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14 09:48:07 交通運輸部

四川自貿試驗區在全國首創中歐班列集拚集運新模式,創新內(nei) 陸和沿邊地區的合作模式,成功探索出通過區域互動實現西北地區出口商品搭上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順風車”的新路徑。測試結果顯示,班列重載率提升,開行成本降低。
內(nei) 外貿貨物同列運輸
按照國際標準,一列中歐班列通常需要集成41組以上集裝箱才能開行,因此,等待集裝箱貨物成列往往成了提高單列中歐班列集貨效率的阻礙。
為(wei) 有效整合中歐班列運力資源,實現內(nei) 陸與(yu) 沿邊城市協同開放,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在成都海關(guan) 的指導協調下,就集拚集運業(ye) 務細節操作積極與(yu) 新疆烏(wu) 魯木齊海關(guan) 、鐵路部門對接,並達成一致。一方麵,測試蓉歐去程班列內(nei) 外貿貨同列運輸,在烏(wu) 魯木齊內(nei) 貿箱換外貿箱;另一方麵,測試利用蓉歐回程班列空閑艙位,搭載目的地為(wei) 烏(wu) 魯木齊的外貿箱,在烏(wu) 魯木齊外貿箱換內(nei) 貿箱。上述作業(ye) 均在烏(wu) 魯木齊多式聯運集結中心實施甩掛及加掛的具體(ti) 操作。
去年12月,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集拚集運測試班列成功開行。今年2月,回程測試班列從(cong) 荷蘭(lan) 蒂爾堡出發,實現了中歐班列(蓉歐快鐵)內(nei) 外貿貨物同列運輸、空箱換重箱,在確保運行實效的同時,有效破解了班列發展瓶頸,實現了班列運輸提質增效。
這趟回程測試班列上裝載了紅酒、咖啡、輪胎等外貿商品,包含4櫃廚具、大氣墊等目的地為(wei) 新疆烏(wu) 魯木齊的外貿商品。班列到達烏(wu) 魯木齊,卸下該批外貿箱後,又裝載了烏(wu) 魯木齊至成都的4櫃味精內(nei) 貿箱,繼續發往成都,實現了內(nei) 貿箱、外貿箱混編。
據了解,今年6、7月,蓉歐班列又相繼組織開展了回程班列集拚集運測試。截至目前,集拚集運運輸櫃量達174TEU(20英尺標準集裝箱)。
監管由“列”變“節”
“通過兩(liang) 地海關(guan) 合作,簡化海關(guan) 手續,提供便利化通關(guan) 措施,實現國際班列通關(guan) 便利化。”四川自貿試驗區青白江片區負責人介紹,推動關(guan) 檢前移,縮小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海關(guan) 監管單元,監管由“列”變為(wei) “節”,釋放了中歐班列運能。
兩(liang) 地海關(guan) 、鐵路部門合作,實現成都和歐洲的去返程班列在烏(wu) 魯木齊甩掛,突破了當前中歐班列全程直達限製。通過集拚集運推動倉(cang) 位共享、代碼共享、資源共享,促進和提升中歐去、回程班列重載率,降低運行成本,更好服務於(yu) 國際貿易、產(chan) 業(ye) 的發展。
下一步,四川將形成常態化機製,形成中歐班列(蓉歐快鐵)集拚集運固定開行方案,促進集拚集運常態化運行。開發信息係統,探索建立和輸出國際班列信息化標準,推進鐵路港自動化作業(ye) 指揮係統以及集裝箱中心站的作業(ye) 協同係統的建設,並構建公鐵、海鐵多式聯運信息交換標準和運營平台,為(wei) 社會(hui) 物流企業(ye) 提供多式聯運業(ye) 務操作的信息基礎設施。爭(zheng) 取鐵路部門支持,形成集拚集運的鐵路運輸新規則。積極爭(zheng) 取海關(guan) 支持,申請“關(guan) 鐵通”合作倡議試點,實現中歐班列貨物通關(guan) 便利和運輸安全;爭(zheng) 取將成都納入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範圍,在此基礎上推動中歐班列(蓉歐快鐵)沿線國家通關(guan) 便利化。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