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物流裝備 > 正文

“十四五”末滿足超2000萬輛電動汽車需求——適度超前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發布時間:2022-02-14 09:00:09 經濟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0部門聯合印發意見,進一步提升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服務保障能力,明確到“十四五”末,我國將形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電基礎設施體(ti) 係,能夠滿足超過2000萬(wan) 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公共及私人充電樁保有量總計261.7萬(wan) 台,同比增長70.1%。聯盟信息部主任仝宗旗表示,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普及速度非常快,2022年還會(hui) 有重大突破,並將從(cong) “跑馬圈地”向精細化的運營服務轉變,服務能力將是充電基礎設施行業(ye) 未來競爭(zheng) 的核心。

私人充電樁應成主力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隨車配建充電樁增量達到59.7萬(wan) 台,同比大漲323.9%,超過3倍。私人充電樁使用便利,且充電價(jia) 格按照“合表用戶”民用電價(jia) 標準計費,相對更加優(you) 惠。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hui) 秘書(shu) 長崔東(dong) 樹認為(wei) ,家庭充電是發展趨勢,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的整體(ti) 結構應當以私人充電樁為(wei) 主、公用充電樁為(wei) 輔。

不過,從(cong) 數據統計和調研情況來看,全國有50%左右的車主目前無法在小區裏安裝充電樁,主要原因是“無私家車位”和“社區物業(ye) 不允許”。

仝宗旗表示,現階段解決(jue) 居民在小區充電問題,主要有四種辦法。一是統建統管,開發商建設新小區時就要做好規劃統一建設管理;二是私樁共享;三是小區內(nei) 建設公共充電設施;四是建設儲(chu) 充一體(ti) 站或儲(chu) 充一體(ti) 樁。

在統建統管和私樁共享方麵,目前已有多地出台了專(zhuan) 門的配套政策。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近日起草了《關(guan) 於(yu) 加強居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的意見》,並麵向社會(hui) 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嚴(yan) 格落實新建小區充電設施配建比例。新建小區項目需嚴(yan) 格按照規劃設計標準落實充電設施配建比例要求或預計安裝條件,並將充電設施建設納入工程驗收範圍。征求意見稿還提出,北京市在加快居住區充電設施建設的同時也將做好電力配套服務,並鼓勵自用充電樁共享利用。

在小區建設公共充電設施方麵,也有不少企業(ye) 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度普(蘇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康永告訴記者,自2020年11月建立首個(ge) 度普E站以來,公司相關(guan) 業(ye) 務發展非常快。截至目前,已覆蓋全國400多個(ge) 中高檔社區,預計2022年將覆蓋超過2000個(ge) 社區。對此,仝宗旗表示,由運營服務商統一建設社區公樁,既能有效彌補私樁缺口,又方便車主就近充電,值得推廣。

公共充電樁較為(wei) 集中

在北京南四環附近有一個(ge) 公共充電站,主要為(wei) 周邊新發地市場和多個(ge) 住宅區的新能源車提供補能服務,即使是淩晨,這裏也基本保持100%的使用率。

家住附近的李誠常來這裏給車充電。他告訴記者,總體(ti) 感覺是北京的充電樁分布相對集中,城區多、郊區少,新建設施充電樁多、老舊小區充電樁少。

布局集中,不僅(jin) 是北京,也是目前我國公共充電樁分布的現實情況。從(cong) 聯盟數據來看,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個(ge) 方麵,一個(ge) 是區域相對集中。從(cong) 全國來看,公共充電樁數量前十地區占比超七成。另一個(ge) 是運營商相對集中。

截至2021年底,全國充電運營企業(ye) 所運營公共充電樁數量超過10萬(wan) 台的共有4家,分別是星星充電、特來電、國家電網、雲(yun) 快充,這4家頭部企業(ye) 的公共充電樁數量合計達85萬(wan) 台,占總量的74%。

特來電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公司累計充電量突破110億(yi) 千瓦時。同時,建成全國最大的充電工業(ye) 互聯網雲(yun) 平台,平台接入35萬(wan) 個(ge) 充電樁,日均充電量1200萬(wan) 千瓦時,服務企業(ye) 1.5萬(wan) 家。

對不少消費者遭遇的公共場所充電補能不方便的問題,仝宗旗表示,公共充電領域分B端運營車輛和C端私家車兩(liang) 種,B端車輛一般都有自己的充電場站或者固定充電的場站,這部分車充電問題已基本解決(jue) 。目前,問題主要集中在老百姓自家用車充電難。這需要車主提前規劃,也需要相關(guan) 運營企業(ye) 逐步完善服務。

換電站數量翻番

新能源車的主要補能方式還有換電模式。近兩(liang) 年,換電模式不斷升溫,就連電池頭部企業(ye) 寧德時代近日也宣布切入換電賽道。

截至2021年底,國內(nei) 換電站前十地區共擁有1298座換電站,較2020年翻了一番。前三大運營商分別是蔚來、奧動和杭州伯坦。蔚來過去一年明顯加快了換電站建設速度,2021年換電站增量達614座。

在政策層麵,換電也迎來新利好。2月10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guan) 於(yu) 完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體(ti) 製機製和政策措施的意見》,要求完善交通運輸領域能源清潔替代政策。推行大容量電氣化公共交通和電動、氫能、先進生物液體(ti) 燃料、天然氣等清潔能源交通工具,完善充換電、加氫、加氣(LNG)站點布局及服務設施,降低交通運輸領域清潔能源用能成本。

仝宗旗分析說,對企業(ye) 而言,換電站需投入高額的建設成本和維護成本。總體(ti) 來看,換電可能更適合商用領域,在C端市場更多是起輔助作用。

崔東(dong) 樹也表示,換電模式可以為(wei) 高端用戶以及礦山等特殊場景下的用戶帶來良好體(ti) 驗。但缺點也很明顯,由於(yu) 車輛設計時電池結構自由度幾乎沒有延展空間,所以要讓所有車型適配非常困難。

仝宗旗認為(wei) ,不同車型的出行場景、充電需求不一樣,充電基礎設施配套也不一樣,更應關(guan) 注充電場景怎麽(me) 去服務更多車主。

“總體(ti) 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充換電領域潛藏很多新機遇。”崔東(dong) 樹表示,當前一些地方充換電體(ti) 係的競爭(zheng) 十分激烈,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會(hui) 促進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e) 發展。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