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新基建”加速布局 蓄能粵港澳大灣區新發展

發布時間:2020-05-22 10:21:51 新華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工業(ye) 互聯網、智能充電樁……今年5月,一場特別的雲(yun) 簽約活動在廣州舉(ju) 行。當天,華為(wei) 、百度、京東(dong) 、香港新華等全國各領域300多家企業(ye) 雲(yun) 聚廣州,吹響了粵港澳大灣區“新基建”的“衝(chong) 鋒號”。

“首批73個(ge) 重大數字新基建項目,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yi) 元。”廣州市政府副秘書(shu) 長高裕躍說,“數字新基建項目帶動作用大、乘數效應強。”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實施1年有餘(yu) 。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引領下,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正成為(wei) 建設焦點,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蓄勢崛起,展現出支撐未來經濟增長的潛力。

作為(wei) 大灣區發展的重要窗口,在珠海橫琴,由中科院、廣東(dong) 省、珠海市、橫琴新區共同建設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項目正加速推進,項目完全建成後,平台算力將達到116億(yi) 億(yi) 次/秒。

“已有不少高精尖機構、企業(ye) ‘聞算力而來’,落地橫琴。”珠海市橫琴新區黨(dang) 委書(shu) 記牛敬表示,目前中科院計算所、中科院軟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等10多家研究機構以及多家人工智能企業(ye) 與(yu) 橫琴對接,用科技助推珠澳合作。

“新基建”賦能,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正在迎來新機遇。

依托數字“新基建”,粵港澳三地經濟發展新空間不斷擴展。作為(wei) 全球第五大港口,廣州港正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首個(ge) 全自動化碼頭——南沙港區四期工程,推動5G智慧港口應用係統建設落地,打造5G智慧港口。

智慧碼頭將采用全球新一代物聯網感知、5G、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先進技術,立足打造全球首個(ge) “單小車自動化岸橋、北鬥導航無人駕駛智能集卡、堆場水平碼頭布置”港區作業(ye) 自動化模式。

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宏偉(wei) 表示,項目建成後,南沙港區每年的集裝箱吞吐量預計可超過2200萬(wan) 標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成為(wei) 泛珠三角經濟腹地全麵深度參與(yu) “一帶一路”建設的出海大通道。

“新基建”加速布局,也為(wei) 粵港澳居民搭起連接大灣區優(you) 質生活圈的平台橋梁。

基於(yu) 橫琴跨域多維大數據雲(yun) 平台研發、由珠海大橫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yu) 阿裏雲(yun) 聯合發布的跨境服務創新平台“琴澳通”App,可連接橫琴和澳門特區政府、企業(ye) 以及服務廠商,從(cong) 而提供出入境、居住、出行等眾(zhong) 多領域的服務,讓澳門居民在橫琴新區工作生活更方便。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已完成項目一期建設的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響應國家號召,免費向廣東(dong) 省有關(guan) 科研機構開放AI算力資源,通過算力賦能,支持病毒溯源、疫苗研製、藥物研發等科研工作,幫助科研機構縮短研發周期。

依托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台的高效算力,南棲仙策(南京)科技有限公司建構出疫情預測模型,可對疫情進行60天的預測,還能在有確診病例數據的情況下,推導潛在感染人數、接觸感染率等未知因素,為(wei) 疫情防控提供決(jue) 策輔助。

南方智能產(chan) 業(ye) 研究院專(zhuan) 家委員司曉表示,在擁抱“新基建”國家戰略的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需要更加重視市場機製的基礎性作用和現代化經濟體(ti) 係的建設,更多調動民營經濟特別是互聯網科技公司的力量,以製度創新釋放科創紅利,讓創造社會(hui) 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

廣東(dong) 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廣東(dong) 將聚焦互聯互通強化基礎支撐,著力推進大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和機製“軟聯通”。同時,探索粵港澳三地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高標準建設廣東(dong) 自貿試驗區,加快建設南沙、前海、橫琴等三大重點合作平台,著重在科技創新、產(chan) 業(ye) 集聚等方麵突圍、形成示範。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