuan) 項支持政策。參照國外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基礎設施由政府投資建設,專(zhuan) 業(ye) 公司管理的成功經驗,建議由財政投資或專(zhuan) 項資金入股(PPP模式)建設基地冷庫、倉(cang) 儲(chu) 及分級分揀設施,並給予特色產(chan) 品包裝成本50%以上的補貼和參展等特色品牌推廣費用100%補貼。
支持建設省級物流基地盤活武陵山片區
武陵山片區區域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交界地區的71個(ge) 縣(市),國土總麵積為(wei) 17.18萬(wan) 平方公裏,總人口3645萬(wan) 人,係國家層麵扶貧攻堅連片特困地區。
基於(yu) 武陵山片區的農(nong) 產(chan) 品資源,李小紅認為(wei) ,此區域具備了發展現代物流業(ye) 的基礎性、平台性、紐帶性前提,對於(yu) 武陵山片區扶貧攻堅也具有重要支撐、帶動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重要問題。
一是跨省協作機製缺陷明顯。
《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yu) 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明確國家部委負責指導協調監督和聯係工作,各地方政府負責規劃編製與(yu) 實施工作。但該工作機製未充分考慮武陵山片區區域為(wei) 中國區域經濟的分水嶺,4省市基礎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差異化較大,需差異化定位發展的實際。
一方麵,存在行政區劃未打破,省、市政府行政權力影響難約束等自身缺陷,導致協調與(yu) 監督、編製與(yu) 實施和聯係的工作主體(ti) 脫節,跨省協作機製難以實質形成;另一方麵,變成了鼓勵各省為(wei) 政、按行政區劃編製實施規劃,導致區域內(nei) 物流業(ye) 及物流園區發展缺乏統一規劃指引的問題突出。
比如,各地方政府出於(yu) 本地區利益,都想成為(wei) 武陵山片區區域經濟發展中心,從(cong) 而能夠爭(zheng) 取更多的國家財政支持,各行政區各自為(wei) 政、或多或少運用自身的行政權力,對其他地區的產(chan) 品及運輸車輛進行抵製甚至處罰等消極幹預,片區內(nei) 普遍存在的跨省“斷頭路”就是行政分割的一個(ge) 典型體(ti) 現。
二是產(chan) 業(ye) 支撐能力薄弱。
武陵山片區區域一、二、三產(chan) 業(ye) 結構比例為(wei) 22:37:41,與(yu) 全國10:47:43相比,第一產(chan) 業(ye) 比例明顯偏高。片區人均地區生產(chan) 總值隻有9163元,明顯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城鎮化率比全國平均水平低20個(ge) 百分點。
武陵山片區區域缺乏核心增長極,缺乏具有明顯區域特色的大企業(ye) 、大基地,產(chan) 業(ye) 鏈條不完整,沒有形成具有核心市場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或產(chan) 業(ye) 集群,當前區域內(nei) 80%的物流量為(wei) 區域外流入,20%為(wei) 區域內(nei) 流出,滿車進、空車出,物流運輸成本高等問題突出,豐(feng) 富物產(chan) 資源沒有轉化為(wei) 物流業(ye) 發展強有力的產(chan) 業(ye) 支撐和扶貧效益。
三是物流服務能力薄弱。
一方麵是物流設施建設成本較高,武陵山片區區域境內(nei) 多丘陵和山地,相對平原地區來說,建設物流園區所用土地無論是拆遷或者是平整山地都需要較高的成本,這也是當前全國物流網絡布局現狀中,武陵山片區區域為(wei) 物流空洞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缺乏通關(guan) 平台帶動產(chan) 業(ye) 發展。截至2014年底,全國已獲批綜合保稅區41個(ge) ,武陵山片區區域11個(ge) 主要城市尚未有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鐵路口岸、公路港等通關(guan) 平台獲批,其承接產(chan) 業(ye) 轉移的“橋梁”、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的“推進器”、連接國際貿易的“橋頭堡”、市場競爭(zheng) 的“發動機”等開放型經濟公共服務平台作用難以實現。
加之物流發展水平較低。從(cong) 武陵山片區區域現有物流產(chan) 業(ye) 內(nei) 部結構來看,物流企業(ye) 服務水平有限,服務內(nei) 容仍以傳(chuan) 統的交通運輸、批發零售為(wei) 主,現代物流、信息谘詢、計算機服務、物流金融等服務規模偏小,總體(ti) 處於(yu) 起步階段,公路港、保稅物流、電商物流、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等高端物流業(ye) 態有待發展。新興(xing) 的線上體(ti) 驗、線上交易,線上交易、線下取貨等正反方o2o等模式尚未出現。
政府服務能力有待提升也是重要因素。部分地方政府和部門對物流業(ye) 及物流園區為(wei) 公共服務平台定位、物流業(ye) 支撐和服務其他產(chan) 業(ye) 發展的公共基礎設施作用認識不到位,未能將物流業(ye) 及物流園區與(yu) 用水用電、城市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同等對待,甚至當做為(wei) 盈利性市場開發行為(wei) ,出現項目審批過程拖遝、審批速度慢,征地拆遷工作力度不強,部分優(you) 惠政策兌(dui) 現緩慢,兌(dui) 現流程複雜,或者根本不兌(dui) 現等突出問題。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的《物流業(ye) 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已明確將物流業(ye) 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明確西部地區要結合推進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打造物流通道,改善區域物流條件,積極發展具有特色優(you) 勢的農(nong) 產(chan) 品、礦產(chan) 品等大宗商品物流產(chan) 業(ye) 。如果有計劃地推動該片區現代物流業(ye) 發展進程,則短期內(nei) 就能實現通過現代物流業(ye) 帶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目標。
因此,在本次大會(hui) 期間,李小紅提出了相應改善建議:
一是完善跨省協作機製及規劃保障。
建議將現行的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hui) 分別行使的指導協調及監督和試點工作聯係單位職能,調整為(wei) 組織、領導、管理、考核跨省協作工作職能,並牽頭編製實施《武陵山片區區域物流業(ye) 發展規劃2015-2030》,促進片區各省、市(區)資源共享、差異化發展。
二是支持產(chan) 業(ye) 型物流園區建設發展,在武陵山片區建設省級農(nong) 產(chan) 品物流產(chan) 業(ye) 園。
建議將武陵山片區區域建設產(chan) 業(ye) 型物流園區工程,納入國家級扶貧攻堅民生工程項目,明確片區產(chan) 業(ye) 型物流園區建設用地按照當地工業(ye) 用地基準價(jia) 供應,其實際供地成本價(jia) 與(yu) 當地工業(ye) 用地基準價(jia) 的差額和園區公路、電力、供水等配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由國家承擔。
三是支持前瞻性建設通關(guan) 平台。
建議海關(guan) 總署、進出口檢驗檢疫局、稅務總局、外匯管理局共同支持片區中心城市前瞻性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將片區中心城市前瞻性建設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作為(wei) 扶貧工程對待,由地方政府提供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中心)建設用地,以國家層麵承擔建設資金和管理費用,同意5年內(nei) 不受報關(guan) 量(單)、海關(guan) 稅收等保稅考核指標限製,培育片區產(chan) 業(ye) 和國際貿易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