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4 09:40:57 人民日報海外版

年末將至,國際社會(hui) 都在展望2022年經濟形勢。其中,中國尤為(wei) 引人關(guan) 注。12月22日,世界銀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繼2021年上半年強勁反彈之後,中國經濟全年實際增長率將達到8%,2022年增長將達5.1%。
分析人士認為(wei) ,盡管麵臨(lin) 需求收縮、供給衝(chong) 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中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麵優(you) 勢和條件沒有變。這些,是外界看好中國經濟的深層邏輯。
關(guan) 鍵指標“穩中有進”
看好2022年中國經濟表現的聲音不在少數。
美國穆迪公司指出,相較其他國家,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強勁以及對外商投資的政策支持等,使得中國對外資仍然具有吸引力。阿根廷《號角報》刊文稱,事實證明中國設定的經濟發展目標能如期實現,近期的係列舉(ju) 措更讓外界堅定了這一信心。比利時中歐數字協會(hui) 負責人克勞迪亞(ya) ·威爾諾迪說,雖然當前全球疫情波折反複,經濟複蘇挑戰重重,但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高質量發展特點更加鮮明,繼續成為(wei) 全球經濟增長的最大推動力。
外界為(wei) 何持續看好中國經濟?關(guan) 鍵經濟指標的表現發揮了作用。
看增速,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為(wei) 9.8%,明顯高於(yu) 世界主要經濟體(ti) ;看就業(ye) ,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ye) 1207萬(wan) 人,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看物價(jia) ,1—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同比上漲0.9%,處於(yu) 合理區間;看外資,1—11月全國吸收外資10422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9%;看外貿,1—10月份,全國進出口總額31.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2.2%,創曆史同期新高……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表示,2021年,盡管麵臨(lin) 國內(nei) 外風險挑戰增多的複雜局麵,但中國通過積極探索、及時應對,有效化解風險挑戰,實現了經濟社會(hui) 發展“穩中有進”。
“前段時間,我國煤炭等大宗商品受國內(nei) 外形勢影響出現價(jia) 格波動。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采取相關(guan) 舉(ju) 措後,煤炭庫存得以快速回補,能源及大宗商品供應得以改善。到了11月份,全國工業(ye) 生產(chan) 者出廠價(jia) 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回落。這充分證明中國經濟麵對擾動時具有強大的調節能力。”張立群說。
發展質量持續提升
外界的看好,與(yu) 中國經濟發展質量的日益提升密不可分。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12—2020年,中國工業(ye) 增加值從(cong) 20.9萬(wan) 億(yi) 元增長到31.3萬(wan) 億(yi) 元,網民數量從(cong) 5.64億(yi) 增加到9.89億(yi) ,互聯網普及率從(cong) 42.1%提高到70.4%。同時,中國作為(wei) 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全部工業(ye) 門類的國家,“十三五”時期在多個(ge) 行業(ye) 進一步形成規模龐大、技術領先的生產(chan) 實力,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ye) 品中有超四成產(chan) 品的產(chan) 量居世界第一。
年初以來,中國的工業(ye) 經濟努力克服國內(nei) 外不利因素影響,總體(ti) 延續穩定複蘇態勢,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0.9%,兩(liang) 年平均增長6.3%,增速在主要經濟體(ti) 中繼續保持領先。11月份,新能源汽車、工業(ye) 機器人、集成電路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112%、27.9%、11.9%,體(ti) 現了高技術產(chan) 業(ye) 在中國的快速發展勢頭。
“我國正處於(yu) 新型工業(ye) 化、信息化、城鎮化、農(nong) 業(ye) 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隨著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部署加速落地,全麵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工業(ye) 和信息化發展潛力巨大、空間廣闊。”工信部部長肖亞(ya) 慶表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傳(chuan) 統競爭(zheng) 優(you) 勢和增長動力逐步削弱,加快發展動力轉換十分迫切。未來,要保持製造業(ye) 比重基本穩定、大力提升產(chan) 業(ye) 創新能力、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zheng) 力、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加快培育壯大優(you) 質企業(ye) 、務實推動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加快構築互利共贏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分工合作體(ti) 係。
迎難而上後勁更足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兼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就是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具體(ti) 工作中,要堅持先立後破、穩紮穩打,通過把握好調整政策和推動改革的時度效,實現穩和進的良性互動、動態平衡。”
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ge) 百分點、向各地提前下達2022年新增專(zhuan) 項債(zhai) 限額1.46萬(wan) 億(yi) 元、引導銀行結合外貿企業(ye) 需求創新保單融資等產(chan) 品……在張立群看來,近期新推出的一係列穩增長舉(ju) 措,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
“無論是‘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還是‘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或是‘製定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規劃’,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作出的一係列科學部署都釋放了更強的穩增長信號。隨著相關(guan) 舉(ju) 措落地,2022年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平穩開局、穩中向好、逐季回升的態勢。同時,新動能也有望進一步壯大,展現克服‘三重壓力’的韌性與(yu) 後勁。”張立群說。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