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企業(ye) 信息 > 正文

中信銀行、順豐跨界合作 探索信用卡O2O

發布時間:2015-04-29 09:51:02 21世紀經濟報道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互聯網金融時代,金融服務的線下客戶身份確認成為(wei) 一道阻礙。當金融業(ye) 界紛紛探索人臉識別技術遠程開戶時,銀行與(yu) 物流公司的跨界合作,成為(wei) 互聯網金融線下客戶身份確認,打通O2O閉環的另一種創新方式。
  4月28日,中信銀行與(yu) 順豐(feng) 集團在深圳召開發布會(hui) ,宣布共同推出移動客戶端、聯名信用卡、O2O應用在內(nei) 的多項跨界合作。
  中信銀行表示,本次跨界合作,線上移動端與(yu) 線下順豐(feng) 嘿客店“最後1公裏”的服務、中信特惠商戶的結合,充分將用戶、商品與(yu) 服務連接,完整構建一個(ge) 基於(yu) 支付和消費信貸的O2O生態圈。
  “在中信銀行與(yu) 順豐(feng) 的跨界合作中,可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和O2O信息互動,挖掘客戶的需求,提高客戶體(ti) 驗。在安全性考慮上,客戶線上申請中信銀行信用卡後的身份確認,也可以運用順豐(feng) 的嘿客店,或者中信與(yu) 順豐(feng) 共同的線下場景,隻要中信銀行的客戶經理在那邊,就都可以完成這最後的閉環。”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呂天貴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
  客戶身份最終確認由銀行人員完成
  順豐(feng) 在2014年5月開始在全國70個(ge) 城市開設“嘿客”門店,並喊出一年內(nei) 全國開出不低於(yu) 4000家嘿客的口號。截至2014年11月末,順豐(feng) 嘿客在全國的門店數量為(wei) 2975家。
  順豐(feng) 嘿客門店的“最後1公裏”理念,成為(wei) 踐行包括互聯網金融在內(nei) 的各種互聯網服務O2O閉環的載體(ti) 。
  “互聯網時代突破時空限製,但人與(yu) 人溝通需要感情的,而線下溝通是順豐(feng) 快遞員和嘿客店服務員的優(you) 勢,他們(men) 對周邊客戶基本信息和需求最了解,這是O2O閉環服務的基礎。”呂天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閉環可以解決(jue) 順豐(feng) ‘最後1公裏’的物流服務,也可以解決(jue) 中信銀行‘最後100米’的金融服務。這種跨界合作產(chan) 生的疊加效果,以及帶來的產(chan) 品形態,我相信在市場上肯定是有競爭(zheng) 優(you) 勢的。”
  呂天貴還透露,在中信銀行與(yu) 順豐(feng) 合作完成O2O客戶身份確認過程中,將會(hui) 根據客戶體(ti) 驗和監管規定,在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盡力把客戶體(ti) 驗做到最好。
  “金融服務最終一定要由金融機構人員來提供。客戶身份確認前期的信息搜集、核對可以有其他方式,但支付或者開立信用賬戶所需要的最終身份確認,一定是由中信銀行的人來完成,因為(wei) 銀行對專(zhuan) 業(ye) 的金融業(ye) 務更了解。”呂天貴稱,“中信銀行會(hui) 按照監管的要求,保證跟客戶直接身份確認的這一刻,是安全的,這是我們(men) 的底線。”
  事實上,在金融服務的“麵簽”和客戶身份確認上,銀行與(yu) 物流公司的跨界合作,可能會(hui) 帶來更多的信息獲取方式、更準確的身份識別手段。
  “順豐(feng) 快遞員對它所服務的客戶有長期的跟蹤,他們(men) 更了解客戶,他們(men) 對客戶身份識別的能力更強,我們(men) 就可以結合這個(ge) 優(you) 勢,在前期客戶信息搜集上有更豐(feng) 富的方法。順豐(feng) 把客戶的這些信息傳(chuan) 遞給中信銀行,在最終的身份確認中,我們(men) 可以有很多創新的手段。”呂天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合規、自願、安全三原則
  中信銀行與(yu) 順豐(feng) 集團的跨界O2O合作正在推進中,目前已有一定的合作框架,但包括客戶線下身份確認的多項金融服務具體(ti) 合作形態,並未形成完整的方案,尚在探討中。
  “在快速的變化時代,有時候存在領先於(yu) 定義(yi) 。順豐(feng) 與(yu) 中信跨界O2O合作具體(ti) 成型的模式還在探討和演化中,但有幾個(ge) 基本的底線。”順豐(feng) 集團副總裁舒明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首先,金融服務是一個(ge) 強監管的領域,毫無疑問,合法性、合規性是最重要的底線;其次,涉及到用戶數據時,用戶自願是基礎;最後技術層麵上,在我們(men) 能力範圍內(nei) ,一定要保證客戶數據的安全性。”
  中信銀行曾在2014年3月宣布與(yu) 騰訊、阿裏巴巴推出“虛擬信用卡”業(ye) 務,但在業(ye) 務正式推出前就被央行暫停,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監管態度。
  央行當時認為(wei) ,虛擬信用卡突破了現有信用卡業(ye) 務模式,在落實客戶身份識別義(yi) 務、保障客戶信息安全等方麵尚待進一步研究。
  也就是說,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的主要原因是,虛擬信用卡突破了“麵簽”原則,沒有很好地解決(jue) 客戶線下身份確認的問題。而銀行與(yu) 物流公司的合作,為(wei) “麵簽”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如果成行,將是一個(ge) 重大的創新合作方式。
  “中信銀行很早就介入互聯網金融業(ye) 務,在金融業(ye) 務和客戶識別上,我們(men) 一直在嚐試用互聯網思維和相關(guan) 技術手段突破。隻要有新的方法,我們(men) 一定會(hui) 在監管允許的前提下嚐試運用。”呂天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說。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