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5 09:48:19 北京晚報

食品安全與(yu) 百姓生活密切相關(guan) 。如何更好地促進食品安全呢?全國政協委員紛紛支招獻計。
唐俊傑委員
建議推廣應用冷鏈運營公共平台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東(dong) 方食品集團總經理唐俊傑說,隨著北京市疏解非首都功能,食品實行城市共同配送顯得更為(wei) 重要,特別是在保障老百姓食品安全、提升居民消費品質、滿足居民個(ge) 性化需求方麵,意義(yi) 更加深遠。
唐俊傑說,現在北京正迎來促進城市供應鏈的優(you) 化、提升城市共同配送能力和水平的好機會(hui) ,那些具有一定規模、具有共同配送能力、又有社會(hui) 責任和擔當意識的企業(ye) 要承擔起優(you) 化供應鏈運行模式的責任,借助現在的大環境,促進物流行業(ye) 整體(ti) 的品質飛躍。
“冷鏈物流對保障食品和農(nong) 產(chan) 品的安全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好的保鮮手段。”唐俊傑所在的企業(ye) 有著14年食品流通從(cong) 業(ye) 經驗,也越來越感到冷鏈物流的重要性,她建議政府相關(guan) 職能部門應該出台相應的扶持政策,合理規劃城市共同配送體(ti) 係,促進物流業(ye) 已有科技成果迅速轉化成實踐,讓傳(chuan) 統的物流企業(ye) 快速地向著智能化、現代化邁進,更好地為(wei) 居民服務。
此外,唐俊傑介紹,社會(hui) 經濟發展和居民消費習(xi) 慣的改變,對於(yu) 供應鏈尤其是冷鏈物流的要求越來越高了。近年來,為(wei) 保障食品安全、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冷鏈物流、推動食用農(nong) 產(chan) 品的追溯體(ti) 係建設,國家發布了一係列法規與(yu) 政策性文件,但是在實際推動工作中,存在較嚴(yan) 重的條、塊分割問題,影響到法規與(yu) 政策的執行效果。
唐俊傑建議,國家相關(guan) 部門應當加強工作聯動,共同通過標準化與(yu) 信息化建設,將食品安全監管與(yu) 冷鏈體(ti) 係、追溯體(ti) 係建設三者統籌協調、疊加推進。食藥監部門的執法監督範圍應當包括食品質量、食品冷鏈的溫度與(yu) 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及準確性;發改、商務與(yu) 農(nong) 業(ye) 部門應將冷鏈體(ti) 係與(yu) 追溯體(ti) 係建設結合起來疊加推進,共同推進“全國冷鏈運營公共管理平台”的推廣應用,共享信息資源。
民進中央建議加強冷鏈物流科技創新能力
生鮮果蔬的多樣化供給與(yu) 消費是衡量一個(ge) 國家社會(hui) 發展和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標。2015年,我國蔬菜和水果產(chan) 量分別達到7.85億(yi) 噸和2.74億(yi) 噸,均居世界第一,果蔬產(chan) 品產(chan) 量和產(chan) 值已超越糧食成為(wei) 我國第一大農(nong) 產(chan) 品。但由於(yu) 我國鮮活果蔬采後產(chan) 地商品化加工與(yu) 冷鏈物流研究與(yu) 產(chan) 業(ye) 化進程起步較晚,當前我國果蔬冷鏈流通率僅(jin) 為(wei) 22%,預冷保鮮率僅(jin) 為(wei) 10%,物流損耗率高達30%,果蔬加工轉化率僅(jin) 為(wei) 20%至25%,導致果蔬經常性局部性過剩,供給側(ce) 瓶頸問題突出,農(nong) 民增產(chan) 不增收。
民進中央建議,加強果蔬產(chan) 地商品化加工與(yu) 冷鏈物流科技創新能力,搶占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製高點。建議將果蔬產(chan) 地商品化加工與(yu) 冷鏈物流的核心技術創新與(yu) 突破作為(wei) 下階段農(nong) 村科技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加強科研經費投入力度,提升產(chan) 地商品化加工與(yu) 冷鏈物流科技創新能力,加快產(chan) 業(ye) 集聚升級,培育支撐一批科技創新企業(ye) 。民進中央還建議,加強政府穩定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成果轉化速率。
盧江委員
建議成立國家食品安全研究院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主任盧江說,我國食品安全技術支撐和科技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現階段我國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領域麵臨(lin) 著許多挑戰和問題。盧江建議,充分發揮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撐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應成立國家食品安全科學研究院,建設統一、全麵、權威、科學的國家級食品安全科學研究院,負責研究解決(jue) 食品安全領域基礎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難題和關(guan) 鍵技術問題,為(wei)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標準建設和食品安全有效治理真正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夯實基礎。
盧江還建議加強食品安全技術支撐網絡建設和融合發展,在食品安全技術支撐領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推動與(yu) 食品安全密切相關(guan) 的環境安全、生態安全、膳食營養(yang) 、疾病防控等學科統籌發展、協同治理,加快形成“大食品安全”、“新食品安全”的格局,不斷開創食品安全工作新局麵。
徐大勇委員
建議建立涉農(nong) 產(chan) 品新聞發言人製度
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江蘇省委副主委、連雲(yun) 港市農(nong) 科院院長徐大勇建議加強涉農(nong) 產(chan) 品輿情監控和引導,既保護生產(chan) 者權益,也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徐大勇說,圍繞涉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的各類謠言時有發生,引發了社會(hui) 公眾(zhong) 擔憂和恐慌,即使最後證明是謠言,也給生產(chan) 者尤其是廣大農(nong) 民造成了重大經濟損失。
徐大勇建議健全新聞發布機製,建立涉農(nong) 產(chan) 品新聞發言人製度,主動公開政務信息,采取多種方式,及時公開準確、完整的農(nong) 產(chan) 品安全監管信息,擠壓謠言流傳(chuan) 的空間。在此基礎上要完善輿情監測處置機製,確保農(nong) 產(chan) 品輿情得到及時有效處置。此外,還應該加大懲戒追償(chang) 力度,農(nong) 業(ye) 、公安、檢察院、法院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等手段,依法打擊謠言製造者和傳(chuan) 播者,對因謠言造成大規模農(nong) 戶經濟損失的,應將其納入民事公益訴訟範圍,由農(nong) 業(ye) 主管部門對農(nong) 民損失進行鑒定並提起訴訟,依法要求謠言製造者和傳(chuan) 播者承擔民事賠償(chang) 責任。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
熱門 專(zhuan) 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