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09 09:11:03 河北日報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崛起,快遞業(ye) 呈井噴式增長,但海量快遞所帶來的過度包裝、材料浪費等問題也引發廣泛關(guan) 注。
今年5月1日起實施的《快遞暫行條例》第九條明確提出,“國家鼓勵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企業(ye) 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複利用的環保包裝材料,鼓勵經營快遞業(ye) 務的企業(ye) 采取措施回收快件包裝材料,實現包裝材料的減量化利用和再利用”。新規的實施能否讓快遞包裝“瘦身”?真正實現綠色利用還有哪些問題亟待解決(jue) ?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降低風險、迎合顧客,讓快遞件穿上厚厚“馬甲”
前兩(liang) 天,省會(hui) 市民何女士在網上買(mai) 了一套化妝品,打開最外層包裝後便經曆了一段“複雜”的拆解過程:剪開纏在減壓氣泡袋上的膠帶,然後打開氣泡袋,解開纏在紙質包裝上的繩子,再打開紙質包裝……
一件快遞拆出一大堆的快遞包裝,“留著太占地方,隻能扔了。”何女士說。
和何女士一樣,不少人在處理快遞包裝時都選擇一扔了之。記者隨機采訪了十幾位省會(hui) 市民,大部分都表示不知道《快遞暫行條例》中關(guan) 於(yu) 綠色包裝方麵的規定,而且一半以上的受訪者表示會(hui) 把快遞包裝直接扔掉。
編織袋約32億(yi) 條、塑料袋約68億(yi) 個(ge) 、包裝箱37億(yi) 個(ge) 、膠帶3.3億(yi) 卷……這是2016年全國快件包裝所用材料的統計數據。數據還顯示,整個(ge) 快遞行業(ye) 紙箱的回收率不到20%。此外,包括透明膠帶、空氣囊、塑料袋等在內(nei) 的包裝物大部分被送進垃圾場填埋,而這些包裝的主要原料為(wei) 聚氯乙烯,需上百年才能降解。
過度包裝帶來的種種問題令人擔憂,但緣何屢見不鮮?
對於(yu) 快遞公司來說,層層包裝是無奈之舉(ju) 。“我們(men) 每天有大量的收發量,一件網上商城售出的商品,從(cong) 賣家到買(mai) 家要經過多道程序周轉,為(wei) 盡量避免運輸途中貨品出現破損,不得不在包裝箱裏塞進填充物,否則可能麵臨(lin) 賠償(chang) 損失的風險。”某快遞公司負責人表示。
對賣家和消費者來說,多一層包裝就多一重保障。
“包裝是商品的臉麵,包裝過於(yu) 簡單會(hui) 影響顧客的購物體(ti) 驗,會(hui) 讓人覺得廉價(jia) 、檔次低。”經營一家家居飾品網店的喬(qiao) 女士告訴記者,客戶的評價(jia) 對生意好壞至關(guan) 重要,因此商家隻好在包裝上多下功夫。
買(mai) 家為(wei) 了物品完美無缺,希望包裹得結實些;賣家為(wei) 了顧客不給差評,在包裝上做足文章;快遞公司寧可多包一層,也不願冒賠償(chang) 顧客損失的風險,結果導致快遞件隻能穿上厚厚的“馬甲”。
細化標準、推進實施,破解難題還需多方參與(yu)
既然快遞包裝很難“瘦身”,那麽(me) 能否在快遞包裝的回收利用上做文章?
“目前公司還沒有開展快遞包裝回收業(ye) 務。”5月5日,在省會(hui) 工農(nong) 路遇到的一位快遞員向記者亮明他的看法。“首先,每家快遞公司的快遞紙盒都有統一樣式,我們(men) 不能使用帶有別家快遞公司字樣的回收包裝。其次,再利用的快遞包裝一旦有破損,顧客會(hui) 非常介意。再者,快遞包裝回收保存也是問題,倉(cang) 庫空間有限,從(cong) 成本角度來講也不劃算。”
記者谘詢了多家快遞與(yu) 電商企業(ye) ,他們(men) 均表示,暫未開始回收快件包裝材料。
“推進快遞包裝綠色利用是一個(ge) 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相關(guan) 各方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政府引導、企業(ye) 自律、社會(hui) 參與(yu) 的體(ti) 係和機製。”省社科院社會(hui) 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樊雅麗(li) 表示。
“政府和行業(ye) 主管部門應在快遞包裝方麵加強監管,製定剛性標準。”樊雅麗(li) 認為(wei) ,《快遞暫行條例》中關(guan) 於(yu) 綠色包裝的規定不是強製性標準,對行業(ye) 的整體(ti) 約束力不夠。“政府相關(guan) 部門可以對快遞包裝的體(ti) 積、重量、材料等明確規定,這樣既能從(cong) 源頭上壓縮包裝過度的空間,還可倒逼快遞企業(ye) 提升運輸水平,減少野蠻分揀、裝卸。”
“企業(ye) 也應強化主體(ti) 責任,積極探索回收製度。”樊雅麗(li) 稱,快遞包裝生產(chan) 企業(ye) 要減少難降解、難處理、揮發性強物質的使用;電商企業(ye) 要積極開展網購商品包裝物減量化和再利用,在電商產(chan) 品和快遞的倉(cang) 儲(chu) 、運輸、配送、分揀、加工全過程推進可循環包裝、減量包裝和可降解包裝,爭(zheng) 取二次甚至多次利用。
“消費者的意識也有待加強。”樊雅麗(li) 建議,要持續倡導綠色消費方式,普及綠色包裝和回收知識,營造“綠色快遞,人人有為(wei) ”的良好氛圍。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