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胡大劍: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融合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

發布時間:2023-11-15 16:58:48 华体会登录界面采購委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融合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

——在“粵港澳大灣區國有企業(ye) 供應鏈協同(東(dong) 莞)交流會(hui) ”上的致辭

华体会登录界面會(hui) 長助理 胡大劍

2023年11月14日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xing) 與(yu) 大家相聚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dong) 莞,共同見證“粵港澳大灣區國有企業(ye) 供應鏈協同(東(dong) 莞)交流會(hui) ”的舉(ju) 行。我謹代表主辦方华体会登录界面,向出席本次會(hui) 議的嘉賓、國企供應鏈部門負責人、供應商代表和媒體(ti) 界的朋友們(men) 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zheng) 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今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察廣東(dong) 時,賦予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範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的全新定位。粵港澳大灣區成為(wei)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結果顯示,全球有約60%的經濟體(ti) 量來自於(yu) 港口海灣地帶及其直接腹地,75%的大城市、70%的工業(ye) 資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裏的海岸帶地區,灣區經濟已成為(wei) 帶動全球經濟發展的驅動因素。如今全球灣區已形成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dong) 京灣區和粵港澳大灣區四個(ge) 灣區。當前,粵港澳大灣區人口已達8600萬(wan) ,2022年經濟總量超過1.9萬(wan) 億(yi) 美元,相當於(yu) 全球第十大經濟體(ti) 。

粵港澳大灣區有著發展現代供應鏈的天然底蘊,具體(ti) 體(ti) 現在四個(ge) 方麵:第一,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明顯。粵港澳大灣區產(chan) 業(ye) 體(ti) 係健全,區域內(nei) 產(chan) 業(ye) 結構以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為(wei) 主,產(chan) 品種類豐(feng) 富,聚集了中國80%的供應鏈企業(ye) ,擁有300多個(ge) 各具特色的產(chan) 業(ye) 集群,有著發展現代供應鏈得天獨厚的產(chan) 業(ye) 土壤。第二,對外開放水平高。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經濟外向度最高的城市群。在開放水平方麵,廣東(dong) 一直以來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粵港澳大灣區廣東(dong) 9市中深圳、珠海均為(wei) 中國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香港和澳門是世界著名的自由港。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外貿依存度達123.61%,實際利用外資額1293.6億(yi) 美元,對外直接投資額693.97億(yi) 美元,遠高於(yu) 同期長三角和京津冀的水平。第三,創新能力強。根據《2022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力發展報告》顯示,2016-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內(nei) 地九市高新技術企業(ye) 數量從(cong) 2016年的18872家增加至2020年的50999家,增長約3倍,大灣區高新技術企業(ye) 占全國比重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企業(ye) 創新力走在全國前列。第四,物流能力國際領先。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廣州、香港、深圳、東(dong) 莞、珠海5個(ge) 億(yi) 噸大港。2022年,全球前50大集裝箱港口排名中深圳港、廣州港與(yu) 香港均進入前十。航空運輸方麵,大灣區還擁有廣州、香港、深圳、澳門、珠海等國際機場,其中,香港國際機場自2010年開始就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國際航空貨運機場。與(yu) 世界上其他三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機場及港口的客運與(yu) 貨運能力均名列首位。

今天會(hui) 議的主題為(wei) “灣區聚能·融合發展”。對大灣區供應鏈發展的實施路徑,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第一,軟硬聯通,夯實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發展根基

珠三角地區以前的科技資源屬於(yu) 中低端,依靠廉價(jia) 勞動力建立“世界工廠”,未來必然要走向產(chan) 業(ye) 的前端,進行產(chan) 業(ye) 技術創新。這既要求實現大灣區各區域交通的硬聯通,加大公路、口岸等綜合交通的規劃建設,高鐵、城際、地鐵等軌道交通的規劃建設,跨江通道、貿易組合港,機場群和航空樞紐等的空間規劃建設,為(wei) 供應鏈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硬”支撐。又要求推進大灣區軟聯通的開發。保證商品和要素流動性開放,資本、人員、技術等方麵的跨境流動;保證營商規則、通關(guan) 程序等製度的互聯互通。

第二,自主可控,提升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安全韌性

當前,全球貿易結構出現一係列新變化,製造業(ye) 特別是高科技先進製造業(ye) 出現回流的趨勢,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區域化本土化的跡象日益明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確保我國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安全與(yu) 穩定方麵有著重要的意義(yi) 。被美國商務部產(chan) 業(ye) 與(yu) 安全局列入《出口管製實體(ti) 清單》的中國大陸實體(ti) 主要集中在北京和廣東(dong) 。廣東(dong) 受關(guan) 注的焦點主要是高科技製造業(ye) 。此外,也有大批注冊(ce) 於(yu) 香港的高科技企業(ye) 被列入美方實體(ti) 清單。截至2023年3月,美國拉黑打擊的中國實體(ti) 單位達1100多家,其中大部分為(wei) 智能通信企業(ye) ,大部分分布在大灣區城市。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產(chan) 業(ye) 結構和參與(yu) 國際經濟與(yu) 貿易活動的方式仍未完全擺脫“兩(liang) 頭在外”的被動模式,其核心技術、關(guan) 鍵零部件、高端專(zhuan) 業(ye) 人才等諸多方麵仍受製於(yu) 人。粵港澳大灣區需在自身區域優(you) 勢的基礎上積極參與(yu) 並推動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區域化和本地化進程。此外,大灣區是現代物流供應鏈的龍頭和關(guan) 鍵節點,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極易影響港口的高效有序運轉,要進一步提升灣區物流韌性,確保突發情況下港口運轉暢通有序,鞏固港口海向對外開放、陸向對內(nei) 輻射的內(nei) 引外聯作用。

第三,科技引領,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創新發展

科技創新力量是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增長的內(nei) 生動力。國家“十四五”規劃賦予了大灣區建設世界第一科技走廊的光榮使命。大灣區須瞄準世界科技和產(chan) 業(ye) 發展前沿,加強創新平台建設,大力發展新技術、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加快形成以創新為(wei) 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ti) 係。

第四,數字賦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轉型升級

目前國內(nei) 經濟複蘇動能有所減弱,三重壓力進一步加大,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麵臨(lin) 需求減弱、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產(chan) 能過剩等多重困難。推動社會(hui) 生產(chan) 向網絡化、數字化與(yu) 智能化協同,成為(wei) 產(chan) 業(ye) 經濟體(ti) 係改革的核心驅動力和城市創新發展的新引擎。粵港澳大灣區具備豐(feng) 富且龐大的基礎數據資源,有支撐數字經濟發展的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匯聚了眾(zhong) 多的高科技信息企業(ye) ,數字經濟發展基礎較好,但仍存在內(nei) 部要素流通不暢、數字化發展不均衡的問題。粵港澳大灣區要以數字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數字化融合為(wei) 先導,以服務先進製造業(ye) 為(wei) 引領,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大力推進製造業(ye) 轉型升級和優(you) 化發展。充分利用數字經濟優(you) 勢,推動香港、澳門金融要素加速流通,打造麵向全球的數字金融服務平台。

第五,全球合作,拓展粵港澳大灣區供應鏈開放水平

“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以來,中國已與(yu) 152個(ge) 國家、32個(ge) 國際組織形成合作,全方位高水平開放型經濟加快形成。大灣區作為(wei) 我國改革開放的先行示範區,是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勁的區域之一,區位條件優(you) 越,產(chan) 業(ye) 基礎紮實,也是海上絲(si) 綢之路對外開放交往密切的地區。因此,要進一步加強區域合作,打造灣區市場一體(ti) 化,促進灣區生產(chan) 要素便捷流通,形成國際國內(nei) 兩(liang) 個(ge) 市場、兩(liang) 種資源的有效對接,共同打造“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要充分利用和鞏固廣東(dong) 對外貿易大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澳門葡語國家經貿服務平台的優(you) 勢,深化與(yu) 相關(guan) 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經貿合作及人文交流,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交通物流樞紐和國際文化交往中心。

最後,還要特別感謝以華潤集團為(wei) 代表的10家央企和大灣區的國企對此次會(hui) 議的大力支持,預祝本次會(hui) 議圓滿召開。

謝謝大家!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