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3 14:03:07 經濟日報

近日,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印發《“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ye) 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信息化和工業(ye) 化在更廣範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實現融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向製造業(ye) 各領域加速滲透,範圍顯著擴展、程度持續深化、質量大幅提升,全國兩(liang) 化融合發展指數達到105。
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司長謝少鋒認為(wei) ,《規劃》對於(yu) 打造數據驅動、軟件定義(yi) 、平台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推進製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yi) 。
推動製造業(ye) 數字化轉型
“兩(liang) 化深度融合推動了信息技術在製造業(ye) 的廣泛應用,促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謝少鋒介紹,“十三五”期間,信息技術賦能製造業(ye) 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關(guan) 鍵業(ye) 務,全國工業(ye) 企業(ye) 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和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2.1%、68.1%和73.0%。
“十四五”時期是建設製造強國、構建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重要階段,製造業(ye) 高質量發展需求更加迫切。“當前,我國製造業(ye) 仍麵臨(lin) 低端供給過剩、高端供給不足、創新能力不足等諸多挑戰,亟需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全要素、全產(chan) 業(ye) 鏈、全價(jia) 值鏈融合發展。”謝少鋒說。
為(wei) 進一步加快製造業(ye) 整體(ti) 數字化轉型進程,《規劃》重點部署了裝備製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等行業(ye) 的融合發展工作。“裝備製造行業(ye) 具有產(chan) 品價(jia) 值高、技術資金密集、產(chan) 業(ye) 關(guan) 聯度高的特征,同時也麵臨(lin) 零部件眾(zhong) 多、生產(chan) 狀況複雜、作業(ye) 繁瑣的行業(ye) 痛點。”國家工業(ye) 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黨(dang) 委書(shu) 記蔣豔告訴記者,應采取攻克關(guan) 鍵共性技術、建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推廣裝備遠程運維等措施,改善設計與(yu) 製造數字化轉型方麵的薄弱環節。
消費品行業(ye) 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chan) 業(ye) 和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其質量管理精度不夠、產(chan) 品運維效率低等問題,需要通過構建柔性生產(chan) 係統加以解決(jue) 。《規劃》建議,要開展基於(yu) 消費數據的用戶需求挖掘、產(chan) 品研發、智能生產(chan) 和數據增值等服務創新,推廣大規模個(ge) 性化定製、共享製造等新模式,滿足多樣化、個(ge) 性化消費升級需求。
在蔣豔看來,電子信息行業(ye) 與(yu) 新技術集合度高,擁有較好的轉型基礎,但作為(wei) 離散行業(ye) ,在設計和產(chan) 品數字化方麵需要進一步提升相關(guan) 能力。要引導電子信息企業(ye) 持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應用,開展產(chan) 業(ye) 鏈高端化、供應鏈集約化轉型升級。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融合發展,要著眼於(yu) 提升廣大中小企業(ye) 的信息化、數字化建設水平。”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數量經濟與(yu) 技術經濟研究所數字經濟研究室主任、工聯智庫專(zhuan) 家蔡躍洲說,中小企業(ye) 融資難問題長期存在,即便數字化轉型意願強烈,也較難籌措到所需資金。應從(cong)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共性技術開發等準公共服務領域入手,加大政府投入,降低中小企業(ye) 數字化改造成本。
加快工業(ye) 互聯網普及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製造業(ye) 深度融合的產(chan) 物。“近年來,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的融合發展生態加速構建,有影響力的平台數量超100個(ge) 、設備連接數量超過7600萬(wan) 台套。”工業(ye) 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綜合處處長馮(feng) 偉(wei) 介紹,平台匯聚的工業(ye) APP突破59萬(wan) 個(ge) 、服務工業(ye) 企業(ye) 達160萬(wan) 家,行業(ye) 賦能效果日益凸顯。
“目前,國內(nei) 不少通用型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提供的是接入上雲(yun) 服務,在解決(jue) 企業(ye) 生產(chan) 經營實際問題時,不能滿足其深層次需求。”蔡躍洲說,中小企業(ye) 主要關(guan) 注銷售、庫存、稅收優(you) 惠等環節,加上整體(ti) 收益不明朗,大大降低中小企業(ye) “上雲(yun) 上平台”積極性。
為(wei) 此,《規劃》提出,全麵激發企業(ye) 融合發展活力。到2025年,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普及率達45%,係統解決(jue) 方案服務能力明顯增強。如何加快工業(ye) 互聯網普及?蔡躍洲認為(wei) ,應發展專(zhuan) 業(ye) 化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模式,圍繞具體(ti) 行業(ye) 打造若幹細分領域的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構建產(chan) 業(ye) 生態。
蔣豔建議,組織開展活動,引導各界深度參與(yu) 到平台發展中。加快發展基於(yu) 平台的數字化軟件工具和工業(ye) APP,培育和推廣“平台+產(chan) 品”“平台+模式”“平台+行業(ye) /區域”等解決(jue) 方案,提升平台服務水平。同時,編製發布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發展指數和數據地圖,引導企業(ye) 通過評價(jia) 結果明確平台應用水平提升方向,提煉工業(ye) 互聯網平台應用優(you) 秀成果,樹立典型標杆,持續引導平台深化應用。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建設及推廣是一項係統工程,要加強產(chan) 學研用金合作,開展關(guan) 鍵技術產(chan) 品聯合攻關(guan) ,加快研發設計、生產(chan) 製造、經營管理以及物流等社會(hui) 資源的數字化改造、在線化匯聚和平台化共享,打造基於(yu) 工業(ye) 互聯網平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新生態。”馮(feng) 偉(wei) 說。
培養(yang) 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業(ye) 態
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業(ye) 態代表了未來製造業(ye) 的發展方向,是深化兩(liang) 化融合發展的切入點和落腳點。在存量變革方麵,新技術加速傳(chuan) 統製造業(ye) 數字化改造,推動經濟發展從(cong) 要素驅動為(wei) 主向創新驅動為(wei) 主轉變;在增量培育方麵,有利於(yu) 充分挖掘數據作為(wei) 新型生產(chan) 要素的潛在價(jia) 值,打造製造業(ye) 發展新動能。
《規劃》給出了具體(ti) 目標:到2025年,企業(ye) 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企業(ye) 形態加速向扁平化、平台化、生態化轉變;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平台化設計得到規模化推廣;關(guan) 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網絡化、智能化、個(ge) 性化生產(chan) 方式在重點領域得到深度應用。
“《規劃》將培育新產(chan) 品新模式新業(ye) 態作為(wei) 一項重點任務,部署了平台化設計、網絡化協同、個(ge) 性化定製等7個(ge) 領域。”謝少鋒舉(ju) 例說,平台化設計降低了開發設計門檻和成本,個(ge) 性化定製助力服裝、家具、家電等行業(ye) 實現逆勢增長,網絡化協同加速了汽車、航空、電子等行業(ye) 的轉型升級。
如何發展智能化製造?蔣豔認為(wei) ,重點在於(yu) 加快生產(chan) 製造全過程數字化改造,推動智能化建設,推動先進過程控製係統在企業(ye) 的深化應用,加快製造執行係統的雲(yun) 化部署和優(you) 化升級,推動生產(chan) 管理與(yu) 生產(chan) 製造的全麵感知、實時分析、科學決(jue) 策、精準執行。
麵向工程機械、汽車等重點行業(ye) ,蔣豔建議發揮服務化延伸作用,推動工業(ye) 企業(ye) 產(chan) 品供應和服務鏈條的數字化升級,從(cong) 原有製造業(ye) 務向價(jia) 值鏈兩(liang) 端高附加值環節延伸,推出設備健康管理、產(chan) 品遠程運維、設備融資租賃、共享製造、供應鏈金融、總集成總承包等新型服務,實現從(cong) 單純出售產(chan) 品向出售“產(chan) 品+服務”轉變。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