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發布時間:2024-02-29 14:38:49 中國政府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統計公報[1]
國家統計局
2024年2月29日

2023年是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後經濟恢複發展的一年。麵對複雜嚴(yan) 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落實黨(dang) 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hui) 精神,按照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麵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nei) 需、優(you) 化結構、提振信心、防範化解風險,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創新實現新的突破,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安全發展基礎鞏固夯實,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社會(hui) 大局和諧穩定,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2]126058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2%。其中,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8975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482589億(yi) 元,增長4.7%;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688238億(yi) 元,增長5.8%。第一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為(wei) 7.1%,第二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38.3%,第三產(chan) 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54.6%。最終消費支出拉動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4.3個(ge) 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拉動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1.5個(ge) 百分點,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向下拉動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0.6個(ge) 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全年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89358元,比上年增長5.4%。國民總收入[3]125129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6%。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4]為(wei) 161615元/人,比上年提高5.7%。

年末全國人口[5]140967萬(wan) 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wan) 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93267萬(wan) 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wan) 人,出生率為(wei) 6.39‰;死亡人口1110萬(wan) 人,死亡率為(wei) 7.87‰;自然增長率為(wei) -1.48‰。

年末全國就業(ye) 人員74041萬(wan) 人,其中城鎮就業(ye) 人員47032萬(wan) 人,占全國就業(ye) 人員比重為(wei) 63.5%。全年城鎮新增就業(ye) [7]1244萬(wan) 人,比上年多增38萬(wan) 人。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平均值為(wei) 5.2%。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ye) 率為(wei) 5.1%。全國農(nong) 民工[8]總量29753萬(wan) 人,比上年增長0.6%。其中,外出農(nong) 民工17658萬(wan) 人,增長2.7%;本地農(nong) 民工12095萬(wan) 人,下降2.2%。

全年居民消費價(jia) 格比上年上漲0.2%。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下降3.0%。工業(ye) 生產(chan) 者購進價(jia) 格下降3.6%。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9]下降2.3%。12月份,70個(ge) 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ge) 數為(wei) 20個(ge) ,持平的為(wei) 2個(ge) ,下降的為(wei) 48個(ge) ;二手住宅銷售價(jia) 格同比上漲的城市個(ge) 數為(wei) 1個(ge) ,下降的為(wei) 69個(ge) 。

年末國家外匯儲(chu) 備32380億(yi) 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103億(yi) 美元。全年人民幣平均匯率為(wei) 1美元兌(dui) 7.0467元人民幣,比上年貶值4.5%。

新動能成長壯大。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11]中,裝備製造業(ye) [12]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33.6%;高技術製造業(ye) [13]增加值增長2.7%,占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比重為(wei) 15.7%。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944.3萬(wan) 輛,比上年增長30.3%;太陽能電池(光伏電池)產(chan) 量5.4億(yi) 千瓦,增長54.0%;服務機器人產(chan) 量783.3萬(wan) 套,增長23.3%;3D打印設備產(chan) 量278.9萬(wan) 台,增長36.2%。規模以上服務業(ye) [14]中,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15]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增長7.7%。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16]比上年增長10.3%,製造業(ye) 技術改造投資[17]增長3.8%。電子商務交易額[18]46827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4%。網上零售額[19]15426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1.0%。全年新設經營主體(ti) 3273萬(wan) 戶,日均新設企業(ye) 2.7萬(wan) 戶。

城鄉(xiang) 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步伐穩健。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wei) 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個(ge) 百分點。分區域看[20],全年東(dong) 部地區生產(chan) 總值65208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4%;中部地區生產(chan) 總值269898億(yi) 元,增長4.9%;西部地區生產(chan) 總值269325億(yi) 元,增長5.5%;東(dong) 北地區生產(chan) 總值59624億(yi) 元,增長4.8%。全年京津冀地區生產(chan) 總值10444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1%;長江經濟帶地區生產(chan) 總值584274億(yi) 元,增長5.5%;長江三角洲地區生產(chan) 總值305045億(yi) 元,增長5.7%。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深入推進。

綠色低碳轉型深入推進。全年全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21]與(yu) 上年持平。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發電量31906億(yi) 千瓦時,比上年增長7.8%。在監測的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空氣質量達標的城市占59.9%,未達標的城市占40.1%。3641個(ge) 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中,水質優(you) 良(Ⅰ~Ⅲ類)斷麵比例為(wei) 89.4%,Ⅳ類斷麵比例為(wei) 8.4%,Ⅴ類斷麵比例為(wei) 1.5%,劣Ⅴ類斷麵比例為(wei) 0.7%。

二、農(nong) 業(ye)

全年糧食種植麵積11897萬(wan) 公頃,比上年增加64萬(wan) 公頃。其中,稻穀種植麵積2895萬(wan) 公頃,減少50萬(wan) 公頃;小麥種植麵積2363萬(wan) 公頃,增加11萬(wan) 公頃;玉米種植麵積4422萬(wan) 公頃,增加115萬(wan) 公頃;大豆種植麵積1047萬(wan) 公頃,增加23萬(wan) 公頃。棉花種植麵積279萬(wan) 公頃,減少21萬(wan) 公頃。油料種植麵積1392萬(wan) 公頃,增加78萬(wan) 公頃。糖料種植麵積142萬(wan) 公頃,減少3萬(wan) 公頃。

全年糧食產(chan) 量69541萬(wan) 噸,比上年增加888萬(wan) 噸,增產(chan) 1.3%。其中,夏糧產(chan) 量14615萬(wan) 噸,減產(chan) 0.8%;早稻產(chan) 量2834萬(wan) 噸,增產(chan) 0.8%;秋糧產(chan) 量52092萬(wan) 噸,增產(chan) 1.9%。穀物產(chan) 量64143萬(wan) 噸,比上年增產(chan) 1.3%。其中,稻穀產(chan) 量20660萬(wan) 噸,減產(chan) 0.9%;小麥產(chan) 量13659萬(wan) 噸,減產(chan) 0.8%;玉米產(chan) 量28884萬(wan) 噸,增產(chan) 4.2%。大豆產(chan) 量2084萬(wan) 噸,增產(chan) 2.8%。

全年棉花產(chan) 量562萬(wan) 噸,比上年減產(chan) 6.1%。油料產(chan) 量3864萬(wan) 噸,增產(chan) 5.7%。糖料產(chan) 量11504萬(wan) 噸,增產(chan) 2.4%。茶葉產(chan) 量355萬(wan) 噸,增產(chan) 6.1%。

全年豬牛羊禽肉產(chan) 量9641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4.5%。其中,豬肉產(chan) 量5794萬(wan) 噸,增長4.6%;牛肉產(chan) 量753萬(wan) 噸,增長4.8%;羊肉產(chan) 量531萬(wan) 噸,增長1.3%;禽肉產(chan) 量2563萬(wan) 噸,增長4.9%。禽蛋產(chan) 量3563萬(wan) 噸,增長3.1%。牛奶產(chan) 量4197萬(wan) 噸,增長6.7%。年末生豬存欄43422萬(wan) 頭,比上年末下降4.1%;全年生豬出欄72662萬(wan) 頭,比上年增長3.8%。

全年水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7100萬(wan) 噸,比上年增長3.4%。其中,養(yang) 殖產(chan) 量5812萬(wan) 噸,增長4.4%;捕撈產(chan) 量1288萬(wan) 噸,下降1.0%。

全年木材產(chan) 量11944萬(wan)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0%。

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麵積574萬(wan) 公頃,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麵積164萬(wan) 公頃。

三、工業(ye) 和建築業(ye)

全年全部工業(ye) 增加值399103億(yi) 元,比上年增長4.2%。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4.6%。在規模以上工業(ye) 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ye) 增加值增長5.0%;股份製企業(ye) 增長5.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ye) 增長1.4%;私營企業(ye) 增長3.1%。分門類看,采礦業(ye) 增長2.3%,製造業(ye) 增長5.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4.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中,農(nong) 副食品加工業(ye) 增加值比上年增長0.2%,紡織業(ye) 下降0.6%,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ye) 增長9.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ye) 下降0.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ye) 增長7.1%,通用設備製造業(ye) 增長2.0%,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增長3.6%,汽車製造業(ye) 增長13.0%,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增長12.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增長3.4%,電力、熱力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增長4.3%。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利潤76858億(yi) 元,比上年下降2.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ye) 利潤22623億(yi) 元,比上年下降3.4%;股份製企業(ye) 56773億(yi) 元,下降1.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ye) 17975億(yi) 元,下降6.7%;私營企業(ye) 23438億(yi) 元,增長2.0%。分門類看,采礦業(ye) 利潤12392億(yi) 元,比上年下降19.7%;製造業(ye) 57644億(yi) 元,下降2.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chan) 和供應業(ye) 6822億(yi) 元,增長54.7%。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每百元營業(ye) 收入中的成本為(wei) 84.76元,比上年增加0.04元;營業(ye) 收入利潤率為(wei) 5.76%,下降0.20個(ge) 百分點。年末規模以上工業(ye) 企業(ye) 資產(chan) 負債(zhai) 率為(wei) 57.1%,比上年末下降0.1個(ge) 百分點。全年規模以上工業(ye) 產(chan) 能利用率[24]為(wei) 75.1%。

初步核算,全年一次能源生產(chan) 總量48.3億(yi) 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4.2%。

年末全國發電裝機容量291965萬(wan) 千瓦,比上年末增長13.9%。其中[26],火電裝機容量139032萬(wan) 千瓦,增長4.1%;水電裝機容量42154萬(wan) 千瓦,增長1.8%;核電裝機容量5691萬(wan) 千瓦,增長2.4%;並網風電裝機容量44134萬(wan) 千瓦,增長20.7%;並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60949萬(wan) 千瓦,增長55.2%。

全年建築業(ye) 增加值85691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1%。全國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zhuan) 業(ye) 承包建築業(ye) 企業(ye) 利潤832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7]0.2%,其中國有控股企業(ye) 4019億(yi) 元,增長4.3%。

四、服務業(ye)

全年批發和零售業(ye) 增加值12307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2%;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增加值57820億(yi) 元,增長8.0%;住宿和餐飲業(ye) 增加值21024億(yi) 元,增長14.5%;金融業(ye) 增加值100677億(yi) 元,增長6.8%;房地產(chan) 業(ye) 增加值73723億(yi) 元,下降1.3%;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增加值55194億(yi) 元,增長11.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增加值44347億(yi) 元,增長9.3%。規模以上服務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比上年增長8.3%,利潤總額增長26.8%。

全年貨物運輸總量[28]557億(yi) 噸,比上年增長8.1%。貨物運輸周轉量247713億(yi) 噸公裏,增長6.3%。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70億(yi) 噸,比上年增長8.2%,其中外貿貨物吞吐量50億(yi) 噸,增長9.5%。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1034萬(wan) 標準箱,增長4.9%。

全年旅客運輸總量93億(yi) 人次,比上年增長66.5%。旅客運輸周轉量28610億(yi) 人公裏,增長121.4%。

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33618萬(wan) 輛(包括三輪汽車和低速貨車706萬(wan) 輛),比上年末增加1714萬(wan) 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9427萬(wan) 輛,增加1553萬(wan) 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8668萬(wan) 輛,增加928萬(wan) 輛,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7541萬(wan) 輛,增加856萬(wan) 輛。

全年完成郵政行業(ye) 寄遞業(ye) 務總量[29]1625億(yi) 件,比上年增長16.8%。郵政業(ye) 完成郵政函件業(ye) 務9.7億(yi) 件,包裹業(ye) 務0.2億(yi) 件,快遞業(ye) 務量1320.7億(yi) 件,快遞業(ye) 務收入12074億(yi) 元。全年完成電信業(ye) 務總量[30]1832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6.8%。年末移動電話基站數[31]1162萬(wan) 個(ge) ,其中4G基站629萬(wan) 個(ge) ,5G基站338萬(wan) 個(ge) 。全國電話用戶總數189992萬(wan) 戶,其中移動電話用戶172660萬(wan) 戶。移動電話普及率為(wei) 122.5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32]63631萬(wan) 戶,比上年末增加4666萬(wan) 戶,其中100M速率及以上的寬帶接入用戶[33]60136萬(wan) 戶,增加4756萬(wan) 戶。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34]23.32億(yi) 戶,增加4.88億(yi) 戶。互聯網上網人數10.92億(yi) 人,其中手機上網人數10.91億(yi) 人。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77.5%,其中農(nong) 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66.5%。全年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3015億(yi) GB,比上年增長15.2%。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35]完成軟件業(ye) 務收入12325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3.4%。

五、國內(nei) 貿易

全年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yi) 元,比上年增長7.2%。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7490億(yi) 元,增長7.1%;鄉(xiang) 村消費品零售額64005億(yi) 元,增長8.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額418605億(yi) 元,增長5.8%;餐飲收入52890億(yi) 元,增長20.4%。服務零售額[36]比上年增長20.0%。

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5.2%,飲料類增長3.2%,煙酒類增長10.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2.9%,化妝品類增長5.1%,金銀珠寶類增長13.3%,日用品類增長2.7%,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0.5%,中西藥品類增長5.1%,文化辦公用品類下降6.1%,家具類增長2.8%,通訊器材類增長7.0%,石油及製品類增長6.6%,汽車類增長5.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下降7.8%。

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30174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8.4%,占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wei) 27.6%。

六、固定資產(chan) 投資

全年全社會(hui) 固定資產(chan) 投資50970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37]2.8%。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503036億(yi) 元,增長3.0%。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中,分區域看[38],東(dong) 部地區投資增長4.4%,中部地區投資增長0.3%,西部地區投資增長0.1%,東(dong) 北地區投資下降1.8%。

在固定資產(chan) 投資(不含農(nong) 戶)中,第一產(chan) 業(ye) 投資10085億(yi) 元,比上年下降0.1%;第二產(chan) 業(ye) 投資162136億(yi) 元,增長9.0%;第三產(chan) 業(ye) 投資330815億(yi) 元,增長0.4%。基礎設施投資[39]增長5.9%。社會(hui) 領域投資[40]增長0.5%。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41]253544億(yi) 元,下降0.4%;其中製造業(ye) 民間投資增長9.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14.2%。

全年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110913億(yi) 元,比上年下降[43]9.6%。其中住宅投資83820億(yi) 元,下降9.3%;辦公樓投資4531億(yi) 元,下降9.4%;商業(ye) 營業(ye) 用房投資8055億(yi) 元,下降16.9%。全年新建商品房銷售麵積[44]111735萬(wan) 平方米。二手房交易網簽麵積[45]70882萬(wan) 平方米。年末新建商品房待售麵積67295萬(wan) 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麵積33119萬(wan) 平方米。

全年全國各類棚戶區改造開工159萬(wan) 套,基本建成193萬(wan) 套;保障性租賃住房開工建設和籌集213萬(wan) 套(間)。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7萬(wan) 個(ge) ,涉及居民897萬(wan) 戶。

七、對外經濟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1756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出口237726億(yi) 元,增長0.6%;進口179842億(yi) 元,下降0.3%。貨物進出口順差57883億(yi) 元,比上年增加1938億(yi) 元。對共建“一帶一路”[46]國家進出口額194719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8%。其中,出口107314億(yi) 元,增長6.9%;進口87405億(yi) 元,下降1.9%。對《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47]進出口額125967億(yi) 元,比上年下降1.6%。民營企業(ye) 進出口額223601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3%,占進出口總額比重為(wei) 53.5%。

全年服務進出口總額6575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0%。其中,出口26857億(yi) 元,下降5.8%;進口38898億(yi) 元,增長24.4%。服務進出口逆差12041億(yi) 元。

全年外商直接投資新設立企業(ye) 53766家,比上年增長39.7%。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額11339億(yi) 元,下降8.0%,折1633億(yi) 美元,下降13.7%。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對華直接投資(含通過部分自由港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ye) 13649家,增長82.7%;對華直接投資額1221億(yi) 元,下降11.4%,折176億(yi) 美元,下降16.7%。高技術產(chan) 業(ye) 實際使用外資額4233億(yi) 元,下降4.9%,折610億(yi) 美元,下降10.8%。

全年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9170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6.7%,折1301億(yi) 美元,增長11.4%。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2241億(yi) 元,增長28.4%,折318億(yi) 美元,增長22.6%。

全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e) 額11339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8%,折1609億(yi) 美元,增長3.8%。其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完成營業(ye) 額1321億(yi) 美元,增長4.8%,占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ye) 額比重為(wei) 82.1%。對外勞務合作派出各類勞務人員35萬(wan) 人。

八、財政金融

全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1678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稅收收入181129億(yi) 元,增長8.7%。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74574億(yi) 元,比上年增長5.4%。全年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超2.2萬(wan) 億(yi) 元。

年末廣義(yi) 貨幣供應量(M2)餘(yu) 額292.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末增長9.7%;狹義(yi) 貨幣供應量(M1)餘(yu) 額68.1萬(wan) 億(yi) 元,增長1.3%;流通中貨幣(M0)餘(yu) 額11.3萬(wan) 億(yi) 元,增長8.3%。

全年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48]35.6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多3.4萬(wan) 億(yi) 元。年末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49]378.1萬(wan) 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末增長9.5%,其中對實體(ti) 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餘(yu) 額235.5萬(wan) 億(yi) 元,增長10.4%。年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yu) 額289.9萬(wan) 億(yi) 元,比年初增加25.4萬(wan) 億(yi) 元,其中人民幣各項存款餘(yu) 額284.3萬(wan) 億(yi) 元,增加25.7萬(wan) 億(yi) 元。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餘(yu) 額242.2萬(wan) 億(yi) 元,增加22.2萬(wan) 億(yi) 元,其中人民幣各項貸款餘(yu) 額237.6萬(wan) 億(yi) 元,增加22.7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普惠小微貸款[50]餘(yu) 額29.4萬(wan) 億(yi) 元,增加5.6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製造業(ye) 中長期貸款餘(yu) 額12.2萬(wan) 億(yi) 元,增加3.1萬(wan) 億(yi) 元。

年末主要農(nong) 村金融機構(農(nong) 村信用社、農(nong) 村合作銀行、農(nong) 村商業(ye) 銀行)人民幣貸款餘(yu) 額293584億(yi) 元,比年初增加26363億(yi) 元。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消費貸款餘(yu) 額579438億(yi) 元,增加10992億(yi) 元。其中,住戶短期消費貸款餘(yu) 額103541億(yi) 元,增加5078億(yi) 元;住戶中長期消費貸款餘(yu) 額475897億(yi) 元,增加5914億(yi) 元。

全年滬深交易所A股累計籌資[51]10734億(yi) 元,比上年減少4375億(yi) 元。滬深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上市A股236隻,籌資3418億(yi) 元,比上年減少2286億(yi) 元,其中科創板股票67隻,籌資1439億(yi) 元;滬深交易所A股再融資(包括公開增發、定向增發、配股、優(you) 先股、可轉債(zhai) 轉股)7316億(yi) 元,減少2089億(yi) 元。北京證券交易所公開發行股票77隻,籌資[52]146億(yi) 元。全年各類主體(ti) 通過滬深北交易所發行債(zhai) 券(包括公司債(zhai) 券、資產(chan) 支持證券、國債(zhai) 、地方政府債(zhai) 券和政策性銀行債(zhai) 券)籌資130677億(yi) 元,其中滬深交易所共發行上市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chan) 投資信托基金(REITs)40隻,募集資金914億(yi) 元。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53]掛牌公司6241家,全年掛牌公司累計股票籌資180億(yi) 元。

全年發行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54]13.8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加0.1萬(wan) 億(yi) 元。

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5]51247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1%。其中,壽險業(ye) 務原保險保費收入27646億(yi) 元,健康險和意外傷(shang) 害險業(ye) 務原保險保費收入9993億(yi) 元,財產(chan) 險業(ye) 務原保險保費收入13607億(yi) 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8883億(yi) 元。其中,壽險業(ye) 務給付5505億(yi) 元,健康險和意外傷(shang) 害險業(ye) 務賠款及給付4207億(yi) 元,財產(chan) 險業(ye) 務賠款9171億(yi) 元。

九、居民收入消費和社會(hui) 保障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增長6.3%,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6.1%。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6]33036元,增長5.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增長5.1%,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47122元,增長4.4%。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增長7.7%,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7.6%。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748元,增長5.7%。城鄉(xiang)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wei) 2.39,比上年縮小0.06。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57],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間偏下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2元,中間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32195元,中間偏上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50220元,高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5055元。全國農(nong) 民工人均月收入4780元,比上年增長3.6%。脫貧縣[58]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96元,比上年增長8.5%,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8.4%。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比上年增長9.2%,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9.0%。其中,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59]12114元,比上年增長14.4%,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為(wei) 45.2%。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2994元,增長8.6%,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8.3%;農(nong) 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175元,增長9.3%,扣除價(jia) 格因素,實際增長9.2%。全國居民恩格爾係數為(wei) 29.8%,其中城鎮為(wei) 28.8%,農(nong) 村為(wei) 32.4%。

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yang) 老保險人數52121萬(wan) 人,比上年末增加1766萬(wan) 人。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養(yang) 老保險人數54522萬(wan) 人,減少430萬(wan) 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60]133387萬(wan) 人,其中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7094萬(wan) 人,參加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96293萬(wan) 人。參加失業(ye) 保險人數24373萬(wan) 人,增加566萬(wan) 人。領取失業(ye) 保險金人數352萬(wan) 人。參加工傷(shang) 保險人數30170萬(wan) 人,增加1054萬(wan) 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4907萬(wan) 人。年末全國共有664萬(wan) 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3399萬(wan) 人享受農(nong) 村最低生活保障,435萬(wan) 人享受農(nong) 村特困人員[61]救助供養(yang) ,全年臨(lin) 時救助[62]742萬(wan) 人次。全年領取國家定期撫恤金、定期生活補助金的退役軍(jun) 人和其他優(you) 撫對象834萬(wan) 人。

年末全國共有各類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務機構4.4萬(wan) 個(ge) ,其中養(yang) 老機構4.1萬(wan) 個(ge) ,兒(er) 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971個(ge) 。民政服務床位[63]846.3萬(wan) 張,其中養(yang) 老服務床位820.1萬(wan) 張,兒(er) 童福利和救助保護機構床位9.8萬(wan) 張。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全年研究與(yu) 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33278億(yi) 元,比上年增長8.1%,與(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之比為(wei) 2.6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2212億(yi) 元,比上年增長9.3%,占R&D經費支出比重為(wei) 6.6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共資助5.25萬(wan) 個(ge) 項目。截至年末,納入新序列管理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07個(ge) ,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1798家。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36隻子基金,資金總規模624億(yi) 元。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64]1606家,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65]2376家。全年授予發明專(zhuan) 利權92.1萬(wan) 件,比上年增長15.3%。PCT專(zhuan) 利申請受理量[66]7.4萬(wan) 件。截至年末,有效發明專(zhuan) 利499.1萬(wan) 件,比上年末增長18.5%。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67]11.8件。全年商標注冊(ce) 438.3萬(wan) 件,比上年下降29.0%。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95萬(wan) 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6147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28.6%。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68]的比例達到14.14%。

全年成功完成66次宇航發射。天舟六號、神舟十六號、神舟十七號任務相繼實施,中國空間站進入應用與(yu) 發展階段。全球首枚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三號成功構建。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ti) 運行403秒。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投入商業(ye) 運行。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並網發電。C919大型客機正式投入商業(ye) 運營。首艘國產(chan) 大型郵輪完成試航。奮鬥者號載人潛水器完成極限深潛。

年末全國共有國家質檢中心877家。全國現有產(chan) 品質量、體(ti) 係和服務認證機構1242個(ge) ,累計完成對102萬(wan) 家企業(ye) 的認證。全年製定、修訂國家標準2902項,其中新製定1708項。全年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69]為(wei) 93.65%。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30.2萬(wan) 人,在學研究生388.3萬(wan) 人,畢業(ye) 生101.5萬(wan) 人。普通、職業(ye) 本專(zhuan) 科[70]招生1042.2萬(wan) 人,在校生3775.0萬(wan) 人,畢業(ye) 生1047.0萬(wan) 人。中等職業(ye) 教育[71]招生616.5萬(wan) 人,在校生1737.9萬(wan) 人,畢業(ye) 生537.1萬(wan) 人。普通高中招生967.8萬(wan) 人,在校生2803.6萬(wan) 人,畢業(ye) 生860.4萬(wan) 人。初中招生1754.6萬(wan) 人,在校生5243.7萬(wan) 人,畢業(ye) 生1623.6萬(wan) 人。普通小學招生1877.9萬(wan) 人,在校生10836.0萬(wan) 人,畢業(ye) 生1763.5萬(wan) 人。特殊教育招生15.5萬(wan) 人,在校生91.2萬(wan) 人,畢業(ye) 生17.3萬(wan) 人。學前教育在園幼兒(er) 4093.0萬(wan) 人。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為(wei) 95.7%,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wei) 91.8%。

十一、文化旅遊、衛生健康和體(ti) 育

年末全國文化和旅遊部門所屬藝術表演團體(ti) 1893個(ge) 。全國共有公共圖書(shu) 館3309個(ge) ,總流通[72]112668萬(wan) 人次;文化館3508個(ge) 。有線電視實際用戶2.02億(yi) 戶,其中有線數字電視實際用戶1.93億(yi) 戶。年末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wei) 99.7%,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wei) 99.8%。全年生產(chan) 電視劇156部4632集,電視動畫片93811分鍾。生產(chan) 故事影片792部,科教、紀錄、動畫和特種影片[73]179部。出版各類報紙258億(yi) 份,各類期刊18億(yi) 冊(ce) ,圖書(shu) 119億(yi) 冊(ce) (張),人均圖書(shu) 擁有量[74]8.40冊(ce) (張)。年末全國共有檔案館4154個(ge) ,已開放各類檔案23827萬(wan) 卷(件)。全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企業(ye) 營業(ye) 收入129515億(yi) 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8.2%。

全年國內(nei) 出遊48.9億(yi) 人次,比上年增長93.3%。其中,城鎮居民國內(nei) 出遊37.6億(yi) 人次,增長94.9%;農(nong) 村居民國內(nei) 出遊11.3億(yi) 人次,增長88.5%。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49133億(yi) 元,增長140.3%。其中,城鎮居民出遊花費41781億(yi) 元,增長147.5%;農(nong) 村居民出遊花費7353億(yi) 元,增長106.4%。入境遊客8203萬(wan) 人次,其中外國人1378萬(wan) 人次,香港、澳門和台灣同胞6824萬(wan) 人次。入境遊客總花費530億(yi) 美元。國內(nei) 居民出境10096萬(wan) 人次,其中因私出境9684萬(wan) 人次,赴港澳台出境7704萬(wan) 人次。

年末全國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07.1萬(wan) 個(ge) ,其中醫院3.9萬(wan) 個(ge) ,在醫院中有公立醫院1.2萬(wan) 個(ge) ,民營醫院2.7萬(wan) 個(ge)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101.6萬(wan) 個(ge) ,其中鄉(xiang) 鎮衛生院3.4萬(wan) 個(ge)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7萬(wan) 個(ge) ,門診部(所)36.2萬(wan) 個(ge) ,村衛生室58.3萬(wan) 個(ge) ;專(zhuan) 業(ye) 公共衛生機構1.2萬(wan) 個(ge) ,其中疾病預防控製中心3426個(ge) ,衛生監督所(中心)2791個(ge) 。衛生技術人員1247萬(wan) 人,其中執業(ye) 醫師和執業(ye) 助理醫師478萬(wan) 人,注冊(ce) 護士563萬(wan) 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020萬(wan) 張,其中醫院800萬(wan) 張,鄉(xiang) 鎮衛生院151萬(wan) 張。全年總診療人次[75]95.6億(yi) 人次,出院人次[76]3.0億(yi) 人次。

年末全國共有體(ti) 育場地[77]459.3萬(wan) 個(ge) ,體(ti) 育場地麵積[78]40.7億(yi) 平方米,人均體(ti) 育場地麵積2.89平方米。全年我國運動員在32個(ge) 項目中獲得165個(ge) 世界冠軍(jun) ,共創20項世界紀錄。在杭州第19屆亞(ya) 運會(hui) 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201枚金牌,獎牌總數383枚,第11次蟬聯亞(ya) 運會(hui) 金牌榜首位。我國殘疾人運動員在45項國際賽事中獲得231個(ge) 世界冠軍(jun) 。在杭州第4屆亞(ya) 殘運會(hui) 上,我國運動員共獲得214枚金牌,獎牌總數521枚,第4次蟬聯亞(ya) 殘運會(hui) 金牌榜和獎牌榜首位。

十二、資源、環境和應急管理

全年全國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79]74.9萬(wan) 公頃,比上年下降2.1%。其中,工礦倉(cang) 儲(chu) 用地17.5萬(wan) 公頃,下降11.9%;房地產(chan) 用地[80]8.4萬(wan) 公頃,下降23.3%;基礎設施用地49.0萬(wan) 公頃,增長7.2%。

全年水資源總量24780億(yi) 立方米。總用水量5907億(yi) 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5%。其中,生活用水增長0.5%,工業(ye) 用水增長0.2%,農(nong) 業(ye) 用水下降2.9%,人工生態環境補水增長3.9%。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81]50立方米,下降6.4%。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26立方米,下降3.9%。人均用水量419立方米,下降1.4%。

全年完成造林麵積400萬(wan) 公頃,其中人工造林麵積133萬(wan) 公頃,占全部造林麵積的33.4%。種草改良麵積[82]438萬(wan) 公頃。截至年末,共有國家公園5個(ge) 。全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6.3萬(wan) 平方公裏。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費總量57.2億(yi) 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7%。煤炭消費量增長5.6%,原油消費量增長9.1%,天然氣消費量增長7.2%,電力消費量增長6.7%。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wei) 55.3%,比上年下降0.7個(ge) 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wei) 26.4%,上升0.4個(ge) 百分點。重點耗能工業(ye) 企業(ye) 單位電石綜合能耗下降0.8%,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上升0.9%,噸鋼綜合能耗上升1.6%,單位電解鋁綜合能耗下降0.1%,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2%。初步測算,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費量後,全國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83]比上年下降0.5%。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84]成交量2.12億(yi) 噸,成交額144.4億(yi) 元。

全年近岸海域海水水質[85]達到國家一、二類海水水質標準的麵積占85.0%,三類海水占4.5%,四類、劣四類海水占10.5%。

在監測的339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中,細顆粒物(PM2.5)年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3.4%。

在開展城市區域聲環境晝間監測的326個(ge) 城市中,全年聲環境質量好的城市占5.8%,較好的占69.3%,一般的占23.9%,較差的占0.9%,無差的城市。

全年平均氣溫為(wei) 10.71℃,比上年上升0.21℃。共有6個(ge) 台風登陸。

全年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1054萬(wan) 公頃,其中絕收98萬(wan) 公頃。因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51億(yi) 元,因幹旱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6億(yi) 元,因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9億(yi) 元,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5億(yi) 元。共發生5.0級以上地震11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53億(yi) 元。共發生森林火災328起,受害森林麵積約0.4萬(wan) 公頃。

全年各類生產(chan) 安全事故共死亡21242人,比上年下降[86]4.7%。工礦商貿企業(ye) 就業(ye) 人員10萬(wan) 人生產(chan) 安全事故死亡人數1.244人,比上年上升4.2%;煤礦百萬(wan) 噸死亡人數0.094人,上升23.7%。道路交通事故萬(wan) 車死亡人數1.38人,下降5.5%。

注釋:

[1]本公報中數據均為(wei) 初步統計數。各項統計數據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yu) 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2]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三次產(chan) 業(ye) 及相關(guan) 行業(ye) 增加值、地區生產(chan) 總值、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和國民總收入絕對數按現價(jia) 計算,增長速度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

[3]國民總收入,原稱國民生產(chan) 總值,是指一個(ge) 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nei) 所獲得的初次分配收入總額,等於(yu)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初次分配收入淨額。

[4]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為(wei) 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與(yu) 全部就業(ye) 人員的比率。

[5]全國人口是指我國大陸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jun) 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

[6]2023年年末,0-14歲(含不滿15周歲)人口為(wei) 23063萬(wan) 人,15-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為(wei) 88207萬(wan) 人。

[7]城鎮新增就業(ye) 人數是指報告期內(nei) 城鎮累計新就業(ye) 人員數與(yu) 自然減員人數之差。

[8]年度農(nong) 民工數量包括年內(nei) 在本鄉(xiang) 鎮以外從(cong) 業(ye) 6個(ge) 月及以上的外出農(nong) 民工和在本鄉(xiang) 鎮內(nei) 從(cong) 事非農(nong) 產(chan) 業(ye) 6個(ge) 月及以上的本地農(nong) 民工。

[9]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價(jia) 格是指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者第一手出售其產(chan) 品時的價(jia) 格。

[10]居住類價(jia) 格包括租賃房房租、住房保養(yang) 維修及管理、水電燃料、自有住房服務價(jia) 格。

[11]由於(yu) 統計調查製度規定的調查範圍變動、統計執法、剔除重複數據等因素,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ye) 相關(guan) 指標增速及變化按可比口徑計算。

[12]裝備製造業(ye) 包括金屬製品業(ye) ,通用設備製造業(ye) ,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汽車製造業(ye)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ye) ,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ye)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

[13]高技術製造業(ye) 包括醫藥製造業(ye) ,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業(ye) ,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ye) ,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ye) ,醫療儀(yi) 器設備及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信息化學品製造業(ye) 。

[14]規模以上服務業(ye) 統計範圍包括:年營業(ye) 收入2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交通運輸、倉(cang) 儲(chu) 和郵政業(ye) ,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ye) ,衛生行業(ye) 法人單位;年營業(ye) 收入1000萬(wan) 元及以上的房地產(chan) 業(ye) (不含房地產(chan) 開發經營),租賃和商務服務業(ye)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ye) ,教育行業(ye) 法人單位;以及年營業(ye) 收入500萬(wan) 元及以上的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ye) ,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社會(hui) 工作行業(ye) 法人單位。2023年規模以上服務業(ye) 企業(ye) 財務指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15]戰略性新興(xing) 服務業(ye) 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chan) 業(ye) 、高端裝備製造產(chan) 業(ye) 、新材料產(chan) 業(ye) 、生物產(chan) 業(ye) 、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新能源產(chan) 業(ye) 、節能環保產(chan) 業(ye) 和數字創意產(chan) 業(ye) 等八大產(chan) 業(ye) 中的服務業(ye) 相關(guan) 行業(ye) ,以及新技術與(yu) 創新創業(ye) 等相關(guan) 服務業(ye) 。

[16]高技術產(chan) 業(ye) 投資包括醫藥製造、航空航天器及設備製造等六大類高技術製造業(ye) 投資和信息服務、電子商務服務等九大類高技術服務業(ye) 投資。

[17]製造業(ye) 技術改造投資是指製造業(ye) 企業(ye) 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對現有設施、工藝條件及生產(chan) 服務等進行改造提升所完成的投資。

[18]電子商務交易額是指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台(包括企業(ye) 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實現的商品和服務交易額,包括對單位和對個(ge) 人交易額,2023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19]網上零售額是指通過公共網絡交易平台(主要從(cong) 事實物商品交易的網上平台,包括自建網站和第三方平台)實現的商品和服務零售額,2023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20]東(dong) 部地區是指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蘇、浙江、福建、山東(dong) 、廣東(dong) 和海南10省(市);中部地區是指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6省;西部地區是指內(nei) 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yun) 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和新疆12省(區、市);東(dong) 北地區是指遼寧、吉林和黑龍江3省。

[21]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22]見注釋[11]。

[23]鋼材產(chan) 量數據中含企業(ye) 之間重複加工鋼材。

[24]產(chan) 能利用率是指實際產(chan) 出與(yu) 生產(chan) 能力(均以價(jia) 值量計量)的比率。企業(ye) 的實際產(chan) 出是指企業(ye) 報告期內(nei) 的工業(ye) 總產(chan) 值;企業(ye) 的生產(chan) 能力是指報告期內(nei) ,在勞動力、原材料、燃料、運輸等保證供給的情況下,生產(chan) 設備(機械)保持正常運行,企業(ye) 可實現並能長期維持的產(chan) 品產(chan) 出。

[25]火電包括燃煤發電量,燃油發電量,燃氣發電量,餘(yu) 熱、餘(yu) 壓、餘(yu) 氣發電量,垃圾焚燒發電量,生物質發電量。

[26]少量發電裝機容量(如地熱等)公報中未列出。

[27]建築業(ye) 企業(ye) 利潤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yu) 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數據之間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主要原因是:①加強數據質量審核,剔除主營業(ye) 務不屬於(yu) 建築業(ye) 的相關(guan) 數據。②加強統計執法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數據按照相關(guan) 規定進行了改正。

[28]貨物運輸總量及周轉量包括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完成量,2023年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29]郵政行業(ye) 寄遞業(ye) 務總量是指企業(ye) 從(cong) 事各類郵政普遍服務業(ye) 務、快遞業(ye) 務的總數量。

[30]電信業(ye) 務總量按上年價(jia) 格計算。

[31]移動電話基站數是指報告期末為(wei) 小區服務的無線收發信設備,處理基站與(yu) 移動台之間的無線通信,在移動交換機與(yu) 移動台之間起中繼作用,監視無線傳(chuan) 輸質量的全套設備數。

[32]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是指報告期末在電信企業(ye) 登記注冊(ce) ,通過xDSL、FTTx+LAN、FTTH/O以及其他寬帶接入方式和普通專(zhuan) 線接入公眾(zhong) 互聯網的用戶。

[33]100M速率及以上的寬帶接入用戶是指報告期末下行速率大於(yu) 或等於(yu) 100Mbit/s的寬帶接入用戶。

[34]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是指報告期末接入移動通信網絡並開通物聯網業(ye) 務的用戶。物聯網終端即連接傳(chuan) 感網絡層和傳(chuan) 輸網絡層,實現遠程采集數據及向網絡層發送數據的物聯網設備。

[35]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包括軟件開發、集成電路設計、信息係統集成和物聯網技術服務、運行維護服務、信息處理和存儲(chu) 支持服務、信息技術谘詢服務、數字內(nei) 容服務和其他信息技術服務等行業(ye) 。2023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完成軟件業(ye) 務收入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

[36]服務零售額是指企業(ye) (產(chan) 業(ye) 活動單位、個(ge) 體(ti) 戶)以交易形式直接提供給個(ge) 人和其他單位非生產(chan) 、非經營用的服務價(jia) 值總和,旨在反映服務提供方以貨幣形式銷售的屬於(yu) 消費的服務價(jia) 值,包括交通、住宿、餐飲、教育、衛生、體(ti) 育、娛樂(le) 等領域服務活動的零售額。

[37]固定資產(chan) 投資相關(guan) 指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yu) 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數據之間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主要原因是:①改進和完善數據質量審核評估方法,剔除不應納入報告期完成投資的前期土地費用以及跨地區、跨行業(ye) 重複統計數據。②加強在建投資項目審核,剔除流動資產(chan) 、消耗性生物資產(chan) 等不符合固定資產(chan) 投資統計範圍的項目。③加強統計執法檢查,對發現的問題數據按照相關(guan) 規定進行了改正。

[38]見注釋[20]。

[39]基礎設施投資包括鐵路運輸業(ye) 、道路運輸業(ye) 、水上運輸業(ye) 、航空運輸業(ye) 、管道運輸業(ye) 、多式聯運和運輸代理業(ye) 、裝卸搬運業(ye) 、郵政業(ye) 、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chuan) 輸服務業(ye) 、互聯網和相關(guan) 服務業(ye) 、水利管理業(ye) 、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ye) 、公共設施管理業(ye) 投資。

[40]社會(hui) 領域投資包括教育,衛生和社會(hui) 工作,文化、體(ti) 育和娛樂(le) 業(ye) 投資。

[41]民間固定資產(chan) 投資是指具有集體(ti) 、私營、個(ge) 人性質的內(nei) 資企事業(ye) 單位以及由其控股(包括絕對控股和相對控股)的企業(ye) 單位建造或購置固定資產(chan) 的投資。

[42]房地產(chan) 業(ye) 投資除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外,還包括建設單位自建房屋以及物業(ye) 管理、中介服務和其他房地產(chan) 投資。

[43]房地產(chan) 開發投資和新建商品房銷售等指標增速按可比口徑計算。報告期數據與(yu) 上年已公布的同期數據之間存在不可比因素,不能直接相比計算增速。主要原因是:①加強在建房地產(chan) 開發項目審核,剔除單純一級土地開發等非房地產(chan) 開發項目。②加強商品房銷售數據審核,剔除退房和具有抵押性質等非商品房銷售數據。③加強統計執法,對發現的問題數據按照相關(guan) 規定進行了改正。

[44]新建商品房銷售麵積是指報告期內(nei) 房地產(chan) 開發企業(ye) 出售的新建商品房屋的合同總麵積。

[45]二手房交易網簽麵積是指報告期內(nei) 城鎮二手房網簽交易合同總麵積。

[46]“一帶一路”是指“絲(si) 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

[47]《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其他成員國包括印度尼西亞(ya) 、馬來西亞(ya) 、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文萊、柬埔寨、老撾、緬甸、越南、日本、韓國、澳大利亞(ya) 、新西蘭(lan) 。

[48]社會(hui) 融資規模增量是指一定時期內(nei) 實體(ti) 經濟從(cong) 金融體(ti) 係獲得的資金總額。

[49]社會(hui) 融資規模存量是指一定時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實體(ti) 經濟從(cong) 金融體(ti) 係獲得的資金餘(yu) 額。

[50]普惠小微貸款包括單戶授信小於(yu) 1000萬(wan) 元的小微型企業(ye) 貸款、個(ge) 體(ti) 工商戶經營性貸款、小微企業(ye) 主經營性貸款。

[51]滬深交易所股票籌資額按上市日統計,籌資額包括了可轉債(zhai) 實際轉股金額,2022年、2023年可轉債(zhai) 實際轉股金額分別為(wei) 934億(yi) 元、832億(yi) 元。

[52]北京證券交易所股票籌資額按上市日統計。

[53]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是2012年經國務院批準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全年全國中小企業(ye) 股份轉讓係統掛牌公司累計籌資不含優(you) 先股,股票籌資按新增股份掛牌日統計。

[54]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包括非金融企業(ye) 債(zhai) 務融資工具、企業(ye) 債(zhai) 券以及公司債(zhai) 、可轉債(zhai) 等。

[55]原保險保費收入是指保險企業(ye) 確認的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

[56]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cong) 低到高(或從(cong) 高到低)順序排列,處於(yu) 最中間位置調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57]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收入水平從(cong) 低到高順序排列,平均分為(wei) 五個(ge) 等份,處於(yu) 最低20%的收入家庭為(wei) 低收入組,依此類推依次為(wei) 中間偏下收入組、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收入組、高收入組。

[58]脫貧縣包括原832個(ge)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以及新疆阿克蘇地區7個(ge) 市縣。

[59]服務性消費支出是指住戶用於(yu) 各種生活服務的消費支出,包括餐飲服務、衣著鞋類加工服務、居住服務、家庭服務、交通通信服務、教育文化娛樂(le) 服務、醫療服務和其他服務。

[60]2023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剔除部分重複參保情況。

[61]農(nong) 村特困人員是指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yang) 、撫養(yang) 、扶養(yang) 義(yi) 務人或者其法定義(yi) 務人無履行義(yi) 務能力的農(nong) 村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

[62]臨(lin) 時救助是指國家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shang) 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hui) 救助製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yan) 重困難的家庭或個(ge) 人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

[63]民政服務床位除收養(yang) 性機構外,還包括救助類機構、社區類機構的床位。

[64]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是指符合《科技企業(ye) 孵化器管理辦法》規定的,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科技企業(ye) 和企業(ye) 家精神為(wei) 宗旨,提供物理空間、共享設施和專(zhuan) 業(ye) 化服務的科技創業(ye) 服務機構,且經過科學技術部批準確定的科技企業(ye) 孵化器。

[65]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是指符合《發展眾(zhong) 創空間工作指引》規定的新型創新創業(ye) 服務平台,且按照《國家眾(zhong) 創空間備案暫行規定》經科學技術部審核備案的眾(zhong) 創空間。

[66]PCT專(zhuan) 利申請受理量是指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作為(wei) PCT專(zhuan) 利申請受理局受理的PCT專(zhuan) 利申請數量。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即專(zhuan) 利合作條約,是專(zhuan) 利領域的一項國際合作條約。

[67]每萬(wan) 人口高價(jia) 值發明專(zhuan) 利擁有量是指每萬(wan) 人口本國居民擁有的經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授權的符合下列任一條件的有效發明專(zhuan) 利數量: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發明專(zhuan) 利;在海外有同族專(zhuan) 利權的發明專(zhuan) 利;維持年限超過10年的發明專(zhuan) 利;實現較高質押融資金額的發明專(zhuan) 利;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國專(zhuan) 利獎的發明專(zhuan) 利。

[68]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是指崇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思想,掌握基本科學方法,了解必要科技知識,並具有應用其分析判斷事物和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能力。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數據是麵向18-69歲公民開展抽樣調查獲得。

[69]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是指以產(chan) 品質量檢驗為(wei) 手段,按照規定的方法、程序和標準實施質量抽樣檢測,判定為(wei) 質量合格的樣品數占全部抽樣樣品數的百分比,統計調查樣本覆蓋製造業(ye) 的29個(ge) 行業(ye) 。

[70]普通、職業(ye) 本專(zhuan) 科包括普通本科、職業(ye) 本科、高職(專(zhuan) 科)。

[71]中等職業(ye) 教育包括普通中專(zhuan) 、成人中專(zhuan) 、職業(ye) 高中和技工學校。

[72]總流通人次是指本年度內(nei) 到圖書(shu) 館場館接受圖書(shu) 館服務的總人次,包括借閱書(shu) 刊、谘詢問題以及參加各類讀者活動等。

[73]特種影片是指采用與(yu) 常規影院放映在技術、設備、節目方麵不同的電影展示方式,如巨幕電影、立體(ti) 特效(4D)電影、動感電影、球幕電影等。

[74]人均圖書(shu) 擁有量是指在一年內(nei) 全國平均每人能擁有的當年出版圖書(shu) 冊(ce) 數。

[75]總診療人次是指所有診療工作的總人次數,包括門診、急診、出診、預約診療、單項健康檢查、健康谘詢指導(不含健康講座、核酸檢測)人次數。

[76]出院人次是指報告期內(nei) 所有住院後出院的人次數,包括醫囑離院、醫囑轉其他醫療機構、非醫囑離院、死亡及其他人次數,不含家庭病床撤床人次數。

[77]體(ti) 育場地調查對象不包括軍(jun) 隊、鐵路係統所屬體(ti) 育場地。

[78]體(ti) 育場地麵積是指體(ti) 育訓練、比賽、健身場地的有效麵積。

[79]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總量是指報告期內(nei) 市、縣人民政府根據年度土地供應計劃依法以出讓、劃撥、租賃等方式與(yu) 用地單位或個(ge) 人簽訂出讓合同或簽發劃撥決(jue) 定書(shu) 、完成交易的國有建設用地總量。

[80]房地產(chan) 用地是指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總和。

[81]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用水量、萬(wan) 元工業(ye) 增加值用水量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82]種草改良麵積是指通過人工種草、飛播種草、草原改良、圍欄封育等措施進行草原生態修複的麵積之和。

[83]萬(wan) 元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能耗按2020年價(jia) 格計算。

[84]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碳排放配額是指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規定時期內(nei) 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ti) 的排放額度。

[85]近岸海域海水水質采用麵積法進行評價(jia) 。

[86]2022年生產(chan) 安全事故統計數據進行了核實調整,2023年與(yu) 上年對比按照調整後數據計算。

資料來源:

本公報中城鎮新增就業(ye) 、養(yang) 老保險、失業(ye) 保險、工傷(shang) 保險、中等職業(ye) 教育中的技工學校數據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外匯儲(chu) 備、匯率數據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經營主體(ti) 、質量檢驗、國家標準製定修訂、製造業(ye) 產(chan) 品質量合格率數據來自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環境監測、碳排放權交易數據來自生態環境部;水產(chan) 品產(chan) 量、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nong) 田麵積、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麵積數據來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木材產(chan) 量、造林麵積、種草改良麵積、國家公園數據來自國家林業(ye) 和草原局;水資源總量、用水量、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麵積數據來自水利部;發電裝機容量、新增220千伏及以上交流變電設備容量、電力消費量數據來自中國電力企業(ye) 聯合會(hui) ;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集裝箱吞吐量、公路運輸、水路運輸、新改建高速公路裏程、港口萬(wan) 噸級及以上碼頭泊位新增通過能力數據來自交通運輸部;鐵路運輸、新建鐵路投產(chan) 裏程、增新建鐵路複線投產(chan) 裏程、電氣化鐵路投產(chan) 裏程數據來自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民航運輸、新增民用運輸機場數據來自中國民用航空局;管道運輸數據來自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民用汽車保有量、道路交通事故數據來自公安部;郵政業(ye) 務數據來自國家郵政局;通信業(ye) 、軟件業(ye) 務收入、新增光纜線路長度數據來自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互聯網上網人數、互聯網普及率數據來自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二手房交易網簽麵積、棚戶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數據來自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部;貨物進出口數據來自海關(guan) 總署;服務進出口、外商直接投資、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合作數據來自商務部;財政數據來自財政部;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數據來自國家稅務總局;貨幣金融、公司信用類債(zhai) 券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境內(nei) 交易場所籌資數據來自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hui) ;保險業(ye) 數據來自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數據來自國家醫療保障局;城鄉(xiang) 低保、農(nong) 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yang) 、臨(lin) 時救助、民政服務數據來自民政部;優(you) 撫對象數據來自退役軍(jun) 人事務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數據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國家級科技企業(ye) 孵化器、國家備案眾(zhong) 創空間、技術合同數據來自科學技術部;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企業(ye) 技術中心數據來自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專(zhuan) 利、商標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數據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協會(hui) ;宇航發射數據來自國家國防科技工業(ye) 局;教育數據來自教育部;藝術表演團體(ti) 、公共圖書(shu) 館、文化館、旅遊數據來自文化和旅遊部;電視、廣播數據來自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電影數據來自國家電影局;報紙、期刊、圖書(shu) 數據來自國家新聞出版署;檔案數據來自國家檔案局;居民出境數據來自國家移民管理局;醫療衛生數據來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hui) ;衛生監督數據來自國家疾病預防控製局;體(ti) 育數據來自國家體(ti) 育總局;殘疾人運動員數據來自中國殘疾人聯合會(hui) ;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數據來自自然資源部;平均氣溫、台風登陸數據來自中國氣象局;農(nong) 作物受災麵積、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幹旱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低溫冷凍和雪災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地震次數、地震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麵積、生產(chan) 安全事故數據來自應急管理部;其他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