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30 09:21:07 新華社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應用促進中小微企業(ye) 融資實施方案》29日發布,為(wei) 進一步發揮信用信息對中小微企業(ye) 融資的支持作用,推動建立緩解中小微企業(ye) 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長效機製探索路徑。
“這是近期國務院出台的一係列‘保市場主體(ti) 、應對新的經濟下行壓力’政策措施之一。”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shu) 長趙辰昕在當日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hui) 上說,實施方案堅持以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升服務中小微企業(ye) 能力為(wei) 出發點,多種方式歸集各類涉企信用信息,不斷提高中小微企業(ye) 貸款覆蓋率、可得性和便利度,助力中小微企業(ye) 紓困發展。
趙辰昕介紹說,一是加強信用信息共享整合。在依法依規、確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將納稅、社會(hui) 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繳納、水電氣、不動產(chan) 等信息納入共享範圍,依托全國中小企業(ye) 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構建全國一體(ti) 化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網絡,按照公益性原則提供信息查詢等服務。支持銀行、保險、擔保、信用服務等機構接入融資信用服務平台。二是深化信用信息開發利用。完善中小微企業(ye) 信用評價(jia) 指標體(ti) 係,實現精準“畫像”。強化獲貸企業(ye) 信用狀況動態監測,提高風險預警和處置能力。對依法認定的惡意逃廢債(zhai) 行為(wei) ,依法依規開展聯合懲戒。三是保障信息主體(ti) 合法權益。嚴(yan) 禁將獲取的信息用於(yu) 為(wei) 企業(ye) 提供融資支持以外的活動。
截至目前,全國中小企業(ye) 融資綜合信用服務平台已經與(yu) 103個(ge) 地方實現了互聯互通,覆蓋了273個(ge) 地方的站點,入駐的金融機構超過2000家,企業(ye) 超過1380萬(wan) 家。通過各級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累計發放信用貸款大約1.65萬(wan) 億(yi) 元。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司長陳洪宛說,實施方案針對信用信息共享存在的堵點痛點,推動緩解中小微企業(ye) 缺乏有效抵質押資產(chan) 、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既要增加中小微企業(ye) 貸款的可獲得性,也要降低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風險。一是擴大信用信息共享範圍,將中小微企業(ye) 融資業(ye) 務最急需的14大類、37項信息納入共享範圍;二是提升信用信息共享質量,明確信用信息共享清單,更具可操作性;三是降低信用信息獲取成本。
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說,建設全國一體(ti) 化融資信用服務平台網絡,並不是推倒重來、搞重複建設,而是充分整合利用現有資源,提高運作效率,將主要從(cong) 數據共享一體(ti) 化、融資服務一體(ti) 化、監測預警一體(ti) 化和標準規範一體(ti) 化四方麵推進。
中國銀保監會(hui) 普惠金融部負責人毛紅軍(jun) 表示,當前小微企業(ye) 貸款投放呈現量增、麵擴、價(jia) 降的良好趨勢。截至2021年11月末,全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49.45萬(wan) 億(yi) 元,其中單戶授信1000萬(wan) 元及以下普惠型小微企業(ye) 貸款餘(yu) 額18.73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速24.13%,比各項貸款增速高12.79個(ge) 百分點,近三年平均增速超過25%。
毛紅軍(jun) 說,銀保監會(hui) 強化監管引領,將銀行參與(yu) 信用信息共享的情況納入小微企業(ye) 金融服務監管評價(jia) 體(ti) 係;鼓勵銀行將企業(ye) 信用信息與(yu) 機構內(nei) 部的金融數據有機結合,改進業(ye) 務審批技術和風險管理模型,積極創新信用貸款產(chan) 品;指導銀行防控數據風險,依法合規查詢和使用信用信息,嚴(yan) 防數據對外泄露和濫用。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