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農村電商快速發展 物流短板亟需補全

發布時間:2018-11-08 10:38:03 人民日報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近期,本報陸續收到讀者來信,反映當前農(nong) 村電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就推進農(nong) 村電商發展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

農(nong) 村電商快速發展,更好為(wei) 農(nong) 民創造價(jia) 值

淩羽豐(feng) 是浙江永康市舟山鎮淩宅村種植大戶,他承包的方山柿年產(chan) 量達3萬(wan) 公斤。與(yu) 此同時,他通過自己的網店,接到江蘇、上海等地幾個(ge) 大訂單,幾十箱方山柿正運往省外。這是淩羽豐(feng) 的同鄉(xiang) 黃田在來信中的一段描述,他說當地有一批有互聯網意識的農(nong) 民,借助電商平台,實現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活富裕。

近年來,農(nong) 村電商高速發展,在引領城鄉(xiang) 消費內(nei) 需、重塑產(chan) 業(ye) 結構、促進城鄉(xiang) 協調發展方麵起到了重要作用。山西壺關(guan) 縣讀者秦風明表示,隨著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場的日益健全以及大量人才返鄉(xiang) ,農(nong) 村電商邁入快速發展期。

“以前我們(men) 到處找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還不一定好。” 安徽懷寧縣讀者汪劉根長期經營土雞蛋、烏(wu) 雞等農(nong) 副產(chan) 品,去年在當地政府“電商振興(xing) 鄉(xiang) 村提升民生工程”的引導和幫扶下,加入鄉(xiang) 鎮電商銷售平台。“現在坐在家裏,鼠標輕輕一點就可以完成銷售!最近我們(men) 的農(nong) 副產(chan) 品還成了緊俏貨,價(jia) 格提高了30%。”

對此,河南淮濱縣讀者張全林深有感觸,“以前,農(nong) 產(chan) 品主要靠下鄉(xiang) 收購,也就是類似‘生產(chan) 者—產(chan) 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商—農(nong) 貿市場(超市)—消費者’的模式,在生產(chan) 地相對分散的情況下,農(nong) 民往往隻有少量批發商可選。而在減少流通、批發環節方麵,電商有著天然的優(you) 勢,甚至可以形成‘生產(chan) 者—消費者’的直接模式,從(cong) 而規避多環節、長鏈條中的額外成本,更好地為(wei) 農(nong) 民創造價(jia) 值。”

不少讀者表示,除了拓寬農(nong) 產(chan) 品外銷渠道,農(nong) 村電商還繁榮了農(nong) 村消費市場,讓農(nong) 民購物更多元、更便捷;帶動了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村醫療和金融服務等方麵的發展,特別是在脫貧攻堅中大有可為(wei) 。四川內(nei) 江市讀者文國雲(yun) 認為(wei) ,信息化是扶貧的重要手段。“雖然有些貧困村地處偏遠,但借助互聯網之力,就可以實現信息的及時傳(chuan) 遞,幫助貧困群眾(zhong) 找準商機、拓寬市場,讓農(nong) 產(chan) 品運出去、賣得好,從(cong) 而走出一條智慧農(nong) 業(ye) 、智慧脫貧之路。”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農(nong) 村實現網絡零售額12448.8億(yi) 元,同比增長39.1%。截至2017年底,農(nong) 村網店達985.6萬(wan) 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ye) 人數超過2800萬(wan) 人。

農(nong) 村電商發展麵臨(lin) 品牌、質量、物流、人才等諸多挑戰

電商為(wei) 農(nong) 村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給群眾(zhong) 帶來了實惠,但依舊存在不少發展短板。江蘇宿遷市讀者謝慶富認為(wei) ,農(nong) 村電商有兩(liang) 條路,一條是“買(mai) 買(mai) 買(mai) ”,即購買(mai) 消費品和農(nong) 資,另一條則是“賣賣賣”,即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其中,農(nong) 產(chan) 品網上銷售麵臨(lin) 很多挑戰。

首先是缺乏品牌,缺乏市場競爭(zheng) 力。江西南城縣高嶺村的村民主要生產(chan) 經營竹筍、黑筍幹,但銷路欠佳。“村幹部探索網上營銷,讓‘養(yang) 在深閨人未識’的筍加工產(chan) 品飛出山外。”南城縣讀者彭國正說,“可是,不同於(yu) 其他工業(ye) 商品,農(nong) 產(chan) 品無法保證規範的規格,也沒有各項標準參數可供參考,使得消費者難以評價(jia) ,望而卻步。另一方麵,當地電商散、小、亂(luan) ,不僅(jin) 沒有形成品牌,反而相互競爭(zheng) ,相互壓價(jia) ,再加上接到訂單後,村民隻是草草包裝,看上去不精致,遭遇退貨的尷尬不在少數。”

產(chan) 品質量也是農(nong) 村電商發展中應重視的一個(ge) 問題。江西石城縣讀者黃麗(li) 紅在來信中講述了購買(mai) 到變質發黴農(nong) 產(chan) 品的經曆,並指出,“一些人隻管把農(nong) 產(chan) 品包裝推銷,至於(yu) 農(nong) 產(chan) 品的農(nong) 藥殘留、衛生狀況,沒有嚴(yan) 格把關(guan) ,誘發一些食品安全問題,令人擔憂。”

此外,農(nong) 村基礎設施不完善、物流不健全。陝西鹹陽市讀者周榮光認為(wei) ,物流越便利,電子商務運行成本越低,百姓得到的實惠也就越多。他說,目前村鎮物流布點成本高,出於(yu) 利潤考慮,一些物流、快遞公司不願涉足村鎮網點建設。此外,村鎮物流多以收發農(nong) 產(chan) 品為(wei) 主,一些季節性較強的生鮮產(chan) 品往往對物流配送有著嚴(yan) 苛的要求,難以滿足客戶的要求,致使物流配送望而卻步。

人才短板也是讀者關(guan) 注的問題。山東(dong) 惠民縣讀者田曉劍認為(wei) ,“在農(nong) 村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農(nong) 村地區電商人才缺乏也成為(wei) 電子商務在農(nong) 村進一步發展的瓶頸。”讀者謝慶富也說,“很多農(nong) 民群眾(zhong) 還缺乏對電商的認識,想不到要經營一家微店,即便是經營了,也缺乏相關(guan) 營銷技巧,使得我們(men) 雖然有很多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但是上線經營的比例小、獲益少,電商貢獻率有待進一步提升。”

多措並舉(ju) 扶持電商發展,讓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更有活力

通過互聯網手段打破時空阻隔,實現供需對接,讓遠在深山的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鄉(xiang) 村,讓農(nong) 民穩增收,讓農(nong) 村有活力,這是農(nong) 村電商的一個(ge) 重要意義(yi) 。未來在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進程中,農(nong) 村電商仍需大力扶持。

“現在各大電商平台銷售的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多如牛毛,想要賣得俏,必須加大營銷推廣。另外,單家獨戶的生產(chan) 難以應對市場競爭(zheng) ,質量也無法保證。”四川三台縣讀者彭宇認為(wei) ,各地應加強對農(nong) 村生產(chan) 經營的統籌協調,有序引導和組織散、小農(nong) 戶,重點依托龍頭企業(ye) 、合作社等進行規模化、專(zhuan) 業(ye) 化經營,從(cong) 而形成品牌和市場影響力。讀者彭國正表達了同樣觀點,“要立足各地實際,結合市場行情,選準發展目標,特別是在‘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上做文章,強化品牌打造,努力打造出一批有特色、有效益的產(chan) 業(ye) 。”

江西吉安縣讀者肖子杏關(guan) 注農(nong) 村電商的人才培訓問題。“人才是發展的核心驅動,受訓人員可包括職業(ye) 農(nong) 民、基層服務站人員等,培訓應結合農(nong) 業(ye) 科技、政策法規、農(nong) 村金融等富有針對性的內(nei) 容,幫助農(nong) 民了解電商發展現狀,幫助他們(men) 掌握物流、采購、支付等關(guan) 鍵環節的應用技術”。

產(chan) 品必須賣出去才能致富,對此,湖北來鳳縣讀者羅歡建議修好兩(liang) 條路:一條是基礎設施的路,要進一步完善農(nong) 村道路,為(wei) 農(nong) 產(chan) 品走出去提供基礎保障。一條是信息化之路,要進一步整合資源,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並且把更多的農(nong) 村山水風光、人文風俗、土特產(chan) 品搬到網上,以信息化的發展帶動知名度的提升,讓山裏貨飛出去,城裏人走進來,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此外,質量是農(nong) 村電商發展的重要保障。讀者黃麗(li) 紅建議,應進一步加強宣傳(chuan) 教育,強化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意識,進一步強化產(chan) 品監測管理,及時發現並消除質量安全隱患。“電商服務平台也要發揮自身優(you) 勢,推行電商實體(ti) 的實名認證,加強電商的信用管理,暢通產(chan) 品質量投訴渠道,多措並舉(ju) ,推進農(nong) 村電商既充滿活力又規範有序。”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