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新修(製)訂的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標準答記者問

發布時間:2025-02-11 14:45:06 中國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日前,教育部印發了758項新修(製)訂的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以下簡稱新標準)。教育部職業(ye) 教育與(yu) 成人教育司負責人就有關(guan) 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請介紹一下新標準的研製背景。

答:現行中職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2014年發布,共230項;高職專(zhuan) 科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2012年發布,2019年進行了修訂,共757項。這些標準在指導職業(ye) 學校準確把握專(zhuan) 業(ye) 人才培養(yang) 目標和規格、加強教學基本規範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yang) 質量等方麵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科技創新和產(chan) 業(ye) 變革不斷深化,新技術、新職業(ye) 、新業(ye) 態不斷湧現,特別是在全麵推進教育強國建設,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chan) 教融合的職業(ye) 教育體(ti) 係背景下,對技能人才培養(yang) 提出了許多新要求。2021年,教育部發布新版《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目錄》(以下簡稱《目錄》),一體(ti) 化設計中職、高職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共設置19個(ge) 專(zhuan) 業(ye) 大類,97個(ge) 專(zhuan) 業(ye) 類,1434個(ge) 專(zhuan) 業(ye) 。新版《目錄》新增、更名、合並、撤銷專(zhuan) 業(ye) 總體(ti) 幅度高達60%,很多專(zhuan) 業(ye) 的名稱和內(nei) 涵發生了變化。

在此背景下,為(wei) 更好適應時代發展新形勢、行業(ye) 企業(ye) 新需求和職業(ye) 教育發展新要求,我們(men) 於(yu) 2021年7月啟動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的修(製)訂工作。

問:請介紹一下新標準修(製)訂範圍。

答:本次發布的新標準共758項,覆蓋新版《目錄》1434個(ge) 專(zhuan) 業(ye) 的52.9%,涉及19個(ge) 專(zhuan) 業(ye) 大類、90個(ge) 專(zhuan) 業(ye) 類。其中,中職標準223項,高職專(zhuan) 科標準471項,職業(ye) 本科標準64項;第一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52項,第二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292項,第三產(chan)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414項。

2024年全國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布點總數12.3萬(wan) 餘(yu) 個(ge) ,新標準覆蓋其中10.1萬(wan) 餘(yu) 個(ge) ,占專(zhuan) 業(ye) 布點總數的82.1%。

問:新標準主要有哪些特點?

答:一是係統設計中高本教學要求。新標準對接一體(ti) 化設計的《目錄》,係統設計中職、高職專(zhuan) 科、職業(ye) 本科三個(ge) 層次的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對於(yu) 不同層次的同類專(zhuan) 業(ye) 或相近專(zhuan) 業(ye) ,遵循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強化培養(yang) 目標的有機銜接、培養(yang) 規格的逐層遞進、課程設置的逐級加深、能力素質的逐步增強,推動不同層次職業(ye) 教育的有效銜接。如,本次係統研製了中職新能源汽車製造與(yu) 檢測專(zhuan) 業(ye) 、高職專(zhuan) 科新能源汽車技術專(zhuan) 業(ye) 、職業(ye) 本科新能源汽車工程技術專(zhuan) 業(ye) 的教學標準,中職數字影像技術專(zhuan) 業(ye) 、高職專(zhuan) 科數字媒體(ti) 藝術設計專(zhuan) 業(ye) 、職業(ye) 本科數字媒體(ti) 藝術專(zhuan) 業(ye) 的教學標準等。

二是進一步完善體(ti) 例框架。新標準包含概述、專(zhuan) 業(ye) 名稱(專(zhuan) 業(ye) 代碼)、入學基本要求、基本修業(ye) 年限、職業(ye) 麵向、培養(yang) 目標、培養(yang) 規格、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師資隊伍、教學條件、質量保障和畢業(ye) 要求等11個(ge) 方麵要素。與(yu) 原標準相比,新增了概述要素、畢業(ye) 要求要素,單列師資隊伍要素,進一步強調師資隊伍在專(zhuan) 業(ye) 教學中的重要性。

三是服務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新要求。聚焦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對生產(chan) 、建設、管理、服務等領域帶來的新變化,重點建設先進製造業(ye) 、現代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民生緊缺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教學標準,有效促進職業(ye) 教育專(zhuan) 業(ye) 建設的內(nei) 在因素與(yu) 行業(ye) 需求的外部因素緊密銜接,努力滿足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建設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新要求。如,本次修(製)訂了微電子技術與(yu) 器件製造、航空智能製造技術等先進製造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智慧農(nong) 業(ye) 技術、畜禽智能化養(yang) 殖等現代農(nong) 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智能物流技術、工業(ye) 節能技術等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嬰幼兒(er) 托育服務與(yu) 管理、智慧健康養(yang) 老服務等民生緊缺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標準。

四是強化職業(ye) 綜合素質和行動能力培養(yang) 。新標準緊密對接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新技術下行業(ye) 企業(ye) 用人標準、職業(ye) 崗位新要求,深入開展職業(ye) 能力分析,科學確定專(zhuan) 業(ye) 的職業(ye) 麵向、人才培養(yang) 目標和培養(yang) 規格,構建模塊化、項目式課程體(ti) 係。加強實踐性教學,要求中職、高職專(zhuan) 科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於(yu) 總學時的50%,職業(ye) 本科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不少於(yu) 總學時的60%。綜合考慮中職學生學業(ye) 需求和身心發展特點,明確校外企業(ye) 崗位實習(xi) 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ge) 月,同時加強校內(nei) 實訓教學。引導職業(ye) 本科學校圍繞能力培養(yang) 科學確定取得學位要求,明確職業(ye) 本科專(zhuan) 業(ye) 一般不要求學生撰寫(xie) 畢業(ye) 論文,將工藝改進、產(chan) 品(服務)設計、技術(服務)創新、技藝展示、專(zhuan) 利研發等作為(wei) 畢業(ye) 設計(創作)的重要內(nei) 容。

五是以數字化和人工智能賦能教學。新標準將數字化和人工智能作為(wei) 推動教學方式變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要求推動專(zhuan) 業(ye) 升級和數字化改造,結合人工智能等技術實施課程教學數字化轉型,鼓勵選用形態豐(feng) 富、易於(yu) 更新的數字教材,運用虛擬仿真等技術開展實訓,建設、配備音視頻素材、教學課件、數字化教學案例庫、虛擬仿真軟件等專(zhuan) 業(ye) 教學資源。

六是支持學校自主設置專(zhuan) 業(ye) 課程。新標準全麵規定了專(zhuan) 業(ye) 設置、課程體(ti) 係、教材資源、實習(xi) 實訓、師資保障、質量評價(jia) 等教學基本要求,同時也為(wei) 學校結合區域、行業(ye) 實際、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yang) 需要,自主設置課程、開展人才培養(yang) 留出了空間。與(yu) 原標準相比,中職、高職專(zhuan) 科新標準隻規定應設置的專(zhuan) 業(ye) 課程的數量及應涉及的專(zhuan) 業(ye) 領域,不再硬性規定課程名稱;職業(ye) 本科新標準隻規定專(zhuan) 業(ye) 課程應涉及的專(zhuan) 業(ye) 領域,不硬性規定課程設置的數量和課程名稱。

問:如何貫徹落實好新標準?

答:一是加強宣傳(chuan) 解讀,組織各行業(ye) 職業(ye) 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hui) ,聚焦本行業(ye) 領域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教學標準,開展宣傳(chuan) 解讀工作,幫助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職業(ye) 學校等全麵了解和把握新標準。

二是組織開展專(zhuan) 題培訓,推動將新標準有關(guan) 內(nei) 容納入各類職業(ye) 教育培訓項目,通過集中培訓、教師研修、集體(ti) 備課等方式,切實提升廣大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教研人員貫徹和應用新標準的能力。

三是指導各職業(ye) 學校全麵修訂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人才培養(yang) 方案,完善課程體(ti) 係,落實新標準對教學條件、師資隊伍、質量保障等要求,不斷提升人才培養(yang) 質量,增強人才培養(yang) 適應性。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