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經合組織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說明什麽

發布時間:2021-06-01 10:05:40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OECD)5月31日發布最新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5%,較今年3月份的預測7.8%上調了0.7個(ge) 百分點,這一遠高於(yu) 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凸顯了經合組織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強大信心。

緣何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按照經合組織專(zhuan) 家的分析,得益於(yu) 中國有效控製新冠肺炎疫情,眾(zhong) 多行業(ye) 加速開放,202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外資流入國,中國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和進一步的開放姿態與(yu) 舉(ju) 措將助力中國持續吸引外資流入。而且,中國在吸引外資領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穩外資”仍是中國政府一項重要政策目標,在傳(chuan) 統行業(ye) 和製造業(ye) 等領域,引進外資將有助於(yu) 技術升級、改善組織管理以提高效率。

麵對疫情蔓延,中國經濟彰顯強大韌性,並帶動了世界經濟穩步複蘇。中國經濟無可辯駁的“火車頭”“引擎”地位獲得國際組織紛紛點讚。在去年12月的報告中,OECD預計2021年中國將貢獻世界經濟增長的三分之一以上,而歐洲和美國的貢獻將仍然小於(yu) 它們(men) 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在近日召開的國際金融論壇2021年春季會(hui) 議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預計中國經濟2021年將增長8.4%,並預測從(cong) 現在到2026年,中國對全球增長的平均貢獻將超過四分之一。

但也要看到,雖然國際組織上調了今明兩(liang) 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但全球整體(ti) 經濟複蘇仍不平衡,複蘇的關(guan) 鍵仍取決(jue) 於(yu) 公共衛生措施及政策支持的有效性。隻要世界上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口未能接種新冠疫苗,就存在暴發新疫情的風險,全球經濟複蘇就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脆弱性。仍有必要有針對性地限製人群活動和流動,特別是在跨境旅行方麵。對世界各地數以百萬(wan) 計的人群來說,接種疫苗仍然遙不可及。全球迫切需要擴大疫苗生產(chan) 和落實公平分配。

對中國而言,國際組織上調了中國經濟整體(ti) 預期,這其中也有去年基數相對較低等因素影響,短期看,仍然不能放鬆疫情防控這根弦,要高度關(guan) 注全球貨幣流動性過剩、通貨膨脹壓力抬頭等外部風險傳(chuan) 導。中長期來看,中國提出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這既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也是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yi) 。這也意味著我們(men) 更應該關(guan) 注中國經濟增長的質量而不僅(jin) 僅(jin) 是數字。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