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供應鏈管理 > 正文

京東金融哲學:“大供應鏈”思維

發布時間:2015-01-16 10:20:00 經理人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京東(dong) 在IPO之路上塵埃落定之時,其另一謀劃也在悄然施展:去除身上的電商標簽。從(cong) 供應鏈金融(京保貝)、消費金融(京東(dong) 白條)、支付業(ye) 務(網銀在線)、平台業(ye) 務(京東(dong) 小金庫)到7月上線的眾(zhong) 籌業(ye) 務,京東(dong) 金融在互聯網金融的布局逐漸多元化,在其官方定義(yi) 中,其金融模式屬於(yu) “互聯網零售商金融”。
  對於(yu) 京東(dong) 來說,它的互聯網金融布局從(cong) 2012年收購網銀在線起,終於(yu) 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初具規模。而在此領域步步落於(yu) 人後的京東(dong) ,更在8月揚眉吐氣了一把,公開數據顯示,8月13日,多款電商網絡理財產(chan) 品漲幅較大,其中穩居榜首的是京東(dong) 小金庫對接的嘉實活錢包,7日年化收益率為(wei) 4.678%。此外,加上作為(wei) 噱頭和時髦存在的京東(dong) 眾(zhong) 籌,更在2014年末,成功通過和遠洋地產(chan) 聯手推出“11元籌1.1折房”的方式,將世人的目光吸引到了京東(dong) 金融的身上,造勢效果遠比實際銷售業(ye) 績高出許多。
  但互聯網金融已經不再停留在類餘(yu) 額寶階段,京東(dong) 的布局矩陣,其實重心也不再於(yu) 此……
  “大而全”的京東(dong) 哲學
  5月22日晚,京東(dong) 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京東(dong) 在IPO之路上塵埃落定之時,其另一謀劃也在悄然施展:去除京東(dong) 身上的電商標簽。
  按照京東(dong) 金融副總裁姚乃勝的說法,從(cong) 供應鏈金融(京保貝)、消費金融(京東(dong) 白條)、支付業(ye) 務(網銀在線)、平台業(ye) 務(京東(dong) 小金庫)到7月上線的眾(zhong) 籌業(ye) 務,京東(dong) 金融在互聯網金融的布局逐漸多元化,在京東(dong) 的官方定義(yi) 中,其金融模式屬於(yu) “互聯網零售商金融”。
  京東(dong) 對於(yu) 互聯網金融可謂給予了厚望。在4月上市前夕,京東(dong) 集團分為(wei) 兩(liang) 個(ge) 子集團,京東(dong) 商城集團和京東(dong) 金融集團。這舉(ju) 被外界認為(wei) 是邁出了去電商標簽的實質性一步。而在2013年3月底,京東(dong) 已將原有的京東(dong) 商城的標簽正式改為(wei) 京東(dong) ,其網站域名、Logo均已“去商城”。
  而按照其CEO劉強東(dong) 的設定,除電商外,京東(dong) 的新業(ye) 務方向為(wei) 物流平台、技術平台和互聯網金融業(ye) 務,而其中,物流和技術,京東(dong) 均以布局多年,且未見真正成效,而對於(yu) 互聯網金融,劉強東(dong) 則給予厚望,甚至於(yu) 對外宣稱:“京東(dong) 十年後70%的淨利潤將來自於(yu) 金融業(ye) 務。”
  這種布局,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京東(dong) 一貫的作風。從(cong) 大布局而言,在主流電商平台還在B2C上糾結之時,京東(dong) 已經大踏步的開始了在自營物流上的嚐試,盡管早期配送滯後、服務缺失等問題廣被詬病,但經過一番嚐試後,目前在一二線城市的配送水準已經可和專(zhuan) 業(ye) 物流公司比肩。而時至今日,其他電商巨頭在自營物流上依然口號多過行動。
  這種“大而全”的思維,在京東(dong) 的互聯網金融布局上也可見一斑,其五大板塊,幾乎涵蓋了當下最為(wei) 熱門的互聯網金融領域,盡管一直強調去電商化,但實質上五大板塊依然強烈依附於(yu) 其電商主幹。
  大供應鏈條上的中介
  較之京保貝和小金庫,真正讓外界認識京東(dong) 金融的是京東(dong) 白條。
  上市後的京東(dong) ,一改過去“燒錢”的標簽,以市值350億(yi) 美元的姿態,成為(wei) “吸金”大戶,而業(ye) 界則調侃道,京東(dong) 白條是京東(dong) 在上市前,提前給老主顧們(men) 吃紅。
  2月13日至14日兩(liang) 天,針對個(ge) 人消費者的京東(dong) 白條正式公測。在京東(dong) 購買(mai) 商品,用戶可選擇最長30天延期付款,或者3-12個(ge) 月分期付款等兩(liang) 種不同消費付款方式,其最大信用額度1.5萬(wan) 元。
  從(cong) 本質上而言,京東(dong) 白條並不新鮮,其與(yu) 銀行提供的分期付款業(ye) 務差別不大,隻是墊付資金來自京東(dong) 自身,可以稱的上國內(nei) 互聯網金融第一款麵向個(ge) 人用戶的信用支付產(chan) 品。京東(dong) 白條一出,眾(zhong) 多互聯網金融巨頭紛紛跟風,最為(wei) 強悍者如老對頭阿裏巴巴,還推出“天貓分期購”,並宣布“先開後買(mai) ”的購車計劃。
  京東(dong) 白條盡管影響力強大,但實質上隻是一種帶有強烈噱頭意味的營銷模式,和京東(dong) 金融哲學的一場科普,和早前阿裏、騰訊之間的“打車補貼”大戰一樣,並不會(hui) 帶來互聯網金融的變局。消費者對於(yu) 白條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畢竟京東(dong) 白條並非真正可以打白條,30天的延期付款和小額借貸與(yu) 最終還要支付的消費,和時下的網購習(xi) 慣並不兼容。
  但從(cong) 白條之中,卻可以看見京東(dong) “大供應鏈”的金融模式,較之各種“寶們(men) ”以無差別吸納社會(hui) 閑散資金的特征被稱為(wei) “屌絲(si) 金融”,京東(dong) 的金融理念則是延續商城模式,走精準營銷路線。
  京保貝主要是針對上遊供應商的信貸,簡言之就是給自己的供貨商提供一定額度的資金方便周轉,而白條則是針對下遊消費鏈的信貸,給消費者提供周轉資金,而最近推出的眾(zhong) 籌業(ye) 務則主要定位於(yu) 產(chan) 品眾(zhong) 籌領域,其業(ye) 務的重點是在智能硬件和流行文化兩(liang) 個(ge) 領域“試水”,而智能硬件,對於(yu) 以家電電商起家的京東(dong) 來說,更是得心應手。
  由是觀之,京東(dong) 金融的主流產(chan) 品,其實都是一個(ge) “大供應鏈”,處處服務於(yu) 自己的受眾(zhong) 群體(ti) 和整個(ge) 電子商務鏈條,覆蓋點也集中在消費者、商家和產(chan) 品之上,京東(dong) 金融其實就是“大供應鏈”上的中介商,和京東(dong) 電商的本質無異。
  在這一點上,京東(dong) 這個(ge) 互聯網金融的慢行者,在理念上已經對前輩們(men) 後發先至了。
  借互聯網基因實現金融個(ge) 性化
  京東(dong) 金融的五大板塊,是將過去傳(chuan) 統金融的各種產(chan) 品互聯網化。白條是分期付款、京保貝是企業(ye) 信貸、京東(dong) 小金庫不過是和各種寶一樣的基金理財。真正有互聯網基因的網銀在線和眾(zhong) 籌,前者市場份額不足,難成大器,後者時至今日還逃不出類團購和產(chan) 品預售的框架,新鮮感一旦喪(sang) 失,其金融布局極有可能成為(wei) 空談。
  這其實也是整個(ge) 互聯網金融的弊端,即當下僅(jin) 僅(jin) 實現了平移,並依托網絡力量,將資金需求“眾(zhong) 籌”在了一起,但實質上依然缺乏造血功能,對於(yu) 更需要實質性利益驅動的大鏈條上的受眾(zhong) 們(men) 來說,除了申請貸款可能快一點、收益率可能高一點、產(chan) 品選擇可能豐(feng) 富點等多個(ge) “可能”外,利誘點可能還少了一些。特別是傳(chuan) 統金融在互聯網金融OTT的壓力下,加快豐(feng) 富產(chan) 品、減少環節,並實現互聯網化的大背景下,現有互聯網金融產(chan) 品的先發優(you) 勢,已經不再明顯。而“大而全”的互聯網金融布局,如果不能夠找到足夠的差異化內(nei) 涵,則反而會(hui) 成為(wei) 沉重的包袱。
  在互聯網金融期待的顛覆式創新還沒有實質性突破的當下,或許互聯網企業(ye) 更多的需要依靠大數據等互聯網基因來保持對傳(chuan) 統金融的差異化。如京東(dong) 技術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何剛就指出:京東(dong) 利用大數據做的金融,主要有兩(liang) 個(ge) 產(chan) 品:一是京東(dong) 白條,可以讓消費者在京東(dong) 上購物,即可根據客戶過去的消費記錄免費消費;二是京保貝,可以根據這些商家、供應商運營情況,做到比行業(ye) 裏標準低將近一倍的成本借給商家資金,並實現三分鍾之內(nei) 從(cong) 申請到放款。
  這不僅(jin) 僅(jin) 是傳(chuan) 統金融所不具備的互聯網積澱,而且不同的互聯網金融企業(ye) ,也因為(wei) 基因的不同,可以創造出屬於(yu) 自己的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模型,並實現針對不同受眾(zhong) 的精準投放,而最終,互聯網金融將至少可以在大數據的引導下,形成個(ge) 性化、定製化的金融產(chan) 品,無論對個(ge) 人、企業(ye) 或是其他……
  在不能實現造血能力的差異性下,這是互聯網金融唯一的突圍之路,畢竟傳(chuan) 統金融在產(chan) 品上的千篇一律,難以滿足對客戶的個(ge) 性化體(ti) 驗才是真正的死穴,而大體(ti) 脫胎於(yu) 電商環境,有著龐大客戶信息庫和使用習(xi) 慣積澱的互聯網金融則在此大有可為(wei) 。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