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2-08 20:05:13 华体会登录界面物聯網技術與(yu) 應用

抗擊疫情時期所集中暴露出的問題,在社會(hui) 治理的技術短板上也表現得尤為(wei) 突出。病患信息的分類登記、管理,救援物資的配給、分發,各地資源的協調等等,在信息化與(yu) 數字化技術發展如此成熟的今天,卻仍然表現得脆弱不堪,令人遺憾。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肆虐中國,大批醫護人員奔赴無硝煙的前線,全國人民火速支援,萬(wan) 眾(zhong) 一心抵抗疫情。
但與(yu) 此同時,一些明顯的“拖後腿”現象,也激起了民眾(zhong) 的憤怒:地方紅十字會(hui) 的物資分配還停留在的紙筆記錄、介紹信分配時代,救援物資的配給、分發滯後積重難返;疫情通報時效性差,病患信息的分類登記和管理能力遠遠不足……等等都可以說,喊了多年的智慧城市,在一場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麵前簡直不堪一擊,在信息化與(yu) 數字化技術發展如此成熟的今天,這場治理技術的考驗卻可謂脆弱不堪,令人遺憾……
或許未來,我們(men) 更應迎來一場數字化戰“疫”的覺醒。
數字政務早已落地,但關(guan) 鍵時候未“顯靈”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2019年7月發布的《雲(yun) 計算發展白皮書(shu) (2019)》中顯示,我國政務雲(yun) 已經實現了全國31個(ge) 升級行政區的覆蓋,地級行政區覆蓋比例達到了75%。報告中提到,此次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地區的湖北省,已經有接近90%的部門和業(ye) 務係統已經在雲(yun) 上運行,近九成的政務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
近九成的政務已經上雲(yun) ,為(wei) 何麵對突發疫情反倒失靈了?
我國目前數字政務的建設處在初級階段,各個(ge) 部門都將數字化建設的重點放在了政務審批上,而忽略了公共衛生等方麵的”邊緣化”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在平時顯現不出來,一旦遇到大型突發事件就會(hui) 顯得尤為(wei) 棘手。
一位業(ye) 內(nei) 人士對鈦媒體(ti) 表示:“各級政府機構和管理部門、社會(hui) 服務機構、醫院、醫療用品製造企業(ye) 、藥店、供應鏈企業(ye) 、教育行業(ye) 等等,是當前考驗其信息化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最合適的單位,需要進行總結和反思。”
從(cong) 此次疫情來看,問題可能主要出現在兩(liang) 個(ge) “不對稱”上:一是信息溝通不對稱,二是資源調配能力的不對稱。
查閱和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湖北省近兩(liang) 年也在進行數字政務建設,並開發了政務一體(ti) 化平台:湖北政務服務網與(yu) 鄂匯辦APP,近期也上線了疫情服務專(zhuan) 區。但一位在武漢生活了8年的法律從(cong) 業(ye) 者告訴鈦媒體(ti) ,他並不知道鄂匯辦,近期關(guan) 於(yu) 疫情的相關(guan) 信息主要通過朋友圈或其他媒體(ti) 平台獲得。
“湖北近期出台了一些關(guan) 於(yu) 疫情的惠民文件,已經發布兩(liang) 三天了仍然沒有落實到社區,在社區聯動上是存在問題的。”這位從(cong) 業(ye) 者表示。
無獨有偶,近日,在接受中央督查組核查時,疫情較為(wei) 嚴(yan) 重地區的湖北黃岡(gang) 市衛健委主任唐誌紅由於(yu) 對當地定點醫院收治能力、核酸檢測能力的明確數據等一問三不知,被免職。有網友評論:“網絡條件這麽(me) 好,為(wei) 什麽(me) 不收集處理每天收治的病人數?根本不用打電話臨(lin) 時了解的,應該在大屏上實時顯示收治人數。”
其實,按照現在的技術能力,這位網友提及的對醫院收治病人數的可視化需求,是完全可以實現的。但是由於(yu) 各種原因,媒體(ti) 目前尚未查閱到任何關(guan) 於(yu) 醫院收治病人數的相關(guan) 數據,唯一可靠的數據來源就是國家衛健委、各省衛健委的確診、疑似病例等數據的發布。當地公眾(zhong) 缺乏一個(ge) 獲取官方信息的入口,這些問題其實都與(yu) 信息下傳(chuan) 上達的不通暢有關(guan) ,成熟的數字化技術在這個(ge) 過程中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
而在資源調配能力上,武漢市紅十字會(hui) 需要介紹信才能調配物資,且所有物資登記和分配依然依靠兩(liang) 三個(ge) 工作人員手寫(xie) 等情況,則表現出一種魔幻現實主義(yi) 的意味,網友紛紛調侃:“移動互聯網時代了,搞一個(ge) 程序,讓醫院網上申請,對接庫存自提或配送,有多難呢?”
事實證明,確實不難。這些讓武漢市紅十字會(hui) 感到“心力交瘁”的物資,在1月31日交由九州通醫藥集團負責物流運營後,“緊急的醫藥物資兩(liang) 個(ge) 小時內(nei) 就可以完成從(cong) 到貨到分配的過程”。
北大教授薛軍(jun) 在接受新京報采訪時直指問題要害:“目前這種統一收儲(chu) 、統一發放的體(ti) 係很容易形成阻塞效應,紅會(hui) 係統內(nei) 人手、管理能力、信息化水平不足,整體(ti) 的運營和處理能力非常有限,所以進行分發的速度也會(hui) 非常慢。”
同時,在患者大規模隔離集中管理的經驗不足,也體(ti) 現為(wei) 技術手段經驗的落後,例如據鈦媒體(ti) 截稿,剛剛落地的方艙管理,就麵臨(lin) 著上千病患同時集中管理的信息混亂(luan) ,物資分配管理混亂(luan) 問題。
這恰恰充分證明,在現階段,數字政務在最後一公裏問題上的缺失,如何將市場驗證過的好技術、好產(chan) 品“下沉”到民眾(zhong) ,是以後解決(jue) 類似大型公共事件問題的關(guan) 鍵。
不過,部分數字化手段的落實,在本次疫情中也發揮出了巨大作用,自1月20日之後,關(guan) 於(yu) 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信息公開程度比2003年非典要好得多。
一是,在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央視新聞、網易、百度數據多家機構都快速搭建起了的實時疫情地圖;有技術人員自發組織,用一天時間迅速開發出了“新型肺炎確診患者同行查詢工具”,並被人民日報轉發點讚;咪咕視頻對於(yu)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的不間斷5G直播,讓“雲(yun) 監工”一時間成為(wei) 熱詞。
二是,從(cong) 國務院到地方,通過數字化手段也迅速開展了疫情防控線索征集。
同時,大多數數字政務平台已經對突發疫情做出了及時響應。“國務院客戶端”的“互聯網+督查”平台近期上線了“疫情防控線索征集”;國家政務服務平台也正式上線了疫情防控專(zhuan) 題。但是各省市和地方表現出來的數字治理能力高下也一覽無餘(yu) 。做得較為(wei) 領先的,類似廣州和浙江等,還是有很多頗為(wei) 寶貴的實踐,而疫情中心的湖北卻在對比中顯出明顯落後了。
廣東(dong) 省的民生服務平台“粵省事”小程序開通了疫情專(zhuan) 區服務;浙江省的政務一體(ti) 化APP“浙裏辦”也上線了“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務管理平台”。以浙江為(wei) 例,基於(yu) 此前的數字化化基礎,浙江省新型肺炎公共服務管理平台用24個(ge) 小時就實現了在“浙裏辦”的上線。
知情人士告訴鈦媒體(ti) ,仿照浙江省該平台,位於(yu) 疫情核心省份的湖北省襄陽市,也於(yu) 2月1日上線了“新冠肺炎聯防聯控平台”,作為(wei) 襄陽市居民於(yu) 疫情相關(guan) 問題和服務的入口,襄陽市居民可使用該平台“主動申報與(yu) 疫情線索提供”、“信息發布與(yu) 健康教育”、“網上智能問診與(yu) 人工服務”等服務。這些功能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ei) 上線,其實都是在之前數字政務的技術底座上搭建完成的。
AI、大數據助力巨大,但還不夠
日前,工信部發布了一份《充分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 協力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議書(shu) 》,倡議書(shu) 提及,要進一步發揮人工智能賦能效用,組織科研和生產(chan) 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撐疫情防控的相關(guan) 產(chan) 品攻關(guan) 和應用作為(wei) 優(you) 先工作。
這份倡議書(shu) 來得正是時候,我國頂尖的技術公司,確實已經深度參與(yu) 到了肺炎防控的最前線,他們(men) 正在以提供算法算力的形式,利用AI、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幫助科學家最快速破解病毒、開發藥物及疫苗;找到接觸者,實現精準防控。
深度學習(xi) 在幫助科學家尋找病毒中間宿主,但還遠遠不夠。
1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教授朱懷球團隊在bioRxiv預印版平台發表《深度學習(xi) 算法預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和感染性》一文。通過深度學習(xi) 尋找病毒宿主。在對VHP模型計算的結果分析,篩選的病毒宿主包括犬、豬、貂、龜和貓。研究人員經過分析比較後認為(wei) 水貂的病毒的傳(chuan) 染性模式更接近新型冠狀病毒。但是該測算結果尚未得到醫學界的認可,在生物科學家的基因測序技術匹配上也尚未得到證明。
疫情尚處於(yu) 擴散期,防控、治療都分秒必爭(zheng) 。AI算法在幫助縮短病例確診時間發揮了巨大作用。另外,找到“無意識的密切接觸者”,排查重點關(guan) 注人員,進行精準隔離,是大數據和人臉識別技術在防疫戰中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
據紅星新聞報道,在寧波,通過對公共視頻比對,找到了一位肺炎確診患者的患病過程:該患者在雙東(dong) 坊菜場買(mai) 菜時與(yu) 另一位確診肺炎的路人在同一攤位有過短暫(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且兩(liang) 人均未佩戴口罩。目前,已追蹤到患者5密切接觸者共19人,均已實施集中隔離醫學觀察。而這15秒就成了AI識別的最關(guan) 鍵15秒。
技術戰“疫”同樣是在與(yu) 時間賽跑。
據科普平台返樸介紹,目前對新冠病毒廣泛采用檢測病原體(ti) 核酸序列的方法來進行檢測,檢測靈敏度高、特異性好,一般需要2-3個(ge) 小時,但如果當地感染控製或儀(yi) 器人員條件不夠,還需要將樣本送至區域或全國檢測中心,確診時間更長。
就在2月4日,由中交二航局負責改造的武漢華大病原實驗室東(dong) 區——“火眼”實驗室順利完成,進入調試階段。投入使用後的實驗室可大力提升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速度。據公開報道,按照要求,從(cong) 1月29日開始,5天內(nei) 完成2000平方米的建設任務。“從(cong) 未參與(yu) 過如此高標準的負壓實驗室建設,但是疫情如戰情,一刻也不能拖延,我們(men) 必須全力以赴。。”中交二航局項目負責人劉宜全表示。
而在實驗室層麵,AI算法算力也發揮著重大作用。浙江省疾控中心上線自動化的全基因組檢測分析平台,利用阿裏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可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並能精準檢測出病毒的變異情況。
除達摩院外,百度研究院也向各基因檢測機構、防疫中心及全世界科學研究中心免費開放線性時間算法 LinearFold ,以及世界上現有最快的 RNA 結構預測網站,以提升新型冠狀病毒 RNA 空間結構預測速度,從(cong) 而助力疫情防控。LinearFold 算法可將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全基因組二級結構預測從(cong) 55分鍾縮短至27秒,提速120倍,節省了兩(liang) 個(ge) 數量級的等待時間。
還有些醫療AI獨角獸(shou) 也參與(yu) 到了新冠肺炎阻擊戰中,新的檢測方法、技術都在等臨(lin) 床的真實數據和反應,有待出確切結果後陸續公布。
1月28日,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lin) 床中心指導依圖醫療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智能影像評價(jia) 係統在該院正式上線,投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一線戰鬥之中。
該係統采用創新的人工智能全肺定量分析技術為(wei) 臨(lin) 床專(zhuan) 家提供基於(yu) CT影像的智能化新型冠狀病毒性病灶定量分析及療效評價(jia) 等服務,更為(wei) 高效、準確地為(wei) 臨(lin) 床醫生提供決(jue) 策依據,助力疫情防控。
該係統是行業(ye) 內(nei) 首款智能評估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的AI影像產(chan) 品,通過業(ye) 內(nei) 領先的圖像算法實現了對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與(yu) 定量評價(jia) ,並對局部性病灶、彌漫性病變、全肺受累的各類肺炎疾病嚴(yan) 重程度進行分級;通過對病灶的形態、範圍、密度等關(guan) 鍵影像特征定量和組學分析,精確測算疾病累計的肺炎負荷,實現對CT的全肺病變動態4D對比,有助於(yu) 臨(lin) 床判斷病情,評估療效,預測預後。
醫生應用新冠肺炎CT影像係統,據鈦媒體(ti) 了解,在疫情結束之前,依圖醫療願意將新冠肺炎影像產(chan) 品對定點收治醫院免費升級部署。
新冠肺炎CT影像係統已經馳援武漢協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溫附一等疫情嚴(yan) 重的橋頭堡醫院。
此外,物資的輸送與(yu) 調配,也是抗擊疫情的重要一環。不過,對比之下,企業(ye) 和一些社會(hui) 機構的技術水平,已經遠遠跑在了管理者們(men) 的前麵,這次在對抗疫情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鈦媒體(ti) 不完全統計,已有三十多家車企投入到馳援疫情防控工作中,除了捐物捐款外,汽車公司還交付負壓救護車百餘(yu) 輛、為(wei) 湖北省提供運力服務。
將上汽大通趕製60輛負壓救護車馳援武漢,將原本需要30天的生產(chan) 和改造周期壓縮至10天完成。
物流信息化在前線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以九州通、阿裏巴巴菜鳥為(wei) 例的物流大數據技術,在物資調度、配送上功不可沒。阿裏巴巴除了從(cong) 海外直采醫療物資,也通過菜鳥打造了救援物資綠色通道,成為(wei) 救援物資直達武漢的最便捷的通路。目前,全球15國醫療物資通過阿裏巴巴綠色通道直達武漢10家醫院。
除了物資調度配送,在物流環節,科技公司也在全力保障道路貨運和物資安全環節中起到了支撐作用。作為(wei) 全球最大商用車聯網運營方,中交興(xing) 路也第一時間成立應急小組,通過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yu) 服務平台,全力持續為(wei) 馳援疫區的運輸車輛提供安全提醒、防疫通知等安全保障服務;並第一時間配合疫區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管控調度社會(hui) 營運車輛。
通過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yu) 服務平台向在途司機下發車機廣播,並通過車旺大卡APP等渠道麵向近600萬(wan) 大卡司機下發推送,確保5個(ge) 中轉站的地址和聯係方式為(wei) 社會(hui) 各界所周知;同時,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發揮產(chan) 品優(you) 勢,技術團隊連夜采集挖掘近期車輛軌跡數據,在車旺大卡APP為(wei) 前往5個(ge) 園區的司機提供個(ge) 性化經驗路線推薦,以科技保障防疫綠色通道,提高防疫物資運輸效率。
在更大的全國戰場,如何幫助市民有效的防控疫情?
互聯網公司行動迅速。以BAT為(wei) 首的科技公司,借助其數據優(you) 勢,在醫療救助、數據建模、檢測環境、精準隔離上,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等位置運營商緊急更新數個(ge) 版本,上線人口流量密度熱力圖、遷徙地圖、發熱門診查詢地圖、藥品配送小程序、疫情出行消息查詢工具等產(chan) 品,為(wei) 全民防疫助力。
此外,醫療AI在幫助檢測行人體(ti) 溫,加強防控上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聯通、百度醫療AI、商湯、曠視等科技公司在火車站、機場等,都陸續架起了智能紅外測溫儀(yi) 。
北京南站,工作人員通過智能紅外測溫儀(yi) 監測到達旅客體(ti) 溫,即便是佩戴帽子和口罩也能夠快速篩查。目前,中國聯通、曠視科技、商湯、百度AI醫療都有相關(guan) 技術正在抓緊落地。
除了防控之外,企業(ye) 也在錯峰複工,遠程協同辦公廠商在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據媒體(ti) 的不完全統計,目前發布產(chan) 品優(you) 惠政策的第三方遠程辦公軟件已有24家:Microsoft、釘釘、企業(ye) 微信、Zoom、小魚易連、全時、石墨文檔、華為(wei) Welink、等等。以釘釘、企業(ye) 微信、騰訊會(hui) 議、飛書(shu) 等等產(chan) 品開始迅速推出新工具,並提出免費優(you) 惠措施。
雖然在複工第一天,各大工具都出現了短暫性崩潰,但廠商們(men) 應對迅速,紛紛擴容保障產(chan) 品穩定。
“火神山”、“雷神山”背後的IT力量
2月4日上午9點,10天火速落成的湖北版“小湯山”火神山醫院正式接受第一批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確診患者。預計2月6日,湖北省另一座集中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雷神山醫院也將正式投用。
據了解,湖北省這兩(liang) 座“小湯山”醫院總占地麵積超過10餘(yu) 萬(wan) 平方米,相當於(yu) 七分之一個(ge) 故宮。這麽(me) 大的占地麵積,施工方共計動用了近千台大型機械設備,當然除了板材、醫療設施之外,這兩(liang) 座醫院建成的背後,不管是5G等通信設備,還是服務器、IT運維、網絡信息安全,都有著技術人的身影。
在兩(liang) 座醫院的建設過程中,建設工地的測量精度非常重要。必須減少測量次數、提高測量精度才能加快醫院建設進度。中國北鬥衛星導航係統接到任務後馳援兩(liang) 座醫院建設,利用北鬥高精度技術,多數的測量都一次性完成。據不完全統計,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兩(liang) 個(ge) 在建醫院項目方圓1.5公裏以內(nei) ,總計有60多個(ge) 賬號在實時獲取高精度定位數據,它們(men) 大部分是從(cong) 位置服務雲(yun) 平台千尋位置那裏獲取數據,然後為(wei) 火神山、雷神山進行測量與(yu) 定位工作。
與(yu) 2003年的“小湯山”相比,火神山與(yu) 雷神山的通信質量得到了極大提升,前者的小靈通基站、固定電話,已經替換為(wei) 5G基站和千兆寬帶網。
早在火神山項目啟動的第三天,火神山醫院的首個(ge) 5G基站就已經正式開通。武漢移動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整個(ge) 工程建設爭(zheng) 分奪秒,從(cong) 查勘、設計到物資調配、工程施工,僅(jin) 兩(liang) 天時間就完成了5G網絡組建”。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1月30日12時,通信行業(ye) 累計出動應急保障人員約10萬(wan) 人次、車輛3.2萬(wan) 台次、油機2.2萬(wan) 台次。他們(men) 的努力保證了後期5G相關(guan) 係統的順利搭建。
2月1日,武漢電信與(yu) 華為(wei) 用時一天半聯合搭建起了協和醫院5G遠程會(hui) 診平台,該平台連接了武漢協和醫院本院、西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朝陽醫院、武漢腫瘤醫院,利用5G網絡、智慧屏、高清智能會(hui) 議終端和華為(wei) 雲(yun) ,實現疫情遠程指揮及遠程會(hui) 診。
在火神山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上,火神山醫院信息管理係統目前已經如期完成部署,醫囑係統、語音輔助係統、電子病曆係統、檢驗係統、護理係統、影像係統、傳(chuan) 染病管控、移動醫療、辦公協同、遠程會(hui) 診等26個(ge) 子係統全部上線。鈦媒體(ti) (了解到,這些係統全部由東(dong) 華軟件旗下子公司東(dong) 華醫交付,從(cong) 除夕夜接到部署任務到全部上線,共計曆時約十天。
對於(yu) 大型設備的需求,也推動了企業(ye) 們(men) 的行動。IT設備商直接把機器送到了醫院建設的一線。
例如,聯想集團支援了火神山醫院的全部IT設備,其中包含電腦520台、平板電腦120台、打印機285台、桌麵IDV軟件450套,服務器2台,另有其他設備100個(ge) )。作為(wei) 配套,聯想也派出了專(zhuan) 業(ye) 的IT服務團隊進駐現場,為(wei) 醫院提供IT設備運維和現場技術支持。
據媒體(ti) 的不完全統計,在雷神山與(yu) 火神山醫院落成的背後有超過30家上市公司參與(yu) 其中。
“電商在線”統計,在火神山雷神山背後的上市公司有30餘(yu) 家,而這兩(liang) 大醫院的建設隻是各界科技力量共抗疫情的縮影。
據鈦媒體(ti) 了解,在雷神山與(yu) 火神山建設之外,中科曙光向湖北省定點救治醫院捐贈了包括服務器、工作站、存儲(chu) 、相關(guan) 軟件等在內(nei) 的計算設備,用於(yu) 疫情監測、診治及信息存儲(chu) 等急需場所;在第二大疫區湖北黃岡(gang) 市,浪潮集團派駐了IT通信運維應急團隊,確保在黃岡(gang) 、孝感、利川三地雲(yun) 數據中心業(ye) 務係統的平穩運行。
現在,更多科技力量還在源源不斷匯入,科技因素在抗疫中的比重正在擴大,這也側(ce) 麵印證了十多年來,我國科技實力的跨越性發展。
技術的應用能否成功,一方麵取決(jue) 於(yu) 市場需求,另一方麵取決(jue) 於(yu) 人對技術的認知。在我國網民規模已經接近9億(yi) 的情況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數字化顯然已經成為(wei) 剛性需求,但對於(yu) 成長於(yu) 農(nong) 業(ye) 時代,生在工業(ye) 時代的管理者們(men) 而言,如何全麵地認識數字化技術,並將其應用到社會(hui) 治理之中,並非易事。
如何彌補互聯網原住民對數字政務、智慧醫療的迫切需求和互聯網難民對其有限認知之間的差距,仍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們(men) 共同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