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5-23 10:53:01 人民日報

建立債(zhai) 券市場“科技板”,提升科技貸款投放強度,精準支持“硬科技”企業(ye) 上市
加大對科技型企業(ye) 的融資支持
黨(dang) 的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決(jue) 定》指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ti) 製,加強對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和科技型中小企業(ye) 的金融支持。5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ju) 行新聞發布會(hui) ,相關(guan) 部門負責人介紹科技金融政策有關(guan) 情況。
15項政策舉(ju) 措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ti) 製
近日,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聯合印發《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ti) 製 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幹政策舉(ju) 措》。科技部副部長邱勇介紹,政策舉(ju) 措聚焦創業(ye) 投資、貨幣信貸、資本市場、科技保險、債(zhai) 券市場等7方麵,提出15項政策舉(ju) 措,既有存量政策的迭代升級,也有增量政策的創新供給——
設立“國家創業(ye) 投資引導基金”,引導創業(ye) 投資“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重點圍繞暢通創業(ye) 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推出一係列新舉(ju) 措,提出擴大金融資產(chan) 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範圍、支持創業(ye) 投資機構發債(zhai) 融資等,讓募資來源更廣泛;鼓勵發展創業(ye) 投資二級市場基金等,讓創業(ye) 投資的退出渠道更暢通;優(you) 化國有創業(ye) 投資的考核評價(jia) 機製,讓國有創業(ye) 投資的耐心更足、定力更好。
用好用足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科技型企業(ye) 的信貸支持。對科技創新與(yu) 技術改造再貸款,進一步優(you) 化結構、擴大規模、降低利率,為(wei) 科技型企業(ye) 特別是民營中小企業(ye) 打造融資貸款專(zhuan) 屬渠道;鼓勵商業(ye) 銀行建立各具特色的科技金融專(zhuan) 門機構,優(you) 化考核機製,讓貸款融資更便捷。
發揮資本市場的關(guan) 鍵樞紐作用,支持科技型企業(ye) 直接融資。建立健全科技型企業(ye) 資本市場綠色通道機製,深化科創板、創業(ye) 板改革,為(wei) 企業(ye) 創新成長提供更適配、更包容的製度支撐。創新提出建立債(zhai) 券市場“科技板”,為(wei) 科技創新籌集長周期、低利率、易使用的債(zhai) 券資金。
發展科技保險,更好發揮創新風險分擔和補償(chang) 作用。製定推動科技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建立科技保險發展協調機製,健全涵蓋科技創新全鏈條、全周期的科技保險產(chan) 品和服務體(ti) 係,探索建立國家重大技術攻關(guan) 科技保險共保體(ti) ,鼓勵保險資金參與(yu) 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等,幫助科技型企業(ye) 應對新技術和新模式帶來的風險。
鼓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
截至3月末,科技型中小企業(ye) 貸款餘(yu) 額達3.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24%,連續3年增速超過20%;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貸款餘(yu) 額6.3萬(wan) 億(yi) 元,增速遠超貸款平均增速;銀行與(yu) 企業(ye) 簽訂的設備更新貸款餘(yu) 額達1.2萬(wan) 億(yi) 元。金融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長郭武平表示,金融監管總局持續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ti) 製,讓更多金融活水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流入科技創新的廣袤沃土,推進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創新深度融合。
相關(guan) 部門出台一攬子科技金融政策,包括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科技金融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指導銀行保險機構針對性地開展“貸款+外部直投”、知識產(chan) 權質押融資、專(zhuan) 利保險等專(zhuan) 業(ye) 服務。截至一季度末,銀行業(ye) 高新技術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7.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0%。引導金融機構優(you) 化科技金融管理體(ti) 製,設立科技支行2178家。推動科技金融多項試點,金融資產(chan) 投資公司股權投資試點擴大到18個(ge) 省份,目前簽約意向金額突破3800億(yi) 元;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3批合計規模將達2220億(yi) 元。
郭武平介紹,下一步將指導銀行保險機構加強科技金融服務機製、產(chan) 品體(ti) 係、專(zhuan) 業(ye) 能力建設,實現科技金融服務提質、擴麵、增效。推動支持小微企業(ye) 融資協調工作機製向科技領域傾(qing) 斜對接幫扶資源。支持銀行綜合運用科技企業(ye) 創新積分等信息,提升科技型企業(ye) 首貸率。對於(yu) 回收周期較長的流動資金貸款,允許銀行適當延長貸款期限。鼓勵保險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險,為(wei)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供風險保障。
推進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表示,將重點做好4方麵工作,加快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ti) 製。
提升科技貸款的投放強度和服務能力。人民銀行已將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規模由5000億(yi) 元提升到8000億(yi) 元,同時下調再貸款利率,由1.75%下調到1.5%,引導金融機構為(wei) 企業(ye) 研發創新和設備更新提供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貸款支持。
建立債(zhai) 券市場的“科技板”。為(wei) 提升債(zhai) 券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持的適配性,支持金融機構、股權投資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zhai) 券,債(zhai) 券市場“科技板”支持發行人靈活分期發行債(zhai) 券、簡化信息披露要求、減免債(zhai) 券發行交易的手續費。已有約100家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zhai) 券,發行規模超2500億(yi) 元。“希望通過這樣的工具創新,給市場化的股權投資機構拓展一條資金的渠道,解決(jue) 募資難題。”朱鶴新說。
培育完善科技金融生態體(ti) 係。推動銀行、保險、證券等各類金融機構和股權投資機構之間的分工協作,形成差異化、專(zhuan) 業(ye) 化的發展格局,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為(wei) 國家重大科技任務提供融資支持。加強科技型企業(ye) 跨境金融服務,穩步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夥(huo) 人試點、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擴大科技公共信息開放共享,在全國範圍內(nei) 推廣“創新積分製”,為(wei) 科技金融服務提供信息數據支撐。
提高科技要素密集地區的金融服務水平。著力推動北京、上海等13個(ge) 重點地區優(you) 化區域科技金融服務體(ti) 係,支持保障國際和區域科創中心建設。
持續優(you) 化科技企業(ye) 境內(nei) 上市的環境
滬深北交易所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上市公司數量已接近2700家,市值占比超過四成。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向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規模和占比持續提升,在投項目超10萬(wan) 個(ge) 、在投本金超4萬(wan) 億(yi) 元。中國證監會(hui) 首席風險官、發行監管司司長嚴(yan) 伯進表示,證監會(hui) 將更好發揮資本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關(guan) 鍵樞紐作用。
持續優(you) 化科技企業(ye) 境內(nei) 上市的環境。實施更加靈活精準的新股發行逆周期調節機製,健全投資與(yu) 融資相協調的資本市場功能。持續深化科創板、創業(ye) 板發行上市製度改革,進一步增強製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you) 質的紅籌科技企業(ye) 回歸境內(nei) 上市。
更好統籌發揮各板塊支持科技企業(ye) 的功能。科創板繼續發揮“試驗田”作用,堅持“硬科技”定位;創業(ye) 板圍繞“三創四新”,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ye) 企業(ye) ;北交所支持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ye) 主陣地,共同覆蓋各類型、各發展階段科技企業(ye) 的融資需求。
精準支持“硬科技”企業(ye) 上市。更加精準識別、篩選優(you) 質的科技企業(ye) ,對突破關(guan) 鍵核心技術的科技企業(ye) 適用綠色通道政策。更大力度支持優(you) 質的未盈利科技企業(ye) 上市。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企業(ye) 產(chan) 業(ye) 整合。支持上市公司圍繞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升級布局,引導更多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產(chan) 力方向聚集。支持科技型上市公司綜合運用股份、現金、定向可轉債(zhai) 等支付工具實施重組,提高輕資產(chan) 科技型企業(ye) 重組估值的包容度。
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支持私募股權基金以促進產(chan) 業(ye) 整合為(wei) 目的依法收購上市公司。繼續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持續完善“長錢長投”製度,推動完善長周期考核機製。同時,更好發揮債(zhai) 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作用。(記者 趙永新)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