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專(zhuan) 業(ye) 物流 > 正文

多式聯運看變化

發布時間:2018-06-29 10:12:09 中國水運網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多式聯運作為(wei) 我國推進物流業(ye) 降本增效和物流供給側(ce) 改革的“重頭戲”上升國家戰略後,相關(guan) 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多式聯運運行質量提升,綜合效益初步顯現,中國的多式聯運發展正進入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期。然而這出“重頭戲”開幕至今,為(wei) 交通運輸業(ye) 帶來了哪些變化?取得了哪些成績?還有哪些熱點難點問題急需解決(jue) ?近日,記者采訪了部分示範企業(ye) 和相關(guan)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來一探究竟。 

鐵水聯運:港口發展新的增長點 

6月26日,記者在青島港黃島前灣港區看到,滿載標準集裝箱的巨輪駛向碼頭岸線,幾艘拖輪將其頂到岸邊。紅色的橋吊把五顏六色的集裝箱從(cong) 貨輪上卸到各色拖車上,然後換裝到火車上運走……青島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焦廣軍(jun) 告訴記者,這樣的場景幾乎每天都能看到。 

2016年,青島“一帶一路”跨境集裝箱多式聯運示範工程入選國家示範項目,由此,青島港集裝箱海鐵聯運業(ye) 務迅猛發展,連續三年穩居全國第一位,增幅也名列前茅。2015年,青島港海鐵聯運量為(wei) 30.2萬(wan) 個(ge) 標準集裝箱,預計今年將突破100萬(wan) 個(ge) 標準集裝箱。 

“從(cong) 青島過境班列的開通大大減少了物流時間,比如青島至俄羅斯和東(dong) 歐地區的物流時間由原來海上運輸的近1個(ge) 月壓縮至12—18天。”焦廣軍(jun) 表示,國際班列運輸是雙向的。青島港正成為(wei) 一些內(nei) 陸國家的“出海口”。比如,哈薩克斯坦向東(dong) 南亞(ya) 出口的鉻礦就是從(cong) 中國過境,從(cong) 青島港出海。目前青島港已開通多式聯運集裝箱班列線路37條,其中有5條是過境班列線路,覆蓋山東(dong) ,輻射黃河沿岸,直達中亞(ya) ,基本形成了橫貫東(dong) 西的海鐵聯運物流大通道。 

據中國交通運輸協會(hui) 聯運分會(hui) 調研發現,近年來,隨著我國鐵水聯運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支持政策的推出以及企業(ye) 的不斷實踐,各港口對鐵水聯運的認知更加深刻,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繼續保持高位增長,內(nei) 陸港與(yu) 沿海港口連接更加緊密,鐵水聯運已經成為(wei) 港口發展新的增長點。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348萬(wan) TEU,其中營口港、青島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超過70萬(wan) TEU,寧波舟山港、青島港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速超過60%。 

2017年以來,長江沿線鐵水聯運量同比增長25%以上。重慶果園港“前港後園”和鐵水聯運功能基本形成,2017年鐵水聯運量完成51685TEU,同比增長61.34%。萬(wan) 州港完成鐵水聯運量3.67萬(wan) TEU,同比增長14.6%。 

據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專(zhuan) 家分析判斷,未來港口在“一帶一路”中的樞紐功能將進一步增強,經沿海港口轉乘火車的過境運輸需求將繼續提升,預計大連、營口、連雲(yun) 港、天津、青島等港口的跨境海鐵轉運發展勢頭看好。 

中歐班列:國際陸路運輸的“中國方案”

6月26日,在青島海關(guan) 監管下,滿載汽車配件、輪胎、棕櫚油等貨物的中亞(ya) 班列緩緩駛出青島膠州多式聯運海關(guan) 監管中心。10天左右,這批貨物就會(hui) 到達目的地——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 

“中亞(ya) 班列讓我們(men) 和這些國家貿易往來非常便利。”山東(dong) 路橋國際貨運代理公司業(ye) 務員曲強告訴記者,中亞(ya) 班列開通以來,趟趟爆滿,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來監管中心辦理多式聯運業(ye) 務。 

近年來部分沿海港口城市相繼布局中歐班列業(ye) 務,其中“遼滿歐”線近兩(liang) 三年快速發展,海鐵轉運特點鮮明。依托大連、營口港的航線網絡,“遼滿歐”線快速發展,2017年集裝箱運輸量達5.6萬(wan) TEU,占滿洲裏口岸集裝箱運輸量比例為(wei) 30.8%。

除了沿海城市,內(nei) 陸節點城市在中歐班列的發展中也取得不少成績。近日重慶口岸傳(chuan) 出捷報,截至今年5月1日,中歐班列(重慶)已成為(wei) 中歐班列中開行數量最多、運輸貨值最大、輻射範圍最廣、帶動產(chan) 業(ye) 最強的班列(去程1178班,回程647班),占全國中歐班列開行總數的四分之一。中歐班列(重慶)進出口總貨值累計超過200億(yi) 美元。其中2017年進出口總貨值約50億(yi) 美元,占全國中歐班列的35%。

在“一帶一路”倡議、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下,為(wei) “新生代”中歐班列、國際海鐵聯運等多式聯運業(ye) 務提供了新機遇。2017年中歐班列發展步入爆發式增長,全程運行時間從(cong) 初期的20天以上逐步縮短至12—14天;運行成本不斷降低,整體(ti) 運輸費用較開行初期下降約40%。中蒙俄通道、中國到東(dong) 盟通道、中國到南亞(ya) 通道逐步形成,長江黃金水道聯通中歐班列、聯通鐵水聯運通道的新市場、新模式逐步形成。中歐班列正在成為(wei) 新時代亞(ya) 歐國際物流體(ti) 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wei) 國際陸路運輸的“中國方案”。 

今年4月,中國鐵路總公司對外公布,中歐班列2011年全年開行僅(jin) 17列,2017年開始飛速增長,以3271列的開行量超過此前五年總和,增長40倍。而到了今年3月之時,中歐班列已經累計開行突破了7600列,國內(nei) 開行線路達到61條,覆蓋國內(nei) 城市已經達到45個(ge) ,到達歐洲13個(ge) 國家41個(ge) 城市。 

多式聯運:交通物流新動能 

為(wei) 何近兩(liang) 年我國多式聯運發展這麽(me) 蓬勃?“主要是整個(ge) 國家經濟發展背景的變化,尤其是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新舊動能的轉化、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和調整貨運本身的格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綜合運輸研究所所長汪鳴認為(wei) ,國際經貿格局的調整,“一帶一路”核心部分是陸路的經濟貿易聯係的建立,而多式聯運在陸路開放過程中的前景和發展空間會(hui) 被打開。與(yu) 此同時,當前我國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體(ti) 已經形成,使得多式聯運發揮效率和效力都具備了相應條件。 

去年,交通運輸部對外發布,第一批16個(ge) 多式聯運示範工程累計開通示範線路140餘(yu) 條,參加聯運的企業(ye) 700餘(yu) 家,完成集裝箱多式聯運運量超過60萬(wan) 標箱,降低能耗約40萬(wan) 噸標準煤,降低社會(hui) 物流成本超過55億(yi) 元,綜合效益初步顯現。隨著2017年11月第二批多式聯運示範工程項目30個(ge) 進入實施階段,後續效益將更加顯現,那麽(me) 我國多式聯運未來發展還存在哪些問題?趨勢向何方呢? 

“我國目前多式聯運發展還處於(yu) 起步階段,總體(ti) 發展水平不高,仍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基礎設施銜接不夠、技術裝備水平落後、信息服務能力不足、法規建設和市場化改革滯後、多式聯運經營主體(ti) 嚴(yan) 重不足、體(ti) 製機製還沒有完全理順等問題。”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王繡春表示,下一步,交通運輸部將以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提升多式聯運服務品質、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為(wei) 核心,著力促進“四化建設”,即基礎設施無縫化銜接、運輸裝備標準化升級、信息資源交互化共享、市場主體(ti) 多元化培育、聯運模式多樣化創新,加快構建便捷經濟、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的多式聯運體(ti) 係。 

“未來多式聯運的發展既需要具備‘軟實力’,也要注重運輸裝備標準化、設施銜接無縫化、樞紐場站專(zhuan) 業(ye) 化等這些‘硬條件’的打造。”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譚小平指出,改善設施和裝備的硬條件是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的基礎前提。同時,應加強統籌、超前謀劃,避免新的建設造成新的阻隔和浪費;設施、裝備需要加強基礎研究和基礎攻關(guan) ,尤其是裝備的問題,高度重視構建起多式聯運這個(ge) 領域裏的“產(chan) 學研用”協同創新的技術體(ti) 係。 

“在多式聯運上升到國家戰略的新形勢下,隻有豐(feng) 富多式聯運的裝備技術,才能促進中國多式聯運的競爭(zheng) 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任興(xing) 洲認為(wei) ,多式聯運帶有天然的供應鏈發展基因。在未來多式聯運的發展中,需進一步運用現代供應鏈管理思維促進其發展,形成交通物流的新增長點、形成物流領域的新動能。 

“盡管中國物流業(ye) 體(ti) 量巨大,但多式聯運方麵規劃研究不足,多式聯運本質認知不清,設施基礎薄弱,專(zhuan) 用裝備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滯後,跨區域運作的多式聯運服務方式缺乏適宜土壤,製約了多式聯運的發展。”中國交通運輸協會(hui) 聯運分會(hui) 、中國集裝箱行業(ye) 協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兼秘書(shu) 長李牧原認為(wei) ,中國多式聯運麵臨(lin) 的一些矛盾雖有所緩解,但整體(ti) 供需矛盾仍較為(wei) 突出。她認為(wei) ,多式聯運示範企業(ye) 應在信息平台、信息對接等方麵積極探索,借助“互聯網+”戰略實施,將發揮整合能力,打通物流信息鏈,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利用信息大數據實現價(jia) 值挖掘,以數據驅動供應鏈,推進多式聯運跨越發展。多式聯運將不斷出現新模式、新業(ye) 態,多式聯運呈現管理智能化、運營平台化、過程透明化、服務智慧化的趨勢。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