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3-13 09:52:36 億(yi) 邦動力網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yi) ,互聯網普及率為(wei) 54.3%;截至2017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yi) 。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手機上網比例持續提升。
圖1中國網民規模與(yu) 互聯網普及率
圖2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及其占網民比例
根據國家統計局電子商務交易平台調查顯示:2017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達29.16萬(wan) 億(yi) 元,其中商品、服務類電商交易額21.83萬(wan) 億(yi) 元,合約類電商交易額7.33萬(wan) 億(yi) 元。目前電子商務以商品類交易為(wei) 主,服務類交易增長較快。2017年商品類電商交易額16.87萬(wan) 億(yi) 元,占77.3%;服務類電商交易額4.96萬(wan) 億(yi) 元,占22.7%,延續上一年快速增長的態勢。2017年不僅(jin) 像滴滴、攜程、美團、優(you) 酷等大型服務類平台的交易額保持穩定增長,一些新興(xing) 平台如微票兒(er) 、喜馬拉雅FM、豬八戒網和騰訊雲(yun) 等的發展更是非常迅速,一些平台交易額同比實現成倍增長。
上述數據告訴我們(men) ,我國互聯網普及率日益提高,網民數量仍在增加,尤其是手機網民比例繼續加大。與(yu) 此同時,電子商務的快速增長還在延續,應用領域越來越廣泛,從(cong) 商品類向服務類延伸的趨勢日益明顯。現梳理未來電子商務競爭(zheng) 的熱點領域如下。
(一)入口爭(zheng) 奪
QQ、微信等產(chan) 品向消費者提供大量的免費服務,早年的打車軟件和如今的共享單車也提供補貼、讓消費者低價(jia) 甚至免費接受服務。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必須明確得是服務方提供服務是需要成本的,而一旦免費之後,服務方如何覆蓋其成本、並實現盈利呢?這麽(me) 多的電商企業(ye) 提供免費服務的原因在哪裏?一言以蔽之,它是想獲得你互聯網生活的入口。DAU(Daily Active User,日活躍用戶數量)越高的產(chan) 品,它的價(jia) 值就越大,因為(wei) 它獲得了你互聯網生活的入口。比如說微信,是一個(ge) 用戶超過8億(yi) 的免費使用軟件,是中國人日常生活最常用的社交溝通軟件。於(yu) 是,大量搭載微信的產(chan) 品可以使微信覆蓋成本並獲得巨額盈利,例如微信公眾(zhong) 號的押金、小程序的年費等等。可以總結為(wei) “人所聚處、錢必跟隨!”,即用戶多了,即使每個(ge) 用戶每月貢獻1分錢的利潤,總量也是相當可觀的!
(二)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
線上到線下是未來電商競爭(zheng) 的重點領域,即“電商”在向“店商”延伸。例如阿裏巴巴入股銀泰百貨,其目的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消費體(ti) 驗。我們(men) 可以想象未來許多服飾廠家,會(hui) 在線上進駐到天貓商城,在線下進駐到銀泰百貨,線上線下同步發售。消費者可以在線上天貓店購買(mai) ,也可以在線下銀泰店購買(mai) ,同款同價(jia) ,線下門店還可以為(wei) 線上店鋪提供就近發貨服務。線下的試穿彌補了線上體(ti) 驗的短板,線上的便利彌補了線下購物的不便,從(cong) 而打通了線上線下,促進了消費。近些年來,阿裏投資三江購物、開設盒馬鮮生,京東(dong) 投資永輝超市、開設7FRESH等均有類似的意圖。這也符合2016年10月馬雲(yun) 在阿裏雲(yun) 棲大會(hui) 上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新零售即企業(ye) 以互聯網為(wei) 依托,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chan) 、流通與(yu) 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ye) 態結構與(yu) 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ti) 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三)F2O(Focus to Online,熱點到線上)
“熱點到線上”是近些年來出現的一種新的電商促銷方式,而且已經經過一些案例的驗證。2018年春節期間,因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3》而紅遍全國的“章丘鐵鍋”成為(wei) 熱搜的“神器”,天貓平台上章丘鐵鍋的銷量同比增長了近6000倍,“洛陽紙貴,章丘無鍋”成為(wei) 時下的一句熱詞。
紀錄片中所涉及的章丘鐵鍋“臻三環”、“同盛永”傳(chuan) 承人之一劉紫木表示由於(yu) 他們(men) 的手工鐵鍋產(chan) 量每年隻有幾千口,無法滿足瞬時出現的數十萬(wan) 口鐵鍋訂單。手工的東(dong) 西不可能走量,為(wei) 了維護品牌的純真性,目前已暫時下架了電商平台的鐵鍋商品並關(guan) 閉網店,呼籲市場回歸理性,尊重傳(chuan) 統技藝和匠人精神。
(四)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費者到企業(ye) )
“消費者到企業(ye) ”即由消費者發起的電商購買(mai) 形式,較多應用於(yu) 定製產(chan) 品領域。Roseonly,諾誓,它主打的概念是“一生買(mai) 花送一人”。男士在網站上用身份證號碼注冊(ce) 後,他一生在這個(ge) 網站上購買(mai) 的鮮花隻能送給一個(ge) 人。這些花的價(jia) 格從(cong) 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遠遠高過市場上的鮮花價(jia) 格,但是其配送過程中也會(hui) 采用一些另類的做法,甚至會(hui) 雇用外籍模特開著豪車去送花,給足消費者獨特的體(ti) 驗。事實上這家花店於(yu) 2013年1月4日上線,意為(wei) “愛你一生一世”。如今,它已經在全國超過30個(ge) 城市開設了線下體(ti) 驗店,並聘請當紅明星王俊凱(TFBoys成員)任其形象代言人。
(五)C2M(Consumer to Manufactory,消費者到製造商)
“消費者到製造商”,如今國內(nei)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yu) 青島紅領(現已更名為(wei) 酷特)。它接受全球消費者直接下單定製發貨,沒有任何的中間商,每天可以定製約4000套衣服(主打男士西服與(yu) 襯衫)。酷特數據庫迄今已累計儲(chu) 存了210萬(wan) 個(ge) 顧客數據,而版型數據則達到百萬(wan) 億(yi) 規模。消費者通過酷特App可以一鍵預約量體(ti) 裁衣,具備定製、量體(ti) 功能的實體(ti) 店已經在北京、上海、青島等多個(ge) 城市鋪開。憑借工業(ye) 效率、撇去中間商,酷特定製服裝的價(jia) 格隻有同行的10%至30%。顧客下單後,工廠才進行生產(chan) ,沒有資金與(yu) 貨品積壓,運營簡單,定製生產(chan) 在成本上隻比批量製造高10%,但收益卻能達到批量製造的兩(liang) 倍以上。有些學者認為(wei) 這種方式是未來電子商務的終極模式,符合了“德國工業(ye) 製造4.0”和“中國製造2025”趨勢。
2015年,酷特提出一項全新的模式SDE(源點論數據工程),SDE是一套工業(ye) 定製轉型解決(jue) 方案。酷特為(wei) 傳(chuan) 統的製造企業(ye) 提供“互聯網+工業(ye) ”的解決(jue) 方案,幫助它們(men) 進行柔性化和個(ge) 性化定製的改造。2016年,酷特已經與(yu) 60家企業(ye) 簽訂了SDE輸出協議,涉及服裝、鞋帽、電子產(chan) 品、摩托車、自行車、化妝品等20多個(ge) 行業(ye) 。當SDE輸出企業(ye) 改造成型,酷特實際上就創立了一個(ge) C2M生態圈,一個(ge) 平台上可以向消費者提供定製化、個(ge) 性化的各類商品及服務。
(六)生鮮電商
我國的電商對行業(ye) 的滲透是從(cong) 服裝品類開始的,例如淘寶;然後發展到家電品類,例如京東(dong) 。如今生鮮電商滲透率還不到10%,所以業(ye) 界大佬紛紛花巨資投入其中,例如順豐(feng) 優(you) 選、菜管家、京東(dong) 生鮮、每日優(you) 鮮等。因為(wei) 生鮮產(chan) 品是日常生活的剛需快消品,複購率非常高、市場規模非常大,所以各大電商巨頭都在這個(ge) 方麵有所布局。
根據艾瑞谘詢發布《中國生鮮電商行業(ye) 消費洞察報告》,2017年中國生鮮電商市場交易規模約為(wei) 1391.3億(yi) 元,同比增長59.7%。《報告》認為(wei) ,水果是其中最受歡迎的品類,32.0%的生鮮網購用戶經常購買(mai) 水果。牛奶乳品和蔬菜分別為(wei) 其中第二和第三受歡迎的品類。
值得注意的是,生鮮電商行業(ye) 前景誘人,但目前行業(ye) 總體(ti) 盈利情況不佳。數據顯示,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企業(ye) 中,隻有1%實現了盈利,其餘(yu) 7%巨虧(kui) 、88%略虧(kui) 、4%持平。對生鮮電商來說,盈利是個(ge) 大難題,冷鏈物流、倉(cang) 儲(chu) 配送等都是阻礙生鮮電商盈利的主要因素。
(七)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wei) 主要目的,基於(yu) 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也有觀點認為(wei) 共享經濟是人們(men) 公平享有社會(hui) 資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獲得經濟紅利。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療等資源,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互聯網作為(wei) 媒介來實現的。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在生活服務領域共享創新火爆的同時,市場淘汰、企業(ye) 並購的步伐也在加快。以外賣市場為(wei) 例,餓了麽(me) 收購百度外賣後行業(ye) 格局基本確定,行業(ye) 市場份額集中度進一步加劇。報告顯示,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市場交易額同比增長47.2%。從(cong) 各領域增速看,知識技能、生活服務、房屋住宿三個(ge) 領域市場交易額增長最快,增速分別為(wei) 126.6%、82.7%和70.6%。其中,報告重點強調了隨著生活服務領域共享經濟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其衍生出來的新業(ye) 態正深刻地改變著人們(men) 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經曆幾年市場補貼培育後,“點外賣”已成為(wei) 中國消費者一大常規就餐形式,中國已有近四成網民使用網絡外賣服務,外賣市場用戶規模龐大。目前,美團外賣用戶數超2.5億(yi) 人,占據62%的國內(nei) 市場份額,活躍配送騎手超過50萬(wan) 人,覆蓋城市1300個(ge) ,日完成訂單破1800萬(wan) 。
除了外賣,共享單車也已經成為(wei) 共享經濟領域另一個(ge) 重要成員。根據速途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國內(nei) 共享單車市場調研報告》,摩拜單車的市場份額達到56.56%,ofo市場份額為(wei) 29.77%,其他企業(ye) 則瓜分了剩下13.67%的市場。根據艾媒谘詢發布的最新一份報告,預計到2018年中國共享單車市場用戶規模接近3億(yi) 人,達到2.98億(yi) 人。
(八)社交娛樂(le)
據相關(guan) 數據估算2020年我國社交電商商戶規模2400萬(wan) 戶,市場規模將突破萬(wan) 億(yi) 。《2016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消費行為(wei) 報告》顯示,移動社交電商用戶流量分布集中度較高,63.1%的流量來自朋友圈分享,23.79%的流量來自於(yu) 群聊,單聊占比12.71%。這種分布契合了“以微信為(wei) 代表的移動社交產(chan) 品,帶領電商進入了3.0時代”的行業(ye) 現狀,也體(ti) 現了時間碎片化進一步豐(feng) 富了用戶消費的場景。
社交電商是利用社交關(guan) 係中的信任度進行產(chan) 品的推廣,放大同款產(chan) 品的銷量,又通過海量銷售帶來的價(jia) 格折扣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加入其中,從(cong) 而形成良性循環。社交電商領軍(jun) 企業(ye) 拚多多成立於(yu) 2015年9月,是一家專(zhuan) 注於(yu) 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費者到企業(ye) )拚團的第三方社交電商平台。用戶通過發起和朋友、家人、鄰居等的拚團,可以以更低的價(jia) 格購買(mai) 優(you) 質商品。2017年3月,拚多多已擁有1億(yi) 付費用戶,月GMV超過40億(yi) 元。
娛樂(le) 一直在網絡消費市場中占有較高的比重,除了傳(chuan) 統的視頻、網遊之外,近些年出現了音頻、知識問答、直播、短視頻等網絡新娛樂(le) 方式,各類網絡娛樂(le) 子市場規模也在不斷擴大,盈利模式也日漸清晰。根據艾瑞谘詢發布《2017年中國泛娛樂(le) 直播平台發展報告》,2016年泛娛樂(le) 直播市場規模達208.3億(yi) 元,同比增長180.1%,其中來自於(yu) 用戶付費的營收規模占比超90%,企業(ye) 端付費主要來自於(yu) 遊戲直播的遊戲聯運收入。根據靈核網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短視頻行業(ye) 發展現狀及市場發展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短視頻興(xing) 起,早期短視頻平台開始進行初步的商業(ye) 變現嚐試,2017年短視頻火熱,用戶規模的增長和廣告主的關(guan) 注帶動整體(ti) 市場規模提升,2017年短視頻市場規模達57.3億(yi) 元,同比增長達183.9%,預計2020年短視頻市場規模將超300億(yi) 元。
相關(guan) 閱讀
每日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