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把握物聯網蘊藏巨大投資機遇

發布時間:2015-02-28 10:25:24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對於(yu) “物聯網”,問題不在於(yu) “是否”,而在於(yu) 何時、有多大、誰會(hui) 賺到大錢。這至少是很多投資者、科技聯合企業(ye) 和投資銀行的想法。他們(men) 把物聯網看成是自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橫掃全球以來最大的機遇。

 

不知你是否被這樣的想法所吸引:在數英裏外,用手機控製你家裏的恒溫器和家居安全係統,或者戴上一款智能手表或健身記錄器。每當提及物聯網時,出現在人們(men) 腦海中的,都是這些產(chan) 品。但是這一概念還涵蓋了大得多的、並且較少被人看到的應用領域—能互相發送數據的一切產(chan) 品,從(cong) 汽車、鑽井平台到工廠機械。依據可能的消費和商業(ye) 應用,分析師們(men) 爭(zheng) 先恐後地做出最宏大的預測:Gartner公司1.9萬(wan) 億(yi) ,IDC集團7.1萬(wan) 億(yi) ,思科(Cisco)19萬(wan) 億(yi) 。它們(men) 說的是設備數量還是美元?那又有什麽(me) 關(guan) 係呢,反正就是大!(聲明一下,它們(men) 說的是美元。)

 

巨頭把潛力股們(men) 都收了

 

對於(yu) 投資者來說,這樣的狂熱可能會(hui) 導致一種熟悉的焦慮感:我們(men) 可以將它稱為(wei) 對錯過下一個(ge) 重大事物的擔憂。事實上,結果總會(hui) 有些許失望。可投資的公司相對很少,那些機會(hui) 最大的業(ye) 務不是剛剛上路、充滿風險,就是深處於(yu) 大企業(ye) 的內(nei) 部。這些企業(ye) 實在太大,把產(chan) 品互聯帶來的效應稀釋了。但是,我們(men) 會(hui) 看到,機會(hui) 將出現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對於(yu) 散戶投資者來說,風投機構和大型科技公司的騷動是一種障礙。例如,風投公司Greylock Partners的一位合夥(huo) 人喬(qiao) 希·埃爾曼(Josh Elman)投資了“智能家居”公司SmartThings,他預期過兩(liang) 到三年,這個(ge) 行業(ye) 就會(hui) 發展起來。後來,穀歌公司(Google)出資32億(yi) 美元,買(mai) 下了聯網恒溫器生產(chan) 商Nest。很快,Nest自己又花5.55億(yi) 美元搶購了聯網攝像頭生產(chan) 商Dropcam。埃爾曼說:“從(cong) 那時起,一切全完了。”由於(yu) 穀歌大膽采取行動,大型科技公司競相製定了自己的戰略。而所謂的戰略其實就是並購。果不其然,去年8月,在埃爾曼投資後不到一年,三星(Samsung)拿下了SmartThings。

 

這樣做的結果,是留給投資者的行業(ye) 純玩家所剩無幾。SmartThings在未來很多年內(nei) 都不會(hui) 給三星帶來有實質意義(yi) 的盈利。穀歌的營業(ye) 收入高達560億(yi) 美元,Nest和Dropcam的收入與(yu) 之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另外一些成功的消費品公司,比如Pebble、Fitbit和Jawbone,仍然是私人控股企業(ye) 。在這個(ge) 領域裏,最能稱得上是好賭注的,是Garmin公司,它本是一家汽車導航企業(ye) ,後來自我重塑為(wei) 智能手表、健身記錄器和寵物追蹤設備的銷售商。在2014年第三季度,公司一半的營業(ye) 收入來自於(yu) 非汽車產(chan) 品的銷售—股價(jia) 在2014年上漲了33%——但是它的好日子可能不長了:它和其他智能手表公司的銷售將很快受到蘋果(Apple)產(chan) 品的打壓。

 

對於(yu) 投資者來說幸運的是,消費者產(chan) 品隻是整個(ge) 市場裏的一小部分。幾乎所有聯網設備都使用了傳(chuan) 感器,它的應用無窮無盡,預計可以滲透到幾乎所有產(chan) 品領域,從(cong) 交通信號燈、停車場到噴氣發動機和輪胎。北方信托公司(Northern Trust)的科技基金聯席經理德博拉·科赫(Deborah Koch)說:“這不僅(jin) 僅(jin) 是科技投資,這將成為(wei) 一場帶動整個(ge) 經濟的生產(chan) 力運動。”科赫說,現在找出一個(ge) 贏家還尚早,舊的行業(ye) 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nei) 都不會(hui) 采用這類技術。

 

聯網設備的進步大都發生於(yu) 像通用電氣(GE)這樣的舊經濟體(ti) 巨擘的內(nei) 部。公司的首席營銷官康貝絲(si) (Beth Comstock)表示,通用電氣銷售大約43種的“工業(ye) 互聯網”產(chan) 品,營業(ye) 收入超過10億(yi) 美元,最大的買(mai) 家一直是航空和機車客戶。她還說,那些公司的IT部門已經懂得如何利用來自於(yu) 傳(chuan) 感器的數據,比如提高燃料效率和讓火車跑得更快。她強調,這項產(chan) 業(ye) 還在起步階段。

 

關(guan) 注供貨商,如芯片公司、無線網絡設備製造商

 

很多投資者並不關(guan) 注終端產(chan) 品,而是押寶於(yu) 供貨商。畢竟,要實現聯網,就必須有人生產(chan) 出數以十億(yi) 計的芯片。貝萊德公司(BlackRock)的高級投資組合經理保羅·埃布納(Paul Ebner)說:“相對於(yu) 玩轉物聯網更明顯的方式,我們(men) 認為(wei) ,對芯片的需求十分強勁,對這一市場的估值偏低。”他的公司已經為(wei) 麵向汽車行業(ye) 的芯片製造商提供了資金支持,因為(wei) 車企購買(mai) 了8%的半導體(ti) 產(chan) 品。(事實上,這些汽車很可能把它的4G LTE能力像它們(men) 的發動機功率一樣當作賣點。)

 

高通公司(Qualcomm),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製造商,從(cong) 某種程度說,它驅動著幾乎每一部智能手機。這樣的主導地位將使公司成為(wei) 一位重要的玩家。實際上,不久前,公司出資25億(yi) 美元收購了英國半導體(ti) 公司CSR,表明它有意成為(wei) 物聯網的巨頭:CSR銷售用於(yu) 汽車、打印機和無線電台的芯片。高通的首席執行官史蒂文·莫倫(lun) 科夫(Steven Mollenkopf)說,這一新市場將推動公司在未來數年內(nei) 的年增長率為(wei) 8%至10%。因為(wei) 出現與(yu) 中國被授權方發生爭(zheng) 端的新聞,公司的股價(jia) 不久前受挫,使其市盈率達到了14倍,對於(yu) 一家增長型科技公司來說,這個(ge) 價(jia) 位相當便宜。

 

還有ARM公司(ARM Holdings),它授權使用的處理器架構驅動著全球95%的智能手機。這是一家小公司,2013年的營業(ye) 收入僅(jin) 為(wei) 18億(yi) 美元,但是在移動芯片領域,它已經打敗了芯片巨擘英特爾(Intel)。ARM正在成為(wei) 最大的聯網設備授權商:在2013年,有100億(yi) 個(ge) 它授權的芯片被銷售出去,其中的一半用於(yu) 家電等非移動設備。去年10月,公司推出了一款專(zhuan) 門用於(yu) 工廠機械、汽車和智能家居的芯片。

 

在專(zhuan) 注於(yu) 企業(ye) 的公司中,最可能實現純投資的是Sierra Wireless公司,這是一家市值高達12億(yi) 美元的無線設備製造商。公司的全部利潤都來自於(yu) 無線領域,服務於(yu) 克萊斯勒(Chrysler)、雷諾(Renault)以及豐(feng) 田(Toyota)的供應商Dezo等汽車客戶,也服務於(yu) 工業(ye) 公司。Sierra公司的預期市盈率高達33倍,但並非不合理,因為(wei) 公司預期未來五年的盈利年均增長為(wei) 81%。Avondale Partners的一位主管、高級研究分析師約翰·布賴特(John Bright)說:“投資於(yu) 一個(ge) 滲透率較低的較小企業(ye) ,見效要比投資於(yu) 思科、高通或通用電氣這樣的巨輪快。”

 

作為(wei) 一艘巨輪,思科公司正在盡可能地快速前進。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已經把公司的未來押在了他所說的“完全物聯網”(Internet of everything)上,推出了800種產(chan) 品,比如用於(yu) 采礦現場和製造車間的無線網絡。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的分析師西蒙娜·揚科夫斯基(Simona Jankowski)說:“在網絡化產(chan) 業(ye) 方麵,思科已經領先於(yu) 競爭(zheng) 對手。”思科有10,000個(ge) 聯網設備客戶,在公司的490億(yi) 美元總營業(ye) 收入中,有24億(yi) 美元來自於(yu) 這些客戶。這點營業(ye) 收入或許不足以讓股價(jia) 重新活躍起來。自2000年互聯網泡沫崩潰後,思科的股票處於(yu) 半死不活的狀態(由於(yu) 對公司網絡硬件的需求持續萎縮,思科在此期間實施過多次振興(xing) 的努力),一直沒有行情。

 

盡管如此,所有的烤麵包機、車庫大門和空調也都要上網。在短期內(nei) ,思科和它的同業(ye) 公司將麵臨(lin) 很高的需求。管理著美國教師退休基金會(hui) 中盤增長基金(TIAA-CREF Mid-Cap Growth Fund)的聯席經理特德·斯卡利塞(Ted Scalise)相信聯網硬件最終將成為(wei) 大宗商品。中盤增長基金在過去五年的平均年收益達到16.9%,而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為(wei) 15.9%。但是他認為(wei) ,Aruba、Ruckus Wireless、Netgear等無線網絡公司可能在定價(jia) 壓力限製它們(men) 的收益之前享受幾年的好時光。

 

專(zhuan) 家表示,一旦硬件在幾年內(nei) 到位,軟件公司將興(xing) 起,幫助公司解讀硬件收集到的所有數據。科赫說:“軟件還在演變中,是未來網絡化運轉的關(guan) 鍵。”Splunk公司(科赫持有該公司股票)和Hortonworks公司(已經提交文件,在2015年上市)處於(yu) 行業(ye) 趨勢的前沿。

 

趨勢剛剛開始

 

目前,物聯網的潛力遠遠超過了現實。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炒作將很快熄滅,出現“幻想破滅的低穀”,隨後而來的是“認知的爬坡期”,最後是進入“生產(chan) 力的高地”。美國計算機行業(ye) 協會(hui) (CompTIA)的研究和市場情報副總裁蒂姆·赫伯特(Tim Herbert)指出:“我們(men) 通常高估技術的短期影響,低估它的長期影響。”

 

好消息是,媒體(ti) 炒作並沒有讓股票估值虛高。高盛集團的揚科夫斯基說:“現在更像是1995年的網絡熱潮,而不是1999年或2000年的。這是真正的趨勢,利益非常大,但我認為(wei) ,一切還沒有過熱。”當然,這裏的關(guan) 鍵詞是“還”。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