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關(guan) 於(yu) 為(wei) 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
法發〔2020〕25號
為(wei) 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意見》精神,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營造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法治化營商環境,為(wei) 加快完善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提供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結合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和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實際,製定本意見。
一、完善市場主體(ti) 司法保護機製,進一步增強微觀主體(ti) 活力
1.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ti) 。堅持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法律地位平等、法律適用平等、權利保護平等,不斷加強對非公有製經濟的司法保護力度。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ti) 權益,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嚴(yan) 格公正司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ye) 和企業(ye) 家的人格權益和財產(chan) 權益,保障各類市場主體(ti) 平等使用生產(chan) 要素,公開公平參與(yu) 市場競爭(zheng) 。
2.完善市場主體(ti) 司法裁判規則體(ti) 係。以貫徹實施民法典為(wei) 契機,及時開展司法解釋清理修訂工作,廢除按照所有製類型區分市場主體(ti) 和對民營企業(ye) 不平等的規定。完善營利法人的司法裁判規則,推動形成有利於(yu) 創新和發展的現代法人製度。針對特別法人製度的最新發展,按照中央創新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有效組織形式和運行機製的要求,積極應對司法實踐中涉及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基本特征、法人屬性、功能作用、運行機製等亟待解決(jue) 的現實問題。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市場主體(ti) 法律製度的有益經驗,規範、扶持和保護高新科技企業(ye) 、金融業(ye) 和高端服務業(ye) 領域存在的有限合夥(huo) 企業(ye) 等新型市場主體(ti) ,健全支持民營經濟、外商投資企業(ye) 發展的司法環境。
3.推動完善國有企業(ye) 法人治理結構。按照“加快完善國有企業(ye) 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製”要求,立足深化國有企業(ye) 和國有資產(chan) 監督管理體(ti) 製改革,進一步明晰國有產(chan) 權所有者和代理人關(guan) 係,依法妥善審理因內(nei) 部人控製、關(guan) 聯交易、法定代表人違規擔保等導致國有資產(chan) 流失的案件,依法追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違反忠實義(yi) 務、勤勉義(yi) 務的法律責任,促進國有企業(ye) 健全完善內(nei) 部監督製度和內(nei) 控機製,規範權責定位和行權方式,完善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ye) 製度。依法支持混合所有製企業(ye) 探索建立有別於(yu) 國有獨資、全資公司的治理機製,注重維護持股員工、非公有製股東(dong) 的合法權益,激發新型市場主體(ti) 的活力。
4.加強中小股東(dong) 司法保護。嚴(yan) 格落實公司法、證券法優(you) 先保護特殊市場主體(ti) 的立法精神,切實保護中小股東(dong) 的知情權、利潤分配權等合法權益,增強投資者信心。正確處理契約自由與(yu) 契約正義(yi) 的關(guan) 係,合理確定金融機構的適當性管理義(yi) 務和舉(ju) 證責任,優(you) 先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依法受理、審理證券欺詐責任糾紛案件,發揮證券侵權賠償(chang) 訴訟的規範、震懾功能,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繼續推進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機製建設,支持建立非訴訟調解、先行賠付等工作機製,通過支持訴訟、示範判決(jue) 等方式拓寬投資者索賠的司法路徑,切實解決(jue) 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維權難問題。
5.健全市場主體(ti) 司法救治退出機製。抓住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主線,按照發展改革委《加快完善市場主體(ti) 退出製度改革方案》要求,加快“僵屍企業(ye) ”出清,充分發揮破產(chan) 重整的拯救功能,加強對陷入困境但具有經營價(jia) 值企業(ye) 的保護和救治。細化重整程序的實施規則,加強庭外重組製度、預重整製度與(yu) 破產(chan) 重整製度的有效銜接。完善政府與(yu) 法院協調處置企業(ye) 破產(chan) 事件的工作機製,探索綜合治理企業(ye) 困境、協同處置金融風險的方法和措施。拓展和延伸破產(chan) 製度的社會(hui) 職能,推動建立覆蓋營利法人、非營利法人、非法人組織、自然人等各類市場主體(ti) 在內(nei) 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主體(ti) 救治和退出機製。完善跨境破產(chan) 和關(guan) 聯企業(ye) 破產(chan) 規則,推動解決(jue) 跨境破產(chan) 、複雜主體(ti) 破產(chan) 等司法難題。進一步完善企業(ye) 破產(chan) 啟動與(yu) 審理程序,加大執行轉破產(chan) 工作力度。優(you) 化管理人製度和管理模式,推動完善市場主體(ti) 退出過程中相關(guan) 主體(ti) 權益的保障機製和配套政策。加強破產(chan) 審判的專(zhuan) 業(ye) 化和信息化建設,提高破產(chan) 案件審理質效。
二、加強產(chan) 權司法保護,夯實市場經濟有效運行的製度基礎
6.健全以公平公正為(wei) 原則的產(chan) 權保護製度。嚴(yan) 格執行產(chan) 權保護司法政策,全麵依法平等保護各種所有製經濟產(chan) 權和合法權益,推動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yan) 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chan) 權製度。明確和統一裁判標準,準確界定產(chan) 權關(guan) 係,合理劃定責任財產(chan) 範圍,重點解決(jue) 國有資產(chan) 流失,利用公權力侵害私有產(chan) 權,違法查封、扣押、凍結民營企業(ye) 財產(chan) 等產(chan) 權保護中的突出問題。嚴(yan) 格區分經濟糾紛與(yu) 經濟犯罪,依法慎用刑事強製措施,嚴(yan) 格規範涉案財產(chan) 的保全和處置措施,健全涉產(chan) 權冤錯案件有效防範和常態化糾錯機製。堅持法定賠償(chang) 原則,加大涉產(chan) 權冤錯案件賠償(chang) 決(jue) 定執行力度。完善和統一執行異議之訴、擔保物權實現、破產(chan) 債(zhai) 權清償(chang) 中的權利衝(chong) 突解決(jue) 規則。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嚴(yan) 禁超標的查封、亂(luan) 查封,建立健全查封財產(chan) 融資償(chang) 債(zhai) 和自行處置機製,盡最大可能保持企業(ye) 財產(chan) 運營價(jia) 值。加強對數字貨幣、網絡虛擬財產(chan) 、數據等新型權益的保護,充分發揮司法裁判對產(chan) 權保護的價(jia) 值引領作用。
7.依法懲治各類侵犯產(chan) 權行為(wei) 。依法懲治侵吞、瓜分、賤賣國有、集體(ti) 資產(chan) 的犯罪,推動完善資產(chan) 監督管理製度。堅持懲罰犯罪與(yu) 追贓挽損並重的原則,打擊針對企業(ye) 家和嚴(yan) 重危害民營企業(ye) 發展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依法追繳民營企業(ye) 被侵占、挪用的財物,完善財產(chan) 返還和退賠製度。依法製裁知識產(chan) 權違法犯罪,加大對鏈條式、產(chan) 業(ye) 化知識產(chan) 權犯罪的懲治力度。合理認定產(chan) 權侵權行為(wei) 及其民事責任,及時出台證券糾紛代表人訴訟司法解釋,保護上市公司與(yu) 新三板公司股東(dong) 權利。依法支持行政機關(guan) 為(wei) 保護產(chan) 權實施的行政執法行為(wei) ,糾正侵犯產(chan) 權的違法行政行為(wei) ,修訂完善行政賠償(chang) 案件司法解釋。
8.服務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依法加強對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改革的司法保障,促進集體(ti) 資產(chan) 保值增值,不斷增加農(nong) 民收入,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嚴(yan) 格實施土地管理法、農(nong) 村土地承包法和民法典物權編規定,妥善審理農(nong) 村承包地、宅基地“三權分置”產(chan) 生的土地權屬流轉糾紛案件,依法依規認定承包地經營權流轉合同、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的效力,促進土地資源有效合理利用。依法保護農(nong) 戶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資格權,確保農(nong) 村土地歸農(nong) 民集體(ti) 所有。依法保護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權益,對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將經營性資產(chan) 、資源性資產(chan) 折股量化到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的,要依法充分保障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成員參與(yu) 經營決(jue) 策和收益分配的權利。
9.公正審理土地征收征用案件。嚴(yan) 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範圍,對不符合公共利益需要征收、征用土地的行為(wei) ,依法不予支持。支持行政機關(guan) 依法打擊各種違法占用耕地行為(wei) ,確保耕地和永久基本農(nong) 田不受侵犯。遵循及時合理補償(chang) 原則,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對被征收征用者進行公平合理補償(chang) ,維護被征收征用者的合法權益。妥善審理承包地征收補償(chang) 費用分配糾紛案件,防止農(nong) 村集體(ti) 經濟組織非法截留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應得的補償(chang) 。
10.加強自然資源的產(chan) 權保護。依法審理自然資源權屬爭(zheng) 議,規範自然資源交易流轉製度,加強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保護。貫徹生態環境監管體(ti) 製改革要求,依法審理自然生態空間確權登記等案件,推進自然資源資產(chan) 確權登記製度有效實施。修改完善公益訴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訴訟司法解釋,全麵促進自然資源保護和生態環境修複。促進建立健全協商、調解、仲裁、行政裁決(jue) 、行政複議和訴訟等有機銜接、相互協調、多元化的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糾紛解決(jue) 機製。
11.服務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完善與(yu) 重大科技攻關(guan) 、科技成果轉化等有關(guan) 的知識產(chan) 權歸屬、保護、利益分配等相關(guan) 製度,實現知識產(chan) 權保護範圍、強度與(yu) 其貢獻程度相適應,推動形成激勵和保護創新的司法保障體(ti) 係。研究製定專(zhuan) 利授權確權、商業(ye) 秘密、懲罰性賠償(chang) 、知識產(chan) 權民事訴訟證據等司法解釋和司法政策,加大對知識產(chan) 權、商譽權侵權犯罪行為(wei) 的懲治力度。加強知識產(chan) 權專(zhuan) 門化審判體(ti) 係和人才隊伍建設。積極適應新技術、新領域、新業(ye) 態對司法保護提出的新要求,強化對科技創新、商業(ye) 模式創新和技術要素市場的規則指引,為(wei) 國家創新體(ti) 係建設和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三、保障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動建立公平公正、競爭(zheng) 有序的市場體(ti) 係
12.尊重合同自願和契約精神。以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wei) 重點,堅持誠實信用、意思自治、公平競爭(zheng) ,充分發揮各類合同在市場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準確把握自然壟斷行業(ye) 、服務業(ye) 等市場準入的放寬對合同效力的影響,落實“非禁即入”政策,妥善審理建設工程、房地產(chan) 、礦產(chan) 資源以及水、電、氣、熱力等關(guan) 係要素配置和市場準入的合同糾紛案件,正確處理合同自願與(yu) 行政審批、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yu) 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適應土地供給的政策調整,統一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糾紛案件的裁判尺度。合理判斷股權融資、雙向對賭等交易模式和交易結構創新的合同效力,鼓勵市場主體(ti) 創新創業(ye) 。及時出台不良資產(chan) 處置司法解釋,優(you) 化資本與(yu) 生產(chan) 要素配置。
13.促進金融和民間資本為(wei) 實體(ti) 經濟服務。依法支持能夠降低交易成本、實現普惠金融、合法合規的交易模式,為(wei) 解決(jue) 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司法保障。統籌兼顧利率市場化改革與(yu) 維護正常金融秩序的關(guan) 係,對於(yu) 借貸合同中一方主張的利息、複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總和超出司法保護上限的,不予支持。對於(yu) 當事人以預扣利息、租金、保證金或加收中介費、服務費等方式變相提高實體(ti) 經濟融資成本、規避民間借貸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的行為(wei) ,按照實際形成的借款關(guan) 係確定各方權利義(yi) 務。規範、遏製國有企業(ye) 貸款通道業(ye) 務,引導其回歸實體(ti) 經濟。抓緊修改完善關(guan) 於(yu) 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堅決(jue) 否定高利轉貸行為(wei) 、違法放貸行為(wei) 的效力,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服務實體(ti) 經濟發展。
14.依法認定新型擔保的法律效力。準確把握物權法定原則的新發展、民法典物權編擴大擔保合同範圍的新規定,依法認定融資租賃、保理、所有權保留等具有擔保功能的非典型擔保合同的效力。結合民法典對禁止流押規則的調整和讓與(yu) 擔保的司法實踐,進一步研究細化讓與(yu) 擔保的製度規則和裁判標準,尊重當事人基於(yu) 意思自治作出的交易安排。依據物權變動規則依法認定擔保物權的物權效力,最大限度發揮擔保製度的融資功能作用,促進商事交易健康發展。
15.依法妥善審理互聯網交易糾紛案件。注意把握互聯網交易合同訂立的特殊規則,依法認定互聯網交易中電子合同、預約合同、格式合同的成立生效要件。準確界定電子商務平台運營者、平台內(nei) 經營者、消費者及知識產(chan) 權權利人的權利義(yi) 務關(guan) 係,依法保障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電子商務平台經營活動規範有序、健康發展,有效發揮互聯網在生產(chan) 要素配置中的優(you) 化集成作用。
16.依法促進勞動力要素優(you) 化配置。妥善審理勞動爭(zheng) 議案件,遵循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要求,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的社會(hui) 性流動。對暫時存在資金困難但有發展潛力的企業(ye) ,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發揮集體(ti) 協商援企穩崗作用,盡量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鼓勵勞動者與(yu) 企業(ye) 共渡難關(guan) 。對因產(chan) 能過剩被倒逼退出市場的企業(ye) ,要防止用人單位對勞動者權益的惡意侵害,打擊惡意欠薪行為(wei) ,加大財產(chan) 保全、先予執行力度,最大限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對地區、行業(ye) 影響較大的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要提前製定勞動爭(zheng) 議處置預案,健全勞動關(guan) 係風險排查化解機製,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協同聯動機製和糾紛化解合力。完善促進人才社會(hui) 性流動的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暢通人才跨所有製流通渠道,健全企事業(ye) 單位人才流動機製,推動建立國際人才交流合作的法律保障機製,為(wei) 暢通經濟運行提供“軟保障”。
四、維護社會(hui) 誠信與(yu) 市場秩序,營造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17.依法支持和服務“放管服”改革。依法審理涉及行政審批、行政許可等行政案件,促進行政機關(guan) 不斷優(you) 化行政審批製度、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方式,服務法治政府和政務誠信建設。研究製定行政訴訟中規範性文件附帶審查的司法解釋,加大對行政決(jue) 策合法性和行政行為(wei) 合理性的審查力度,促進政府守信踐諾。依法審理政府招商引資、政府特許經營、土地房屋征收等行政協議案件,嚴(yan) 格把握政府解除行政協議的條件,切實維護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18.加強反不正當競爭(zheng) 、反壟斷審判工作。準確把握法律標準,恪守競爭(zheng) 中性原則,綜合運用效能競爭(zheng) 、比例原則、競爭(zheng) 效果評估方法,建立健全第三方審查和評估機製,依法判斷競爭(zheng) 行為(wei) 的正當性,及時製止不正當競爭(zheng) 、壟斷行為(wei) ,提高違法成本,引導市場主體(ti) 誠信公平有序競爭(zheng) ,增強市場競爭(zheng) 活力。
19.規範金融市場投融資秩序。依法嚴(yan) 懲非法集資犯罪行為(wei) ,堅決(jue) 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按照“穿透監管”要求,剔除當事人之間通謀虛偽(wei) 的意思表示,正確認定多層嵌套金融交易合同下的真實交易關(guan) 係。按照功能監管要求,對以金融創新為(wei) 名掩蓋金融風險、規避金融監管、進行製度套利的違規行為(wei) ,以其實際構成的法律關(guan) 係認定合同效力和權利義(yi) 務。主動加強與(yu) 金融監管機構的溝通協調,支持、促進金融監管機構依法履職,加強金融風險行政處置與(yu) 司法審判的銜接,協助做好金融風險預警預防和化解工作。及時研究和製定針對網絡借貸、資管計劃、場外配資、資產(chan) 證券化、股權眾(zhong) 籌等金融現象的司法應對舉(ju) 措,提高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的主動性、預判性。嚴(yan) 厲打擊涉互聯網金融或者以互聯網金融名義(yi) 進行的違法犯罪行為(wei) ,規範和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
20.加強“逃廢債(zhai) ”清理懲戒機製建設。健全清理拖欠企業(ye) 債(zhai) 務長效機製,加大強製執行力度,依法適用拘留等強製措施,樹立實質穿透執行理念,依法識別和精準打擊規避、抗拒執行行為(wei) ,保障勝訴當事人及時實現權益,降低債(zhai) 權實現成本,助力企業(ye) 化解債(zhai) 務危機。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製,推進政府部門誠信信息與(yu) 法院信息共享機製,精準適用、嚴(yan) 格規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和限製消費等措施,完善信用修複機製,探索建立虛假訴訟失信人名單製度,嚴(yan) 厲製裁訴訟失信行為(wei) ,促進社會(hui) 誠信建設。
五、強化民生司法保障,實現更高水平的公平正義(yi)
21.為(wei) 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圍繞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及時總結提煉疫情期間經驗做法,聚焦複工複產(chan) 新要求,有針對性調整完善司法政策,推出更多便民利民司法措施,不斷提高審判效能。依法懲治影響常態化疫情防控各類犯罪,立足司法職能推動健全公共衛生體(ti) 係,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嚴(yan) 懲公共安全、民生保障領域的犯罪行為(wei) ,堅決(jue) 維護國家安全、生物安全、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22.推動完善更加公平的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服務保障擴大內(nei) 需戰略,加大對“互聯網+”領域涉及的產(chan) 品質量、旅遊消費、教育培訓、通訊服務等消費糾紛案件的審判力度,依法認定設置消費陷阱或者霸王條款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不法行為(wei) 及其法律責任,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大對促進就業(ye) 的司法支持力度,堅決(jue) 糾正就業(ye) 中的地域、性別等歧視,維護勞動者公平就業(ye) 權利。保護勞動者創業(ye) 權利,注重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ye) 觀念,推動健全網約工、快遞員等新業(ye) 態從(cong) 業(ye) 人員的權益保障。強化司法救濟,依法支持勞動者和弱勢群體(ti) 在工傷(shang) 、醫療保險、社會(hui) 救助等方麵的合理訴求,解決(jue) 養(yang) 老保險參保率低、斷保、保險關(guan) 係轉移接續不暢等現實問題。落實統籌完善社會(hui) 救助製度的要求,繼續深入推進人身損害賠償(chang) 標準城鄉(xiang) 統一試點,適時修訂相關(guan) 司法解釋。
23.加強數據權利和個(ge) 人信息安全保護。尊重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規律及數據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實踐,依法保護數據收集、使用、交易以及由此產(chan) 生的智力成果,完善數據保護法律製度,妥善審理與(yu) 數據有關(guan) 的各類糾紛案件,促進大數據與(yu) 其他新技術、新領域、新業(ye) 態深度融合,服務數據要素市場創新發展。貫徹落實民法典人格權編關(guan) 於(yu) 人格利益保護的規定,完善對自然人生物性、社會(hui) 性數據等個(ge) 人信息權益的司法保障機製,把握好信息技術發展與(yu) 個(ge) 人信息保護的邊界,平衡好個(ge) 人信息與(yu) 公共利益的關(guan) 係。
24.依法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依法妥善審理涉房地產(chan) 相關(guan) 糾紛案件,引導房產(chan) 交易回歸居住屬性。落實中央加快建立多主體(ti) 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ju) 的住房製度要求,堅持租購同權,依法保護房屋承租人的優(you) 先承租權。準確把握民法典關(guan) 於(yu) 居住權的立法目的與(yu) 成立條件,依法妥善審理涉居住權案件,充分發揮居住權扶弱、施惠的社會(hui) 保障功能,保護弱勢群體(ti) 的居住權益。積極運用司法手段支持政府嚴(yan) 控房價(jia) ,防範炒地炒房投機行為(wei) ,保障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5.規範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堅持“四個(ge) 最嚴(yan) ”標準,嚴(yan) 格執行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疫苗管理法等規定,對生產(chan) 、銷售不安全食品以及假藥、劣藥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正確適用民事賠償(chang) 首負責任製、懲罰性賠償(chang) 等規定,依法判定不誠信生產(chan) 經營者的民事責任。加快製定關(guan) 於(yu) 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的司法解釋,統一裁判標準,確保人民群眾(zhong) “舌尖上的安全”。健全完善行政執法與(yu) 行政、刑事司法銜接機製,對於(yu) 審判實踐中發現的食品、藥品、疫苗等突出問題,在依法公正裁判的同時,及時向相關(guan) 行政部門發出司法建議。堅持保護消費者權益與(yu) 推動企業(ye) 發展、維護市場營商環境並重,依法打擊涉嫌敲詐勒索等刑事犯罪的違法索賠,保障企業(ye) 商家正常生產(chan) 經營。
六、健全涉外司法保障機製,推動建設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麵開放
26.以“一帶一路”建設為(wei) 重點構建涉外司法保障新機製。完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jue) 機製和機構,加強國際商事法庭建設,深化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司法協助,依法妥善化解涉外民商事案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內(nei) 外資企業(ye) 公平競爭(zheng) ,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妥善處理在逐步放開外商投資領域時產(chan) 生的涉及外資準入限製和股比限製的法律適用問題,依法維護外商投資合同效力,保護外資合法權益。服務和保障海洋強國戰略,妥善審理海事海商案件,護航海洋經濟健康發展。
27.加快推動涉外民商事審判製度機製建設。積極參與(yu) 、深入推進國際司法交流合作,嚴(yan) 格遵守國際法和公認的國際關(guan) 係基本準則,吸收借鑒國際成熟司法經驗,探索建立健全國際投資仲裁領域的司法審查機製,適時出台涉外國民商事判決(jue) 承認與(yu) 執行的規範指引,及時清理不符合擴大對外開放實踐需要的司法解釋和規範性文件。探索中歐班列、陸海新通道、國際公路運輸案件的專(zhuan) 業(ye) 化審判機製,深入研究擴大開放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製定完善應對的司法政策和舉(ju) 措,推動構建更高水平的國際經貿規則。
28.加強涉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的司法保障。認真總結涉自貿試驗區民商事審判工作經驗,聚焦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找準司法審判與(yu) 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穩步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結合點,公正高效審理涉自貿試驗區案件,及時出台為(wei)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對案件審理過程中發現與(yu) 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市場規則有關(guan) 的行政管理問題,及時提出司法建議,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法治建設,促進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發揮先行先試的示範作用。
七、以一站式多元解紛為(wei) 切入點,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更加適應市場經濟需求、便捷高效的矛盾糾紛化解機製
29.深化民事、行政訴訟繁簡分流改革。按照“統籌推進、分類指導、務求實效”工作原則,圍繞優(you) 化司法確認、簡易程序、小額訴訟程序等內(nei) 容,有序推進民事、行政訴訟程序改革,建立健全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的審判執行機製。打好深入推進分調裁審改革組合拳,做好訴訟案件分流引導,加強訴前調解,優(you) 化訴訟程序和庭審方式,實現“繁案精審、簡案快審”,不斷提升司法效能。
30.全麵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紛的質量和水平。統籌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訴訟服務體(ti) 係建設,形成從(cong) 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到訴前多元解紛,再到分層遞進、繁簡結合、銜接配套的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為(wei) 市場主體(ti) 提供分層次、多途徑、高效率、低成本的糾紛解決(jue) 方案。全麵推行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服務、網上調解、網上開庭、網上申訴等訴訟服務,建好用好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大力推廣在線視頻調解,努力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提供一站通辦、一網通辦、一號通辦、一次通辦的訴訟服務。
31.以深化訴源治理推進社會(hui) 治理融合互動。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主動融入黨(dang) 委領導的社會(hui) 治理體(ti) 係,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jue) 機製挺在前麵,充分發揮基層法院、人民法庭就地預防化解矛盾糾紛的功能作用和聯係人民群眾(zhong) 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雲(yun) 計算、區塊鏈、5G等現代科技在司法領域的深度運用,充分發揮司法大數據作用,加強對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中出現的問題研判,有效服務科學決(jue) 策。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經濟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法院為(wei) 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men) 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始終堅持黨(dang) 對人民法院工作的絕對領導,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法治道路,始終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進一步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從(cong) 戰略和全局高度深刻認識加快完善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的重大意義(yi) 。各級人民法院要以學習(xi) 貫徹民法典為(wei) 契機,培養(yang) 和樹立與(yu) 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相適應的司法理念,著力推進審判體(ti) 係和審判能力現代化,為(wei) 加快完善新時代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推進國家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2020年7月20日
最新政策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公安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 商務部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做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工作的通知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印發《農村客貨郵運營服務指南(試行)》的通知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於全麵推廣應用道路運輸電子證照的通知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的意見
- 交通運輸部 財政部關於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
-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印發《北京市加快國四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促進更新輕型新能源貨車方案(2024-2025年)》的通知
-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監管總局 中國證監會 國家外匯局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金融支持天津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印發 《關於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幹措施》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