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宏觀經濟 > 正文

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權威訪談)

發布時間:2022-05-13 09:14:19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環境的複雜性、嚴(yan) 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穩增長、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麵臨(lin) 新的挑戰。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如何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記者采訪了國家統計局黨(dang) 組成員、副局長盛來運。

穩預期,要“固根本、穩政策、紓困難、激活力”

記者:剛剛發布的4月製造業(ye) 采購經理指數(PMI)和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均在下降,您如何看待市場主體(ti) 預期問題?

盛來運:預期轉弱是當前經濟運行中一個(ge) 比較突出的問題。4月份,製造業(ye) PMI和非製造業(ye) 商務活動指數回落至47.4%和41.9%,企業(ye) 預期轉弱的態勢較為(wei) 明顯。市場預期走弱是內(nei) 外因素交織疊加、長短期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從(cong) 外部因素看,世界經濟轉向高通脹、高利率、高債(zhai) 務、高成本、低增長為(wei) 特征的類“滯脹”高風險模式,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同時,烏(wu) 克蘭(lan) 危機等地緣政治事件多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主要經濟體(ti) 政策轉向步伐加快,對全球經濟運行和資本流動造成較大外溢影響。

從(cong) 內(nei) 部因素看,經濟轉型陣痛仍在延續,新舊動能轉換接續不暢,加之受疫情衝(chong) 擊,市場需求不足,生產(chan) 物流不暢,企業(ye) 生產(chan) 成本明顯上升,中下遊行業(ye) 和小微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困難進一步增加。這些對市場信心和企業(ye) 預期造成了比較明顯的影響。

記者:怎樣扭轉預期轉弱的局麵?

盛來運:穩預期要多管齊下、長短結合、對症下藥、久久為(wei) 功,特別是要“固根本、穩政策、紓困難、激活力”。

“固根本”是要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紮實穩住經濟,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穩政策”是要保持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越是在困難時期,越要保持定力,向市場傳(chuan) 遞清晰穩定的政策信號,這有助於(yu) 市場主體(ti) 早謀劃、早決(jue) 策、早行動。“紓困難”是要加大針對困難市場主體(ti) 、困難群體(ti) 的幫扶力度,早出台、早實施一攬子紓困舉(ju) 措。“激活力”是要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創新,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為(wei) 企業(ye) 營造更好發展環境,讓企業(ye) 享受到更多改革紅利。

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高質量發展方向未變

記者:近期疫情多點散發,您如何評估當前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盛來運:本輪疫情確實對中國經濟帶來巨大衝(chong) 擊。3月份,全國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服務業(ye) 生產(chan) 指數由增轉降,生產(chan) 物流受阻,全社會(hui) 貨運量下降2.2%,快遞業(ye) 務量下降3.1%。上海、吉林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分別下降10.9%、36.7%,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分別下降18.2%、69.9%。

盡管疫情對部分地區生產(chan) 生活帶來較大影響,但總體(ti) 上看,是階段性的、短期的、外在的。隨著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政策效應逐步顯現,疫情衝(chong) 擊有望逐步減弱,前期因疫情壓抑的經濟活動也將不斷釋放,經濟有望迎來複蘇的拐點。從(cong) 5月份情況看,吉林、上海等地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製,複工複產(chan) 有序推進,發用電量等一些先行指標已出現積極變化。

觀察中國經濟運行,要全麵地看、辯證地看,既要看到短期波動的“形”,更要看到長期發展的“勢”。從(cong) 短期看,部分指標回落較多,主要是疫情衝(chong) 擊的結果。從(cong) 大局看,經濟穩定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尤其是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大勢未變。3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13.8%,信息傳(chuan) 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ye) 生產(chan) 指數增長12.8%,經濟新動能仍在較快成長。這說明盡管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高質量發展方向未變,可以說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中國經濟這艘巨輪正劈波斬浪航行在正確航線上。

多措並舉(ju) 抓好落實,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記者:如何看待全年經濟走勢?

盛來運:從(cong) 全年看,盡管可能還會(hui) 麵臨(lin) 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回旋空間廣的基本特點沒有改變,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實現發展預期目標的有利條件較多。

從(cong) 供給支撐看,我國社會(hui) 生產(chan) 力水平不斷增強,糧食總產(chan) 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製造業(ye) 增加值連續12年居世界第一位,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較強。從(cong) 需求支撐看,我國有14.1億(yi) 人口,有全球最具成長性的國內(nei) 市場。從(cong) 政策支撐看,我國政府赤字率低、債(zhai) 務總體(ti) 可控,政策工具多,當前宏觀政策力度不斷加大,增量政策工具正在抓緊謀劃,穩增長政策有望進一步顯效發力。

更為(wei) 重要的是,我們(men) 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堅強領導,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顯著優(you) 勢,有社會(hui) 長期和諧穩定的大好局麵,還有豐(feng) 富的宏觀調控和社會(hui) 治理經驗。因此,隻要我們(men) 萬(wan) 眾(zhong) 一心、攻堅克難,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好黨(dang) 中央決(jue) 策部署,就一定能夠穩住宏觀經濟大盤。

記者:穩就業(ye) 、穩物價(jia) 、穩市場主體(ti) ,宏觀政策該如何發力?

盛來運:前不久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hui) 議對做好下一階段經濟工作作出了全麵部署,現在關(guan) 鍵是抓好落實、取得實效,多措並舉(ju) 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一是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要深刻、完整、全麵認識黨(dang) 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深刻認識抗疫鬥爭(zheng) 的複雜性和艱巨性,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全麵做好“外防輸入、內(nei) 防反彈”,堅決(jue) 鞏固住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二是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要發揮有效投資的關(guan) 鍵作用。從(cong) 曆史經驗看,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是應對短期經濟困難最管用的快招。從(cong) 我國的現實情況看,基礎設施投資還有十分廣闊的空間,我國人均基礎設施存量僅(jin) 相當於(yu) 發達國家的二到三成,人均鐵路營業(ye) 裏程不足美國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發展設施領域更是大有可為(wei) ,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數僅(jin) 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20%左右,天然氣、水核風光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僅(jin) 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左右。

三是切實穩住市場主體(ti) 。要從(cong) 市場主體(ti) 尤其是中小微企業(ye) 和個(ge) 體(ti) 工商戶麵臨(lin) 的實際困難出發,利用好退稅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紓困專(zhuan) 項資金、普惠小微貸款等多種政策手段,切實為(wei) 市場主體(ti) 排憂解難。

四是大力穩就業(ye) 保民生。要落實落細援企穩崗政策,做好重點群體(ti) 和就業(ye) 困難人員的幫扶救助,盡量減輕疫情對就業(ye) 的衝(chong) 擊。

五是著力做好市場保供穩價(jia) 。保供穩價(jia) 對於(yu) 保持經濟社會(hui) 大局穩定、統籌發展和安全至關(guan) 重要,必須高度關(guan) 注、全力做好糧食、能源等關(guan) 鍵領域保供穩價(jia) 工作。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