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產(chan) 業(ye) 數字化 > 正文

智能物流時代 數百萬物流崗位被重新定義!

發布時間:2017-01-23 10:53:08 供應鏈時代

關注华体会登录界面
隨著智能物流時代的到來,目前的問題不再是能否將機器人大量引入物流行業,而是我們應以多快的速度引進機器人,以及如何做好準備迎接它們的到來。
    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
    2010年以來,機器人行業(包括無人機)的投資額增長了4倍多,2014年幾乎達到5.7億美元。主要的工業集團(Yaskawa、ABB、GE、FANUC等)正在奮起直追,不斷鞏固其市場地位。其中,最讓人驚訝的還是穀歌在2012-2014年間連續進行的8起收購。ROBO-STOX許可專有指數顯示,2005年以來,機器人公司的股市表現已超標準普爾500指數5倍。
    2015年,機器人全球市場估值為270億美元,雖然物流設備隻占其中不到2%的份額,但卻是媒體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機器人領域的投資大量集中於製造業,特別是汽車行業。從另一個角度看,物流設備領域的投資集中於傳統的機械化解決方案(輸送機、起重設備等約占80%的投資)。
    在2015年調查的近140家機器人初創企業中,不到10%的企業提出了物流解決方案。大部分創新都集中在醫療保健(25%)和家用娛樂設備(25%)領域。在物流領域,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抓取技術和獨立運輸包裹或貨托。
    盡管移動方案(自動導航車輛或自動移動機器人)正在快速發展,但其總數量也僅有幾萬台。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曾預計,2012-2013年間的機器人銷售增幅會超40%,而2014-2017年間,銷量將超過1萬套。該預測顯然沒有預料到,亞馬遜在2014年底宣布投資將近1.5萬套機器人。在美國,不到10%的倉庫運營商已開始使用或測試機器人解決方案,這一比例在法國不到2%(2015年PRG調查)。
    因此,人們對機器人化的話題興趣濃厚,更多是由於其有可能會影響現有社會和經濟的平衡狀態。
    在歐洲,360萬個物流工作崗位將被重新定義
    法國至少有50萬個非技術性就業崗位,直接與物流業相關(裝卸搬運車駕駛員、打包工人、其他倉庫工作人員)。在歐元區15個領先國家中,這個數字接近360萬。
    物流業和汽車業的機器人化的對比顯示,用不了15年,歐元區將會減少約15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40%)。科技的加速發展使我們有理由認為,這個變化也很可能在10年內就將到來。
    無疑,最受影響的領域將是配送、製造業和外包的物流服務公司。具體情況會根據每個國家外包的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
    如今,大約10%的倉庫工作人員年齡超過55歲,退休隻能解決一小部分被機器人取代的崗位問題。
    微觀經濟學理論似乎不可避免地傾向於提高機器人化水平,但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看卻沒那麽明朗。隨著原就業崗位的消失,會有更高附加值或物流產業鏈上下遊的新型就業崗位出現嗎?這是一個每次工業革命出現時都會被問起的老問題。
    出口無法彌補物流就業崗位的流失
    機器人化的支持者喜歡強調,機器人化使法國汽車業提升了生產率水平,並在一段時間內,保證了在國內和出口市場中的競爭力。如今,伴隨著新一輪機器人浪潮,發達國家在生產成本上的差異再次消失。這就解釋了為什麽勞動力成本極速上漲的中國,如今成為機器化領域的最大投資者(占全球的17%,是德國投資的2倍)。物流服務從定義上來說屬於本地性質,無法出口。因此,出口並不能直接彌補物流就業崗位的減少。
    提高服務質量無法彌補就業崗位的流失
    醫療領域機器人化的發展逐漸擴展了可治愈疾病的範圍,同時也使醫療保健惠及更多人口。同樣,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更快、更精準)也會刺激價值鏈末端銷量,或降低整體物流成本。但是,醫療水平的進步是無止境的,而物流服務將會麵臨物理上的屏障。一旦供應鏈加速並得到充分優化後,機器人化所能帶來的額外價值將是有限的。
    提升物流國際競爭力是彌補就業崗位流失的最切實方法
    由於無法出口或增加國內附加值,歐洲物流商們必須將能夠覆蓋部分或整個大洲的物流分配中心吸引至本國。這就將問題本身變成了解決之道:主要通過機器人化來提高競爭力,物流服務供應商可以贏得更大的國內市場份額。當國內的專業水平發展成熟,並建立起相應的服務和科技生態體係之後,通過出口物流機器人來彌補就業崗位的流失,便成為了可能。
    物流業機器人化的智能轉型
    對物流企業而言的關鍵因素
    機器人化的收益之大,足以影響到現有商業模式和物流價值鏈。然而,雖然一些企業已開始啟動不同秘密等級的試點項目,但是人們對機器人化所帶來的影響還沒有充分地認識。
    與以往更有利於大企業的工業革命不同,小企業也可以擁有協作型機器人。在實際操作中,這種變革能夠使小型物流部門更具競爭力。業內將會出現很多新的職業,例如“承租人”,機器人“集成商/培訓師”以及遠程平台管理員等,來構建支撐整個生態係統的技術體係。科技的發展速度,將決定生產力的提升水平以及終端顧客購買價格的降低幅度。這將為能夠“打破”物流行業規則(價格水平、定價模式、服務水平)企業的出現掃清道路。
    在美國,Quiet物流是為數不多能夠進入Kiva技術係統的物流企業,這項技術係統於2012年被亞馬遜買下,並用於生產數年。Quiet物流,在競爭激烈的物流市場上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從2009年起,每年營業額翻倍)。Quiet選擇重點發展彈性解決方案,而不是參與到價格大戰中。然而,隨著Kiva係統的複製品越來越多,這個行業將可能出現擾亂市場的企業。
    此外,由於機器人化能夠降低甚至消除社會風險,機器人化也可以作為物流業全部或部分重新內化的催化劑,尤其是對於像法國大型超市Leclerc這樣的企業,該企業旗下擁有四家高度機械化的倉庫。
    最主要的物流企業都在密切關注機器人化這個話題。諸多品牌力求提高知名度,大量倡議計劃不斷湧現:自動導航裝卸車、監控機器人、庫存無人機等。目前,人們認為機器人化是一種推動持續進步的合理工具,但並不是(至少目前還不是)足以催生新一代服務的顛覆性科技。然而,若要在宏觀經濟學角度彌補就業崗位的流失,物流企業要保持競爭力,就需改變這種看法。
    監管部門需要承擔的責任
    謹慎應對過渡轉型確保彌補就業崗位的流失
    2014年,2/3的法國國家物流谘詢人員表示,複雜的國內政策阻礙了該國發展具有競爭力的物流業。然而實際上,日趨複雜的政策卻加速了機器人化的發展。對物流業工作人員的過度保護,反而會使這些工作崗位更加岌岌可危。
    必須迅速決定“應對”機器人化影響的步調與方法,若步伐太快,機器人化轉型將會對社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若步伐太慢,又會限製那些足以進行中期投資的企業獲得更多科技,也扼殺了整個機器人生態體係所能夠帶來的潛在價值和工作機會。
    為了在全球範圍內取得競爭優勢,支持和投資這些新機器人化工作的研發和培訓至關重要,並應加快進度。

相關(guan) 閱讀

首頁