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03 09:33:17 證券日報

一輛卡車平穩地駛入集裝箱堆場,準確定位至裝卸區,待自動化場橋精準迅速地完成裝載後,又駛往其他作業(ye) 區域。看似普通的碼頭作業(ye) 場景,整個(ge) 過程卻看不到人。空空的駕駛室裏,方向盤就像由經驗豐(feng) 富的老司機在操控,讓龐大的集裝箱卡車在指定路線上精準行進。
日前,這樣一個(ge) 充滿科幻色彩的場景,正在國內(nei) 領先的港口機械設備製造商三一國際(00631.HK)旗下三一海工碼頭試驗場內(nei) 上演。記者從(cong) 三一海工了解到,公司已於(yu) 近日順利完成新一代無人電動集卡的場內(nei) 測試,這也標誌著公司將正式進入港口無人駕駛運輸市場。
無人集卡是最優(you) 選擇
據了解,目前智慧港口主流的水平運輸方式有三種,即AGV、無人跨運車和無人電動集卡。三一海工智慧港口研究所所長唐博士認為(wei) ,對於(yu) 大部分港口碼頭來說,無人集卡是目前最經濟,且最容易實現的水平運輸解決(jue) 方案。
“相比其他兩(liang) 種方式,無人集卡對場地和港口基礎設施要求低,在碼頭相對半封閉的區域內(nei) ,環境相對固定,利於(yu) 無人駕駛技術的實現。”唐博士告訴記者,“集卡屬於(yu) 大批量產(chan) 品,零部件成本較低,即使加上無人控製係統和傳(chuan) 感器的成本也遠低於(yu) AGV和跨運車這類專(zhuan) 業(ye) 設備。”
據唐博士介紹,無人集卡需要解決(jue) 三個(ge) 方麵的問題:一是線控底盤,就是由計算機來操控駕駛,需要完成計算機對底盤油門、轉向、刹車係統的接入控製;二是環境感知技術,通過車身上幾十個(ge) 傳(chuan) 感器、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和攝像頭讓卡車長上眼睛,完成對道路、車輛、障礙物的識別,實現厘米級的精確定位和控製;三是動作規劃和路徑導航,需要智能AI構建高精度矢量地圖,對全局及局部的特殊動作進行建模和控製。
“這就像人的大腦一樣,要自主做出減速、刹車或繞行等突發狀況的各種決(jue) 策,提供最優(you) 運行路線,從(cong) 而滿足港口封閉區域內(nei) 水平運輸的需求。”唐博士認為(wei) ,相比普通的電動集卡,無人集卡研發難度更大,也具有更高的技術壁壘。
做好集卡須更懂港口
有港口行業(ye) 專(zhuan) 業(ye) 人士告訴記者,在港區內(nei) ,作業(ye) 的卡車是和大型機械互動的,需要充分融入碼頭生產(chan) 業(ye) 務流程。由於(yu) 港區環境高度動態變化,與(yu) 開放道路差距較大,單靠一種傳(chuan) 感器無法實現精準定位。而且,船舶靠岸以及岸橋、金屬集裝箱的信號幹擾,都會(hui) 導致難以精確定位。因此,港口無人集卡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
“定位和控製精度必須在2厘米左右,才能實現與(yu) 自動化的岸橋配合完成集裝箱精確吊裝。”在唐博士看來,光有普通無人駕駛技術是遠遠不夠的,相比開放道路20厘米的定位精度,無人港口運輸要求要高出很多,一定要深刻理解港口作業(ye) 模式,才可能把無人集卡做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無人集卡在人工成本、安全性和作業(ye) 效率方麵也都有著先天的優(you) 勢。據唐博士介紹,傳(chuan) 統集卡每車需要3個(ge) 司機長期高強度滿負荷工作,而無人集卡一個(ge) 工程師就可以控製3-4台設備。
“按正常的作業(ye) 時間測算,一個(ge) 年吞吐量200萬(wan) TEU的集裝箱碼頭,每年卡車司機的人工成本就需要三千多萬(wan) 元。”唐博士告訴記者,無人集卡不僅(jin) 可以解決(jue) “招工難”以及長時間連續高強度作業(ye) 帶來的安全問題,還能實現自動與(yu) 岸橋、場橋的對接,減少了人工幹預,精度更高,裝卸速度更快,可以進一步提升作業(ye) 效率。
“港口智能化、無人化浪潮下,集裝箱卡車無人化市場空間巨大。下一階段,公司還計劃研發車輛管理調度係統,實現與(yu) 港口其他設施進行實時通訊、接受任務指令、了解設施狀態並完成指揮調度。”唐博士告訴記者,“目前三一海工正在珠海港和青島港進行自動化場橋、岸橋和無人電動集卡的配合實驗,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更多三一無人集卡在港口忙碌的身影。”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