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会联系方式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hui) 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崔忠付: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構建糧食安全新格局

發布時間:2023-10-30 15:24:59 網絡事業(ye) 部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增強全球供應鏈韌性,構建糧食安全新格局

——在博鼇亞(ya) 洲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yu) 安全論壇暨糧食安全論壇上的致辭

华体会登录界面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 崔忠付

(二〇二三年十月三十日)

微信圖片_20231031090209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men) 、先生們(men) 、朋友們(men) :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受邀參加本次博鼇全球經濟發展與(yu) 安全論壇,與(yu) 各位圍繞本次論壇的主題“全球發展 共享安全”一同交流探討。

國以民為(wei) 本、民以食為(wei) 天、食以糧為(wei) 重、糧以安為(wei) 先,糧食安全是安邦定國的基石。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hui) 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韌性,構建糧食安全新格局,不僅(jin) 是我們(men) 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們(men) 建設農(nong) 業(ye) 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內(nei) 在要求。

從(cong) 國際角度看,國際政治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受經濟、地緣政治、氣候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全球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受到強烈衝(chong) 擊,糧食生產(chan) 不確定性增加、糧食供應減少、價(jia) 格上漲,全球糧食供應鏈斷鏈風險加巨、糧食安全受到重大挑戰。據世界糧食計劃署預計,2023年全球將有超過3.45億(yi) 人處於(yu) 危機級別的糧食不安全狀況, 4300萬(wan) 人距離饑荒隻有一步之遙。

從(cong) 國內(nei) 角度看,截至2022年,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糧食人均占有量480公斤。雖然口糧自給率達100%,但是部分需求仍需要通過進口來滿足,糧食安全這根弦仍舊不能放鬆。從(cong) 中長期來看,我國作為(wei) 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糧食安全事關(guan) 國計民生,也關(guan) 係到全球糧食市場的穩定。我國一直堅持主要依靠自身解決(jue) 國內(nei) 糧食安全問題, 以開放合作的姿態融入全球糧食市場,為(wei) 維護全球糧食安全做出了中國貢獻。

借此機會(hui) ,我就提升全球糧食供應鏈韌性、構建糧食安全新格局,提出五點建議,供論壇討論參考:

第一,強化國際交流與(yu) 合作,共建糧食安全命運共同體(ti) 。在構建全球糧食安全新格局的進程中,國際合作不可或缺,需加強與(yu) 各國的往來,共同應對全球糧食安全挑戰。不斷加強技術交流、共同研究解決(jue) 方案,發揮技術優(you) 勢。通過合作研發,共同攻克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麵臨(lin) 的技術難題,提高全球糧食供應鏈的整體(ti) 水平。持續深化國際合作、優(you) 化國際產(chan) 業(ye) 布局,推動糧食供應鏈安全水平的提升。要建立多元合作機製,抓住“一帶一路”戰略、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等契機,完善糧食安全多邊和雙邊合作框架。大力推動中國農(nong) 業(ye) 走出去,通過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擴大總供給。拓展進口來源、構建多元化進口格局,降低單一依賴風險。不斷拓展國際物流通道網絡、加快構建國際物流體(ti) 係,保障糧食運輸暢通。加強國際物流合作,建立陸、海、空一體(ti) 化運輸網絡,提高運輸保障能力,確保糧食運得回來。

第二,加快數字化轉型與(yu) 賦能,引領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升級。在踏上糧食安全新格局的征程中,數字化技術是我們(men) 強大的助力。要充分發揮數字化的優(you) 勢,引領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現代化升級。大力推廣智慧農(nong) 業(ye) ,提高生產(chan) 效率和質量。可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為(wei) 農(nong) 民提供更為(wei) 準確的種植信息,實現科學施肥、合理用水,提高農(nong) 作物的產(chan) 量和質量。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糧食安全的數字信任網絡。通過區塊鏈技術,建立更加精準的監管體(ti) 係,實現糧食的全程可追溯,助力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監管和管理。綜合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供應鏈的智能化管理。可廣泛應用傳(chuan) 感器和監測設備,實時監測、采集儲(chu) 存設施、運輸車輛等運行數據,提高供應鏈的可見度和響應速度。

第三,加強安全監管,構築糧食安全屏障。在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過程中,要加大監管力度,實現從(cong) 生產(chan) 、儲(chu) 存、運輸到銷售的全程監控,提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首先,要完善監管體(ti) 係,建立全程監管網絡。不斷探索糧食安全監管機製,深度治理、固本培元,統籌推進、係統治理。通過建立監管平台,實現信息的實時傳(chuan) 遞和共享,將各個(ge) 環節的信息匯聚,形成全程可控的監管網絡,提高監管效率。其次,要加大執法力度,強化安全意識。對於(yu) 那些涉及到糧食安全的違法行為(wei) ,加大打擊力度。加強執法力度,對於(yu) 假冒偽(wei) 劣商品、非法添加等行為(wei) ,將依法從(cong) 嚴(yan) 查處,加強安全意識,確保每一粒糧食都是安全可靠的。再次,要提高監管水平,培訓監管人才。加大對監管人才的培訓力度,提高他們(men) 的監管水平和技能。通過培訓,建立起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監管隊伍,為(wei) 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保障。

第四,踐行大食物觀,保障糧食安全。踐行大食物觀是提高糧食供應鏈安全水平的有效舉(ju) 措。要構建多元供給格局,滿足消費多樣性需求。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主糧的消費量在下降、果蔬肉蛋奶水產(chan) 的消費量不斷提升,食物多樣性的需求增加。在保障糧食供給的同時,構建多元供給格局、增加非主糧的有效供給。要適當加大非主糧育種政策扶持,提高種源自主率。目前,我國水稻、小麥、玉米、馬鈴薯四大主糧育種能力充足,種源自主率水平較高。可在保證主糧種源安全的前提下,在非主糧育種領域適當加大扶持,保障供給。要厲行節約,減少食物損耗與(yu) 浪費。可通過技術改進和推廣及基礎設施升級等措施減少食物在生產(chan) 、加工、流通、儲(chu) 運、銷售過程中的損耗,通過消費者教育、樹立節約意識、減少消費過程的浪費。

第五,加強糧食供應鏈網絡建設,構建利益共同體(ti) 。加強糧食供應鏈網絡建設,是推動糧食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現代化的關(guan) 鍵一環。優(you) 化物流體(ti) 係,提高運輸效率和質量。通過加大投入,建設更加先進的運輸設施,提高運輸速度和安全性。同時,推動物流信息化,實現貨物的實時追蹤,提供更加可靠的物流服務。建設智能倉(cang) 儲(chu) ,提高儲(chu) 存能力。針對非國儲(chu) 糧,對糧倉(cang) 進行智能化升級,通過改善老舊倉(cang) 儲(chu) 設施設備、引進先進的儲(chu) 存技術,提高糧食的存儲(chu) 期和儲(chu) 存質量。推動產(chan) 銷一體(ti) 化,構建共同利益體(ti) 係。通過深化產(chan) 銷合作,讓企業(ye) 、農(nong) 民更好地參與(yu) 到市場經濟中來,助力穩定糧食市場供應、提高農(nong) 民收入水平。

開新局,立新篇,統籌雙市場,蓄勢待發新格局!糧食安全,國之根基,供應鏈穩重千鈞!體(ti) 係健全,統領航向,風雨同舟、砥礪前行!讓我們(men) 一起攜手做好糧食安全的倡導者與(yu) 供應鏈建設的踐行者!

最後,預祝本次論壇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