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深圳強大的供應鏈是一把雙刃劍

發布時間:2015-02-12 09:30:21 中國企業(ye) 家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尋找代工廠的過程,簡直就是一把血淚史。”炎誌科技創始人李玉剛是位菜鳥創業(ye) 者。在創立炎誌科技、涉足智能硬件之前,他對供應鏈和生產(chan) “一點兒(er) 都不懂”。

即便如此,他愣是拉上軟件、醫學方麵的朋友在深圳將公司建起來,主攻智能枕頭、智能床墊、智能皮帶等大健康產(chan) 品。

在找到李政烈之前,李玉剛一直處於(yu) 極其虐心的尋找代工廠的過程中,“不記得被拒絕了多少次。”李政烈是深圳市寶華興(xing) 橡塑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兩(liang) 人第一次見麵,李玉剛沒有樣品,就把自己想做的產(chan) 品描述了一番。

結果,李政烈沒有想太多,居然接下了對方單子。要知道,這是一個(ge) 數量並不大、但卻十分複雜的硬件產(chan) 品,而且有太多的工藝細節需要克服。

更大的問題是,李政烈從(cong) 來沒做過什麽(me) 智能硬件,智能皮帶、智能枕頭更是碰都沒碰過,“但我的工廠 一直在尋求轉型,而且也看好大健康這個(ge) 領域。”李政烈說,就接下了。

雙方的合作就這樣懵懵懂懂開始了,第一件事情就難倒了兩(liang) 個(ge) 人。枕頭裏的感應器應該用什麽(me) 材料封裝?塑料還是橡膠?李玉剛不好意思地笑稱,“我連往枕頭裏塞鋼片都想過”。二人坐下來一談,李政烈告訴他,“必須要用矽膠”,不僅(jin) 傳(chuan) 導信號的能力強,而且還比較柔軟,不會(hui) 壓壞矽膠裏封裝的芯片。

定下來材料,如何將芯片固定在矽膠裏呢?雖然隻是一個(ge) 簡單的膠水選擇問題,但工廠從(cong) 來沒遇到過,“一般的膠水對矽膠不起作用,晾幹之後輕輕一撕就可以撕下來。”李政烈說。

普通的膠水有幾十種物質混合而成,為(wei) 了找到既能粘住矽膠,又不損害芯片的膠水,李政烈和團隊試了兩(liang) 百多次不同的比例,“每種比例都是一克一克嚐試”,就膠水這一個(ge) 問題,前後花了半個(ge) 月時間才搞定,“這都是事先沒有辦法預估到的。”李告訴《中國企業(ye) 家》。

像這種細小又瑣碎的事情層出不窮。枕頭的硬度必須要經過嚴(yan) 格測試,軟了的話,芯片感受不到外部的壓力,太硬的話又會(hui) 影響用戶舒適度,為(wei) 了尋找到最佳的軟硬點,雙方又經過了幾十次測試。

為(wei) 了配合工廠的研發和生產(chan) ,炎誌科技硬件工程師郭金龍恨不得住在李政烈的工廠 ,去年12月底的十多天,郭每天會(hui) 待到晚上十一二點,甚至淩晨才會(hui) 離開,再開車一個(ge) 多小時趕回深圳市區。

相比於(yu) 通常比較強勢的創始人,今年40歲的李玉剛性格極其溫和,他知道創業(ye) 有時候需要強硬,但他清楚自己短時間內(nei) 無法改變。對於(yu) 李政烈的協助,他很是感激,連連點頭,“在樣品階段,做出一批產(chan) 品不合適,就要返回去重做模具,通常大家都是通宵修改”。

這種與(yu) 工廠的磨合在智能硬件領域變得越來越常見,尤其是對於(yu) 新產(chan) 品,並沒有什麽(me) 前車之鑒可以參考,隻能通過雙方不斷溝通,麥開CEO李曉亮在研發智能水杯cuptime時也經曆過這樣一段時間。

成立麥開之前,李曉亮一直都在成都,做過傳(chuan) 統家電企業(ye) 銷售,也做過電商,但對於(yu) 智能硬件這個(ge) 行業(ye) 知之甚少。2012年初來深圳創業(ye) 之前,李曉亮還專(zhuan) 門跑到深圳做了兩(liang) 次市場調研,每次都花半個(ge) 多月的時間,去見各種工廠 、方案商、外包團隊,回到成都一對比,“深圳的效率實在是太高了,成都簡直沒得比”,他便和兩(liang) 個(ge) 合作夥(huo) 伴背包來到了深圳。

李曉亮喜歡深圳的“快”,每次把產(chan) 品的設計圖發給工廠 ,都能在兩(liang) 三天內(nei) 收到回複,如果不是深圳的工廠 ,可能就要一個(ge) 多星期,“一個(ge) 產(chan) 品要經過很多次的修改,長期積累下來,深圳的效率要比其它城市高30%到50%。”李曉亮說,他對這套流程早已爛熟於(yu) 心。

麥開做的第一款產(chan) 品是手環,當時深圳的智能硬件市場並不成熟,把手環的手板開發出來後,李曉亮每天都背著雙肩包去找代工廠 ,“一個(ge) 多星期時間跑了三十多家”,大部分工廠要麽(me) 技術不成熟,要麽(me) 不想接他的單子,“那時整個(ge) 公司就隻有三個(ge) 員工,沒有人想給我們(men) 機會(hui) 。”他說。

等到兩(liang) 年後做cuptime時,李曉亮就已經可以坐等工廠找上門了。雖然不再擔心沒人接單,但考驗隻會(hui) 多不會(hui) 少。如何將水杯的內(nei) 壁和外殼融合在一起,單單就這一個(ge) 問題,就耗費了麥開和代工廠友宏(深圳市友宏科技有限公司)兩(liang) 個(ge) 多月時間。

按照一般硬件生產(chan) 的流程,先是出樣品,再小規模試產(chan) ,如果沒有什麽(me) 問題,就可以進行量產(chan) 。在工廠開模並進行十多件產(chan) 品的試產(chan) 之後,雖然發現了一些問題,但李曉亮認為(wei) 之後稍微修改一下模具,問題便可以解決(jue) 。

2013年12月,麥開進行了產(chan) 品眾(zhong) 籌,6200多人參與(yu) cuptime這件產(chan) 品,眾(zhong) 籌金額達到130多萬(wan) 元。但隨著產(chan) 品大批量生產(chan) ,李曉亮發現大量水杯的內(nei) 壁和外殼無法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說水杯的連接處總是有很大的縫隙。

量產(chan) 中,李曉亮在內(nei) 壁使用了一種名為(wei) tritan的塑膠材質,外殼使用的是一般PC塑料,但運用超聲波塑焊技術將兩(liang) 種材質熔接在一起時,工廠發現二者是無法熔接的,工廠沒有類似的經驗,找不出原因,李曉亮又不懂材質,更是不知何處下手。

眼看著預定的發貨日期臨(lin) 近,李曉亮開始著急了,為(wei) 了找到原因,他和友宏負責人彭細波在工廠嚐試了各種方案,試了一個(ge) 多月也沒有解決(jue) 。最後在tritan中國區的幫助下,雙方才發現是因為(wei) tritan和PC塑料的熔點不一樣,二者相差80度左右,所以運用超聲波塑焊技術是無法熔接在一起的。

“當初眾(zhong) 籌的時候承諾2014年2月發貨,但是就因為(wei) 這個(ge) 問題,一直到了4月底才發貨。”即便是做了足夠多的準備,李曉亮也認為(wei) ,還是會(hui) 遇到很多預料不到的問題。

經過了各種瑣碎的細節和打磨,終於(yu) 將產(chan) 品做出來之後,供應鏈對於(yu) 智能硬件公司的傷(shang) 害也開始體(ti) 現出來。最突出的就是山寨與(yu) 抄襲,即便度過了山寨手機時代,智能硬件創業(ye) 者們(men) 仍然能感到其灼熱的殺傷(shang) 力。

“我們(men) 也沒有辦法啊,很多公司都在山寨我們(men) 產(chan) 品。”廣東(dong) 樂(le) 源數字技術有限公司的銷售李健敲打著公司的幾款暢銷產(chan) 品抱怨,“我們(men) 是一家小公司,沒有精力去維權或者申請專(zhuan) 利”。

在深圳,樂(le) 源是一家並不年輕的公司,一路磕磕絆絆,直到近兩(liang) 年才開始將公司主營業(ye) 務對準智能硬件產(chan) 品——運動手環。不同於(yu) inwatch、歐瑞博、麥開等強調品牌的智能硬件公司,樂(le) 源更多的產(chan) 品是外銷,其2014年70%以上的產(chan) 品都出口國外。

去年,樂(le) 源推出的幾款手環得到了市場不錯的反應,但煩惱隨之而來,無論是線上線下,很快出現了各種“同款”,但都不是樂(le) 源生產(chan) 的,“深圳現在做手環的公司應該不止一二百家吧。”樂(le) 源董事長樂(le) 六平抬頭想了想,說出了個(ge) 保守的數字,“我們(men) 的幾款手環甚至都成為(wei) 公板了。”

在深圳,像樂(le) 六平這樣為(wei) “山寨”所困惑的創業(ye) 者並不少,他們(men) 的公司大多較為(wei) 成熟,有過幾年的技術積累,對深圳智能硬件整體(ti) 環境的依賴性並不會(hui) 像創業(ye) 公司那麽(me) 強,產(chan) 品一旦推出,很容易成為(wei) 小公司“山寨”的對象。

前兩(liang) 天,麥開發了個(ge) “反抄襲宣言”的朋友圈,並要加入“反抄襲陣地”。同樂(le) 源一樣,李曉亮也不希望cuptime被“山寨”,他痛恨由於(yu) “山寨”的存在而拉低了外界對“深圳製造”創新能力的評估。

“有時候看見一些很大的公司,去抄襲一些小公司產(chan) 品的時候,我們(men) 也會(hui) 感到陣陣心涼。”李曉亮說。他擔憂的並不是產(chan) 品被抄襲,而是即便是到了智能硬件時代,深圳還是沒有摘掉“山寨”的帽子,“國內(nei) 的創新並不比國外少,都是十個(ge) 人在創新,但是中國還會(hui) 有90個(ge) 人在抄襲,你算算這個(ge) 比例?”李曉亮問道。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